大般涅槃経/3
提供: 本願力
大般涅槃經 |
---|
大般涅槃経/1 |
大般涅槃経/2 |
大般涅槃経/3 |
大般涅槃経/4 |
大般涅槃経/5 |
大般涅槃經
示現涅槃行
梵行品 二十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梵行品第二十之一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梵行。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住七善法得 具梵行。何等爲七。一者知法。二者知義。 三者知時。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衆。 七者知尊卑。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 法。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知十二部經。謂 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 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 達摩・優波提舍。善男子。何等名爲修多羅 經。從如是我聞乃至歡喜奉行。如是一切 名修多羅。何等名爲祇夜經。佛告諸比丘。 昔我與汝愚無智慧。不能如實見四眞諦。 是故流轉久處生死沒大苦海。何等爲四。 苦集滅道。如佛昔日爲諸比丘説契經竟。 爾時復有利根衆生。爲聽法故後至佛所。 即便問人。如來向者爲説何事。佛時知已。 即因本經以偈頌曰
- 我昔與汝等 不見四眞諦
- 是故久流轉 生死大苦海
- 若能見四諦 則得斷生死
- 生有既已盡 更不受諸有
是名祇夜經何等名爲*授記經。如有經 律如來説時。爲諸天人*授佛記別汝阿 逸多。未來有王名曰蠰佉。當於是世而 成佛道。號曰彌勒。是名*授記經。何等名 爲伽陀經。除修多羅及諸戒律。其餘有説 四句之偈。所謂
-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 是諸佛教
是名伽陀*經何等名爲*優陀那經。如佛晡 時入於禪定。爲諸天衆廣説法要。時諸比 丘各作是念。如來今者爲何所作。如來明旦 從禪定起。無有人問。以他心智即自説言。 比丘當知。一切諸天壽命極長。汝諸比丘。善 哉爲他不求己利。善哉少欲。善哉知足。善 哉寂靜。如是諸經無問自説。是名優陀那 *經。何等名爲尼陀那經。如諸經偈所因根 本爲他演説。如舍衞國有一丈夫羅網捕 鳥得已籠繋隨與水穀而復還放。世尊知其 本末因縁。而説偈言
- 莫輕小惡 以爲無殃 水渧雖微
- 漸盈大器
是名尼陀那*經。何等名爲阿波陀那經。如 戒律中所説譬喩。是名阿波陀那*經。何等 名爲伊帝目多伽經。如佛所説。比丘當知。 我出世時所可説者名曰契經。鳩留秦佛 出世之時名甘露鼓。拘那含牟尼佛時名曰 法鏡。迦葉佛時名分別空。是名伊帝目多 伽*經。何等名爲闍陀伽經。如佛世尊本爲 菩薩修諸苦行。所謂比丘當知。我於過去 作鹿作羆作麞作兎。作粟散王轉輪聖王 龍金翅鳥。諸如是等行菩薩道時所可受 身。是名闍陀伽。何等名爲毘佛略經。所謂 大乘方等經典。其義廣大猶如虚空。是名毘 佛略。何等名爲未曾有經。如彼菩薩初出生 時。無人扶持即行七歩。放大光明遍觀 十方。亦如獼猴手捧蜜器以獻如來。如白 項狗佛邊聽法。如魔波旬變爲青牛。行瓦 鉢間。令諸瓦鉢互相振觸無所傷損。如佛 初生入天廟時令彼天像起下禮敬。如是 等經名未曾有*經。何等名爲優波提舍經。 如佛世尊所説諸經。若作議論分別廣説 辨其相貌。是名優波提舍*經。菩薩若能如 是了知十二部經。名爲知法。云何菩薩摩 訶薩知義。菩薩摩訶薩若於一切文字語言 廣知其義。是名知義。云何菩薩摩訶薩知 時。善男子。菩薩善知如是時中任修寂靜。 如是時中任修精進。如是時中任修捨定。 如是時中任供養佛。如是時中任供養師。 如是時中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具足般若波羅蜜。是名知時。云何菩薩摩 訶薩知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足。所謂 飮食衣藥行住坐臥睡寤語默。是名知足。善 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自知。是菩薩自知我 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聞如是捨如是 慧如是去來如是正念如是善行如是問如 是答。是名自知。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衆。善 男子。是菩薩知如是等是刹利衆婆羅門衆 居士衆沙門衆。應於是衆如是行來如是 坐起如是説法如是問答。是名知衆。善男 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人尊卑。善男子。人 有二種。一者信。二者不信。菩薩當知。信者 是善。其不信者不名爲善。復次信有二種。 一者常往僧坊。二者不往。菩薩當知。其往 者善其不往者不名爲善。往僧坊者復有 二種。一者禮拜。二不禮拜。菩薩當知。禮拜者 善。不禮拜者不名爲善。其禮拜者復有二 種。一者聽法。二者不聽。菩薩當知。聽法者 善。不聽法者不名爲善。其聽法者復有二 種。一至心聽。二不至心。菩薩當知。至心聽者 是則名善。不至心者不名爲善。至心聽法復 有二種。一者思義。二不思議。菩薩當知。 思議者善。不思議者不名爲善。其思議者 復有二種。一如説行。二不如説行。如説 行者是則爲善。不如説行不名爲善。如 説行者復有二種。一求聲聞。不能利安 饒益一切苦惱衆生。二者迴向無上大乘。利 益多人令得安樂。菩薩應知。能利多人得 安樂者。最上最善。善男子。如諸寶中如意 寶珠最爲勝妙。如諸味中甘露最上。如是 菩薩於人天中最勝最上不可譬喩。善男 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涅槃經 住七善法。菩薩住是七善法已得具梵 行 復次善男子。復有梵行。謂慈悲喜捨。迦葉菩 薩白佛言。世尊。若多修慈能斷瞋恚。修悲 心者亦斷瞋恚云何而言四無量心。推義 而言則應有三。世尊。慈有三縁。一縁衆生。 二縁於法。三則無縁。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若從是義唯應有三。不應有四。衆生縁 者縁於五陰。願與其樂。是名衆生縁。法縁 者。縁諸衆生所須之物而施與之。是名法 縁。無縁者縁於如來。是名無縁。慈者多縁 貧窮衆生。如來大師永離貧窮。受第一樂。 若縁衆生則不縁佛。法亦如是。以是義 故縁如來者。名曰無縁。世尊。慈之所縁一 切衆生。如縁父母妻子親屬。以是義故名 衆生縁。法縁者不見父母妻子親屬。見一 切法皆從縁生。是名法縁。無縁者不住法 相及衆生相。是名無縁。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是故應三不應有四。世尊。人有二種。一者 見行。二者愛行。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 人多修喜捨。是故應二不應有四。世尊。夫 無量者名曰無邊。邊不可得故名無量。若無 量者則應是一不應言四。若言四者何得 無量。是故應一不應四也。佛告迦葉。善男 子。諸佛如來爲諸衆生所宣法要。其言祕 密難可了知。或爲衆生説一因縁。如説何 等爲一因縁。所謂一切有爲之法。善男子。或 説二種因之與果。或説三種。煩惱業苦。或 説四種。無明諸行生與老死。或説五種。所 謂受愛取有及生。或説六種。三世因果。或 説七種。謂識名色六入觸受及以愛取。或説 八種。除無明行及生老死。其餘八事。或説 九種。如城經中除無明行識。其餘九事。或 説十一。如爲薩遮尼犍子説除生一法。 其餘十一。或時具説十二因縁。如王舍城 爲迦葉等具説十二。無明乃至生老病死。 善男子。如一因縁爲衆生故種種分別。無 量心法亦復如是。善男子。以是義故於諸 如來深祕行處不應生疑。善男子。如來世 尊有大方便。無常説常常説無常。説樂爲 苦説苦爲樂不淨説淨淨説不淨。我説無 我無我説我。於非衆生説爲衆生。於實衆 生説非衆生。非物説物物説非物。非實説 實實説非實。非境説境境説非境。非生説 生生説非生。乃至無明説明明説無明。色 説非色非色説色。非道説道道説非道。善 男子。如來以是無量方便爲調衆生。豈虚 妄耶。善男子。或有衆生貪於財貨。我於其 人自化其身作轉輪王。於無量歳隨其所 須種種供給。然後教化令其安住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若有衆生貪著五欲。於無量 歳以妙五欲充足其情。然後勸化令其 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衆生榮豪 自貴。我於其人無量歳中。爲作僕使。趨走 給侍得其心已。即復勸化令其安住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衆生性悷自是須 人呵諫。我於無量百千歳中。教訶敦喩令 其心調。然後復勸令其安住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善男子。如來如是於無量歳以 種種方便。令諸衆生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豈虚妄耶。諸佛如來雖處衆惡。無所 染汚猶如蓮花。善男子。應如是知四無量 義。善男子。是無量心體性有四。若有修行 生大梵處 善男子。如是無量伴侶有四。是故名四。夫 修慈者能斷貪欲。修悲心者能斷瞋恚。修 喜心者能斷不樂。修捨心者能斷貪欲瞋 恚衆生。善男子。以是義故得名爲四非一 二三。善男子。如汝所言。慈能斷瞋悲亦如 是應説三者。汝今不應作如是難。何以 故。善男子。恚有二種。一能奪命。二能鞭撻。 修慈則能斷彼奪命。修悲能除彼鞭撻 者。善男子。以是義故豈非四耶。復次瞋 有二種。一瞋衆生。二瞋非衆生修慈心者 斷瞋衆生。修悲心者斷瞋非衆生。復次瞋 有二種。一有因縁。二無因縁。修慈心者斷 有因縁。修悲心者斷無因縁。復次瞋有二 種。一者久於過去修習。二者於今現在修 習。修慈心者能斷過去。修悲心者斷於現 在。復次瞋有二種。一瞋聖人。二瞋凡夫。修 慈心者斷瞋聖人。修悲心者斷瞋凡夫。 復次瞋有二種。一上二中修慈斷上修悲 斷中。善男子。以是義故則名爲四。何得難 言應三非四。是故迦葉。是無量心伴侶相 對分別爲四。復以器故應名爲四。器若有 慈則不得有悲喜捨心。以是義故應四無 減。善男子。以行分別故應有四。若行慈 時無悲喜捨。是故有四。善男子。以無量故 亦得名四。夫無量者則有四種。有無量心 有縁非自在。有無量心自在非縁有無量 心亦縁亦自在。有無量心非縁非自在。何 等無量有縁非自在。縁於無量無邊衆生。 而不能得自在三昧。雖得不定或得或失。 何等無量自在非縁。如縁父母兄弟姊妹 欲令安樂。非無量縁。何等無量亦縁亦自 在。謂諸佛菩薩。何等無量非縁非自在。聲 聞縁覺不能廣縁無量衆生。亦非自在。善 男子。以是義故名四無量。非諸聲聞縁覺 所知。乃是諸佛如來境界。善男子。如是四事 聲聞縁覺。雖名無量少不足言。諸佛菩薩 則得名爲無量無邊。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實如聖教。諸佛如來所有 境界。非諸聲聞縁覺所及。世尊。頗有菩薩。 住於大乘大般涅槃得慈悲心。非是大慈 大悲心不。佛言。有善男子。菩薩若於諸衆 生中三品分別。一者親人。二者怨憎。三者 中人。於親人中復作三品。謂上中下。怨憎 亦爾。是菩薩摩訶薩於上親中與増上樂。 於中下親亦復平等與増上樂。於上怨中 與少分樂。於中怨所與中品樂。於下怨 中與増上樂。菩薩如是轉増修習。於上怨 *中與中品樂。於中下怨等與増上樂。轉 復修習於上中下等與上樂。若上怨*中與 上樂者。爾時得名慈心成就。菩薩爾時於 父母所及上怨*中。得平等心無有差別。 善男子。是名得慈非大慈也。世尊。何縁菩 薩得如是慈。猶故不得名爲大慈。善男子。 以難成故不名大慈。何以故。久於過去 無量劫中。多集煩惱未修善法。是故不能 於一日中調伏其心。善男子。譬如豌豆乾 時錐刺終不可著。煩惱堅硬亦復如是。雖 一日夜繋心不散難可調伏。又如家犬不 畏於人。山林野鹿見人怖走。瞋恚難去如 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是故此心難 可調伏。以是義故不名大慈。復次善男 子。譬如畫石其文常在畫水速滅勢不久 住。瞋如畫石。諸善根本如彼畫水。是故 此心難得調伏。如大火聚其明久住。電光 之明不得暫停。瞋如火聚慈如電明。是故 此心難得調伏。以是義故不名大慈。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初地名曰大慈。何以 故。善男子。最極惡者名一闡提。初住菩薩修 大慈時。於一闡提心無差別。不見其過 故不生瞋。以是義故得名大慈。善男子。 爲諸衆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衆生 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衆生心生歡喜。 是名大喜。無所擁護名爲大捨。若不見 我法相己身。見一切法平等無二。是名大 捨。自捨已樂施與他人。是名大捨。善男子。 唯四無量能令菩薩増長具足六波羅蜜。 其餘諸行不必能爾。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先 得世間四無量心。然後乃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次第方得出世間者。善男子。因 世無量。得出世無量。以是義故名大無量。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除無利益與利樂 者。實無所爲。如是思惟。即是虚觀無有實 利。世尊。譬如比丘觀不淨時。見所著衣悉 是皮相而實非皮。所可食噉皆作蟲*相 而實非蟲。觀大豆羹作下汁想而實非 糞。觀所食酪猶如髓腦而實非腦。觀骨 碎末猶如麨*相而實非*麨。四無量心亦 復如是。不能眞實利益衆生令其得樂。 雖口發言與衆生樂而實不得。如是之觀 非虚妄耶。世尊。若非虚妄實與樂者。而 諸衆生何故不以諸佛菩薩威徳力故一 切受樂。若當眞實不得樂者。如佛所説。 我念往昔獨修慈心。經此劫世七返成 壞不來此生。世界成時生梵天中。世界壞 時生光音天。若生梵天力勢自在無能摧 伏。於千梵中最勝最上。名大梵王。有諸衆 生皆於我所生最上想。三十六*返作忉利 王釋提桓因。無量百千作轉輪王。獨修慈 心乃得如是人天果報。若不實者云何得 與此義相應。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眞 勇猛無所畏懼。即爲迦葉。而説偈言
- 若於一衆生 不生瞋恚心
- 而願與彼樂 是名爲慈善
- 一切衆生中 若起於悲心
- 是名聖種性 得福報無量
- 設使五通仙 悉滿此大地
- 有大自在主 奉施其所安
- 象馬種種物 所得福報果
- 不及修一慈 十六分中一
善男子。夫修慈者實非妄想諦是眞實。若 是聲聞縁覺之慈。是名虚妄。諸佛菩薩眞實 不虚。云何知耶。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 如是大涅槃者。觀土爲金觀金爲土。地作 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地作 風相風作地相。隨意成就無有虚妄。觀實 衆生爲非衆生。觀非衆生爲實衆生。悉隨 意成無有虚妄。善男子。當知菩薩四無量 心。是實思惟非不眞實。復次善男子。云何 名爲眞實思惟。謂能斷除諸煩惱故。善男 子。夫修慈者能斷貪欲。修悲心者能斷瞋 恚。修喜心者能斷不樂。修捨心者能斷貪 恚及衆生相。以是故名眞實思惟。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四無量心。能爲一切諸善根 本。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不得見貧窮衆生 無縁生慈。若不生慈則不能起惠施之心。 以施因縁令諸衆生得安隱樂。所謂食飮 車乘衣服。花香床臥舍宅燈明。如是施時心 無繋縛不生貪著。必定迴向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其心爾時無所依止。妄想永斷不 爲怖畏。名稱利養不求人天。所受快樂不 生憍慢。不望反報不爲他誑。故行布施 不求富貴。凡行施時不見受者持戒破戒 是田非田此是知識此非知識。施時不見是 器非器。不擇日時是處非處。亦復不計饑 饉豐樂。不見因果。此是衆生此非衆生是福 非福。雖復不見施者受者及以財物乃至 不見斷及果報。而常行施無有斷絶。善男 子。菩薩若見持戒破戒乃至果報。終不能 施。若不布施則不具足檀波羅蜜。若不具 足檀波羅蜜。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善男子。譬如有人身被毒箭。其人眷屬 欲令安隱爲除毒故。即命良醫而爲拔箭。 彼人方言且待莫觸。我今當觀。如是毒箭 從何方來誰之所射。爲是刹利婆羅門毘 舍首陀。復更作念。是何木耶竹耶柳耶。其鏃 鐵者何冶所出剛耶柔耶。其毛羽者是何鳥 翼烏鵄鷲耶。所有毒者爲從作生自然而 有。爲是人毒爲蛇毒耶。如是癡人竟未能 知尋便命終。善男子。菩薩亦爾。若行施時 分別受者持戒破戒乃至果報。終不能施。 若不能施則不具足檀波羅蜜。若不具足 檀波羅蜜。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於諸衆生 慈心平等猶如子想。又行施時於諸衆生 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視病子。行施之時 其心歡喜。猶如父母見子病愈。既施之後其 心放捨。猶如父母見子長大能自存活。是菩 薩摩訶薩於慈心中。布施食時常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以是因縁。 令諸衆生得大智食勤進迴向無上大乘。 願諸衆生得善智食。不求聲聞縁覺之食。 願諸衆生得法喜食不求愛食。願諸衆生 悉得般若波羅蜜食。皆令充滿攝取無礙 増上善根。願諸衆生悟解空相。得無*礙身 猶如虚空。願諸衆生常爲受者。憐*愍一切 爲衆福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慈心時 凡所施食。應當堅發如是等願。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布施漿時當 作是願。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 以是因縁。令諸衆生趣大乘河飮八味水。 速渉無上菩提之道。離於聲聞縁覺枯竭。 渇仰志求無上佛乘。斷煩惱渇渇仰法味。 離生死愛愛樂大乘大般涅槃。具足法身 得諸三昧。入於甚深智慧大海。願諸衆生 得甘露味菩提出世離欲寂靜如是諸味。願 諸衆生具足無量百千法味。具法味已得 見佛性。見佛性已能雨法雨。雨法雨已 佛性遍覆猶如虚空。復令其餘無量衆生得 一法味。所謂大乘。非諸聲聞辟支佛味。願諸 衆生得一甜味。無有六種差別之味。願諸 衆生唯求法味無*礙佛法所行之味。不求 餘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布施 漿時。應當堅發如是等願。復次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車乘時應作是願。 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以是因縁。 普令衆生成於大乘。得住大乘不退於 乘不動轉乘金剛座乘。不求聲聞辟支佛 乘。向於佛乘無能伏乘無羸乏乘不退沒乘 無上乘十力乘大功徳乘未曾有乘希有乘難 得乘無邊乘知一切乘。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於慈心中施車乘時。常應如是堅發誓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布施 衣時*當作是願。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 共之。以是因縁令諸衆生得慚愧衣法界 覆身裂諸見衣。衣服離身一尺六寸得金 色身。所受諸觸柔軟無*礙。光色潤澤皮膚細 軟。常光無量無色離色。願諸衆生皆悉普 得無色之身過一切色。得入無色大般涅 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衣時。應當如 是堅發誓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修慈中。布施 花香塗香*末香諸雜香時*應作是願。我今 所施悉與一切衆生共之。以是因縁。令諸 衆生一切皆得佛花三昧。七覺妙鬘繋其首 頂。願諸衆生形如滿月。所見諸色微妙第 一。願諸衆生皆成一相百福莊嚴。願諸衆生 隨意得見可意之色。願諸衆生常遇善友。 得無*礙香離諸臭穢。願諸衆生具諸善根 無上珍寶。願諸衆生相視和悦無有憂苦。 衆善各備不相憂念。願諸衆生戒香具足。 願諸衆生持無*礙戒。香氣馚馥充滿十方。 願諸衆生得堅牢戒無悔之戒一切智戒。離 諸破戒。悉得無戒未曾有戒無師戒無作戒 無穢戒無染汚戒竟已戒究竟戒。得平等戒。 於香塗身及以斫刺等無憎愛。願諸衆生 得無上戒大乘之戒。非小乘戒。願諸衆生悉 得具足尸波羅蜜。猶如諸佛所成就戒。願 諸衆生悉爲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智之所 薫修。願諸衆生悉得成於大般涅槃微妙 蓮花。其花香氣充滿十方。願諸衆生純食 大乘大般涅槃無上香饌。猶蜂採花但取 香味。願諸衆生悉得成就無量功徳所薫之 身。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花香 時。常當堅發如是誓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床 敷時*應作是願。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 共之。以是因縁。令諸衆生得天中天所臥 之床。得大智慧坐四禪處。臥於菩薩所臥 之床。不臥聲聞辟支佛床離臥惡床。願諸 衆生得安樂臥離生死床。成大涅槃師子 臥床。願諸衆生坐此床已。復爲其餘無量 衆生。示現神通師子遊戲。願諸衆生住此大 乘大宮殿中。爲諸衆生演説佛性。願諸衆 生坐無上床。不爲世法之所降伏。願諸衆 生得忍辱床。離於生死饑饉凍餓。願諸衆 生得無畏床。永離一切煩惱怨賊。願諸衆生 得清淨床。專求無上正眞之道。願諸衆生 得善法床。常爲善友之所擁護。願諸衆生 得右脇臥床。依因諸佛所行之法。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床敷時。應當堅 發如是誓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舍 宅時當作是願。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生 共之。以是因縁。令諸衆生處大乘舍。修行 善友所行之行。修大悲行六波羅蜜行大正 覺行一切。菩薩所行道行無邊廣大如虚空 行。願諸衆生皆得正念遠離惡念。願諸衆 生悉得安住常樂我淨永離四倒。願諸衆 生悉皆受持出世文字。願諸衆生必爲無上 一切智器。願諸衆生悉得入於甘露屋宅。 願諸衆生初中後心。常入大乘涅槃屋宅。 願諸衆生於未來世。常處菩薩所居宮殿。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舍宅時。常 當堅發如是誓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燈 明時*當作是願。我今所施悉與一切衆 生共之。以是因縁。令諸衆生光明無量安 住佛法。願諸衆生常得照明。願諸衆生得色 微妙光澤第一。願諸衆生其目清淨無諸翳 網。願諸衆生得大智炬。善解無我無衆生相 無人無命。願諸衆生皆得覩見清淨佛性猶 如虚空。願諸衆生肉眼清淨。徹見十方恒沙 世界。願諸衆生得佛光明普照十方。願諸 衆生得無*礙眼。皆悉得見清淨佛性。願 諸衆生得大智明。破一切闇及一闡提。願諸 衆生得無量光。普照無量諸佛世界。願諸衆 生然大乘燈離二乘燈。願諸衆生所得光 明。滅無明闇過於千日竝照之功。願諸 衆生得大光明。悉滅三千大千世界所有 黒闇。願諸衆生具足五眼。悟諸法相成無 師覺。願諸衆生無見無明。願諸衆生悉得 大乘大般涅槃微妙光明。示悟衆生眞實佛 性。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燈明 時。常應勤發如是誓願 善男子。一切聲聞縁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 善根慈爲根本。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習慈 心。能生如是無量善根。所謂不淨出息入息 無常生滅。四念處七方便三觀處十二因縁 無我等。觀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見道 修道。正勤如意諸根諸力七菩提分八道。四 禪四無量心。八解脱八勝處。十一切入。空無 相願。無諍三昧知他心智。及諸神通知本際 智。聲聞智縁覺智菩薩智佛智。善男子。如是 等法慈爲根本。善男子。以是義故。慈是眞 實非虚妄也。若有人問誰是一切諸善根 本。當言慈是。以是義故慈是眞實非虚 妄也 善男子。能爲善者名實思惟。實思惟者即 名爲慈。慈即如來。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 如來。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來。如 來即慈。善男子。慈即大梵。大梵即慈。慈即 如來。善男子。慈者能爲一切衆生而作父 母。父母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者乃是不 可思議諸佛境界。不可思議諸佛境界即是 慈也。當知慈者即是如來。善男子。慈者即是 衆生佛性。如是佛性久爲煩惱之所覆蔽。 故令衆生不得覩見佛性即慈。慈即如來。 善男子。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來。善男 子。慈即虚空。虚空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 慈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 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樂。樂即是法。法即是 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淨。 淨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 男子。慈即是我。我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 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甘露。甘露即慈。 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 即如來。善男子。慈者即是一切菩薩無上之 道。道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者即是諸 佛世尊無量境界。無量境界即是慈也。當知 是慈即是如來 善男子。慈若無常無常即慈。當知是慈是聲 聞慈。善男子。慈若是苦苦即是慈。當知是慈 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不淨不淨即慈。當知 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無我無我即慈。 當知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妄想妄想 即慈。當知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不 名檀波羅蜜非檀之慈。當知是慈是聲聞 慈。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善男子。慈 若不能利益衆生。如是之慈是聲聞慈。善 男子。慈若不入一相之道。當知是慈是聲 聞慈。善男子。慈若不能覺了諸法。當知是 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不能見如來性。 當知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見法悉是 有相。當知是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有漏 有漏慈者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有爲有爲 之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不能住於初 住非初住慈。當知即是聲聞慈也。善男子。 慈若不能得佛十力四無所畏。當知是慈 是聲聞慈。善男子。慈若能得四沙門果。當 知是慈是聲聞慈也 善男子。慈若有無非有非無。如是之慈非諸 聲聞辟支佛等所能思議。善男子。慈若不可 思議。法不可思議。佛性不可思議。如來亦不 可思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修 如是慈。雖復安於睡眠之中而不睡眠。勤 精進故。雖常覺悟亦無覺*悟。以無眠故。 於睡眠中諸天雖護亦無護者。不行惡故。 眠不惡夢無有不善。離睡眠故。命終之後 雖生梵天亦無所生。得自在故。善男子。 夫修慈者能得成就如是無量無邊功徳。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能成就如是 無量無邊功徳。諸佛如來亦得成就如是無 量無邊功徳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所有 思惟悉是眞實聲聞縁覺非眞實者。一切衆 生。何故不以菩薩威力等受快樂。若諸衆 生實不得樂。當知菩薩所修慈心爲無利 益。佛言。善男子。菩薩之慈非不利益。善男 子。有諸衆生或必受苦或有不受。若有衆 生必受苦者。菩薩之慈爲無利益。謂一闡 提。若有受苦不必定者。菩薩之慈則爲利 益。令彼衆生悉受快樂。善男子。譬如有人 遙見師子虎豹豺狼羅刹鬼等自然生怖。夜 行見杌亦生怖畏。善男子。如是諸人自然 怖畏。衆生如是見修慈者自然受樂。善男 子。以是義故。菩薩修慈是實思惟非無利 益 善男子。我説是慈有無量門。所謂神通。善 男子。如提婆達教阿闍世欲害如來。是時 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闍世王即放護 財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諸弟子。其象爾 時殺無量百千衆生。衆生死已多有血氣。 是象嗅已狂醉倍常。見我翼從被服赤色 謂呼是血。而復見趣我弟子中。未離欲者四 怖馳走唯除阿難。爾時王舍大城之中一 切人民。同時擧聲啼哭號泣。作如是言。怪 哉如來今日滅沒。如何正覺一旦散壞。是時 調達心生歡喜。瞿曇沙門滅沒甚善。從今 已往眞是不現。快哉此計我願得遂。善男 子。我於爾時爲欲降伏護財象故。即入慈 定舒手示之。即於五指出五師子。是象見 已其心怖畏尋即失糞擧身投地敬禮我 足。善男子。我於爾時手五指頭實無師子 乃是修慈善根力故令彼調伏。復次善男 子。我欲涅槃始初發足向拘尸那城。有五 百力士於其中路平治掃灑。中有一石衆 欲擧棄盡力不能。我時憐*愍即起慈 心。彼諸力士尋即見我。以足母指擧此大 石。擲置虚空還以手接。安置右掌吹令碎 *末復還聚合。令彼力士貢高心息。即爲 略説種種法要。令其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善男子。如來爾時實不以指擧此 大石在虚空中還置右掌吹令碎*末復合 如本。善男子。當知即是慈善根力。令諸力 士見如是事 復次善男子。此南天竺有一大城名首波 羅。於是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盧至爲衆導 主。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殖諸善本。善男子。 彼大城中一切人民。信伏邪道奉事尼犍。 我時欲度彼長者故。從王舍城至彼城邑。 其路中間相去六十五由旬。歩渉而往。爲 欲化度彼諸人故。彼衆尼犍聞我欲至 首波羅城。即作是念。沙門瞿曇若至此者。 此諸人民便當捨我更不供給。我等窮顇 奈何自活。諸尼*犍輩各各分散告彼城人。 沙門瞿曇今欲來此。然彼沙門委棄父母 東西馳騁。所至之處能令土地穀米不登。 人民饑饉死亡者衆。病痩相尋無可救解。瞿 曇無頼純將諸惡羅刹鬼神以爲侍從。無父 無母孤窮之人。而來諮啓爲作門徒。所可 教詔純説虚空。隨其至處初無安樂。彼人 聞已即懷怖畏。頭面敬禮尼*犍子足白言。 大師。我等今者當設何計。尼*犍答言。沙 門瞿曇性好叢林流泉清水。外設有者宜應 破壞。汝等便可相與出城。諸有之處斫伐 令盡莫使有遺。流泉井池悉置糞屍。堅 閉城門各嚴器仗。當壁防護勤自固守。彼 設來者莫令得前。若不前者汝當安隱。我 等亦當作種種術令彼瞿曇復道還去。彼諸 人民聞是語已敬諾施行。斬伐樹木汚辱 諸水。莊嚴器仗牢自防護。善男子。我於爾 時至彼城已。不見一切樹木叢林。唯見諸 人莊嚴器仗當壁自守。見是事已尋生憐 愍慈心向之。所有樹木還生如本。復更生 長其餘諸樹。不可稱計河池泉井。其水清 淨盈滿其中如青琉璃。生衆雜花彌覆其 上。變其城壁爲紺琉璃。城内人民悉得徹 見我及大衆。門自開闢無能制者。所嚴器仗 變成雜花。盧至長者而爲上首。與其人民 倶共相隨往至佛所。我即爲説種種法要。 令彼諸人一切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善男子。我於爾時實不化作種種樹木 清淨流水盈滿河池變其本城爲紺琉璃 令彼人民徹見於我開其城門器仗爲 花。善男子。當知皆是慈善根力。能令彼人 見如是事 復次善男子。舍衞城中有婆羅門女姓婆 私吒。唯有一子愛之甚重遇病命終。爾時 女人愁毒入心。狂亂失性裸身無恥。遊行 四衢啼哭失聲。唱言。子子汝何處去。周遍 城邑無有疲已。而是女人已於先佛*殖 衆徳本。善男子。我於是女起慈*愍心。是時 女人即得見我。便生子想還得本心。前抱 我身如愛子法。我時即告侍者阿難。汝可 持衣與是女人。既與衣已。便爲種種説諸 法要。是女聞法歡喜踊躍。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善男子。我於爾時實非彼子。彼 非我母亦無抱持。善男子。當知皆是慈善 根力。令彼女人見如是事 復次善男子。波羅㮈城有優婆夷字曰摩 訶斯那達多。已於過去無量先佛種諸善根。 是優婆夷夏九十日。請命衆僧奉施醫藥。 是時衆中有一比丘身嬰重病。良醫診之 當須肉藥。若得肉者病則可除。若不得肉 命將不全。時優婆夷聞醫此言。尋持黄金 遍至市里。唱如是言。誰有肉賣吾以金 買。若有肉者當等與金。周遍城市求不 能得。是優婆夷尋自取刀割其髀肉。切以 爲臛下種種香送病比丘。比丘服已病即 得差。是優婆夷患瘡苦惱不能堪忍。即發 聲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於爾時在舍 衞城聞其音聲。於是女人起大慈心。是女 尋見我持良藥塗其瘡上。還合如本。我 即爲其種種説法。聞法歡喜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於爾時實不往 至波羅*㮈城持藥塗是優婆夷瘡。善男 子。當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見如是 事 復次善男子。調達惡人貪不知足。多服酥故 頭痛腹滿。受大苦惱不能堪忍。發如是 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時住在優禪尼城。 聞其音聲即生慈心。爾時調達尋便見我 往至其所。手摩頭腹授與鹽湯而令服 之。服已平復。善男子。我實不往調婆達 所摩其頭腹授湯令服。善男子。當知皆是 慈善根力。令*調婆達見如是事 復次善男子。憍薩羅國有諸群賊。其數五百 群黨抄劫爲害滋甚。波斯匿王患其縱暴。遣 兵伺捕。得已挑目。遂著黒闇叢林之下。是 諸群賊已於先佛*殖衆徳本。既失目已受 大苦惱。各作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等 今者無有救護啼哭號咷。我時住在祇洹 精舍。聞其音聲即生慈心。時有涼風吹香 山中種種香藥滿其眼眶。尋還得眼如本 不異。諸賊開眼即見如來。住立其前而爲 説法。賊聞法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於爾時實不作風吹香山中種 種香藥住其人前而爲説法。善男子。當知 皆是慈善根力。令彼群賊見如是事。復次 善男子。流璃太子以愚癡故。廢其父王自 立爲主。復念宿嫌多害釋種。取萬二千釋 種諸女。刖劓耳鼻斷截手足推之坑塹。時 諸女人身受苦惱。作如是言。南無佛陀南 無佛陀。我等今者無有救護。復大號咷。是諸 女人已於先佛種諸善根。我於爾時在竹 林中。聞其音聲即起慈心。諸女爾時見我 來至迦毘羅城以水洗瘡以藥傅之。苦 痛尋除耳鼻手足還復如本。我時即爲略説 法要。悉令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 於大愛道比丘尼所。出家受具足戒。善男 子。如來爾時實不往至迦毘羅城以水洗 *瘡傅藥止苦。善男子。當知皆是慈善根 力。令彼女人得如是事。悲喜之心亦復如 是。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慈思 惟。即是眞實非虚妄也。善男子。夫無量者 不可思議。菩薩所行不可思議。諸佛所行 亦不可思議。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不可思 議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梵行品之二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五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梵行品之二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慈悲喜已。得 住極愛一子之地。善男子。云何是地。名曰 極愛復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見子安 隱心大歡喜。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 是。視諸衆生同於一子。見修善者生大 歡喜。是故此地名曰極愛。善男子。譬如父 母見子遇患心生苦惱愍之愁毒初無捨 離。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見諸 衆生爲煩惱病之所纒切。心生愁惱憂念 如子。身諸毛孔血皆流出。是故此地名爲一 子。善男子。如人小時拾取土塊糞穢瓦石 枯骨木枝置於口中。父母見已恐爲其患。 左手捉頭右手挑出。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 亦復如是。見諸衆生法身未増。或行身口 意業不善。菩薩見已則以智手拔之令出。 不欲令彼流轉生死受諸苦惱。是故此地 復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所愛之子捨而 終亡父母愁惱願與併命。菩薩亦爾。見一 闡提墮於地獄。亦願與倶生地獄中。何以 故。是一闡提若受苦時。或生一念改悔之 心。我即當爲説種種法令彼得生一念善 根。是故此地復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 唯有一子其子睡寤行住坐臥心常念之。若 有罪咎善言誘諭不加其惡。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見諸衆生若墮地獄畜生餓鬼。 或人天中造作善惡。心常念之初不放捨。 若行諸惡終不生瞋以惡加之。是故此地 復名一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其言祕 密。我今智淺云何能解。若諸菩薩住一子地 能如是者。云何如來昔爲國王行菩薩道 時。斷絶爾所婆羅門命。若得此地則應護 念。若不得者復何因縁不墮地獄。若使等 視一切衆生同於子想如羅睺羅。何故復 向提婆達多説如是言。癡人無羞食人 涕唾。令彼聞已生於瞋恨起不善心出佛 身血。提婆達多造是惡已。如來復記當墮 地獄一劫受罪。世尊。如是之言云何於義 不相違背。世尊。須菩提者住虚空地。凡欲 入城求乞飮食要先觀人。若有於己生嫌 嫉心則止不行。乃至極飢猶不行乞。何以 故。是須菩提常作是念。我憶往昔於福田 所生一惡念。由是因縁墮大地獄受種種 苦。我今寧飢終日不食。終不令彼於我起 嫌墮於地獄受苦惱也。復作是念。若有 衆生嫌我立者。我當終日端坐不起。若有 衆生嫌我坐者。我當終日立不移處。行臥 亦爾。是須菩提護衆生故尚起是心。何況 菩薩。菩薩若得一子地者。何縁如來出是 麁言。使諸衆生起重惡心。善男子。汝今不 應作如是難言佛如來爲諸衆生作煩 惱因縁。善男子。假使蚊嘴能盡海底。如來 終不爲諸衆生作煩惱因縁。善男子。假令 大地悉爲非色。水爲乾相。火爲冷相。風 爲住相。三寶佛性及以虚空作無常相。如來 終不爲諸衆生作煩惱因縁。善男子。假使 毀犯四重禁罪及一闡提謗正法者。現身 得成十力無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來終 不爲諸衆生作煩惱因縁。善男子。假使聲 聞辟支佛等常住不變。如來終不爲諸衆生 作煩惱因縁。善男子。假使十住諸菩薩等犯 四重禁。作一闡提誹謗正法。如來終不爲 諸衆生作煩惱因縁。善男子。假使一切無量 衆生喪滅佛性。如來究竟入般涅槃。如來 終不爲諸衆生作煩惱因縁。善男子。假使 擲羂能繋縛風。齒能破鐵爪壞須彌。如來 終不爲諸衆生作煩惱因縁。寧與毒蛇同 共一處。内其兩手餓師子口。佉陀羅炭用 洗浴身。不應發言如來世尊爲諸衆生作 煩惱因縁。善男子。如來眞實能爲衆生斷 除煩惱。終不爲作煩惱因也 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來往昔殺婆羅門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乃至蟻子尚不故殺。況 婆羅門。菩薩常作種種方便。惠施衆生無量 壽命。善男子。夫施食者則爲施命。菩薩摩 訶薩行檀波羅蜜時。常施衆生無量壽命。 善男子。修不殺戒得壽命長。菩薩摩訶薩 行尸波羅蜜時。則爲施與一切衆生無量 壽命。善男子。愼口無過得壽命長。菩薩摩 訶薩行羼提波羅蜜時。常勸衆生莫生怨 想。推直於人引曲向己。無所諍訟得壽 命長。是故菩薩行羼提波羅蜜時。已施衆 生無量壽命。善男子。精勤修善得壽命長。 菩薩摩訶薩行毘梨耶波羅蜜時。常勸衆 生勤修善法。衆生行已得無量壽命。是故 菩薩行毘梨耶波羅蜜時。已施衆生無量壽 命。善男子。修攝心者得壽命長。菩薩摩訶 薩行禪波羅蜜時。勸諸衆生修平等心。衆 生行已得壽命長。是故菩薩行禪波羅蜜 時。已施衆生無量壽命。善男子。於諸善法 不放逸者得壽命長。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勸諸衆生於諸善法不生放 逸。衆生行已以是因縁得壽命長。是故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已施衆生無量壽命。 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 終無奪命。善男子。汝向所問。殺婆羅門時 得是地不。善男子。時我已得。以愛念故 斷其命根。非惡心也。善男子。譬如父母唯 有一子愛之甚重犯官憲制。是時父母以 怖畏故若擯若殺。雖有擯殺無有惡心。菩 薩摩訶薩爲護正法亦復如是。若有衆生 謗大乘者。即以鞭撻苦加治之。或奪其 命。欲令改往遵修善法。菩薩常當作是思 惟。以何因縁能令衆生發起信心。隨其方 便要當爲之。諸婆羅門命終之後。生阿鼻 地獄則有三念。一者自念我從何處而來 生此。即自知從人道中來。二者自念我今 所生爲是何處。即便自知是阿鼻獄。三者 自念乘何業縁而來生此。即便自知乘謗 方等大乘經典不信因縁爲國主所殺而 來生此。念是事已。即於大乘方等經典生 信敬心。尋時命終生甘露鼓如來世界。於彼 壽命具足十劫。善男子。以是義故我於往 昔。乃與是人十劫壽命。云何名殺。善男子。 有人掘地刈草斫樹。斬截死屍罵詈鞭 撻。以是業縁墮地獄不。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説義者。應墮地獄。何以 故。如佛昔爲聲聞説法。汝諸比丘於諸草 木莫生惡心。何以故。一切衆生因惡心故 墮于地獄。爾時佛讃迦葉菩薩。善哉善哉。 如汝所説應善受持。善男子。若因惡心墮 地獄者。菩薩爾時實無惡心。何以故。菩薩 摩訶薩於一切衆生乃至蟲蟻。悉生憐*愍 利益心故。所以者何。善知因縁諸方便故。 以方便力欲令衆生種諸善根。善男子。以 是義故。我於爾時以善方便雖奪其命 而非惡心。善男子。婆羅門法若殺蟻子滿 足十車無有罪報。蚊虻蚤虱猫狸師子虎 狼熊羆諸惡蟲獸。及餘能爲衆生害者。殺 滿十車。鬼神羅刹拘槃茶迦羅富單那。顛狂 乾枯諸鬼神等。能爲衆生作嬈害者。有 奪其命悉無罪報。若殺惡人則有罪報。殺 已不悔則墮餓鬼。若能懺悔三日斷食。其罪 消滅無有遺餘。若殺和上害其父母女人 及牛。無數千年在地獄中。善男子。佛及菩薩 知殺有三。謂下中上。下者蟻子乃至一切畜 生。唯除菩薩示現生者。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以願因縁示受畜生。是名下殺。以下殺 因縁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具受下苦。何以 故。是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殺者具受罪 報。是名下殺。中殺者從凡夫人至阿那含。 是名爲中。以是業因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具受中苦。是名中殺。上殺者父母乃至阿羅 漢辟支佛畢定菩薩。是名爲上。以是業因。 縁故墮於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上苦。是名 上殺。善男子。若有能殺一闡提者。則不墮 此三種殺中。善男子。彼諸婆羅門等一切皆 是一闡提也。譬如掘地刈草斫樹斬截死 屍罵詈鞭撻無有罪報。殺一闡提亦復如 是無有罪報。何以故。諸婆羅門乃至無有 信等五法。是故雖殺不墮地獄 善男子。汝先所言。如來何故罵提婆達多 癡人食唾。汝亦不應作如是問。何以故。 諸佛世尊凡所發言不可思議。善男子。或 有實語爲世所愛。非時非法不爲利益。 如是之言我終不説。善男子。或復有言。麁 獷虚妄非時非法聞者不愛。不能利益我 亦不説。善男子。若有語言雖復麁*獷眞 實不虚。是時是法能爲一切衆生利益。聞 雖不悦我要説之。何以故。諸佛世尊應正 遍知知方便故。善男子。如我一時遊彼 壙野聚落叢樹在其林下。有一鬼神即名 *壙野。純食肉血多殺衆生。復於其聚日 食一人。善男子。我於爾時爲彼鬼神廣説 法要。然彼暴惡愚癡無智不受教法。我即 化身爲大力鬼。動其宮殿令不安所。彼 鬼于時將其眷屬。出其宮殿欲來拒逆。鬼 見我時即失心念。惶怖躄地迷悶斷絶猶 如死人。我以慈*愍手摩其身。即還起坐 作如是言。快哉今日還得身命。是大神王 具大威徳。有慈*愍心赦我愆咎。即於我 所生善信心。我即還復如來之身。復更爲 説種種法要。令彼鬼神受不殺戒。即於是 日*壙野村中。有一長者次應當死。村人 已送付彼鬼神。鬼神得已即以施我。我既受 已。便爲長者更立名字名手長者。爾時彼 鬼即白我言。世尊。我及眷屬唯仰血肉以 自存活。今以戒故當云何活。我即答言。從 今當勅聲聞弟子。隨有修行佛法之處。悉 當令其施汝飮食。善男子。以是因縁爲諸 比丘制如是戒。汝等從今常當施彼*壙 野鬼食。若有住處不能施者。當知是輩非 我弟子。即是天魔徒黨眷屬。善男子。如來爲 欲調伏衆生故示如是種種方便。非故令 彼生怖畏也。善男子。我亦以木打護法鬼。 又於一時在一山上。推羊頭鬼令墮山下。 復於樹頭撲護獼猴鬼。令護財象見五師 子。使金剛神怖薩遮尼犍。亦以針刺箭 毛鬼身。雖作如是亦不令彼諸鬼神等有 滅沒者。直欲令彼安住正法故示如是 種種方便。善男子。我於爾時實不罵辱提 婆達多。提婆達多亦不愚癡食人涕唾。亦 不生於惡趣之中阿鼻地獄受罪一劫。亦 不壞僧出佛身血。亦不違犯四重之罪誹 謗正法大乘經典。非一闡提。亦非聲聞辟支 佛也。善男子。提婆達多者實非聲聞縁覺 境界。唯是諸佛之所知見。善男子。是故汝 今不應難言如來何縁呵嘖罵辱提婆達 多。汝於諸佛所有境界。不應如是生於 疑網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譬如甘蔗數數煎煮 得種種味。我亦如是。從佛數聞多得法味。 所謂出家味離欲味寂滅味道味。世尊。譬如 眞金數數燒打融消錬冶。轉更明淨調和 柔軟。光色微妙其價難量。然後乃爲人天寶 重。世尊。如來亦爾。鄭重諮問則得聞見甚 深之義。令深行者受持奉修。無量衆生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後爲諸人天所 宗恭敬供養 爾時佛讃迦葉菩薩。善哉善哉。菩薩摩訶薩 爲欲利益諸衆生故。諮啓如來如是深義。 善男子。以是義故我隨汝意。説於大乘方 等甚深祕密之法。所謂極愛如一子地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修慈悲喜 得一子地者。修捨心時復得何地。佛言。善 哉善哉。善男子。汝善知時知我欲説汝則 諮問。菩薩摩訶薩修捨心時。則得住於空 平等地如須菩提。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 空平等地。則不見有父母兄弟姊妹兒息 親族知識怨憎中人。乃至不見陰界諸入 衆生壽命。善男子。譬如虚空無有父母兄 弟妻子。乃至無有衆生壽命。一切諸法亦復 如是。無有父母乃至壽命。菩薩摩訶薩見 一切法亦復如是。其心平等如彼虚空。何 以故。善能修習諸空法故。迦葉菩薩白佛 言。世尊。云何名空。善男子。空者所謂内空 外空内外空有爲空無爲空無始空性空無所 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菩薩摩訶薩云何 觀於内空。是菩薩摩訶薩觀内法空。是内 法空。謂無父母怨親中人衆生壽命常樂我 淨如來法僧所有財物。是内法中雖有佛性。 而是佛性非内非外。所以者何。佛性常住 無變易故。是名菩薩摩訶薩觀於内空。外 空者亦復如是。無有内法。内外空者亦復如 是。善男子。唯有如來法僧佛性不在二空。 何以故。如是四法常樂我淨。是故四法不名 爲空。是名内外倶空。善男子。有爲空者有 爲之法悉皆是空。所謂内空外空内外空。常 樂我淨空。衆生壽命如來法僧第一義空。是 中佛性非有爲法。是故佛性非有爲法空。是 名有爲空。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觀無爲 空。是無爲法悉皆是空。所謂無無常苦不淨 無我陰界入衆生壽命相有爲有漏内法外 法。無爲法中佛等四法。非有爲非無爲。性 是善故非無爲。性常住故非有爲。是名菩 薩觀無爲空。云何菩薩摩訶薩觀無始空。是 菩薩摩訶薩見生死無始皆悉空寂。所謂空 者常樂我淨。皆悉空寂無有變易。衆生壽命 三寶佛性及無爲法。是名菩薩觀無始空。云 何菩薩觀於性空。是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 本性皆空。謂陰界入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 無我。觀如是等一切諸法不見本性。是名 菩薩摩訶薩觀於性空。云何菩薩摩訶薩觀 無所有空。如人無子言舍宅空。畢竟觀空 無有親愛。愚癡之人言諸方空。貧窮之人 言一切空。如是所計或空或非空。菩薩觀時 如貧窮人一切皆空。是名菩薩摩訶薩觀無 所有空。云何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時。是眼生時無 所從來。及其滅時去無所至。本無今有已 有還無。推其實性無眼無主。如眼一切諸 法亦復如是。何等名爲第一義空。有業有 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是名 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云何菩薩摩訶薩 觀於空空。是空空中乃是聲聞辟支佛等所 迷沒處。善男子。是有是無是名空空。是是 非是是名空空。善男子。十住菩薩尚於是中 通達少分猶如微塵。況復餘人。善男子。如 是空空亦不同於聲聞所得空空三昧。是 名菩薩觀於空空。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 觀於大空。善男子。言大空者謂般若波羅 蜜。是名大空。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 空門。則得住於虚空等地。善男子。我今於 是大衆之中。説如是等諸空義時。有十恒 河沙等菩薩摩訶薩。即得住於虚空等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地已。於一切法 中無有滯礙繋縛拘執心。無迷悶。以是 義故名虚空等地。善男子。譬如虚空於可 愛色不生貪著不愛色中不生瞋恚。菩薩 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於好惡色心 無貪恚。善男子。譬如虚空廣大無對悉能 容受一切諸法。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 復如是。廣大無對悉能容受一切諸法。以 是義故。復得名爲虚空等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於一切法 亦見亦知。若行若縁若性若相若因若縁若 衆生心若根若禪定若乘若善知識若持禁戒 若所施。如是等法一切知見。復次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住是地中。知而不見。云何爲知。 知自餓法。投淵赴火自墜高巖常翅一脚 五熱炙身。常臥灰土棘刺編椽樹葉惡草 牛糞之上。衣麁麻衣塚間所棄糞掃氀褐 欽婆羅衣麞鹿皮革芻草衣裳。茹菜噉食 藕根油滓牛糞根果。若行乞食限從一家。 主若言無即便捨去。設復還喚終不迴顧。不 食鹽肉五種牛味。常所飮服糠汁沸湯。受 持牛戒狗雞雉戒。以灰塗身長髮爲相。以 羊祠時先呪後殺。四月事火七日服風。百 千億花供養諸天。諸所欲願因此成就。如 是等法能爲無上解脱因者。無有是處。是 名爲知。云何不見。菩薩摩訶薩不見一人 行如是法得正解脱。是名不見。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亦見亦知。何等爲見。見諸 衆生行是邪法必墮地獄。是名爲見。云何 爲知。知諸衆生從地獄出生於人中。若能 修行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諸波羅蜜。是人 必得入正解脱。是名爲知。復次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復有亦見亦知。云何爲見。見常 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是名爲見。云何爲 知知諸如來定不畢竟入於涅槃。知如來 身金剛無壞非是煩惱所成就身。又非臭穢 腐敗之身。亦復能知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是 名爲知。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知 亦見。云何爲知。知是衆生信心成就。知是 衆生求於大乘是人順流是人逆流是人正 住。知是衆生已到彼岸。順流者謂凡夫人。 逆流者從須陀洹乃至縁覺。正住者謂菩 薩等。到彼岸者所謂如來應正遍知。是名爲 知。云何爲見。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涅 槃典修梵行心。以淨天眼。見諸衆生造身 口意三業不善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見諸衆 生修善業者命終當生天上人中。見諸衆 生從闇入闇。有諸衆生從闇入明。有諸衆 生從明入闇。有諸衆生從明入明。是名爲 見。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知亦 見。菩薩摩訶薩知諸衆生修身修戒修心 修慧。是人今世惡業成就。或因貪欲瞋恚愚 癡。是業必應地獄受報。是人直以修身修 戒修心修慧。現世輕受不墮地獄。云何是 業能得現報。懺悔發露所有諸惡。既悔之 後更不敢作。慚愧成就故。供養三寶故。常 自呵責故。是人以是善業因縁。不墮地獄 現世受報。所謂頭痛目痛腹痛背痛横羅死 殃。呵責罵辱鞭杖閉繋飢餓困苦。受如是等 現世輕報。是名爲知。云何爲見。菩薩摩訶 薩見如是人不能修習身戒心慧。造少惡 業。此業因縁應現受報。是人少惡不能懺 悔不自呵責。不生慚愧無有怖懼。是業 増長地獄受報。是名爲見。復有知而不見。 云何知而不見。知諸衆生皆有佛性爲諸 煩惱之所覆蔽不能得見。是名知而不 見。復有知而少見。十住菩薩摩訶薩等知 諸衆生皆有佛性見不明了。猶如闇夜所 見不了。復有亦見亦知。所謂諸佛如來亦見 亦知。復有亦見亦知不見不知。亦見亦知者。 所謂世間。文字言語男女。車乘瓶瓫舍宅城 邑衣裳飮食。山河園林衆生壽命。是名亦 知亦見。云何不見不知。聖人所有微密之 語。無有男女乃至園林。是名不見不知。復 有知而不見。知所惠施知所供處。知於受 者知因果報。是名爲知。云何不見。不見所 施供處受者及以果報。是名不見。菩薩摩訶 薩知有八種。即是如來五眼所知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能如是 知得何等利。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能如 是知得四無礙。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 説無礙。法無礙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義無 礙者。知一切法所有諸義。能隨諸法所立名 字而爲作義。辭無礙者。隨字論正音論闡陀 論世辯論。樂説無礙者。所謂菩薩摩訶薩 凡所演説無有障礙。不可動轉無所畏 省難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薩能如是 見知即得如是四無礙智。復次善男子。法無 礙者。菩薩摩訶薩遍知聲聞縁覺菩薩諸佛 之法。義無礙者。乘雖有三知其歸一。終不 謂有差別之相。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於 一法中作種種名。經無量劫説不可盡。聲 聞縁覺能作是説。無有是處。樂説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爲諸衆生演説諸 法。若名若義種種異説不可窮盡。復次善男 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諸法而不 取著。義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諸義而 亦不著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名 字亦不取著。樂説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 知樂説如是最上而亦不著何以故。善男 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薩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不取著則不 知法。若知法者則是取著。若知不著則無 所知。云何如來説言知法而不取著。佛言。 善男子。夫取著者不名無礙。無所取著乃 名無礙。善男子。是故一切諸菩薩等。有取 著者則無無礙。若無無礙。不名菩薩。當 知是人名爲凡夫。何故取著名爲凡夫。一切 凡夫取著於色乃至著識。以著色故則生 貪心。生貪心故爲色繋縛。乃至爲識之所 繋縛以繋縛故則不得免生老病死憂悲 大苦一切煩惱。是故取著名爲凡夫。以是 義故。一切凡夫無四無礙。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知見法相。以知 見故則知其義。以見法相及知義故。而 於色中不生繋著。乃至識中亦復如是。以 不著故菩薩於色不生貪心。乃至識中亦 不生貪。以無貪故則不爲色之所繋縛。 乃至不爲識之所縛。以不縛故則得脱 於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以是義故。 一切菩薩得四無礙。善男子。以是因縁我 爲弟子。十二部中説繋著者名爲魔縛。若 不著者則脱魔縛。譬如世間有罪之人爲 王所縛無罪之人王不能縛。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有繋著者爲魔所縛。無繋著 者魔不能縛。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而無 所著 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善知字 持而不忘失。所謂持者。如地如山如眼如 雲如人如母。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義無礙 者。菩薩雖知諸法名字而不知義。得義 無礙則知於義。云何知義。謂地持者。如 地普持一切衆生及非衆生。以是義故名爲 地持。善男子。謂山持者。菩薩摩訶薩作是 思惟。何故名山而爲持耶。山能持地令 無傾動。是故名持。何故復名眼爲持耶。 眼能持光故名爲持。何*故復名雲*爲持 *耶。雲名龍氣。龍氣持水故名雲持。何*故 復名人*爲持*耶。人能持法。及以非法故 名人持。何*故復名母*爲持*耶。母能持 子故名母持。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名字 句義亦復如是。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以 種種辭演説一義。亦無有義。猶如男女舍 宅車乘衆生等名。何故無義。善男子。夫義者 乃是菩薩諸佛境界。辭者凡夫境界。以知義 故得辭無礙。樂説無礙者。菩薩摩訶薩知辭 知義。故於無量阿僧祇劫。説辭説義而不 可盡。是名樂説無礙。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修行世諦。以修行 故知法無礙。復於無量阿僧祇劫修第一 義諦故。得義無礙。亦於無量阿僧祇劫習 毘伽羅那論故。得辭無礙。亦於無量阿僧 祇劫修習説世諦論故。得樂説無礙。善男 子。聲聞縁覺若有得是四無礙者。無有是 處。善男子。九部經中我説聲聞縁覺之人有 四無礙。聲聞縁覺眞實無有。何以故。菩薩 摩訶薩爲度衆生故修如是四無礙智。縁 覺之人修寂滅法志樂獨處。若化衆生但 現神通。終日默然無所宣説。云何當有四 無礙智。何故默然而無所説。縁覺不能説 法度人使得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須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 薩。不能令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善男子。縁覺出世世間無有九部經 典。是故縁覺無辭無礙樂説無礙。善男子。縁 覺之人雖知諸法無法無礙。何以故。法無 礙者名爲知字。縁覺之人雖知文字無字 無礙。何以故。不知常住二字法故。是故縁 覺不得法無礙。雖知於義無義無礙。眞知 義者。知諸衆生悉有佛性。佛性義者。名爲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縁覺之人 不得義無礙。是故縁覺一切無有四無礙 智。云何聲聞無四無礙。聲聞之人無有三 種善巧方便。何等爲三。一者必須軟語然 後受法。二者必須麁語然後受化。三者不 軟不麁然後受化。聲聞之人無此三故。無 四無礙。復次聲聞縁覺不能畢竟知辭知 義。無自在智知於境界。無有十力四無所 畏。不能畢竟渡於十二因縁大河。不能 善知衆生諸根利鈍差別未能永斷二諦 疑心。不知衆生種種諸心所縁境界。不能 善説第一義空。是故二乘無四無礙。迦葉菩 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聲聞縁覺之人一切無 有四無礙者。云何世尊。説舍利弗智慧第 一大目犍連神通第一摩訶拘絺羅四無礙 第一。如其無者如來何故作如是説。爾時 世尊讃迦葉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譬如恒 河有無量水。辛頭大河水亦無量。博叉大河 水亦無量。悉陀大河水亦無量。阿耨達池水 亦無量。大海之中水亦無量。如是諸水雖同 無量。然其多少其實不等。聲聞縁覺及諸菩 薩四無礙智亦復如是。善男子。若説等者無 有是處。善男子。我爲凡夫説摩訶拘絺羅 四無礙智爲最第一。汝所問者其義如是。 善男子。聲聞之人或有得一或有得二。若 具足四無有是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説梵行 品中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菩薩知見則無 所得。亦無有心言無所得。世尊。是菩薩摩 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心有得者。則非 菩薩名爲凡夫。云何如來説言菩薩而有 所得。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將欲説而 汝復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無 所得者名四無礙。善男子。以何義故。無所 得者名爲無礙。若有得者則名爲礙。有障 礙者名四顛倒。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四 倒故。故得無礙。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 善男子。無所得者則名爲慧。菩薩摩訶薩得 是慧故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爲無明。菩 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得。是故菩薩名 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大涅槃。菩 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見一切 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 名二十五有。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 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得 者名爲大乘。菩薩摩訶薩不住諸法故得 大乘。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爲 聲聞辟支佛道。菩薩永斷二乘道故得於 佛道。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 得者名方等經。菩薩讀誦如是經故得大 涅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十 一部經。菩薩所修純説方等大乘經典。是 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有者名 爲虚空。世間無物名爲虚空。菩薩得是虚 空三昧無所見故。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 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 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 無所得。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所得者 名常樂我淨。菩薩摩訶薩見佛性故得常 樂我淨。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 無常無樂無我無淨。菩薩摩訶薩斷是無常 無樂無我無淨。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 男子。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菩薩摩訶薩觀 第一義空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有所得者名爲五見。菩薩永斷是五見故 得第一義空。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 子。無所得者名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 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 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爲 聲聞縁覺菩提。菩薩永斷二乘菩提。是故菩 薩名無所得。善男子。汝之所問亦無所得。 我之所説亦無所得。若説有得是魔眷屬 非我弟子。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爲我 説是菩薩無所得時。無量衆生斷有相心。 以是事故我敢諮啓無所得義。令如是等 無量衆生離魔眷屬爲佛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娑羅雙 樹間。爲純陀説偈
-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 無有是處
世尊。是義云何。佛言。善男子。我爲化度諸 衆生故而作是説。亦爲聲聞辟支佛故而 作是説。亦爲文殊師利法王子故而作是 説。不但正爲純陀一人説是偈也。時文殊 師利將欲問我。我知其心而爲説之。我既 説已。文殊師利即得解了。迦葉菩薩。言世 尊如文殊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惟願如 來更爲大衆廣分別説善男子諦聽諦聽。今 當爲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 量煩惱。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言 本無者。本無般若波羅蜜。以無般若波羅 蜜故。現在具有諸煩惱結。若有沙門若婆 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 在有煩惱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言本 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現在無 有金剛微妙法身。言本無者。我身本無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故。現在具有四百四病。若有沙門 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 來現在有病苦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 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故。現在無有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言本無者。本不見佛 性。以不見故無常樂我淨。若有沙門若婆 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 在無常樂我淨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謂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現在不能 破壞四魔。言本無者。我本無有六波羅 蜜。以本無有六波羅蜜故。修行凡夫苦 行之心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 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 來去來現在有苦行者。無有是處。復次善 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雜食之身。以 食身故現在無有無邊之身。言本無者。本 無三十七助道法。以無三十七助道法故。 現在具有雜食之身。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 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有 雜食身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言本 有者。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以是 事故現在無有畢竟空定。言本無者。我本 無有中道實義。以無中道眞實義故。於一 切法則有著心。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 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説一切法 是有相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言本有 者。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有諸 鈍根聲聞弟子。以有鈍根聲聞弟子故。不 得演説一乘之實。言本無者。本無利根人 中象王迦葉菩薩等。以無利根迦葉等故。 隨宜方便開示三乘。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 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畢竟 演説三乘法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言 本有者。我本説言却後三月於娑羅雙樹 當般涅槃。是故現在不得演説大方等典 大般涅槃。言本無者。本昔無有文殊師利 大菩薩等。以無有故現在説言如來無常。 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 言如來去來現在是無常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如來普爲諸衆生故。雖知諸法説 言不知。雖見諸法説言不見。有相之法 説言無相。無相之法説言有相。實有無常 説言有常。實有有常説言無常。我樂淨等 亦復如是。三乘之法説言一乘一乘之法隨 宜説三。略相説廣廣相説略。四重之法説 偸蘭遮。偸蘭遮法説爲四重。犯説非犯非 犯説犯。輕罪説重重罪説輕。何以故。如來 明見衆生根故。善男子。如來雖作是説終 無虚妄何以故。虚妄之語即是罪過。如來悉 斷一切罪過。云何當有虚妄語耶。善男子。 如來雖無虚妄之言。若知衆生因虚妄説 得法利者。隨宜方便則爲説之。善男子一 切世諦若於如來即是第一義諦。何以故。諸 佛世尊爲第一義故説於世諦。亦令衆生 得第一義諦。若使衆生不得如是第一義 者。諸佛終不宣説世諦。善男子。如來有時 演説世諦。衆生謂佛説第一義諦。有時演 説第一義諦。衆生謂佛説於世諦。是則諸佛 甚深境界。非是聲聞縁覺所知。善男子。是故 汝先不應難言菩薩摩訶薩無所得也。菩 薩常得第一義諦。云何難言無所得耶。迦 葉復言。世尊。第一義諦亦名爲道。亦名菩 提。亦名涅槃。若有菩薩言有得道。菩提 涅槃即是無常。何以故。法若常者則不可 得。猶如虚空誰有得者。世尊。如世間物。 本無今有名爲無常。道亦如是。道若可得 則名無常。法若常者無得無生。猶如佛性 無得無生。世尊。夫道者非色非不色。不長 不短。非高非下。非生非滅。非赤非白非 青非黄。非有非無。云何如來説言可得。 菩提涅槃亦復如是。佛言。如是如是。
→真仏土巻引文(12)
善男子。道有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菩提之相亦有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涅槃亦爾。外道道者名爲無常。内道道者名之爲常。聲聞縁覺所有菩提。名爲無常。菩薩諸佛所有菩提。名之爲常。外解脱者名爲無常。内解脱者名之爲常。
善男子。道與菩提及以涅槃悉名爲常。一切衆生常爲無量煩惱所覆。無慧眼故不能得見。而諸衆生爲欲見故修戒定慧。以修行故見道菩提及以涅槃。是名菩薩得道菩提及涅槃也。道之性相實不生滅。以是義故不可捉持。
善男子。 道者雖無色像可見。稱量可知。而實有用。 善男子。 如衆生心 雖非是色 非長 非短 非麁 非細 非縛 非解 非是見 法而亦是有。△▲
以是義故。我爲須達説言長者心爲城主。 長者若不護心則不護身口。若護心者則 護身口。以不善護是身口故。令諸衆生 到三惡趣。護身口者則令衆生得人天涅 槃得名眞實。其不得者名不眞實。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亦復如是。亦有亦常。 *如其無者云何能斷一切煩惱。以其有故 一切菩薩了了見知。善男子。見有二種。一相 貌見。二了了見。云何相貌見。如遠見烟名 爲見火。實不見火。雖不見火亦非虚妄。 見空中鶴便言見水。雖不見水亦非虚 妄。如見花葉便言見根。雖不見根亦非 虚妄。如人遙見籬間牛角。便言見牛。雖不 見牛亦非虚妄。如見女人懷妊便言見 欲。雖不見欲亦非虚妄。如見樹生葉便 言見水。雖不見水亦非虚妄。又如見雲 便言見雨。雖不見雨。亦非虚妄。如見身 業及以口業便言見心。雖不見心亦非虚 妄。是名相貌見。云何了了見。如眼見色。善 男子。如人眼根清淨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 菓菩薩摩訶薩了了見道菩提涅槃亦復 如是。雖如是見初無見相。善男子。以是 因縁我於往昔告舍利弗。一切世間若有沙 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所不知不 見不覺。惟有如來悉知見覺。及諸菩薩亦 復如是。舍利弗若諸世間所知見覺。我與 菩薩亦知見覺。世間衆生之所不知不見 不覺。亦不自知不知見覺。世間衆生所知 見覺。便自説言我知見覺。舍利弗。如來一切 悉知見覺。亦不自言我知見覺。一切菩薩亦 復如是。何以故。若使如來作知見覺相。當 知是則非佛世尊。名爲凡夫。菩薩亦爾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五
梵行品之三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梵行品之三
迦葉菩薩言。如佛世尊爲舍利弗説世間 知者我亦得知。世間不知我亦悉知。其義云 何。善男子。一切世間不知不見不覺佛 性。若有知見覺佛性者。不名世間名爲 菩薩。世間之人亦復不知不見不覺十二 部經十二因縁四倒四諦三十七品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大般涅槃。若知見覺者不名世 間當名菩薩。善男子。是名世間不知見覺。 云何世間所知見覺。所謂梵天自在天八臂 天。性時微塵法及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終始 斷常二見。説言初禪至非非想名爲涅槃。 善男子。是名世間所知見覺。菩薩摩訶薩 於如是事亦知見覺。菩薩如是知見覺已。 若言不知不見不覺。是爲虚妄。虚妄之法則 爲是罪。以是罪故墮於地獄。善男子。若男 若女若沙門若婆羅門。説言無道菩提涅槃。 當知是輩名一闡提。魔之眷屬名爲謗法。 如是謗法名謗諸佛。如是之人不名世 間不名非世間。爾時迦葉聞是事已。即以 偈頌而讃歎佛 大慈愍衆生 故今我歸依
- 善拔衆毒箭 故稱大醫王
- 世醫所療治 雖差還復生
- 如來所治者 畢竟不復發
- 世尊甘露藥 以施諸衆生
- 衆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 如來今爲我 演説大涅槃
- 衆生聞祕藏 即得不生滅
迦葉菩薩説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佛 所説。一切世間不知見覺。菩薩悉能知見覺 者。若使菩薩是世間者。不得説言世間不 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能知見覺。若非世 間有何異相。佛言。善男子。言菩薩者亦是 世間亦非世間。不知見覺者名爲世間。知見 覺者不名世間。汝言有何異者我今當説。 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有初聞是涅槃經即 生敬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則名 爲世間菩薩。一切世間不知見覺。如是菩 薩亦同世間不知見覺。菩薩聞是涅槃經 已。知有世間不知見覺。應是菩薩所知見 覺。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當云何方便修 習得知見覺。覆自念言。唯當深心修持淨 戒。善男子。菩薩爾時以是因縁。於未來世 在在生處戒常清淨。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 戒淨故。在在生處常無憍慢邪見疑網。終 不説言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是名菩薩修 持淨戒。戒既清淨次修禪定。以修定故在 在生處正念不忘。所謂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十二部經諸佛世尊常樂我淨。一切菩薩安 住方等大涅槃經悉見佛性。如是等事憶而 不忘。因修定故得十一空。是名菩薩修清 淨定。戒定已備次修淨慧。以修慧故初不 計著身中有我我中有身是身是我非身 非我。是名菩薩修習淨慧。以修慧故所受 持戒牢固不動。善男子。譬如須彌不爲四 風之所傾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爲 四倒之所傾動。善男子。菩薩爾時自知見覺。 所受持戒無有傾動。是名菩薩所知見覺 非世間也。善男子。菩薩見所持戒牢固不 動心無悔恨。無悔恨故心得歡喜。得歡 喜故心得悦樂。得悦樂故心則安隱。心安 隱故得無動定。得無動定故得實知見。實 知見故厭離生死。厭離生死故便得解脱。 得解脱故明見佛性。是名菩薩所知見覺 非世間也。善男子。是名世間不知見覺而 是菩薩所知見覺 迦葉復言。云何菩薩修持淨戒心無悔恨。 乃至明了見於佛性。佛言。善男子。世間戒者 不名清淨。何以故。世間戒者爲於有故。性 不定故。非畢竟故。不能廣爲一切衆生。 以是義故名爲不淨。以不淨故有悔恨心。 以悔恨故心無歡喜。無歡喜故則無悦樂。 無悦樂故則無安隱。無安隱故無不動定。 無不動定故無實知見。無實知見故則無 厭離。無厭離故則無解脱。無解脱故不 見佛性。不見佛性故終不能得大般涅 槃。是名世間戒不清淨。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清淨戒者。戒非戒故。非爲有故。定畢竟故。 爲衆生故。是名菩薩戒清淨也。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於淨戒中。雖不欲生無悔恨心。 無悔恨心自然而生。善男子。譬如有人執 持明鏡不期見面面像自現。亦如農夫種 之良田不期生芽而*芽自生。亦如然燈 不期滅闇而闇自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堅持淨戒。無悔恨心自然而生亦復如是。以 淨戒故心得歡喜。善男子。如端正人自見 面貌心生歡喜。持淨戒者亦復如是。善男 子。破戒之人見戒不淨心不歡喜。如形殘 者自見面貌不生喜悦。破戒之人亦復如 是。善男子。譬如牧牛有二女人。一持酪瓶。 一持漿瓶。倶共至城而欲賣之。於路脚跌 二瓶倶破。一則歡喜。一則愁惱。持戒破戒亦 復如是。持淨戒者心則歡喜。心歡喜故則 便思惟。諸佛如來於涅槃中。説有能持清 淨戒者則得涅槃。我今修習如是淨戒亦 應得之。以是因縁心則悦樂。迦葉復言。喜 之與樂有何差別。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 作惡時名爲歡喜。心淨持戒名之爲樂。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觀於生死。則名爲喜。見 大涅槃名之爲樂。下名爲喜上名爲樂。離 世共法名之爲喜。得不共法名之爲樂。 以戒。淨故身體輕柔口無麁過。菩薩爾時 若見若聞若臭若甞若觸若知悉無諸惡。以 無惡故心得安隱。以安隱故則得靜定。 得靜定故得實知見。實知見故厭離生死。 厭生死故則得解脱。得解脱故得見佛 性。見佛性故得大涅槃。是名菩薩清淨持 戒非世間戒。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所受淨戒五法佐助。云何爲五。一信。二慚。 三愧。四善知識。五宗敬戒。離五蓋故。所 見清淨離五見故。心無疑網離五疑故。一 者疑佛。二者疑法。三者疑僧。四者疑戒。 五者疑不放逸。菩薩爾時即得五根。所謂信 念精進定慧。得五根故得五種涅槃。謂色 解脱乃至識解脱。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 間也。善男子。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 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解説大涅 槃經。有破戒者有人呵責輕賤毀辱而作 是言。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云何 令汝毀所受戒。若人受持是涅槃經毀禁 戒者。當知是經爲無威力。若無威力雖 復讀誦爲無利益。縁是輕毀涅槃經故。復 令無量無邊衆生墮於地獄。受持是經而 毀戒者。則是衆生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 魔眷屬。如是之人我亦不聽受持是典。寧 使不受不持不修。不以毀戒受持修習。善 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演説涅槃 經者。當正身心愼莫調戲輕躁擧動。身 爲*調戲心爲輕動。求有之心名爲輕動。 身造諸業名爲*調戲。若我弟子求有造業 不應受持是大乘典大涅槃經。若有如是 受持經者。人當輕呵而作是言。若佛祕 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求有造 業。若持經者求有造業。當知是經爲無威 力。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爲無利益。縁是 輕毀涅槃經故。復令無量無邊衆生墮於地 獄。受持是經求有造業。則是衆生惡知識 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屬。復次善男子。若我 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演説大涅槃經。莫非 時説。莫非國説。莫不請説。莫輕心説。莫 處處説。莫自歎説。莫輕他説。莫滅佛法 説。莫熾然世法説。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 是經非時而説。乃至熾然世法説者。人當 輕呵而作是言。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 者。云何令汝非時而説乃至熾然世法而 説。若持經者作如是説。當知是經爲無威 力。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爲無利益。縁是 輕毀涅槃經故。令無量衆生墮於地獄。受 持是經非時而説。乃至熾然世法而説。則 是衆生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屬。善男 子。若欲受持者。説大涅槃者。説佛性者。 説如來祕藏者。説大乘者。説方等經者。 説聲聞乘者。説辟支佛乘者。説解脱者。 見佛性者。先當清淨其身。以身淨故則無 呵責。無呵責故令無量人於大涅槃生清 淨信。信心生故恭敬是經。若聞一偈一句一 字。及説法者則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當知是人則是衆生眞善知識非惡 知識。是我弟子非魔眷屬。是名菩薩非世 間也。善男子。是名世間之所不知不見不 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復次善男子。云何復名一切世間所不知見 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所謂六念處。何等爲 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善男 子。云何念佛。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 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常不 變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師子吼。名大 沙門大婆羅門。大淨畢竟到於彼岸。無能勝 者。無見頂者。無有怖畏不驚不動。獨一 無侶無師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脱智 不共智廣普智畢竟智智寶成就。人中象王 人中牛王人中龍王人中丈夫人中蓮花分陀 利花。調御人師爲大施主大法之師。以知 法故名大法師。以知義故名大法師。以知 時故名大法師。以知足故名大法師。以知 我故名大法師知大衆故名大法師。以知 衆生種種性故名大法師。以知諸根利鈍 中故名大法師。説中道故名大法師 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説不變。云何 不變。過去諸佛爲度衆生説十二部經。如 來亦爾故名如來。諸佛世尊從六波羅蜜三 十七品十一空來至大涅槃。如來亦爾。是 故號佛爲如來也。諸佛世尊。爲衆生故。隨 宜方便開示三乘。壽命無量不可稱計。如 來亦爾。是故號佛爲如來也 云何爲應。世間之法悉名怨家。佛應害故 故名爲應。夫四魔者是菩薩怨。諸佛如來爲 菩薩時。能以智慧破壞四魔。是故名應。復 次應者名爲遠離爲菩薩時應當遠離無 量煩惱。故名爲應。復次應者名樂。過去諸 佛爲菩薩時。雖於無量阿僧祇劫爲衆生 故受諸苦惱。終無不樂而常樂之。如來亦 爾。是故名應。又復應者。一切人天應以種 種香華瓔珞幢幡伎樂而供養之。是故名 應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顛倒。遍知者於四顛 倒無不通達。又復正者名爲苦行。遍知者 知因苦行定有苦果。又復正者名世間中。 遍知者畢竟定知修習中道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又復正者名爲可數可量可稱。遍 知者不可數不可量不可稱。是故號佛爲正 遍知善男子。聲聞縁覺亦有遍知亦不遍 知。何以故。遍知者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聲聞縁覺亦得遍知。是名遍知。云何不遍 知。善男子。假使二乘於無量劫觀一色陰 不能盡知。以是義故。聲聞縁覺無有遍 知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善果。行名脚 足。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脚足者 名爲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是故名爲明行足也。又復明者名呪。 行者名吉。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間義。 呪者名爲解脱。吉者名爲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果者名爲大般涅槃。是故名爲明行足 *也。又復明者名光。行者名業。足者名果。 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光者名不放逸。業者 名六波羅蜜。果者名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又復明者名爲三明。一菩薩明。二諸佛 明。三無明明。菩薩明者即是般若波羅蜜。諸 佛明者。即是佛眼。無明明者即畢竟空。行 者於無量劫爲衆生故修諸善業。足者明 見佛性。以是義故名明行足。云何善逝。善 者名高。逝名不高。善男子。是名世間義。高 者名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高者即如 來心也。善男子。心若高者不名如來。是故 如來名爲善逝。又復善者名爲善知識。逝者 善知識果。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善知識者即 初發心。果者名爲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最 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爲善逝。又 復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男子。是名世間 義。好者名見佛性。有者名大涅槃。善男子。 涅槃之性實非有也。諸佛世尊因世間故説 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實無有子説言 有子。實無有道説言有道。涅槃亦爾。因 世間故説言爲有。諸佛世尊成大涅槃故 名善逝 善男子。云何世間解。*善男子。世間者名爲 五陰。解者名知。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 世間解。又世間者名。爲五欲。解名不著。不 著五欲故名世間解。又世間解者。東方無 量阿僧祇世界。一切聲聞獨覺不知不見不 解。諸佛悉知悉見悉解。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亦復如是。是故號佛爲世間解。又世間者 一切凡夫。解者知諸凡夫善惡因果。非是聲 聞縁覺所知。唯佛能知是。故號佛爲世間解。 又世間者名曰蓮花。解名不汚。善男子。是 名世間義。蓮花者即是如來。不汚者。如來不 爲世間八法之所染汚。是故號佛爲世間 解。又世間解者諸佛菩薩名世間解。何以故。 諸佛菩薩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善男子。 如因食得命名食爲命。諸佛菩薩亦復如 是。見世間故。故名世間解。云何無上士。上 士者名之爲斷。無所斷者名無上士。諸佛 世尊無有煩惱故無所斷。是故號佛爲無 上士。又上士者名爲諍訟。無上士者無有 諍訟如來無諍。是故號佛爲無上士。又上 士者名語可壞。無上士者語不可壞。如來所 言一切衆生所不能壞。是故號佛爲無上 士。又上士者名爲上座。無上士者名無上 座。三世諸佛更無過者。是故號佛爲無上 士。上者名新。士者名故。諸佛世尊體大涅 槃無新無故。是故號佛爲無上士。云何調 御丈夫。自既丈夫復調丈夫。善男子。言如 來者實非丈夫非不丈夫。因調丈夫故 名如來爲丈夫也。善男子。一切男女若具 四法則名丈夫。何等爲四。一善知識。二能 聽法。三思惟義。四如説修行。善男子。若 男若女具是四法則名丈夫。
四馬の喩え
善男子。若有男子無此四法。則不得名爲丈夫也。何以故。身雖丈夫行同畜生。如來調伏若男若女。是故號佛調御丈夫。
復次善男子。如御馬者凡有四種。一者觸毛。二者觸皮。三者觸肉。四者觸骨。隨其所觸稱御者意。如來亦爾。以四種法調伏衆生。一爲説生令受佛語。如觸其毛隨御者意。二説生老便受佛語。如觸毛皮隨御者意。三者説生及以老病便受佛語。如觸毛皮肉隨御者意。四者説生及老病死便受佛語。如觸毛皮肉骨隨御者意。
善男子。御者調馬無有 決定。如來世尊調伏衆生必定不虚。是故 號佛爲調御丈夫。云何天人師。師有二種 一者善教。二者惡教。諸佛菩薩常以善法教 諸衆生。何等善法。謂身口意善。諸佛菩薩教 諸衆生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遠離身不 善業。何以故。以身惡業是可遠離得解脱 故。是故我以此法教汝。若是惡業不可 遠離得解脱者。終不教汝令遠離也。若諸 衆生離惡業已墮三惡者。無有是處。以 遠離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涅槃。 是故諸佛菩薩常以此法教化衆生。口意 亦爾。是故號佛爲無上師。復次昔未得道 今已得之。以所得道爲衆生説。從本已來 未修梵行今已修竟。以已所修爲衆生 説。自破無明復爲衆生破壞無明。自得淨 目復爲衆生。破除盲冥令得淨眼。自知 二諦復爲衆生演説二諦。既自解脱復爲 衆生説解脱法。自渡無邊生死大河。復 令衆生皆悉得渡。自得無畏復教衆生令 無怖畏。自既涅槃復爲衆生演大涅槃。是 故號佛爲無上師。天者名晝。天上晝長夜 短。是故名天。又復天者名無愁惱常受快 樂。是故名天。又復天者名爲燈明。能破黒 闇而爲大明。是故名天。亦以能破惡業黒 闇。得諸善業而生天上。是故名天。又復 天者名吉。以吉祥故得名爲天。又復天者 名日。日有光明故名日爲天。以是義故 名爲天也。人者名日能多恩義。又復人者 身口柔軟。又復人者名有憍慢。又復人者能 破憍慢。善男子。諸佛雖爲一切衆生無上 大師。然經中説爲天人師。何以故。善男子。 諸衆生中唯天與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能修十善業道。能得須陀洹果斯陀 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號佛爲天人師。云何 爲佛。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善男 子。譬如有人覺知有賊賊無能爲。菩薩摩 訶薩能覺一切無量煩惱。既覺了已。令諸煩 惱無所能爲。是故名佛。以是覺故不生不 老不病不死。是故名佛。婆伽婆者。婆伽名 破。婆名煩惱。能破煩惱故名婆伽婆。又能 成就諸善法故。又能善解諸法義故。有大 功徳無能勝故。有大名聞遍十方故。又 能種種大慧施故。又於無量阿僧祇劫吐 女根故。善男子。若男若女能如是念佛者。 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晝若夜若明若闇。常 得不離見佛世尊。善男子。何故名爲如來 應正遍知乃至婆伽婆而有如是無量功徳 大名稱耶。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昔無量 阿僧祇劫。恭敬父母和尚諸師上座長老。 於無量劫常爲衆生而行布施。堅持禁戒 修習忍辱。勤行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大 喜大捨。是故今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之 身。又復菩薩於昔無量阿僧祇劫。修習信念 進定慧根。於諸師長恭敬供養。常爲法利 不爲食利。菩薩若持十二部經若讀若誦。常 爲衆生令得解脱安隱快樂。終不自爲。何 以故。菩薩常修出世間心及出家心無爲之心 無諍訟心無垢穢心無繋縛心無取著心無覆 蓋心無無記心無生死心無疑網心無貪欲心 無瞋恚心無愚癡心無憍慢心無穢濁心無煩 惱心無苦心無量心廣大心虚空心無心無無 心調心不護心無覆藏心無世間心常定心 常修心常解脱心無報心無願心善願心無 誤心柔軟心不住心自在心無漏心第一義心 不退心無常心正直心無諂曲心純善心無 多少心無堅心無凡夫心無聲聞心無縁覺心 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心。 是故今得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常樂 我淨。是故得稱如來乃至婆伽婆。是名菩 薩摩訶薩念佛。云何菩薩摩訶薩念法。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思惟諸佛所可説法最妙最 上。因是法故能令衆生得現在果。唯此正 法無有時節。法眼所見非肉眼見。然不可 以譬喩爲比。不生不出不住不滅。不始 不終無爲無數。無舍宅者爲作舍*宅。無 歸作歸。無明作明。未到彼岸令*到彼 岸。爲無香處作無礙香。不可見見。不動 不轉不長不短。永斷諸樂而安隱樂畢竟微 妙。非色斷色而亦是色。乃至非識斷識而 亦是識。非業斷業非結斷結。非物斷物而 亦是物。非界斷界而亦是界。非有斷有而 亦是有。非入斷入而亦是入。非因斷因而 亦是因。非果斷果而亦是果。非虚非實。斷 一切實而亦是實。非生非滅。永斷生滅。而 亦是滅。非相非非相。斷一切相而亦是相。 非教非不教而亦是師。非怖非安。斷一切 怖而亦是安。非忍非不忍。永斷不忍而亦 是忍。非止非不止。斷一切止而亦是止。一 切法頂。悉能永斷一切煩惱。清淨無相永脱 諸相。無量衆生畢竟住處。能滅一切生死熾 火。乃是諸佛所游居處常。不變易。是名菩 薩念法。云何念僧。諸佛聖僧如法而住。受 正直法隨順修行。不可覩見不可捉持。不 可破壞無能嬈害。不可思議。一切衆生良 祐福田。雖爲福田無所受取清淨無穢。無 漏無爲廣普無邊。其心調柔平等無二。無有 嬈濁常不變易。是名念僧。云何念戒。菩薩 思惟。有戒不破不漏不壞不雜。雖無形色 而可護持。雖無觸對善修方便。可得具 足無有過咎。諸佛菩薩之所讃歎。是大方 等大涅槃因。善男子。譬如大地船舫瓔珞。 大海灰汁舍宅刀劍橋梁良醫妙藥阿伽陀 藥如意寶珠脚足眼目父母陰涼。無能劫盜 不可嬈害。火不能焚水不能漂。大山梯 蹬。諸佛菩薩妙寶勝幢。若住是戒得須陀洹 果。我亦有分然我不須。何以故。若我得是 須陀洹果不能廣度一切衆生。若住是戒 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亦有分是 我所欲。何以故。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爲衆生廣説妙法而作救護。是名菩薩 摩訶薩念戒。云何念施。菩薩摩訶薩深觀此 施。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諸佛菩薩 親近修習如是布施。我亦如是親近修習。 若不惠施不能莊嚴四部之衆施雖不 能畢竟斷結而能除破現在煩惱。以施因 縁故常爲十方無量無邊恒河沙等世界衆 生之所稱歎。菩薩摩訶薩施衆生食則施 其命。以是果報成佛之時常不變易。以施 樂故成佛之時則得安樂。菩薩施時如法求 財不侵彼施是故成佛得清淨涅槃。菩薩 施時令諸衆生不求而得。是故成佛得自在 我。以施因縁令他得力。是故成佛獲得十 力。以施因縁令他得語是。故成佛得四無 礙諸佛菩薩修集是施爲涅槃因。我亦如 是修習布施爲涅槃因。廣説如雜花中。云 何念天。有四天王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若 有信心得四天王處我亦有分。若戒多聞 布施智慧得四天王處。乃至得非想非非想 處我亦有分。然非我欲。何以故。四天王處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皆是無常。以無常故生 老病死。以是義故非我所欲。譬如幻化誑 於愚夫。智慧之人所不惑著。如幻化者即 是四天王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愚者即是 一切凡夫。我則不同凡夫愚人。我曾聞有 第一義天。謂諸佛菩薩常不變易。以常住 故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我爲衆生精勤 求於第一義天。何以故。第一義天能令衆 生除斷煩惱。猶如意樹。若我有信乃至有 慧。則能得是第一義天。當爲衆生廣分別 説第一義天。是名菩薩摩訶薩念天。善男子。 是名菩薩非世間也。是爲世間不知見覺 而是菩薩所知見覺。善男子。若我弟子謂 受持讀誦書寫演説十二部經。及以受持 讀誦書寫敷演解説大涅槃經等無差別 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善男子。大涅槃者即 是一切諸佛世尊甚深祕藏。以是諸佛甚深 祕藏是則爲勝。善男子。以是義故。大涅槃 經甚奇甚特不可思議。迦葉菩薩白佛言。世 尊。我亦知是大涅槃經甚奇甚特不可思議。 佛法衆僧不可思議。菩薩菩提大涅槃經亦 不可思議。世尊。以何義故復言菩薩不可思 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有教者。而能自 發菩提之心。既發心已勤修精進。正使大火 焚燒身首。終不求救捨念法心。何以故。菩 薩摩訶薩常自思惟。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或 在地獄餓鬼畜生人中天上。爲諸結火之所 燒燃。初不曾得一決定法。決定法者即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終不護惜身心與命。我爲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正使碎身猶如微塵。終不 放捨勤精進也。何以故。勤進之心即是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善男子。如是菩薩未 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能如是不惜 身命。況復見已是故菩薩不可思議。又復不 可思議。菩薩摩訶薩所見生死無量過患。非 是聲聞縁覺所及。雖知生死無量過惡。爲 衆生故於中受苦不生厭離。是故復名不 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爲衆生故。雖在地獄 受諸苦惱如三禪樂。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譬如長者其家失火。長者見已從舍 而出。諸子在後未脱火難。長者爾時定知 火害。爲諸子故旋還赴救不顧其難。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雖知生死多諸過惡。爲 衆生故處之不厭。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善 男子。無量衆生發菩提心。見生死中多諸 過惡。心即退沒或爲聲聞或爲縁覺。若有 菩薩聞是經者。終不退失菩提之心而爲 聲聞辟支佛也。如是菩薩雖復未階初不 動地。而心堅固無有退沒。是故復名不可 思議。善男子。若有人言我能浮渡大海 之水。如是之言可思議不。世尊。如是之言 或可思議。或不可思議。何以故。若人渡者 則不可思議。阿修羅渡則可思議。善男子。 我亦不説阿修羅也。正説人耳。世尊。人中 亦有可思議者不可思議者。世尊。人亦二 種。一者聖人。二者凡夫。凡夫之人則不可思 議。賢聖之人則可思議。善男子。我説凡夫 不説聖人。世尊。若凡夫人實不可思議。善 男子。凡夫之人實不能渡大海水也。如 是菩薩實能渡於生死大海。是故復名不 可思議。善男子。若有人能以藕根絲懸須 彌山。可思議不。不也世尊。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於一念頃悉能稱量一切生死。是故復 名不可思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已於無量 阿僧祇劫。常觀生死無常無我無樂無淨。而 爲衆生分別演説常樂我淨。雖如是説然 非邪見。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善男子。如人 入水水不能溺。入大猛火火不能燒。如 是之事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 處生死不爲生死之所惱害。是故復名不 可思議。善男子。人有三品。謂上中下。下品 之人初入胎時作是念言。我今處厠衆穢歸 處。如死屍間衆棘刺中大黒闇處。初出胎 時復作是念。我今出厠出衆穢處。乃至出 於大黒闇處。中品之人作是念言。我今入 於衆樹林中清淨河中房室舍宅。出時亦爾。 上品之人作是念言。我昇殿堂在花林間。 乘馬乘象登陟高山。出時亦爾。菩薩摩訶 薩初入胎時自知入胎住時知住出時知 出。終不生於貪瞋之心。而未得階初住 地也。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善男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實不可以譬喩爲比。善男 子。心亦不可以方喩爲比。而皆可説。菩 薩摩訶薩無有師諮受學之處。而能得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是法已心無慳 悋。常爲衆生而演説之。是故復名不可 思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身遠離非口。 有口遠離非身。有非身口而亦遠離。身遠 離者謂離殺盜婬。是名身遠離非口。口遠 離者謂離妄語兩舌惡口無義語。是名口遠 離非身。非身非口是遠離者所謂遠離貪 欲瞋恚邪見。善男子。是名非身非口而是 遠離。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見一法是身是 業及與離主。而亦有離。是故復名不可思 議。口亦如是。善男子從身離身。從口離口 從慧遠離非身非口善男子。實有此慧。然 不能令菩薩遠離。何以故。善男子。無有一 法能壞能作。有爲法性異生異滅。是故此慧 不能遠離。善男子。慧不能破。火不能燒 水不能爛風不能動地不能持。生不能 生老不能老住不能住壞不能壞。貪不 能貪瞋不能瞋癡不能癡。以有爲性異生 異滅故。菩薩摩訶薩終不生念。我以此慧 破諸煩惱。而自説言我破煩惱。雖作是説 非是虚妄。是故復名不可思議。迦葉復言。 世尊。我今始知菩薩摩訶薩不可思議。佛法 衆僧大涅槃經。及受持者菩提涅槃不可思 議。世尊。無上佛法當久近住幾時而滅。善 男子。若大涅槃經乃至有是五行。所謂聖行 梵行天行病行嬰兒行。若我弟子有能受持 讀誦書寫演説其義。爲諸衆生之所恭敬 尊重讃歎種種供養。當知爾時佛法未滅。善 男子。若大涅槃經具足流布。當爾之時我諸 弟子。多犯禁戒造作衆惡。不能敬信如是 經典。以不信故不能受持讀誦書寫解 説其義。不爲衆人之所恭敬乃至供養。見 受持者輕毀誹謗。汝是六師非佛弟子。當 知佛法將滅不久。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 尊。我親從佛聞如是義。迦葉佛法住世七 日然後滅盡。世尊。迦葉如來有是經不如 其有者云何言滅。*如其無者云何説言大 涅槃經是諸如來祕密之藏。佛言。善男子。 我先説言。唯有文殊乃解是義。今當重 説。至心諦聽。善男子。諸佛世尊有二種法。 一者世法。二者第一義法。世法可滅。第一義 法則不壞滅。復有二種。一者無常無我無樂 無淨。二者常樂我淨。無常無我無樂無淨則 有壞滅。常樂我淨則無壞滅。復有二種。一 者二乘所持。二者菩薩所持。二乘所持則有 壞滅。菩薩所持則無壞滅。復有二種。一者 外。二者内。外法者則有壞滅。内法者則無 壞滅。復有二種。一者有爲。二者無爲。有爲 之法則有壞滅。無爲之法無有壞滅。復有 二種。一者可得。二*者不可得。可得之法則 有壞滅。不可得者無有壞滅。復有二種。 一者共法。二者不共。共法壞滅。不共之法無 有壞滅。復有二種。一者人中。二者天中。人 中壞滅。天無壞滅。復有二種。一者十一部 經。二者方等經。十一部經則有壞滅。方等經 典無有壞滅。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 書寫解説方等經典。恭敬供養尊重讃歎。當 知爾時佛法不滅。善男子。汝向所問。迦葉 如來有是經不者。善男子。大涅槃經悉是一 切諸佛祕藏。何以故。諸佛雖有十一部經。 不説佛性。不説如來常樂我淨。諸佛世尊 永不畢竟入於涅槃。是故此經名爲如來 祕密之藏十一部經所不説故。故名爲藏。 如人七寶。不出外用名之爲藏。善男子。 是人所以藏積此物爲未來事故。何等未 來事。所謂穀貴賊來侵國。値遇惡王爲用 贖命。道路急難財難得時乃當出用。善男 子。諸佛如來祕密之藏亦復如是。爲未來世 諸惡比丘。畜不淨物。爲四衆説如來畢竟 入於涅槃。讀誦世典不敬佛經。如是等惡 現於世時。如來爲欲滅是諸惡令得遠 離邪命利養。如來則爲演説是經。若是經典 祕密之藏滅不現時。當知爾時佛法則滅。善 男子。大涅槃經常不變易。云何難言迦葉佛 時有是經不。善男子。迦葉佛時所有衆生。 貪欲微薄智慧滋多。諸菩薩摩訶薩等調柔 易化。有大威徳總持不忘。如大象王。世界 清淨。一切衆生悉知如來終不畢竟入於 涅槃常住不變。雖有是典不須演説。善男 子。今世衆生多諸煩惱。愚癡憙忘無有智 慧。多諸疑網信根不立。世界不淨。一切衆 生咸謂如來無常遷變畢竟入於大般涅槃。 是故如來演説是典。善男子。迦葉佛法實亦 不滅。何以故。常不變故。善男子。若有衆生 我見無我無我見我。常見無常無常見常。 樂見無樂無樂見樂。淨見不淨不淨見淨。 滅見不滅不滅見滅。罪見非罪非罪見 罪。輕罪見重重罪見輕。乘見非乘非乘見 乘。道見非道非道見道。實是菩提見非菩 提。實非菩提謬見菩提。苦見非苦。集見非 集。滅見非滅。實見非實。實是世諦見第一 義諦。第一義諦見是世諦。歸見非歸非歸 見歸。以眞佛語名爲魔語。實是魔語以爲 佛語。如是之時諸佛乃説大涅槃經。善男子 寧説蚊嘴盡大海底。不可説言如來法 滅。寧説口吹須彌散壞。不可説言如來法 滅。寧言以索繋縛猛風。不可説言如來 法滅。寧言佉陁羅火中生蓮花。不可説言 如來法滅。寧説阿伽陀藥而爲毒藥。不可 説言如來法滅。寧説月可令熱日可令冷。 不可説言如來法滅。寧説四大各捨己性。 不可説言如來法滅。善男子。若佛初出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未有弟子解甚 深義彼佛世尊便涅槃者。當知是法不久 住世。復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已。有諸弟子解甚深義。佛雖涅 槃。當知是法久住於世。復次善男子。若佛 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雖有弟 子解甚深義。無有篤信白衣檀越敬重佛 法。佛便涅槃。當知是法不久住世。復次善 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有諸弟子解甚深義。多有篤信白衣檀越 敬重佛法。佛雖涅槃。當知佛法久住於世。 復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已。有諸弟子解甚深義。雖有篤信白 衣檀越敬重佛法。而諸弟子演説經法。貪 爲利養不爲涅槃。佛復滅度。當知是法不 久住世。復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已。有諸弟子解甚深義。復有 篤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彼諸弟子凡所演 説。不貪利養爲求涅槃。佛雖滅度。當知 是法久住於世。復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雖有弟子解甚深 義。復有篤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而諸弟 子多起諍訟互相是非。佛復涅槃。當知是 法不久住世。復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有諸弟子解甚深 義。復有篤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彼諸弟 子修和敬法不相是非互相尊重佛雖涅 槃。當知是法久住不滅。復次善男子。若佛 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雖有弟 子解甚深義。復有篤信白衣檀越敬重佛 法。彼諸弟子爲大涅槃而演説法。互相恭 敬不起諍訟。然畜一切不淨之物。復自讃 言。我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佛復涅槃。 當知是法不久住世。復次善男子。若佛初 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有諸弟子解 甚深義。復有篤信白衣檀越敬重佛法。彼 諸弟子爲大涅槃演説經法。善修和敬互 相尊重。不畜一切不淨之物。亦不自言得 須陀洹乃至得阿羅漢。彼佛世尊雖復滅度。 當知是法久住於世。復次善男子。若佛初出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有諸弟子乃 至不畜不淨之物。又不自言得須陀洹至 阿羅漢。各執所見種種異説而作是言。長 老。諸佛所制四重之法。乃至七滅諍法。爲衆 生故或遮或開。十二部經亦復如是。何以 故。佛知國土時節各異衆生不同利鈍差別。 是故如來或遮或開有輕重説。善男子。譬如 良醫爲病服乳爲病遮乳熱病聽服冷病 則遮。如來亦爾。觀諸衆生煩惱病根亦開亦 遮。長老我親從佛聞如是義。唯我知義汝 不能知。唯我解律汝不能解我知諸經汝 不能知。彼佛復滅。當知是法不久住世。 復次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已。有諸弟子乃至不言我得須陀 洹果至阿羅漢。亦不説言諸佛世尊爲衆 生故或遮或開。長老。我親從佛聞如是義 如是法如是律。長老。當依如來十二部經。 此義若是我當受持。*如其非者我當棄捨。 彼佛世尊雖復涅槃。當知是法久住於世。 善男子。我法滅時有聲聞弟子。或説有神。 或説神空。或説有中陰。或説無中陰。或説 有三世。或説無三世。或説有三乘。或説 無三乘。或言一切有。或言一切無。或言衆 生有始有終。或言衆生無始無終。或言十 二因縁是有爲法。或言因縁是無爲法。或言 如來有病苦行。或言如來無病苦行。
十種肉
或言如來不聽比丘食十種肉。何等爲十。人・蛇・象・馬・驢。狗・師子・猪・狐・獼猴。其餘悉聽。
或言一切不聽。或言比丘不作五事。何等爲五。不賣生口刀酒酪沙胡麻油等。其餘悉聽。或 言不聽入五種舍。何等爲五。屠兒婬女 酒家王宮旃陀羅舍。餘*舍悉聽。或言不聽 憍奢耶衣。餘一切聽。或言如來聽諸比丘 受畜衣食臥具其價各直十萬兩金。或言 不聽。或言涅槃常樂我淨。或言涅槃直是 結盡更無別法名爲涅槃。譬如織縷名之 爲衣。衣既壞已名之無衣。實無別法名 無衣也。涅槃之體亦復如是。善男子。當爾 之時我諸弟子。正説者少邪説者多。受正 法少受邪法多。受佛語少受魔語多。善 男子。爾時拘睒彌國有二弟子。一者羅漢。 二者破戒。破戒徒衆凡有五百。羅漢徒衆其 數一百。破戒者説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我親 從佛聞如是義。如來所制四重之法。若持 亦可犯亦無罪。我今亦得阿羅漢果四無 *礙智。而阿羅漢亦犯如是四重之法。四重 之法若是實罪。阿羅漢者終不應犯如來在 世制言堅持。臨涅槃時皆悉放捨。時阿羅 漢比丘言。長老。汝不應説如來畢竟入於 涅槃。我知如來常不變易。如來在世及涅槃 後。犯四重禁罪無差別。若言羅漢犯四重 禁。是義不然。何以故。須陀洹人尚不犯禁。 況阿羅漢。若長老言我是羅漢。阿羅漢者終 不生想我得羅漢。阿羅漢者唯説善法不 説不善。長老所説純是非法。若有得見 十二部經。定知長老非阿羅漢。善男子。爾時 破戒比丘徒衆即共斷是阿羅漢命。善男子。 是時魔王因是二衆忿恚之心。悉共害是六 百比丘。爾時凡夫各共説言。哀哉佛法於是 滅盡。而我正法實不滅也。爾時其國有十 二萬諸大菩薩善持我法。云何當言我法 滅耶。當于爾時閻浮提内無一比丘爲我 弟子。爾時波旬悉以大火焚燒一切所有經 典。其中或有遺餘在者。諸婆羅門即共偸取。 處處採拾安置己典。以是義故。諸小菩薩 佛未出時。率共信受婆羅門語。諸婆羅門 雖作是説我有齋戒而諸外道眞實無也。 諸外道等雖復説言有我樂淨。而實不解 我樂淨義。直以佛法一字二字一句二句。説 言我典有如是義。爾時拘尸那城娑羅雙 樹間。無量無邊阿僧祇衆聞是語已悉共唱 言。世間虚空。世間虚空。迦葉菩薩告諸大 衆。汝等且莫憂愁啼哭。世間不空如來常 住無有變易。法僧亦爾。爾時大衆聞是語 已啼哭即止。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
梵行品之第四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宋代沙門慧嚴依泥洹經加之 梵行品之第四
→信巻明所被機引文(115)
爾時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惡憙行殺戮。具口四惡貪恚愚癡。其心熾盛。唯見現在不見未來。純以惡人而爲眷屬。貪著現世五欲樂故。父王無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生悔熱。身脱瓔珞伎樂不御。心悔熱故遍體生瘡。其瘡臭穢不可附近。
尋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花報。地獄果報將近不遠。爾時其母字韋提希。以種種藥而爲塗之。其瘡遂増無有降損。王即白母。如是瘡者從心而生非四大起。若言衆生有能治者。無有是處。
時有大臣名曰月稱。往至王所在一面立。白言。大王。何故愁悴顏容不悦。爲身痛耶爲心痛乎。
王答臣言。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父無辜横加逆害。我從智者曾聞是義。世有五人不脱地獄。謂五逆罪。我今已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罪云何身心而得不痛。又無良醫治我身心。
臣言。大王。莫大愁苦。即説偈言
- 若常愁苦 愁遂増長 如人憙眠
-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如王所言。世有五人不脱地獄。誰往見之來語王耶。言地獄者。直是世間多智者説。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
今有大醫名富蘭那。一切知見得自在定。畢竟修習清淨梵行。常爲無量無邊衆生。演説無上涅槃之道。爲諸弟子説如是法。無有黒業無黒業報。無有白業無白業報。無黒白業無黒白業報。無有上業及以下業。是師今在王舍城中。唯願大王屈駕往彼。可令是師療治身心。
時王答言。審能如是滅除我罪我當歸依。
復有一臣名曰藏徳。復往王所而作是言。大王。何故面貌憔悴脣口乾燋音聲微細。猶如怯人見大怨敵。顏色懆變將 何所苦。爲身痛耶爲心痛乎。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云何不痛。我之癡盲無有慧目。近諸惡友而爲親善。隨提婆達惡人之言。正法之王横加逆害。
我昔曾聞智人説偈
- 若於父母 佛及弟子 生不善心
- 起於惡業 如是果報 在阿鼻獄
以是事故。今我心怖生大苦惱。又無良醫而見救療。
大臣復言。唯願大王。且莫愁怖。法有二種。一者出家。二者王法。王法者 謂害其父則王國土。雖云是逆實無有罪。如迦羅羅虫要壞母腹然後乃生。生法如是。雖破母身實亦無罪。騾懷妊等亦復如是。治國之法法應如是。雖殺父兄實無有罪。出家法者乃至蚊蟻殺亦有罪。△▼
唯願大王。寛意莫愁。何以故
- 若常愁苦 愁遂増長 如人憙眠
-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
今有大師名末伽梨拘舍離子。一切知見憐愍衆生猶如赤子。已離煩惱能拔衆生三毒利箭。△▼一切衆生於一切法無知見覺。唯是一人獨知見覺。如是大師常爲弟子説如是法。一切衆生身有七分。何等爲七。地水火風苦樂壽命。如是七法非化非作。不可毀害如伊師迦草。安住不動如須彌山。不捨不作猶如乳酪。各不諍訟若苦若樂若善不善。投之利刀無所傷害。何以故。七分空中無妨礙故命亦無害。何以故。無有害者及死者故。無作無受無説無聽。無有念者及以教者。常説是法能令衆生滅除一切無量重罪。▲▽是師今在王舍大城。唯願大王。往至其所。王若見者。衆罪消滅。
時王答言。審能如是除滅我罪我當歸依。
復有一臣名曰實得。復到王所即説偈言
- 大王何故 身脱瓔珞 首髮蓬亂
- 乃至如是△▼ 王身何故 戰慄不安
- 猶如猛風 吹動花樹
王今何故容色愁悴。猶如農夫下種之後天不降雨。愁苦如是。▲▽爲是心痛爲身痛耶。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父先王慈愛流惻。特見矜念實無辜咎。往問相師。相師答言。是兒生已定當害父。雖聞是語 猶見瞻養。曾聞智者作如是言。若人通母及比丘尼。偸僧祇物。殺發無上菩提心者。及害其父。如是之人畢定當墮阿鼻地獄。我今身心豈得不痛。
大臣復言。唯願大王。且莫愁苦。△▼
如其父王修解脱者害則有罪。若治國法殺則無罪。大王。非法者名爲無法。無法者名爲無法。譬如無子名爲無子。亦如惡子名之無子。雖言無子實非無子。如食無鹽名爲無鹽。食若少鹽亦名無鹽。如河無水名爲無水。若有少水亦名無水。如念念滅亦言無常。雖住一劫亦名無常。如人受苦名爲無樂。雖受少樂亦名無樂。如不自在名之無我。雖少自在亦名無我。如闇夜時名之無日。雲霧之時亦言無日。大王雖言少法名爲無法實非無法。願王留神聽臣所説。
▲▽一切衆生皆有餘業。以業縁故數受生死。若使先王有餘業者。今王殺之竟有何罪。唯願大王。寛意莫愁。何以故
- 若常愁苦 愁遂増長 如人憙眠
-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今有大師名
▲▽刪闍耶毘羅胝子。△▼
一切知見其智淵 深猶如大海。有大威徳具大神通。能令衆生離諸疑網。一切衆生不知見覺。唯是一人獨知見覺。今者近在王舍城住。爲諸弟子説如是法。一切衆中若是王者。自在隨意造作善惡。雖爲衆惡悉無有罪。如火燒物無淨不淨。王亦如是與火同性。譬如大地淨穢普載。雖爲是事初無瞋喜。王亦如是與地同性。譬如水性淨穢倶洗。雖爲是事亦無憂喜。王亦如是與水同性。譬如風性淨穢等吹。雖爲是事亦無憂喜。王亦如是與風同性。如秋髠樹春則還生。雖復*髠斫實無有罪。
一切衆生亦復如是。此間命終還此間生。以還生故當有何罪。一切衆生苦樂果報。悉皆不由現在世業。因在過去現在受果。現在無因未來無果。以現果故衆生持戒。勤修精進遮現惡果。以持戒故則得無漏。得無漏故盡有漏業。以盡業故衆苦得盡。衆苦盡故故得解脱。
唯願大王。速往其所。令其療治身心苦痛。王若見者衆罪則除。
王即答言。審有是師能除我罪我當歸依。
▲▽
復有一臣名悉知義。即至王所作如是言。
王今何故形不端嚴如失國者。如泉枯 涸池無蓮花樹無花葉破戒比丘身無威徳。爲身痛耶爲心痛乎。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豈得無痛。
我父先王慈惻流念。然我不孝不知報恩。常以安樂安樂於我。而我背恩反斷其樂。
先王無辜横興逆害。我亦曾聞智者説言。若有害父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受大苦惱。我今不久必墮地獄。又無良醫救療我罪。
大臣即言。唯願大王。放捨愁苦。王不聞耶。
昔者有王名曰羅摩。害其父已得紹王位。跋提大王毘樓眞王。那喉沙王。迦帝迦王。毘舍佉王月光明王。日光明王愛王。持多人王。如是等王皆害其父得紹王位。然無一王入地獄者。於今現在 毘琉璃王。優陀那王。惡性王。鼠王。蓮花王。如是等王皆害其父。悉無一王生愁惱者。
雖言地獄餓鬼天中。誰有見者。大王。唯有二有。一者人道。二者畜生。雖有是二。非因縁生。非因縁死。若非因縁何有善惡。唯願大王勿懷愁怖。何以故
- 若常愁苦 愁遂増長 如人憙眠
-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身心者。今有大師名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一切知見觀金與土平等無二。刀斫右脇左塗栴檀。於此二人心無差別。等視怨親心無異相。此師眞是世之良醫。若行若立若坐若臥。常在三昧心無分散。告諸弟子作如是言。若自作若教他作。若自斫若教他斫。若自炙若教他炙。若自害若教他害。若自偸若教他偸。若自淫若教他婬。若自妄語若教他妄語。若自飮酒若教他飮酒。若殺一村一城一國。若以刀輪殺一切衆生。若恒河已南布施衆生。恒河*已北殺害衆生。悉無罪福。無施戒定。今者近在王舍城住。願王速往。王若見者衆罪除滅。
王言。大臣。審能如是除滅我罪我當歸依。
▲▽
復有大臣名曰吉徳。△▼復往王所作如是言。王今何故面無光澤。如日中燈。如晝時月。如失國君。如荒敗土。大王。今者四方清夷無諸怨敵。而今何故如是愁苦。爲身苦耶爲心苦乎。有諸王子常生此念。我今何時當得自在。大王。今者已果所願。自在王領摩伽陀國。先王寶藏具足而得。唯當快意縱情受樂。如是愁苦何用經懷。
王即答言。我今云何得不愁惱。大臣。譬如愚人但貪其味不見利刀。如食雜毒不見其過。我亦如是。如鹿見草不見深穽。如鼠貪食不見猫狸。我亦如是。見現在樂不見未來不善苦果。
曾從智者聞如是言。寧於一日受三百不於父母生一念惡。我今已近地獄熾火。云何當得不愁惱耶。
大臣復言。誰來誑王言有地獄。如刺頭利誰之所造。飛鳥色異復誰所作。水性潤漬石性堅硬。如風動性如火熱性。一切萬物自死自生誰之所作。言地獄者直是智者文辭造作。
▲▽言地獄者爲有何義。臣當説之。地者名地。獄者名破。破於地獄無有罪報。是名地獄。又復地者名人。獄者名天。以害其父故到人天。以是義故婆藪仙人唱言。殺羊得人天樂。是名地獄。
又復地者名命。獄者名長。以殺生故得壽命長。故名地獄。大王。是故當知實無地獄。大王。如種麥得麥種稻得稻。殺地獄者還得地獄。殺害於人應還得人。大王。今當聽臣所説實無殺害。若有我者實亦無害。若無我者復無所害。何以故。若有我者常不變易。以常住故不可殺害。不破・不懷・不繋・不縛・不瞋・不喜 猶如虚空。云何當有殺害之罪。若無我者諸法無常。以無常故念念壞滅。念念滅故 殺者・死者皆念念滅。若念念滅誰當有罪。
大王。如火燒木火則無罪。如斧斫樹斧亦無罪。如鐮刈草鐮實無罪。如刀殺人刀實非人。刀既無罪人云何罪。如毒殺人毒實非人。毒藥無罪人云何罪。一切萬物皆亦如是。實無殺害云何有罪。唯願大王。莫生愁苦。何以故
- 若常愁苦 愁遂増長 如人憙眠
-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治惡業者。
▲▽今有大師名迦羅鳩馱迦旃延。△▼
一切知見明了三世。於一念頃能見無量無邊世界。聞聲亦爾。能令衆生遠離過惡。猶如恒河。若内若外所有諸罪皆悉清淨。是大良師亦復如是。能除衆生内外衆罪。爲諸弟子説如是法。若人殺害一切衆生。心無慚愧終不墮惡。猶如虚空不受塵水。有慚愧者即入地獄。猶如大水潤濕於地。一切衆生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自在天喜衆生安樂。自在天瞋衆生苦惱。一切衆生若罪若福。乃是自在天之所爲。云何當言人有罪福。譬如工匠作機關木人行住坐臥唯不能言。衆生亦爾。自在天者喩如工匠。木人者喩衆生身。如是造化誰當有罪。如是大師今者近在王舍城住。唯願速往。如其見者衆罪消滅。
王即答言。審有是人能滅我罪我當歸依、
▲▽復有一臣名無所畏。△▼
往至王所説如是言。大王。世有愚人一日之中百喜百愁百眠百寤百驚百哭。有智之人斯無是事。大王何故憂愁如是。如失侶客。如墮深泥無救拔者。如人渇乏不得漿水。猶如迷人無有導者。如困病人無醫救療。如海船破無救接者。大王。今者爲身痛耶爲心痛乎。
王即答言。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近惡友不觀口過。先王無辜横興逆害。我今定知當入地獄。復無良醫而見救濟。
臣即白言。唯願大王。莫生愁毒。夫刹利者名爲王種。若爲國土若爲沙門及婆羅門。爲安人民。雖復殺害無有罪也。先王雖復恭敬沙門。不能承事諸婆羅門心無平等。無平等故則非刹利。大王。今者爲欲供養諸婆羅門。殺害先王當有何罪。大王。實無殺害。夫殺害者殺害壽命。命名風氣。風氣之性不可殺害。云何害命而當有罪。唯願大王。莫復愁苦。何以故
- 若常愁苦 愁遂増長 如人憙眠
- 眠則滋多 貪婬嗜酒 亦復如是
如王所言。世無良醫而療治者。今有大師
名尼乾陀若提子。
一切知見憐愍衆生。善知衆生諸根利鈍。達解一切隨宜方便。世間八法所不能汚。寂靜修習清淨梵行。爲諸弟子説如是言。無施無善無父無母。無今世後世。無阿羅漢無修無道。一切衆生經八萬劫。於生死輪自然得脱。有罪無罪悉亦如是。如四大河。所謂辛頭恒河博叉私陀。悉入大海無有差別。一切衆生亦復如是。得解脱時悉無差別。是師今在王舍城住。唯願大王。速往其所。若得見者衆罪消除。
王即答言。審有是師能除我罪我當歸依。
▲▽
爾時大醫名曰耆婆。往至王所。白言大王。得安眠不。王以偈答言△▼
- 若有能永斷 一切諸煩惱
- 不貪染三界 乃得安隱眠
- 若得大涅槃 演説甚深義
- 名眞婆羅門 乃得安隱眠
- 身無諸惡業 口離於四過
- 心無有疑網 乃得安隱眠
- 身心無熱惱 安住寂靜處
- 獲致無上樂 乃得安隱眠
- 心無有取著 遠離諸怨讐
- 常和無諍訟 乃得安隱眠
- 若不造惡業 心常懷慚愧
- 信惡有果報 乃得安隱眠
- 敬養於父母 不害一生命
- 不盜他財物 乃得安隱眠
- 調伏於諸根 親近善知識
- 破壞四魔衆 乃得安隱眠
- 不見吉不吉 及以苦樂等
- 爲諸衆生故 輪轉於生死
- 若能於是者 乃得安隱眠」
- 誰得安隱眠 所謂諸佛是
- 深觀空三昧 身心安不動
- 誰得安隱眠 所謂慈悲者
- 常修不放逸 視衆如一子
- 衆生無明冥 不見煩惱果
- 常造諸惡業 不得安隱眠
- 若爲於自身 及以他人身
- 造作十惡業 不得安隱眠
- 若言爲樂故 害父無過咎
- 隨是惡知識 不得安隱眠
- 若食過節度 冷飮而過差
- 如是則病苦 不得安隱眠
- 若於王有過 邪念他婦女
- 及行壙路者 不得安隱眠
- 持戒果未熟 太子未紹位
- 盜者未獲財 不得安隱眠
▲▽耆婆。我今病重。於正法王興惡逆害。一切良醫妙藥呪術 善巧瞻病所不能治。何以故我父法王如法治國。實無辜咎。横加逆害 如魚處陸。
當有何樂。如鹿在弶初無歡心。如人自知命不終日。如王失國逃迸他土。如人聞病不可療治。如破戒者聞説罪過。
我昔曾聞智者説言。身口意業若不清淨。當知是人必墮地獄。我亦如是。云何當得安隱眠耶。今我又無無上大醫。演説法藥除我病苦。
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雖作罪心生重悔而懷慚愧。大王。諸佛世尊常説是言。有二白法能救衆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内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慚愧。無慚愧者不名爲人。名爲畜生。
有慚愧故則能恭敬父母師長。有慚愧故説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慚愧。△▼
大王且聽。臣聞佛説。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雖先作惡後能發露。悔已慚愧更不敢作。猶如濁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爲清。如烟雲除月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王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除滅清淨如本。大王。富有二種。一者象
馬種種畜生。二者金銀種種珍寶。象馬雖多不敵一珠。大王。衆生亦爾。一者惡富。二者善富。多作諸惡不如一善。臣聞佛説。修一善心破百種惡。大王。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衆
生。少善亦爾能破大惡。雖名少善其實是大。何以故。破大惡故。
大王。如佛所説。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則無有漏。發露悔過是故不漏。若作衆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則微薄。若懷慚愧罪則消滅。大王。如水渧雖微漸盈大器。善心亦爾。一一善心能破大惡。若覆罪者罪則増長。發露慚愧罪則消滅。是故諸佛説有智者不覆藏罪。善哉大王。能信因果信業信報。唯願大王。莫懷愁怖。若有衆生造作諸罪覆藏不悔。心無慚愧。不見因果及以業報。不能諮啓有智之人。不近善友。如是之人一切良醫乃至瞻病所不能治。如迦摩羅病世醫拱手。覆罪之人亦復如是。云何罪人。謂一闡提。一闡提者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在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説教誡。如是之人名一闡提。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屍醫不能治。一闡提者亦復如是。諸佛世尊所不能治。大王。今者非一闡提。云何而言不可救療。
▲▽ 如王所言。無能治者。大王當知。迦毘羅城淨飯王子。姓瞿曇氏 字悉達多。無師覺悟自然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具足十力四無所畏一切知見大慈大悲。憐愍一切如羅睺羅。隨善衆生如犢逐母。知時而説非時不語實語淨語妙語義語法語一語。能令衆生永離煩惱。善知衆生諸根心性。隨宜方便無不通達。其智高大如須彌山。深邃廣遠猶如大海。
▲▽ 是佛世尊。有金剛智 能破衆生一切惡罪。若言不能無有是處。 △▼
今者去此十二由旬。在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而爲無量阿僧祇等諸菩薩僧。演種種法。若有若無若有爲若無爲。若有漏若無漏。若煩惱果若善法果。若色法若非色法若非色非非色法。若我若非我若非我非非我。若常若非常若非常非非常。若樂若非樂若非樂非非樂。若相若非相若非相非非相。若斷若非斷若非斷非非斷。若世若出世若非世非出世。若乘若非乘若非乘非非乘。若自作自受若自作他受若無作無受。大王。若當於佛所聞無作無受。所有重罪即當消滅。
王今且聽。釋提桓因命將欲終有五相現。一者衣裳垢膩。二者頭上花萎。三者身體臭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樂本座。時天帝釋或於靜處。若見沙門若婆羅門。即至其所生於佛想。爾時沙門及婆羅門見帝釋來深自慶幸。即説是語。天主我今歸依於汝。釋聞是已乃知非佛。復自念言。彼若非佛不能治我五退沒相。是時御臣名般遮尸。語帝釋言。憍尸迦。乾闥婆王名敦浮樓。其王有女字須跋陀。王若能以此女見與。臣當示王除衰相處。
釋即答言。善男子。毘摩質多阿修羅王。有女舍脂是吾所敬。卿若必能示吾消滅惡相處者。猶當相與。況須跋陀。憍尸迦。有佛世尊字釋迦牟尼。今者在於王舍大城。若能往彼諮禀未聞。衰沒之相必得除滅。
善男子。若佛世尊審能滅者。便可迴駕至其住處。御臣奉命即迴車乘。到王舍城耆闍崛山。至於佛所頭面禮足。 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天人之中誰爲繋縛。憍尸迦。慳貪嫉妬。又言慳貪嫉妬因何而生。答言因無明生。又言無明復因何生。答言。因放逸生。又言放逸復因何生。 答言。因顛倒生。又言顛倒復因何生。答言。因疑心生。世尊。顛倒之法因疑生者。實如聖教。何以故。我有疑心。以疑心故則生顛倒。於非世尊生世尊想。我今見佛疑網即除。疑網除故顛倒亦盡。顛倒盡故無有慳心乃至妬心。 佛言。汝言無有慳妬心者。汝今已得阿那含耶。阿那含者無有貪心。若無貪心云何爲命來至我所。如阿那含實不求命。世尊有顛倒者則有求命。無顛倒者則不求命。然我今者實不求命。所欲求者唯佛法身及佛智慧。憍尸迦。求佛法身及佛智慧。將來之世必當得之。爾時帝釋聞佛説已。 五衰沒相即時消滅。
便起作禮遶佛三匝。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即死即生失命 得命。又聞佛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爲更生爲更得命。世尊。一切人天云 何増益復以何縁而致損減。憍尸迦。鬪諍 因縁人天損減。善修和敬則得増益。世尊。 若以鬪諍而損減者。我從今日更不復與 阿修羅戰。佛言。善哉善哉。憍尸迦。諸佛世 尊説忍辱法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 爾時釋提桓因即前禮佛於是還去。大王。如 來以能除諸惡相。是故稱佛不可思議。王 若往者所有重罪必當得除。大王且聽。有 婆羅門子字曰不害。以殺無量諸衆生故 名鴦崛魔。復欲害母。惡心起時身亦隨動。 身心動者即五逆因。五逆因故必墮地獄。後 見佛時身心倶動復欲生害。身心動者即五 逆因。五逆因故當入地獄。是人得遇如來 大師。即時得滅地獄因縁。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是故稱佛爲無上醫非六師 也。大王。復有須毘羅王子。其父瞋之。截其 手足推之深井。其母矜愍使人牽出將至 佛所。尋見佛時手足還具。即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大王。以見佛故得現果報。 是故稱佛爲無上醫非六師也。大王。如恒 河邊有諸餓鬼。其數五百於無量歳初不 見水。雖至河上純見流火。飢渇所逼發 聲號哭。爾時如來在其河側欝曇鉢林坐 一樹下。時諸餓鬼來至佛所。白佛言。世尊。 我等飢渇命將不遠。佛言。恒河流水汝何 不飮。鬼即答言。如來見水我則見火。佛言。 恒河清流實無火也。以惡業故心自顛倒 謂爲是火。我當爲汝除滅顛倒令汝見水。 爾時世尊廣爲諸鬼説慳貪過。諸鬼即言。 我今渇乏雖聞法言都不入心。佛言。汝若 渇乏先入河水恣意飮之。是諸鬼等以佛 力故即得飮水。既飮水已。如來復爲種種 説法。既聞法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捨餓鬼形得於天身。大王。是故稱佛 爲無上醫非六師也。大王。舍婆提國群賊 五百。波斯匿王挑出其目。盲無前導不能 得往至於佛所。佛憐愍故即至賊所慰喩 之言。善男子。善護身口更勿造惡。諸賊 即時聞如來音微妙清徹。尋還得眼。即於 佛前合掌禮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知佛 慈心普覆一切衆生非獨人天。爾時如來即 爲説法。既聞法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是故如來眞是世間無上良醫非六師 也。大王。舍婆提國有旃陀羅名曰氣嘘。殺 無量人。見佛弟子大目犍連。即時得破地 獄因縁。而得上生三十三天。以有如是聖 弟子故。稱佛如來爲無上醫非六師也。 大王。波羅捺城有長者子名阿逸多。婬匿 其母。以是因縁殺戮其父。其母復與外人 共通。子既知已便復殺之。有阿羅漢是其 知識。於此知識復生愧恥即便殺之。 殺已即到祇桓精舍求欲出家。時諸比丘 具知此人有三逆罪無敢聽者。以不聽故 倍生瞋恚。即於其夜大放猛火焚燒僧坊 多殺無辜。然後復往王舍城中。至如來所 求哀出家。如來即聽爲説法要。令其重罪 漸漸輕微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 稱佛爲世良醫非六師也。大王。王本性 暴惡。信受惡人提婆達多。放大醉象欲令 踐佛。象既見佛即時醒悟。佛便申手摩 其頂上復爲説法。悉令得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大王。畜生見佛猶得破壞畜 生業果。況復人耶。大王當知。若見佛者所 有重罪必當得滅。大王。世尊未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時。魔與無量無邊眷屬至 菩薩所。菩薩爾時以忍辱力。壞魔惡心令 魔受法。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 有如是大功徳力。大王。有壙野鬼多害衆 生。如來爾時爲善賢長者。至壙野村爲其 説法。時壙野鬼聞法歡喜。即以長者授於 如來。然後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 王。波羅㮈國有屠兒名曰廣額。於日日中 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一日夜。 以是因縁命終得爲北方天王毘沙門子。 如來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徳果。況復佛也。 大王。北天竺有城名曰細石。其城有王名 曰龍印。貪國重位戮害其父。害其父已 心生悔恨。即捨國政來至佛所求哀出家。 佛言善來。即成比丘重罪消滅。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大王當知。佛有如是無 量無邊大功徳果。
▲▽ 大王。如來有弟提婆達多。破壞衆僧。出佛身血。害蓮花比丘尼。作三逆罪。如來爲説種種法要。令其重罪尋得微薄。是故如來爲大良醫。非六師也。 △▼
大王。若能信臣語者。唯願速往至如來所。若 不見信願善思之。大王。諸佛世尊大悲普 覆不限一人。正法弘廣無所不包。怨親平 等心無憎愛。終不偏爲一人令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餘人不得如來。非獨四部之 師。普是一切天人龍鬼地獄畜生餓鬼等師。 一切衆生亦當視佛如父母想。大王當知。 如來不但獨爲豪貴之人跋提迦王而演 説法。亦爲下賤優波離等。不獨偏受須達 多阿那邠坻所奉飯食。亦受貧人須達多 食。不但獨爲舍利弗等利根説法。亦爲鈍 根周梨槃特。不但獨聽大迦葉等無貪之 性出家求道。亦聽大貪難陀出家。不但獨 聽煩惱薄者優樓頻螺迦葉等出家求道。亦 聽煩惱深厚造重罪者波斯匿王弟優陀 耶出家求道。不以草恭敬供養拔其瞋 根鴦崛摩羅惡心欲害捨而不救。不但獨 爲有智男子而演説法。亦爲極愚牉合智 者女人説法。不但獨令出家之人得四道 果。亦令在家得三道果。不但獨爲富多羅 等捨諸怱務閑寂思惟而説法要。亦爲頻 婆娑羅王等統領國事理王務者而説法 要。不但獨爲斷酒之人。亦爲耽酒郁伽長 者荒醉者説。不但獨爲入禪定者離婆多 等。亦爲喪子亂心婆羅門女婆私吒説。不 但獨爲己之弟子。亦爲外道尼乾子説。不 但獨爲盛壯之年二十五者。亦爲衰老八十 者説。不但獨爲根熟之人。亦爲善根未熟 者説。不恒獨爲末利夫人。亦爲婬女蓮花 女説。不但獨受波斯匿王上饌甘味。亦受長 者尸利毱多雜毒之食。大王當知。尸利毱多 住昔亦作逆罪之因。以遇佛聞法。即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王。假使一月常以 衣食供養恭敬一切衆生。不如有人一念 念佛所得功徳十六分一。大王。假使鍛金 爲人車馬載寶。其數各百以用布施。不如 有人發心向佛擧足一歩。大王。假使復以 象車百乘。載大秦國種種珍寶。及其女人身 佩瓔珞。數亦滿百持用布施。猶故不如發 心向佛擧足一歩。復置是事若以四事供 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猶亦不如發心 向佛擧足一歩。復置是事。若使大王供養 恭敬恒河沙等無量衆生。不如一往娑羅 雙樹到如來所誠心聽法。爾時大王答言 耆婆。如來世尊性已調柔。故得調柔以爲 眷屬。如栴檀林純以*栴檀而爲圍遶。如 來清淨所有眷屬亦復清淨。猶如大龍純以 諸龍而爲眷屬。如來寂靜所有眷屬亦復寂 靜。如來無貪所有眷屬亦復無貪。佛無煩惱 所有眷屬亦無煩惱。吾今既是極惡之人。惡 業纒裹其身臭穢繋屬地獄云何當得至 如來所。吾設往者恐不顧念接叙言説。卿 雖勸吾令往佛所。然吾今日深自鄙悼都 無去心。爾時虚空尋出聲言。無上佛法將 欲衰殄。甚深法河於是欲涸。大法明燈將 滅。不久法山欲頽。法船欲沈法橋欲壞。 法殿欲崩。法幢欲倒。法樹欲折。善友欲去。 大怖將至。法餓衆生將至不久。煩惱疫病將 欲流行。大闇時至渇法時來。魔王欣慶解 釋甲冑。佛日將沒大涅槃山。大王。佛若去 世王之重惡更無治者。大王。汝今已造阿 鼻地獄極重之業。以是業縁必受不疑。大 王。阿者言無。鼻者名間。間無暫樂故名無 間。大王。假使一人獨墮是獄。其身長大八萬 由旬。遍滿其中間無空處。其身周匝受種 種苦。設有多人身亦遍滿不相妨礙。大王。 寒地獄中暫遇熱風以之爲樂。熱地獄中 暫遇寒風亦名爲樂。有地獄中設命終已。 若聞活聲即便還活。阿鼻地獄都無此事大 王。阿鼻地獄四方有門。一一門外各有猛 火。東西南北交過通徹。八萬由旬周匝鐵牆。 鐵網彌覆其地亦鐵。上火徹下下火徹上。 大王。若魚在𨫼脂膏焦然。是中罪人亦復如 是。
▲▽
大王。作一逆者則便具受如是一罪。若造二逆罪即二倍。五逆具者罪亦五倍。大王。我今定知王之惡業必不得免。唯願大王速往佛所。除佛世尊餘無能救。我今愍汝故相勸導。
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心懷怖懼擧身戰慄。五體掉動如芭蕉樹。仰而答曰。汝爲是誰。不現色像而但有聲。
大王。吾是汝父頻婆娑羅。汝今當隨耆婆所説。莫隨邪見六臣之言。
時王聞已悶絶躄地。身瘡増劇臭穢倍前。雖以冷藥塗而治之。
瘡烝毒熱但増無損。
△▼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梵行品之第五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八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梵行品之第五
爾時世尊在雙樹間。見阿闍世悶絶躄地。即告大衆。我今當爲是王。住世至無量劫不入涅槃。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當爲無量衆生不入涅槃。何故獨爲阿闍世王。佛言。善男子。是大衆中無有一人謂我畢定入於涅槃。阿闍世王定謂我當畢竟永滅。是故悶絶自投於地。
▲▽善男子。如我所言爲阿闍世不入涅槃。如是密義汝未能解。何以故。我言爲者。一切凡夫。阿闍世者。普及一切造五逆者。
又復爲者。即是一切有爲衆生。我終不爲無爲衆生而住於世。
何以故。夫無爲者非衆生也。阿闍世者。即是具足煩惱等者。又復爲者。即是不見佛性衆生。若見佛性我終不爲久住於世。何以故。見佛性者非衆生也。阿闍世者。即是一切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又復爲者。即是阿難迦葉二衆。阿闍世者。即是阿闍世王後宮妃后及王舍城一切婦女。
▲▽又復爲者名爲佛性。言阿闍者名爲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 則煩惱怨生。煩惱怨生故 不見佛性。以不生煩惱故。則見佛性。以見佛性故則得安住大般涅槃。是名不生。
是故名爲 爲阿闍世。善男子。阿闍者名不生 不生者名涅槃。世名世法。爲者名不汚。以世八法 所不汚故。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入涅槃。
是故我言爲阿闍世 無量億劫不入涅槃。
善男子。如來密語不可思議。佛法衆僧亦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亦不可思議。大涅槃經亦不可思議。
爾時世尊大悲導師。爲阿闍世王入月愛三昧。入三昧已放大光明。其光清涼往照王身。身瘡即愈 欝蒸除滅。△▼
王覺瘡愈身體清涼。語耆婆言。曾聞人説劫將欲盡三月並現當是之時一切衆生患苦悉除。時既未至此光何來照觸吾身。瘡苦除愈身得安樂。
耆婆答言。此非劫盡三月並照。亦非火日星宿藥草寶珠天光。
王又問言。此光若非三月並照寶珠明者。爲是誰光。
大王當知。是天中天所放光明。是光無根無有邊際。非熱非冷。非常非滅。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青非黄非赤非白。欲度衆生故使可見有相可説有根有邊有熱有冷青黄赤白。
大王。是光雖爾實不可説不可覩見。乃至無有青黄赤白。
▲▽王言耆婆。彼天中天以何因縁放斯光明。耆婆答言。今是瑞相將爲大王。以王先言 世無良醫療治身心。故放此光 先治王身 然後及心。
王言耆婆。如來世尊亦見念耶。
耆婆答言。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則偏多。大王。如來亦爾。於諸衆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則偏重。於放逸者佛則慈念。不放逸者心則放捨。何等名爲不放逸者。謂六住菩薩。
大王。諸佛世尊於諸衆生。不觀種姓・老少・中年・貧富・時節。日月星宿・工巧・下賤・僮僕・婢使。唯觀衆生有善心者。若有善心則便慈念。
大王當知。如是瑞相即是如來。入月愛三昧所放光明。
王即問言。何等名爲月愛三昧。
耆婆答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優鉢羅花開敷鮮明。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衆生善心開敷。是故名爲月愛三昧。△▼
大王。譬如月光能令一切行路之人心生歡喜。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修習涅槃道者心生歡喜。是故復名月愛三昧。大王。譬如月光從初一日至十五日 形色光明漸漸増長 月愛三昧亦復如是。令初發心諸善根本漸漸増長。乃至具足大般涅槃。是故復名月愛三昧。大王。譬如月光從十六日至三十日形色光明漸漸損減月愛三昧亦復如是。光所照處所有煩惱能令漸減。是故復名月愛三昧。大王。譬如盛熱之時一切衆生常思月光。月光既照欝熱即除。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衆生除貪惱熱。大王。譬如滿月衆星中王。爲甘露味一切衆生之所愛樂。月愛三昧亦復如是。
▲▽諸善中王 爲甘露味。一切衆生之所愛樂。是故復名月愛三昧。△▼
王語耆婆。我聞如來不與惡人同止坐起語言談論。猶如大海不宿死屍。如鴛鴦鳥不住圊厠。釋提桓因不與鬼住。鳩翅羅鳥不棲枯樹。如來亦爾。我當云何而得往見。設其見者我身將不陷入地耶。我觀如來寧近醉象師子虎狼猛火絶焔。終不近於重惡之人。是故我今思忖是已。當有何心往見如來。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渇人速赴清泉。飢
者求食怖者求救病求良醫熱求蔭涼寒
者求火。王今求佛亦應如是。大王。如來
尚爲一闡提等演説法要。何況大王非一
闡提。而當不蒙慈悲救濟。王言。耆婆。我昔
曾聞一闡提者。不信不聞不能觀察不得
義理。何故如來而爲説法。耆婆答言。大王。譬
如有人身遇重病。是人夜夢昇一柱殿。服
蘇油脂及以塗身。臥灰食灰攀上枯樹。或
與獼猴遊行坐臥。沈水沒泥。墮墜樓殿高
山樹木象馬牛羊。身著青黄赤黒色衣。喜笑
歌舞。或見烏鷲狐狸之屬。齒髮墮落。裸形枕
狗臥糞穢中。復與亡者行住坐起携手食
噉。毒蛇滿路而從中過。或復夢與被髮女
人共相抱持。多羅樹葉以爲衣服。乘壞驢
車正南而遊。是人夢已心生愁惱。以愁惱
故身病愈増。以病増故諸家親屬遣使命
醫。所可遣使形體缺短根不具足。頭蒙
塵土著弊壞衣載故壞車。語彼醫言。速疾
上車。爾時良醫即自思惟。今見是使相貌
不吉。當知病者難可療治。復作是念使雖
不吉復當占日。爲可治不。若四日六日八
日十二日十四日。如是日者病亦難治。復作
是念。日雖不吉復當占星。爲可治不。若
是火星金星昴星閻羅王星濕星滿星。如是
星時病亦難治。復作是念。星雖不吉復當
觀時。若是秋時冬時及日入時夜半時月入
時。當知是病亦難可治。復作是念。如是衆
相雖復不吉或定不定。當觀病人。若有福
徳皆可療治。若無福徳雖吉何益。思惟
是已。尋與使倶在路復念。若彼病者有長
壽相則可療治。短壽相者則不可治。即於
前路見二小兒。相牽鬪諍捉頭拔髮瓦石
刀杖共相撩打。見人持火自然殄滅。或
見有人斫伐樹木。或復見人手曳皮革隨
路而行。或見道路有遺落物。或見有人執
持空器。或見沙門獨行無侶。復見虎狼烏
鷲野狐。見是事已復作是念。所遣使人乃
至道路所見諸相悉皆不祥。當知病者定難
療治。復作是念。我若不往則非良師。如其
往者不可救療。復更念言。如是衆相。雖復
不祥。且當捨置往至病所。思惟是已復於
前路聞如是聲。所謂亡失死喪崩破壞折
剥脱墮墜焚燒不來。不可療治不能拔濟。復
聞南方有飛鳥聲。所謂烏鷲舍利鳥聲。若狗
若鼠野狐猪兎。聞是聲已復作是念。當知
病者難可療治。爾時即入病人舍宅見彼
病人。數寒數熱骨節疼痛。目赤流涙耳聲
聞外。咽喉結痛舌上裂破。其色正黒。頭不
自勝。體枯無汗。大小便利擁隔不通。身卒
肥大紅赤異常。語聲不均或麁或細。擧體
斑駁異色青黄。其腹脹滿言語不了。醫見是
已問瞻病言。病者昨來意志云何。答言。大
師。其人本來敬信三寶及以諸天。今者變異
敬信情息。本憙惠施今者慳悋。本性少食今
則過多。本性敝惡今則和善。本性慈孝恭敬
父母。今於父母無恭敬心。醫聞是已即前
嗅之。優鉢羅香沈水雜香畢迦多香多伽
羅香多摩羅跋香欝金香栴檀香。炙肉臭
蒱桃酒臭燒筋骨臭魚臭糞臭。知香臭已
即前觸身。覺身細軟猶如繒綿劫貝
花。或如石。或氷如冷。或熱如火。或澁
如沙。爾時良醫見如是等種種相已。定知
病者必死不疑。然不定言是人當死。語瞻
病者。吾今遽務明當更來。隨其所須恣意
勿遮即便還家。明日使到復語使言。我事
未訖兼未合藥。智者當知。如是病者必死
不疑。大王。世尊亦爾。於一闡提輩。善知根
性而爲説法。何以故。若不爲説一切凡夫
當言如來無大慈悲。有慈悲者名一切智。
若無慈悲云何説言一切智人。是故如來
爲一闡提而演説法。大王。如來世尊見諸
病者常施法藥。病者不服非如來咎。大王。
一闡提輩分別有二。一者得現在善根。二者
得後世善根。如來善知一闡提輩。能於現
在得善根者。則爲説法。後世得者亦爲説
法。今雖無益作後世因。是故如來爲一闡
提演説法要。一闡提者復有二種。一者利根。
二者中根。利根之人於現在世能得善根。中
根之人後世則得。諸佛世尊不空説法。大王。
譬如淨人墜墮圊厠有善知識見而愍之
尋前捉髮而拔出之。諸佛如來亦復如是。
見諸衆生墮三惡道。方便救濟令得出離。
是故如來爲一闡提而演説法。王語耆婆。
若使如來審如是者。明當選擇良日吉星
然後乃往。耆婆白王。大王。如來法中無有
選擇良日吉星。大王。如重病人猶不看日
時節吉凶唯求良醫。王今病重求佛良醫。不
應選擇良時好日。大王。如栴檀火及𦭽蘭
火二倶燒相無有異也。吉日凶日亦復如
是。若到佛所倶得滅罪。唯願大王。今日
速往。爾時大王即命一臣名曰吉祥。而告
之言。大臣當知。吾今欲往佛世尊所。速辦
所須供養之具。臣言。大王。善哉善哉。所須
供具一切悉有。阿闍世王與其夫人。嚴駕
車乘一萬二千。姝壯大象其數五萬。一一
象上各載三人。齎持幡蓋花香伎樂。種種
供具無不備足。導從馬騎有十八萬。摩伽
陀國所有人民。尋從王者其數足滿五十八
萬。爾時拘尸那城所有大衆滿十二由旬。
悉皆遙見阿闍世王與其眷屬尋路而來。
▲▽爾時佛告諸大衆言。一切衆生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近因縁者。莫先善友。何以故。阿闍世王若不隨順耆婆語者。來月七日必定命終墮阿鼻獄。是故近因莫若善友。
阿闍世王復於前路。聞舍婆提毘流離王 乘船入海遇火而死。瞿伽離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獄。須那刹多 作種種惡 到於佛所衆罪得滅。聞是語已語耆婆言。吾今雖聞如是二言猶未審定。汝來耆婆。吾欲與汝同載一象。設我當入阿鼻地獄。冀汝捉持不令我墮。何以故。吾昔曾聞得道之人不入地獄。△▼
爾時佛告諸大衆言。阿闍世王猶有疑心。我今當爲作決定心。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持一切。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説一切諸法皆無定相。所謂色無定相。乃至涅槃亦無定相。如來今者云何而言爲阿闍世作決定心。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今定爲阿闍世王作決定心。何以故。若王疑心可破壞者。當知諸法無有定相。是故我爲阿闍世王作決定心。當知是心爲無決定。善男子。若彼王心是決定者。王之逆罪云何可 壞。以無定相其罪可壞。是故我爲阿闍世 王作決定心。爾時大王即到娑羅雙樹間。 至於佛所仰瞻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猶如微妙眞金之山。爾時世尊出八種聲告 言。大王。時阿闍世左右顧視。此大衆中誰 爲大王。我既罪逆又無福徳。如來不應稱 爲大王爾時如來即復喚言。阿闍世大王。時 王聞已心大歡喜。即作是言。如來今日顧 命語言。眞知如來於諸衆生大悲憐愍等 無差別。白佛言。世尊。我今疑心永無遺 餘。定知如來眞是衆生無上大師。爾時迦葉 菩薩語持一切菩薩言。如來已爲阿闍世 王作決定心。爾時阿闍世王即白佛言。 世尊。假使我今得與梵王釋提桓因坐起飮 食猶不欣悦。得遇如來一言顧命深以欣 慶。爾時阿闍世王即以所持幡蓋香花*伎 樂供養。前禮佛足右繞三匝。禮敬畢已却 坐一面 爾時佛告阿闍世王言。大王。今當爲汝説 正法要。汝當一心諦聽諦聽。凡夫常當繋 心觀身有二十事。一謂我此身中空無無 漏。二無諸善根本。三我此生死未得調 順。四墮墜深坑無處不畏。五以何方便得 見佛性。六云何修定得見佛性。七生死常 苦無常我淨。八八難之難難得遠離。九恒 爲怨家之所追逐。十無有一法能遮諸有。 十一於三惡趣未得解脱。十二具足種種 諸惡邪見。十三亦未造立渡五逆津。十四 生死無際未得其邊。十五不作諸業不得 果報。十六無有我作他人受果。十七不作 樂因終無樂果。十八若有造業果終不失。 十九因無明生亦因而死。二十去來現在常 行放逸。大王。凡夫之人常於此身當作 如是二十種觀。作是觀已不樂生死。不樂 生死則得止觀。爾時次第觀心生相。住相 滅相次第觀心生住滅相。定慧進戒亦復如 是。觀生住滅已。知心相乃至戒相終不 作惡。無有死畏三惡道畏。若不繋心觀 察如是二十事者。心則放逸無惡不造。阿 闍世言。如我解佛所説義者。我從昔來初 未曾觀是二十事。故造衆惡。造衆惡故 則有死畏三惡道畏。世尊。自我招殃造茲 重惡。父王無辜横加逆害。是二十事設觀 不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佛告大王。一切 諸法性相無常無有決定。王云何言必定 當墮阿鼻地獄。阿闍世王白佛言。世尊。若 一切法無定相者。我之殺罪亦應不定。若 殺定者一切諸法則非不定。佛言。大王。善哉 善哉。諸佛世尊説一切法悉無定相。王復能 知殺亦不定。是故當知殺無定相。大王。如 汝。所言父王無辜横加逆害者。何者是父。 但於假名衆生五陰妄生父想。於十二入 十八界中。何者是父。若色是父四陰應非。 若四是父色亦應非。若色非色合爲父者無 有是處。何以故。色與非色性無合故。大 王。凡夫衆生於是色陰妄生父想。如是色 陰亦不可害。何以故。色有十種是十種中 唯色一種。可見可持可稱可量可牽可縛。 雖可見縛其性不住以不住故。不可得 見不可捉持。不可稱量不可牽縛。色相 如是云何可殺。若色是父可殺可害獲罪 報者餘九應非。若九非者則應無罪。大王。 色有三種。過去未來現在。過去現在則不可 害。何以故。過去過去故。現在念念滅故。遮 未來故名之爲殺。如是一色或有可殺或 不可殺。有殺不殺色則不定。若色不定殺 亦不定。殺不定故報亦不定。
▲▽云何説言定入地獄。大王。一切衆生所作罪業凡有二種。一者輕。二者重。若心口作則名爲輕。身口心作則名爲重。
大王。心念口説 身不作者所得報 輕。大王。昔日口不勅殺 但言刖足。
大王。若勅侍臣立斬王首。坐時乃斬猶不得罪。況王不勅 云何得罪。王若得罪 諸佛世尊亦應得罪。何以故。汝父先王頻婆娑羅。曾於諸佛種諸善根。是故今日得居王位。諸佛若不受其供養則不爲王。若不爲王 汝則不得爲國生害。若汝殺父當有罪者。我等諸佛亦應有罪。
若諸佛世尊無得罪者。汝獨云何而得罪耶。
大王。頻婆娑羅往有惡心。於毘富羅山遊行獵鹿。周遍壙野悉無所得。唯見一仙五通具足。見已即生瞋恚惡心。
我今遊獵所以不得正坐此人。驅逐令去。即勅左右而令殺之。其人臨終生瞋惡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我實無辜。汝以心口横加戮害。我於來世亦當如是還以心口而害於汝。
時王聞已即生悔心供養死屍。是王如是尚得輕受不墮地獄。況王不爾。而當地獄受果報耶。先王自作還自受之。云何令王而得殺罪。
如王所言父王無辜。者大王云何言無。夫有罪者則有罪報。無惡業者則無罪報。汝父先王若無辜罪云何有報。頻婆娑羅於現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惡果。是故先王亦復不定。以不定故殺亦不定。殺不定故云 何而言定入地獄。
大王。衆生狂惑凡有四種。一者貪狂。二者藥狂。三者呪狂。四者本業縁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雖多作惡我終不記是人犯戒。
是人所作不至三惡。若還得心亦不言犯。王本貪國逆害父王。貪狂心作云何得罪。
大王。如人酒醉逆害其母。既醒寤已心生悔恨。當知是業亦不得報。王今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云何得罪。大王。譬如幻師四衢道頭幻作種種男女象馬瓔珞衣服愚癡之人謂爲眞實。有智之人知非眞有。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眞。
大王。譬如山間響聲。愚癡之人謂之實聲。有智之人知其非眞。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眞。
大王。如人有怨詐來親附。愚癡之人謂爲實親。智者了達乃知虚詐。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眞。大王。如人執鏡自見面像。愚癡之人謂爲眞面。智者了達知其非眞。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眞。大王。如熱時炎。愚癡之人謂之是水。智者了達知其非水。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眞。大王。如乾闥婆城。愚癡之人謂爲眞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眞。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眞。
大王。如人夢中受五欲樂。愚癡之人謂之爲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眞。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眞。大王。殺法殺業殺者殺果及以解脱。我皆了之則無有罪。王雖知殺云何有罪。
大王。譬如有人主知典酒如其不飮則亦不醉雖復知火亦不燒燃。王亦如是。雖復知殺云何有罪。
大王。有諸衆生於日出時作種種罪。於月出時復行劫盜。日月不出則不作罪。雖因日月令其作罪。然此日月實不得罪。殺亦如是。△▼
雖復因王王實無罪。大王。如王宮中常勅屠羊心初無懼。云何於父。獨生懼心。雖復人畜尊卑差別。寶命重死二倶無異。何故於羊心輕無懼於父先王生重憂苦。大王。世間之人是愛僮僕不得自在。爲愛所使而行殺害。設有果報乃是愛罪。王不自在當有何咎。
▲▽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無 而亦是有。殺亦如是雖非有無而亦是有。慚愧之人則爲非有。無慚愧者則爲非無。受果報者名之爲有。
空見之人則爲非有。有見之人則爲非無。有有見者亦名爲有。
何以故。有有見者得果報故。無有見者則無果報。常見之人則爲非無。無常見者則爲非有。常常見者不得爲無。何以故。常常見者有惡業果故。是故常常見者不得爲無。以是義故。雖非有無而亦是有。
大王。夫衆生者名出入息。斷出入息故名爲殺。諸佛隨俗亦説爲殺。△▼
大王。色是無常。色之因縁亦是無常。從 無常因生色云何常。乃至識是無常。識之 因縁亦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識云何常。以 無常故苦。以苦故空。以空故無我。若是無 常苦空無我爲何所殺。殺無常者得常涅 槃。殺苦得樂。殺空得實。殺於無我而得 眞我。大王。若殺無常苦空無我者則與我 同。我亦殺於無常苦空無我不入地獄。汝 云何入 爾時阿闍世王如佛所説觀色乃至觀識。 作是觀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 無常乃至識是無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則 不作罪。世尊。我昔曾聞諸佛世尊常爲衆 生而作父母。雖聞是語猶未審定。今則 定知。世尊我亦曾聞。須彌山王四寳所成。所 謂金銀琉璃頗梨若有衆鳥隨所集處則同 其色。雖聞是言亦不審定。我今來至佛 須彌山則與同色。與同色者則知諸法無 常苦空無我。
▲▽世尊。我見世間從𦭽蘭子生𦭽蘭樹。不見𦭽蘭生栴檀樹。我今始見從𦭽蘭子生栴檀樹。𦭽蘭子者我身是也。
栴檀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
世尊。我若不遇如來世尊。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在大地獄受無量苦我今見佛。以是見佛所得功徳。破壞衆生所有一切煩惱惡心。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必能破壞衆生惡心。 世尊。若我審能破壞衆生諸惡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獄。無量劫中爲諸衆生。受大苦惱不以爲苦。
爾時摩伽陀國無量人民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如是等無量人民發大心故。阿闍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後宮婇女悉皆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阿闍世王語耆婆言。耆婆。我今未死已得天身。捨於短命而得長命。捨無常身 而得常身。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即是天身長命常身。即是一切諸佛弟子。説是語已。即以種種寶幢幡蓋香花瓔珞微妙伎樂而供養佛。
▲▽復以偈頌而讃歎言
- 實語甚微妙 善巧於句義
- 甚深祕密藏 爲衆故顯示
- 所有廣博言 爲衆故略説
- 具足如是語 善能療衆生
- 若有諸衆生 得聞是語者
- 若信及不信 定知是佛説
- 諸佛常軟言 爲衆故説麁
- 麁語及軟語 皆歸第一義
- 是故我今者 歸依於世尊
- 如來語一味 猶如大海水
- 是名第一諦 故無無義語
- 如來今所説 種種無量法
- 男女大小聞 同獲第一義
- 無因亦無果 無生及無滅
- 是名大涅槃 聞者破諸結
- 如來爲一切 常作慈父母
- 當知諸衆生 皆是如來子
- 世尊大慈悲 爲衆故苦行
- 如人著鬼魅 狂亂多所作
- 我今得見佛 所得三業善
- 願以此功徳 迴向無上道
- 我今所供養 佛法及衆僧
- 願以此功徳 三寶常在世
- 我今所當得 種種諸功徳
- 願以此破壞 衆生四種魔
- 我遇惡知識 造作三世罪
- 今於佛前悔 願後更莫造
- 願諸衆生等 悉發菩提心
- 繋心常思念 十方一切佛
- 復願諸衆生 永破諸煩惱
- 了了見佛性 猶如妙徳等
爾時世尊讃阿闍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發菩提心。當知是人則爲莊嚴諸佛大衆。
大王汝昔已於毘婆尸佛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從是已來至我出世。於其中間未曾墮於地獄受苦。大王當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無量果報。大王。從今已往常當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從是因縁當得消滅無量惡故。
爾時阿闍世王及摩伽陀擧國人民。從座而起繞佛三匝辭退還宮。△▼
天行品者如雜花説
嬰兒行品 二十一
大般涅槃經嬰兒行品第二十一
善男子。云何名嬰兒行。善男子。不能起住
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不能起者。
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不著
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
不能去者。如來已到大般涅槃。不能語者。
如來雖爲一切衆生演説諸法實無所説。
何以故。有所説者名有爲法。如來世尊非
是有爲。是故無説。又無語者猶如嬰兒言
語未了。雖復有語實亦無語。如來亦爾。語
未了者即是諸佛祕密之言。雖有所説衆
生不解。故名無語。又嬰兒者。名物不一未
知正語。雖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非不因
此而得識物。如來亦爾。一切衆生方類各
異所言不同。如來方便隨而説之。亦令一切
因而得解。又嬰兒者能説大字。如來亦爾。
説於大字所謂婆啝。啝者有爲。婆者無爲。
是名嬰兒。啝者名爲無常。婆者名爲有常。
如來説常衆生聞已。爲常法故斷於無常。
是名嬰兒行。又嬰兒者不知苦樂晝夜父
母。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爲衆生故不見
苦樂無晝夜相。於諸衆生其心平等。故無
父母親踈等相。又嬰兒者不能造作大小
諸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菩薩不造生
死作業。是名不作大事大事者即五逆也。
菩薩摩訶薩終不造作五逆重罪。小事者
即二乘心。菩薩終不退菩提心而作聲聞
辟支佛乘。又嬰兒行者。如彼嬰兒啼哭之
時。父母即以楊樹黄葉而語之言。莫啼莫
啼我與汝金。嬰兒見已生眞金想便止不
啼。然此楊葉實非金也。木牛木馬木男木
女。嬰兒見已。亦復生於男女等想即止不
啼。實非男女以作如是男女想故。名曰
嬰兒。如來亦爾。若有衆生欲造衆惡。如來
爲説三十三天常樂我淨端正自恣。於妙宮
殿受五欲樂。六根所對無非是樂。衆生
聞有如是樂故。心生貪樂止不爲惡。勤
作三十三天善業。實是生死無常無樂無
我無淨。爲度衆生方便説言常樂我淨。又
嬰兒者。若有衆生厭生死時。如來則爲説
於二乘。然實無有二乘之實。以二乘故知
生死過見涅槃樂。以是見故。則能自知有
斷不斷有眞不眞有修不修有得不得。善
男子。如彼嬰兒於非金中而生金想。如來
亦爾。於不淨中而説爲淨。如來已得第一
義故則無虚妄。如彼嬰兒於非牛馬作牛
馬想。若有衆生於非道中作眞道想。如來
亦説非道爲道非道之中實無有道。以能
生道微因縁故。説非道爲道。如彼嬰兒於
木男女生男女想。如來亦爾。知非衆生説
衆生相。而實無有衆生相也。若佛如來
説無衆生。一切衆生則墮邪見。是故如來説
有衆生。於衆生中作衆生相者。則不能
破衆生相也。若於衆生破衆生相者。是則
能得大般涅槃。以得如是大涅槃故止不
啼哭。是名嬰兒行。善男子。若有男女受持
讀誦書寫解説是五行者。當知是人必定
當得如是五行。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
我解佛所説義者。我亦定當得是五行。佛
言。善男子。不獨汝得如是五行。今此會中
九十三萬人。亦同於汝得是五行
大槃涅槃經卷第十八
高貴徳王菩薩品 二十二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九
宋代沙門惠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第二十二之一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
薩言。善男子。若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如是
大*涅槃經。得十事功徳。不與聲聞辟支佛
共。不可思議。聞者驚怪。非内非外。非難非
易。非相非非相。非是世法。無有相貌。世
間所無。何等爲十。一者有五。何等爲五。一
者所不聞者而能得聞。二者聞已能爲利
益。三者能斷疑惑之心。四者慧心正直無曲。
五者能知如來密藏。是爲五事。何等不聞
而能得聞。所謂甚深微密之藏。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佛法衆僧無有差別。三寶性相
常樂我淨。一切諸佛無有畢竟入涅槃者。
常住無變。如來涅槃非有非無。非有爲非
無爲。非有漏非無漏。非色非不色。非名
非不名非相非不相。非有非不有。非物
非不物。非因非果。非待非不待。非明非
闇。非出非不出。非常非不常。非斷非不
斷。非始非終。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
陰非不陰。非入非不入。非界非不界。非
十二因縁非不十二因縁。如是等法甚深微
密。昔所不聞而能得聞。復有不聞。所謂一
切外道經書。四毘陀論・毘伽羅論・衞世師論・
迦毘羅論・一切呪術醫方伎藝。日月薄蝕
星宿運變。圖書讖記如是等經。初未曾聞
祕密之義。今於此經而得知之。復有十一
部經除毘佛略。亦無如是深密之義。今因
此經而得知之。善男子。是名不聞而能得
聞。聞已利益者。若能聽受是大涅槃經。悉
能具知一切方等大乘經典甚深義味。譬如
男女於明淨鏡見其色像了了分明。大涅
槃鏡亦復如是。菩薩執之悉得明見大乘
經典甚深之義。亦如有人在闇室中執大
炬火悉見諸物。大涅槃炬亦復如是。菩薩
執之得見大乘深奧之義。亦如日出有千
光明悉能照了諸山幽闇令一切人遠見
諸物。是大涅槃清淨慧日亦復如是。照了大
乘深邃之處。令二乘人遠見佛道。所以者
何。以能聽受是大涅槃微妙經故。善男子。
若有菩薩摩訶薩。聽受如是大涅槃經。得
知一切諸法名字。若能書寫讀誦通利爲他
廣説思惟其義。則知一切諸法義理。善男
子。其聽受者唯知名字不知其義。若能書
寫受持讀誦爲他廣説思惟其義則能知
義。復次善男子。聽是經者聞有佛性未
能得見。書寫讀誦爲他廣説思惟其義則
得見之。聽是經者聞有檀名。未能得見
檀波羅蜜。書寫讀誦爲他廣説思惟其義
則能得見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復
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能聽是大涅槃
經。則知法知義具二無礙。於諸沙門婆羅
門等若天魔梵一切世中。得無所畏開示
分別十二部經。演説其義無有差違。不從
他聞而能自知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善男子。是名聞已能爲利益。斷疑心者。
疑有二種。一者疑名。二者疑義。聽是經者
斷疑名心。思惟義者斷疑義心。復次善男
子。疑有五種。一者疑佛定涅槃不。二者疑
佛是常住不。三者疑佛是眞樂不。四者疑佛
是眞淨不。五者疑佛是實我不。聽是經者
疑佛涅槃則得永斷。書寫讀誦爲他廣説
思惟其義四疑永斷。復次善男子。疑有三
種。一疑聲聞爲有爲無。二疑縁覺爲有爲
無。三疑佛乘爲有爲無。聽是經者如是
三疑永滅無餘。書寫讀誦爲他廣説思惟其
義。則能了知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復次善男
子。若有衆生不聞如是大涅槃經疑心甚
多。所謂若常無常。若樂不樂。若淨不淨。若
我無我。若命非命。若衆生非衆生。若畢竟不
畢竟。若他世若過世。若有若無。若苦若非苦。
若集若非集。若道若非道。若滅若非滅。若法
若非法。若善若非善。若空若非空。聽是經
者如是諸疑悉得永斷。復次善男子。若有
不聞如是經者。復有種種衆多疑心。所謂
色是我耶。受想行識是我耶。眼能見耶我能
見耶。乃至識能知耶我能知耶。色受報耶我
受報耶。乃至識受報耶我受報耶。色至他
世耶。我至他世耶。乃至識亦如是。生死之
法有始有終耶。無始無終耶。聽是經者如
是等疑亦得永斷。復有人疑。一闡提人犯
四重禁作五逆罪謗方等經。如是等輩有
佛性耶。無佛性耶。聽是經者如是等疑悉
得永斷。復有人疑。世間有邊耶。世間無邊
耶。有十方世界耶。無十方世界耶。聽是
經者如是等疑亦得永斷。是名能斷疑惑
之心。慧心正直無邪曲者。心若有疑則所
見不正。一切凡夫若不得聞是大涅槃微
妙經典所見邪曲。乃至聲聞辟支佛人所見
亦曲。云何名爲一切凡夫所見邪曲。於有漏
中見常樂我淨。於如來所見無常苦不淨
無我。見有衆生壽命知見。計非有想非無
想處以爲涅槃。見自在天有八聖道。有見
斷見如是等見名爲邪曲。菩薩摩訶薩若得
聞是大涅槃經。修行聖行則得斷除如是
邪曲。云何名爲聲聞縁覺邪曲見耶。見於
菩薩。從兜率下化乘白象降神母胎。父
名淨飯母曰摩耶。迦毘羅城處胎滿足十
月而生。生未至地帝釋捧接。難陀龍王及
婆難陀吐水而浴。摩尼跋陀大鬼神王。執
持寶蓋隨後侍立。地神化花以承其足。四
方各行滿足七歩。至於天廟令諸天像悉起
承迎。阿私陀仙抱持占相。既占相已生大
悲苦。自傷當終不覩佛興。詣師學書算計
射御圖讖*伎藝。處在深宮。六萬婇女娯樂
受樂。出城遊觀至迦毘羅園。道見老人乃
至沙門法服而行。還至宮中見諸婇女形
體状貌。猶如枯骨。所有宮殿塚墓無異。厭
惡出家夜半踰城。至欝陀伽・阿羅邏等大
仙人所。聞説識處及非有想非無想處。既聞
是已諦觀是處是非常苦不淨無我。捨至樹
下具修苦行滿足六年。知是苦行不能得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復到阿夷
羅跋提河中洗浴。受牧牛女所奉乳糜。受
已轉至菩提樹下。破魔波旬得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於波羅㮈爲五比丘初轉
法輪。乃至於此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如是
等見。是名聲聞縁覺曲見。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聽受如是大涅槃經。悉得斷除如是等
見。若能書寫讀誦通利爲他演説思惟其義。
則得正直無邪曲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修行如是大涅槃經。諦知菩薩無量劫來
不從兜率降神母胎乃至拘尸*那城入
般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正直之見。能知如
來深密義者。所謂即是大般涅槃。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懺四重禁。除謗法心。盡五逆罪。
滅一闡提。然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名甚深祕密之義。復次善男子。云何復
名甚深之義。雖知衆生實無有我。而於未
來不失業果。雖知五陰於此滅盡。善惡之
業終不敗亡。雖有諸業不得作者。雖有
至處無有去者。雖有繋縛無受縛者。雖
有涅槃亦無滅者。是名甚深祕密之義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
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説聞不聞義。是義不
然。何以故。法若有者便應定有。法若無者便
應定無。無不應生有不應滅。如其聞者是
則爲聞。若不聞者則爲不聞。云何而言聞
所不聞。世尊。若不可聞是爲不聞。若已
聞者則更不聞。何以故。已得聞故。云何而
言聞所不聞。譬如去者到則不去去則不
到。亦如生已不生不生不生。得已不得不
得不得。聞已不聞不聞不聞亦復如是。世
尊。若不聞聞者。一切衆生未有菩提即應
有之。未得涅槃亦應得之。未見佛性應
見佛性。云何復言十住菩薩雖見佛性未
得明了。世尊。若不聞聞者。如來往昔從誰
得聞。若言得聞。何故如來於阿含中復言
無師。若不聞不聞。如來得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者。一切衆生不聞不聞。亦應得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若當不聞
如是大涅槃經見佛性者。一切衆生不聞
是經亦應得見。世尊。凡是色者或有可見
或不可見。聲亦如是或是可聞或不可聞。
是大涅槃非色非聲。云何而言可得見聞。
世尊。過去已滅則不可聞。未來未至亦不
可聞。現在聽時則不名聞。聞已聲滅更不
可聞。是大涅槃亦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
三世則不可説。若不可説則不可聞。云
何而言菩薩修是大涅槃經聞所不聞
爾時世尊讃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
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知一切諸
法如幻如焔如乾闥婆城畫水之跡。亦如
泡沫・芭蕉之樹空無有實。非命非我無
有苦樂。如十住菩薩之所知見
時大衆中忽然之頃有大光明。非青見青
非黄見黄非赤見赤非白見白。非色見
色非明見明非見而見。爾時大衆遇斯光
已身心快樂。譬如比丘入師子王定。爾時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今此
光明誰之所放。爾時如來默然不説。迦葉菩
薩復問文殊師利。何因縁故。有此光明照
於大衆。文殊師利默然不答。爾時無邊身菩
薩復問迦葉菩薩。今此光明誰之所有。迦葉
菩薩默然不説。淨住王子菩薩復問無邊身
菩薩。何因縁故是大衆中有此光明。無邊身
菩薩默然不説。如是五百菩薩皆亦如是。雖
相諮問然無答者。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
言。文殊師利。何因縁故是大衆中有此光
明。文殊師利言。世尊。如是光明名爲智慧。
智慧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無有因縁。云何
佛問何因縁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名大涅
槃。大涅槃者則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
縁。云何佛問何因縁故有是光明。是光明者
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常住。常住之法不從
因縁。云何如來問於因縁。光明者名大慈大
悲。大慈大悲者名爲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
縁。云何如來問於因縁。光明者即是念佛。念
佛者是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縁。云何如
來問於因縁。光明者即是一切聲聞縁覺不
共之道。聲聞縁覺不共之道即名常住。常住
之法不從因縁。云何如來問於因縁。世尊
亦有因縁。因滅無明則得熾然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燈。佛言。文殊師利。汝今莫入
諸法甚深第一義諦。應以世諦而解説之。
文殊師利言。世尊。於此東方過二十恒河
沙等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動。其佛住處
縱廣正等足滿一萬二千由旬。其地七寶無
有土石。平正柔軟無諸溝坑。其諸樹木四
寶所成。金銀琉璃及以頗梨。花菓茂盛無
時不有。若有衆生聞其花香身心安樂。譬
如比丘入第三禪。周匝復有三千大河。其水
微妙八味具足。若有衆生在中浴者所得
喜樂。譬如比丘入第二禪。其河多有種種
諸花。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
花・香花・大香花・微妙香花・常花・一切衆生
無遮護花。其河兩岸亦有衆花。所謂阿提
目多伽花・占婆花・波吒羅花・婆師羅花・摩利
迦花・大摩利迦花・新摩利迦花・須摩那花・由
提迦花・檀迦利花・常花・一切衆生無遮
護花。底布金沙。有四梯陛金銀琉璃雜色
頗梨。多有衆鳥遊集其中。復有無量虎
狼師子諸惡鳥獸。其心相視猶如赤子。彼世
界中一切無有犯重禁者誹謗正法及一
闡提五逆等罪。其土調適無有寒熱飢渇苦
惱。無貪欲恚放逸嫉妬。無有日月晝夜時
節。猶如第二忉利天上。其土人民等有光
明。各各無有憍慢之心。一切悉是菩薩大
士。皆得神通具大功徳。其心悉皆尊重正
法。乘於大乘愛念大乘。貪樂大乘護惜大
乘。大慧成就得大總持。心常憐愍一切衆
生。其佛號曰滿月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
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世尊。隨所住處有所講宣。其土衆生無不
得聞爲琉璃光菩薩摩訶薩。講宣如是
大涅槃經。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能
修行大涅槃經。所不聞者皆悉得聞。彼
琉璃光菩薩摩訶薩問滿月光明佛。亦如此
間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所問等
無有異。彼滿月光明佛即告琉璃光菩薩
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二十恒河沙佛土。彼
有世界名曰娑婆。其土多有山陵堆阜土
沙礫石荊蕀惡刺周遍充滿。常有飢渇寒
熱苦惱。其土人民不能恭敬沙門婆羅門父
母師長。貪著非法欲於非法。修行邪法
不信正法。壽命短促有行姦詐。王者治之。
王雖有國不知滿足。於他所有生貪利
心。興師相伐枉死者衆。王者*修行如是非
法。四天善神心無歡喜故降災旱。穀米不
登人民多病苦惱無量。彼中有佛號釋迦牟
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
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悲純厚*愍
衆生故。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爲諸大
衆敷演如是大涅槃經。彼有菩薩名光明
遍照高貴徳王。已問斯事如汝無異。佛今
答之汝可速往自當得聞。世尊。彼琉璃光
菩薩聞是事已。與八萬四千菩薩摩訶薩
欲來至此。故先現瑞以是因縁有此光明。
是名因縁亦非因縁
爾時琉璃光菩薩與八萬四千諸菩薩倶。持
諸幡蓋香花瓔珞種種伎樂倍勝於前。倶
來至此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以己所持
供養之具供養於佛。頭面禮足合掌恭敬
右繞三匝。修敬已畢却坐一面
爾時世尊問彼菩薩。善男子。汝爲到來爲
不到來。琉璃光菩薩言。世尊到亦不來。不到
亦不來。我觀是義都無有來。世尊。諸行
若常亦復不來。若是無常亦無有來。若人
見有衆生性者有來不來。我今不見衆生
定性。云何當言有來不來。有憍慢者見
有去來。無憍慢者則無去來。有取行者
見有去來。無取行者則無去來。若見如來
畢竟涅槃則有去來。不見如來畢竟涅槃
則無去來。不聞佛性則有去來。聞佛性
者則無去來。若見聲聞辟支佛人有涅槃
者則有去來。不見聲聞辟支佛人有涅槃
者則無去來。若見聲聞辟支佛人常樂我
淨則有去來。若不見者則無去來。若見如
來無常樂我淨則有去來。若見如來常樂我
淨則無去來。世尊。且置斯事。欲有所問。
唯垂哀*愍少見聽許。佛言。善男子。隨意
所問。今正是時。我當爲汝分別解説。所以
者何。諸佛難値如優曇花。法亦如是難可
得聞。十二部中方等復難。是故應當專心
聽受。時琉璃光菩薩摩訶薩。既蒙聽許兼
被誡勅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有能修行大涅槃經聞所不聞。爾時如來
讃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欲盡如是大
乘大涅槃海。正復値我能善解説。汝今所有
疑網毒箭。我爲大醫能善拔出。汝於佛性
猶未明了。我有慧炬能爲照明。汝今欲
渡生死大河。我能爲汝作大船師。汝於
我所生父母想。我亦於汝生赤子心。汝心
今者貪正法寶。値我多有能相惠施諦聽
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宣釋。善男
子。欲聽法者今正是時。若聞法已當生敬
信至心聽受恭敬尊重。於正法所莫求其
過。莫念貪欲瞋恚愚癡。莫觀法師種姓好
惡。既聞法已莫生憍慢。莫爲恭敬名譽利
養。當爲度世甘露法利。亦莫生念。我聽法
已先自度身然後度人。先自解身然後解
人先自安身然後安人。先自涅槃然後令
人而得涅槃。於佛法僧應生等想。於生
死中生大苦想。於大涅槃應生常樂我
淨之想。先爲他人然後爲身。當爲大乘莫
爲二乘。於一切法當無所住。亦莫專執
一切法相。於諸法中莫生貪想。常生知
法見法之想。善男子。汝能如是至心聽法。
是則名爲聞所不聞。善男子。有不聞聞。
有不聞不聞。有聞不聞。有聞聞。善男子。
如不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生生。如不到
到不到不到到不到到到。世尊。云何不生
生。善男子。安住世諦初出胎時。是名不生
生。云何不生不生。善男子。是大涅槃無有
生相。是名不生不生。云何生不生。善男子。
世諦死時是名生不生。云何生生。善男子。
一切凡夫是名生生。何以故。生生不斷故。
一切有漏念念生故。是名生生。四住菩薩名
生不生。何以故。生自在故是名生不生。善
男子。是名内法。云何外法。未生生。未生未
生。生未生。生生。善男子。譬如種子未生
牙時。得四大和合人功作業然後乃生。是
名未生生。云何未生未生。譬如敗種及未
遇縁。如是等輩名未生未生。云何生未生。
如牙生已而不増長。是名生未生。云何
生生。如*牙増長。若生不生則無増長。如
是一切有漏是名外法生生。琉璃光菩薩摩
訶薩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若有生者。爲
是常耶是無常乎。生若是常有漏之法則無
有生。生若無常則有漏是常。世尊。若生能
自生生無自性。若能生他以何因縁不生
無漏。世尊。若未生時有生者。云何於今乃
名爲生。若未生時無生者。何故不説虚空
爲生。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生不可
説。生生亦不可説。生不生亦不可説。不生不
生亦不可説。生亦不可説。不生亦不可説。有
因縁故亦可得説。云何不生生不可説。不
生名爲生云何可説。何以故。以其生故。云
何生生不可説。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
可説。云何生不生不可説。生即名爲生。生
不自生故不可説。云何不生。不生不可説。
不生者名爲涅槃。涅槃不生故不可説。何以
故。以修道得故。云何生亦不可説。以生無
故。云何不生不可説。以有得故。云何有因
縁故亦可得説。十因縁法爲生作因。以是
義故亦可得説。善男子。汝今莫入甚深空
定。何以故。大衆鈍故。善男子。有爲之法生亦
是常。以住無常生亦無常。住亦是常。以生
生故住亦無常。異亦是常。以法無常異亦無
常。壞亦是常。以本無今有故。壞亦無常。善
男子。以性故。生住異壞皆悉是常。念念滅
故。不可説常。是大涅槃能斷滅故。故名無
常。善男子。有漏之法未生之時。已有生性
故生能生。無漏之法本無生性。是故生不能
生。如火有本性遇縁則發。眼有見性因
色因明因心故見。衆生生法亦復如是。由
本有性遇業因縁父母和合則便有生
爾時琉璃光菩薩*摩訶薩及八萬四千菩薩
摩訶薩聞是法已。踊在虚空高七多羅樹。
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慇懃教
誨。因大涅槃始得悟解聞所不聞亦令
八萬四千菩薩深解諸法不生生等。世尊。我
今已解斷諸疑網。然此會中有一菩薩名
曰無畏。復欲諮禀唯垂聽許。爾時世尊告
無畏菩薩。善男子。隨意問難。吾當爲汝分
別解説。爾時無畏菩薩與六萬 一本云
與八萬 四千
諸菩薩等。倶從座起更整衣服。長跪合掌而
白佛言。世尊此土衆生當造何業而得生
彼不動世界。其土菩薩云何而得智慧成就。
人中象王有大威徳。具修諸行利智捷疾聞
則能解。爾時世尊即説偈言
- 不害衆生命 堅持諸禁戒
- 受佛微妙教 則生不動國
- 不奪他人財 常施惠一切
- 造招提僧坊 則生不動國
- 不犯他婦女 自妻不非時
- 施持戒臥具 則生不動國
- 不爲自他故 求利及恐怖
- 愼口不妄語 則生不動國
- 莫壞善知識 遠離惡眷屬
- 口常和合語 則生不動國
- 如諸菩薩等 常離於惡口
- 所説人樂聞 則生不動國
- 乃至於戲笑 不説非時語
- 謹愼常時語 則生不動國
- 見他得利養 常生歡喜心
- 不起嫉妬結 則生不動國
- 不惱於衆生 常生於慈心
- 不生方便惡 則生不動國
- 邪見言無施 父母及去來
- 不起如是見 則生不動國
- 曠路作好井 種殖菓樹林
- 常施乞者食 則生不動國
- 若於佛法僧 供養一香燈
- 乃至獻一花 則生不動國
- 若爲恐怖故 利養及福徳
- 書是經一偈 則生不動國
- 若爲悕利福 能於一日中
- 讀誦是經典 則生不動國
- 若爲無上道 一日一夜中
- 受持八戒齋 則生不動國
- 不與犯重禁 同共一處住
- 呵謗方等者 則生不動國
- 若能施病者 乃至於一*菓
- 歡喜而瞻視 則生不動國
- 不犯僧鬘物 善守於佛物
- 塗掃佛僧地 則生不動國
- 造像若佛塔 猶如大拇指
- 常生歡喜心 則生不動國
- 若爲是經典 自身及財寶
- 施於説法者 則生不動國
- 若能聽書寫 受持及讀誦
- 諸佛祕密藏 則生不動國
爾時無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已 知所造業縁得生彼國。是光明遍照高貴徳 王菩薩摩訶薩。普爲憐*愍一切衆生。先 所諮問。如來若説則能利益安樂人天阿修 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爾時 世尊即告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今於此當至心聽。吾當爲汝 分別解説。有因縁故未到不到。有因縁故 不到到。有因縁故到不到。有因縁故到到。 何因縁故未到不到。善男子。夫不到者。是大 涅槃凡夫未到。以有貪欲瞋恚愚癡故。身 業口業不清淨故。及受一切不淨物故。犯 四重故。謗方等故。一闡提故。五逆罪故。以 是義故未到不到。善男子。何因縁故不到 到。不到者名大涅槃。何義故到。永斷貪欲 瞋恚愚癡身口惡故。不受一切不淨物故。 不犯四重故。不謗方等經故。不作一闡 提故。不作五逆罪故。以是義故名不到 到。須陀洹者八萬劫到。斯陀含者六萬劫到。 阿那含者四萬劫到。阿羅漢者二萬劫到。辟 支佛者十千劫到。以是義故名不到到。善 男子。何因縁故名到不到。到者名爲二十 五有。一切衆生常爲無量煩惱諸結之所覆 蔽。往來不離猶如輪轉。是名爲到。聲聞縁 覺及諸菩薩已得永離。故名不到。爲欲化 度諸衆生故示現在中。亦名爲到。善男子。 何因縁故名爲到到。到者即是二十五有。 一切凡夫須陀洹乃至阿那含煩惱因縁故 名到到。善男子。聞所不聞亦復如是。有 不聞聞。有不聞不聞。有聞不聞。有聞聞。 云何不聞聞。善男子。不聞者名大涅槃。何故 不聞。非有爲故。非音聲故。不可説故。云何 亦聞。得聞名故。所謂常樂我淨。以是義故 名不聞聞。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 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大涅槃者不 可得聞。云何復言常樂我淨而可得聞。 何以故。世尊。斷煩惱者名得涅槃。若未斷 者名爲不得。以是義故涅槃之性本無今 有。若世間法本無今有則名無常。譬如瓶等 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故名無常。涅槃若爾云 何説言常樂我淨。復次世尊。凡因莊嚴而得 成者。悉名無常。涅槃若爾應是無常。何等 因縁。所謂三十七品六波羅蜜四無量心觀 於骨相阿那波那六念處破析六大。如是等 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縁故名無常。復次世 尊。有名無常。若涅槃是有亦應無常。如佛 昔於阿含中説聲聞縁覺諸佛世尊皆有涅 槃。以是義故名爲無常。復次世尊。可見之 法名爲無常。如佛先説。見涅槃者則得斷 除一切煩惱。復次世尊。譬如虚空於諸衆 生等無障*礙故名無常。若使涅槃是常 等者。何故衆生有得不得。涅槃若爾於諸 衆生不平等者則不名常。世尊。譬如百人 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則多人受樂。若使涅 槃是平等法。一人得時應多人得。一人斷結 應多人亦斷。若不如是云何名常。譬如 有人恭敬供養尊重讃歎國王王子父母 師長則得利養。是不名常。涅槃亦爾不名 爲常。何以故。如佛昔於阿含經中告阿難 言。若有人能恭敬涅槃。則得斷結受無量 樂。以是義故不名爲常。世尊。若涅槃中有 常樂我淨名者。不名爲常。如其無者云何 可説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 薩言。涅槃之體非本無今有。若涅槃體本無 今有者。則非無漏常住之法。有佛無佛性相 常住。以諸衆生煩惱覆故不見涅槃。便謂 爲無。菩薩*摩訶薩以戒定慧熏修其心。 斷煩惱已便得見之。當知涅槃是常住法 非本無今有。是故爲常。善男子。如闇室中 井種種七寶。人亦知有闇故不見。有智之 人善知方便。然大明燈持往照了悉得見 之。是人於此終不生念水及七寶本無今 有。涅槃亦爾本自有之非適今也。煩惱闇 故衆生不見。大智如來以善方便燃智慧 燈。令諸菩薩得見涅槃常樂我淨。是故智 者於此涅槃不應説言本無今有。善男子。 汝言因莊嚴故得成涅槃應無常者。是 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涅槃之體非生非 出非實非虚。非作業生。非是有漏有爲之 法。非聞非見。非墮非死。非別異相亦非 同相。非往非還非去來今。非一非多非長 非短。非圓非方非尖非斜。非有相非 無相。非名非色。非因非果。非我我所。以 是義故涅槃是常恒不變易。是以無量阿僧 祇劫。修集善法以自莊嚴然後乃見。善男 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一切衆生而不能 得。有智之人施功穿掘則便得之。涅槃亦 爾。譬如盲人不見日月良醫療之則便得 見。而是日月非是本無今有。涅槃亦爾。先 自有之非適今也。善男子。如人有罪繋之 囹圄久乃得出還家得見父母兄弟妻子 眷屬。涅槃亦爾。善男子。汝言因縁故涅槃之 法應無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因 有五種。何等爲五。一者生因。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四者増長因。五者遠因。云何生因。 生因者。即是業煩惱等及外諸草木子。是名 生因云何和合因。如善與善心和合。不善 與不善心和合。無記與無記心和合。是名 和合因。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則不墮山 河樹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内有四大無 量煩惱衆生得住。是名住因。云何増長因。 因縁衣服飮食等故令衆生増長。如外種子 火所不燒鳥所不食則得増長。如諸沙門 婆羅門等依因和上善知識等而得増長。 如因父母子得増長。是名増長因。云何遠 因。譬如因呪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憑 國王無有盜賊。如芽依因地水火風等。 如水攅及人爲酥遠因。如明色等爲識 遠因。父母精血爲衆生遠因。如時節等悉 名遠因。善男子。涅槃之體非是如是五因 所成。云何當言是無常因。復次善男子。復 有二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如陶師輪繩。 是名作因。如燈燭等照闇中物。是名了因。 善男子。大涅槃者不從作因而有。唯從了 因。了因者。所謂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羅蜜。是 名了因。善男子。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 因。檀波羅蜜乃得名爲大涅槃因。三十七品 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菩提法乃得名爲大涅槃因。爾時光明遍照 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布 施不得名爲檀波羅蜜。云何布施而得名 之檀波羅蜜。乃至般若云何不得名爲般 若波羅蜜。云何得名*爲般若波羅蜜。云何 名涅槃。云何名大涅槃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方等大般涅 槃。不聞布施不見布施。不聞檀波羅蜜 不見檀波羅蜜。乃至不聞般若不見般 若。不聞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不 聞涅槃不見涅槃。不聞大涅槃不見大 涅槃。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知見法界。解 了實相空無所有。無有和合覺知之相。 得無漏相無所作相如幻化相熱時炎相乾 闥婆城虚空之相。菩薩爾時得如是相。無 貪恚癡不聞不見。是名菩薩摩訶薩眞實 之相安住實相。菩薩摩訶薩自知此是檀此 是檀波羅蜜。乃至此是般若此是般若波羅 蜜。此是涅槃此是大涅槃 善男子。云何是施非波羅蜜。見有乞者然 後乃與。是名爲施非波羅蜜。若無乞者開 心自施。是則名爲檀波羅蜜。若時時施是名 爲施非波羅蜜。若修常施是則名爲檀波 羅蜜。若施他已還生悔心。是名爲施非波 羅蜜。施已不悔是則名爲檀波羅蜜。菩薩摩 訶薩於財物中生四怖心。王賊水火。歡喜 施與是則名爲檀波羅蜜。若望報施是名爲 施非波羅蜜。施不望報是則名爲檀波羅 蜜。若爲恐怖名聞利養家法相續天上五 欲。爲憍慢故。爲勝慢故。爲知識故。爲來 報故。如市易法。善男子。如人種樹爲得 蔭涼爲得花*菓及以材木。若人修行如是 等施。是名爲施非波羅蜜 菩薩摩訶薩修行如是大涅槃者。不見施 者受者財物。不見時節。不見福田及非福 田。不見因不見縁。不見果報。不見作者。 不見受者。不見多不見少。不見淨不見 不淨。不輕受者己身財物。不見見者不 見不見者。不計己他。唯爲方等大般涅槃 常住法故修行布施。爲利一切諸衆生故 而行布施。爲斷一切衆生煩惱故行於 施。爲諸衆生不見受者施者財物故行 於*施。善男子。譬如有人墮大海水抱持 死屍則得度脱。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行 布施時亦復如是如彼死屍。善男子。譬如 有人閉在深獄門戸堅牢唯有厠孔便從 中出到無*礙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行 布施時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貴人恐怖 急厄更無恃怙依旃陀羅。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行於布施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 病人爲除病苦得安樂故服食不淨。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行於布施亦復如是。善 男子。如婆羅門値穀勇貴爲壽命故食 噉狗肉。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行於布施 亦復如是。善男子。大涅槃中如是之事。從 無量劫來不聞而聞。尸羅尸羅波羅蜜。乃至 般若般若波羅蜜。如佛雜花經中廣説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不聞而 聞。十二部經其義深邃昔來不聞。今因是 經得具足聞。先雖得聞唯聞名字。而今於 此大涅槃經乃得聞義。聲聞縁覺唯聞十 二部經名字不聞其義。今於此經具足得 聞。是名不聞而聞。善男子。一切聲聞縁覺 經中。不曾聞佛有常樂我淨不畢竟滅。三 寶佛性無差別相。犯四重罪謗方等經 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今於此經 而得聞之。是名不聞而聞
-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九
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二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二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 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 罪一闡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復墮地 獄。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復言無 常樂我淨。世尊。若斷善根名一闡提者。斷 善根時所有佛性云何不斷。佛性若斷云何 復言常樂我淨。如其不斷何故名爲一闡 提耶。世尊。犯四重禁名爲不定。謗方等 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名不定。如是等 輩若決定者。云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從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須 陀洹至辟支佛是決定者。亦不應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若犯四重不決定 者。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決定。如是不定 諸佛如來亦復不定。若佛不定涅槃體性亦 復不定。至一切法亦復不定。云何不定。若 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諸佛如來亦 應如是入涅槃已。亦應還出不入涅槃。 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則爲不定。不決定故。 當知無有常樂我淨。云何説言一闡提等 當得涅槃。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徳 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爲欲 利益無量衆生令得安樂。憐愍慈念諸 世間故。爲欲増長發菩提心諸菩薩故。 作如是問。善男子。汝已親近過去無量諸 佛世尊。於諸佛所種諸善根。久已成就菩 提功徳。降伏衆魔令其退散。已教無量無 邊衆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久已通達諸佛如來所有甚深祕密之藏。已 問過去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如是 甚深微密之義。我都不見一切世間若人若 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有能諮問如來是 義。今當誠心諦聽諦聽。吾當爲汝分別演 説。善男子。一闡提者亦不決定。若決定者是 一闡提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 不決定是故能得。如汝所言。佛性不斷。 去何一闡提斷善根者。善男子。善根有二 種。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義 故佛性不斷。復有二種。一者有漏。二者無 漏。佛性非有漏非無漏。是故不斷。復有二 種。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 故不斷。若是斷者則應還得。若不還得則 名不斷。若斷已得名一闡提。犯四重者亦 是不定。若決定者犯四重禁終不能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謗方等經亦復不定。若 決定者謗正法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作五逆罪亦復不定。若決定者五 逆之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色 與色相二倶不定。香味觸相生相至無明相 陰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諸法皆 亦不定。善男子。譬如幻師在大衆中。化作 四兵車歩象馬。作諸瓔珞嚴身之具城邑聚 落山林樹木泉池河井。而彼衆中有諸小 兒無有智慧覩見之時悉以爲實。其中 智人知其虚誑。以幻力故惑人眼目。善男 子。一切凡夫乃至聲聞辟支佛等。於一切法 見有定相亦復如是。諸佛菩薩於一切法 不見定相。善男子。譬如小兒於盛夏月見 熱時焔謂之爲水。有智之人於此熱焔終 不生於實水之想。但是虚焔誑人眼目非 實是水。一切凡夫聲聞縁覺。見一切法亦復 如是悉謂是實。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 定相。善男子。譬如山澗因聲有響小兒聞 之謂是實聲。有智之人解無定實但有聲 相誑於耳識。善男子。一切凡夫聲聞縁覺。 於一切法亦復如是見有定相。諸菩薩等 解了諸法悉無定相。見無常相空寂等相 無生滅相。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 法是無常相。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爲定。 常樂我淨。在何處耶。所謂涅槃。善男子。須 陀洹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八萬劫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復不 定。不決定故經六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 經四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羅 漢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二萬劫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復不定。 不決定故經十千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善男子。如來今於拘尸那城娑羅 雙樹間。示現倚臥師子之床欲入涅槃。令 諸未得阿羅漢果衆弟子等及諸力士生大 憂苦。亦令天人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 羅摩睺羅迦等大設供養。欲使諸人以千 端纒裹其身七寶爲棺盛滿香油積諸 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燒。一 者儭身。二最在外。爲諸衆生分散舍利 以爲八分。一切所有聲聞弟子。咸言如來 入於涅槃。當知如來亦不畢定入於涅槃。 何以故。如來常住不變易故。以是義故如 來涅槃亦復不定。善男子。當知如來亦復不 定。如來非天。何以故。有四種天。一者世間 天。二者生天。三者淨天。四者義天。世間天者 如諸國王。生天者從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 無想天。淨天者從須陀洹至辟支佛。義天 者十住菩薩摩訶薩等。以何義故十住菩薩 名爲義天。以能善解諸法義故。云何爲義。 見一切法是空義故善男子。如來非王亦 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從須陀洹至 辟支佛十住菩薩。以是義故如來非天。然 諸衆生亦復稱佛爲天中天。是故如來非天 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 獄畜生餓鬼。非非地獄畜生餓鬼。非衆生 非非衆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 長非非長非短非非短。非相非非相。非 心非非心。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爲非無 爲。非常非無常。非幻非非幻。非名非非 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無。非説非非説。 非如來非不如來。以是義故如來不定。善 男子。何故如來不名世天。世天者即是諸 王。如來久於無量劫中已捨王位。是故非 王。非非王者如來生於迦毘羅城淨飯王 家。是故非非王。非生天者如來久已離諸 有故。是故非生天。非非生天。何以故。昇 兜率天下閻浮提故。是故如來非非生天。 亦非淨天。何以故。如來非是須陀洹乃至非 辟支佛。是故如來非是淨天。非非淨天。何以 故。世間八法所不能染。猶如蓮花不受塵 水。是故如來非非淨天。亦非義天。何以故。 如來非是十住菩薩故。是故如來非義天 也。非非義天。何以故。如來常修十八空義 故。是故如來非非義天。如來非人。何以故。 如來久於無量劫中離人有故。是故非人。 亦非非人。何以故。生於迦毘羅城故。是故 非非人。如來非鬼。何以故。不害一切諸 衆生故。是故非鬼。亦非非鬼。何以故。亦以 鬼像化衆生故。是故非非鬼。如來亦非地 獄畜生餓鬼。何以故。如來久離諸惡業故。 是故非地獄畜生餓鬼。亦非非地獄畜生餓 鬼。何以故。如來亦復現受三惡諸趣之身 化衆生故。是故非非地獄畜生餓鬼。亦非 衆生。何以故。久已遠離衆生性故。是故如 來非衆生。亦非非衆生。何以故。或時演説 衆生相故。是故如來非非衆生。如來非法。 何以故。諸法各各有別異相。如來不爾唯 有一相。是故非法。亦非非法。何以故。如來 法界故。是故非非法。如來非色。何以故。十 色入所不攝故。是故非色。亦非非色。何以 故。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是故非非 色。如來非長。何以故。斷諸色故。是故非 長。亦非非長。何以故。一切世間無有能見 頂髻相故。是故非非長。如來非短。何以故。 久已遠離憍慢結故。是故非短。亦非非 短。何以故。爲瞿師羅長者示三尺身故。 是故非非短。如來非相。何以故。久已遠離 諸相相故。是故非相。亦非非相。何以故。善 知諸相故。是故非非相。如來非心。何以故。 虚空相故。是故非心。亦非非心。何以故。有 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衆生心故。是故非 非心。如來非有爲。何以故。常樂我淨故。是 故非有爲。亦非無爲。何以故。有來去坐臥 示現涅槃故。是故非無爲。如來非常。何以 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云何非常。以有 知故。常法無知猶如虚空。如來有知。是故 非常。云何非常。有言説故。常法無言亦 如虚空。如來有言。是故無常。有姓氏故名 曰無常。無姓之法乃名爲常。虚空常故無 有姓氏。如來有姓姓瞿曇氏。是故無常。有 父母故名曰無常。無父母者乃名曰常。虚 空常故無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無常。有 四威儀名曰無常。無四威儀乃名曰常。虚 空常故無四威儀。佛有四儀是故無常。常 住之法無有方所。虚空常故無有方所。如 來出在東天竺地住舍婆提或王舍城。是故 無常。以是義故如來非常。亦非非常。何以 故生永斷故。有生之法名曰無常。無生之法 乃名爲常。如來無生。是故爲常。常法無 性。有*性之法名曰無常。如來無生無*性。 無生無*性故常。有常之法遍一切處。猶如 虚空無處不有。如來亦爾遍一切處。是故 爲常。無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無。如來 不爾。不可説言是處有彼處無。是故爲常。 無常之法有時是有有時是無。如來不爾有 時是有有時是無。是故爲常。常住之法無名 無色。虚空常故無名無色。如來亦爾無名 無色。是故爲常。常住之法無因無果。虚空 常故無因無果。如來亦爾無因無果。是故 爲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攝。如來亦爾三世不 攝。是故爲常。如來非幻。何以故。永斷一切 虚誑心故。是故非幻。亦非非幻。何以故。如 來或時分此一身爲無量身。無量之身復 爲一身。出壁直過無有障礙。履水如地 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煙焔如大火 聚。雲雷震動其聲可畏。或爲城邑聚落舍宅 山川樹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 男童女身。是故如來亦非非幻。如來非定。 何以故。如來於此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 示現入於般涅槃故。是故非定。亦非非定。 何以故。常樂我淨故。是故如來亦非非定。如 來非有漏。何以故。斷三漏故。故非有漏。三 漏者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欲漏。色無 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有漏。三界無明 名無明漏。如來永斷是故非漏。復次一切凡 夫不有有漏。云何凡夫不見有漏。一切凡 夫於未來世悉有疑心。未來世中當得身 耶不得身耶。過去世中身本有耶爲本無 耶。現在世中是身有耶是身無耶。若有我者。 是色耶。非色耶。色非色耶。非色非非色耶。想 耶。非想耶。想非想耶。非想非非想耶。是身 屬他耶。不屬他耶。屬不屬耶。非屬非不屬 耶。有命無身耶。有身無命耶。有身有命耶。 無身無命耶。身之與命有常耶。無常耶。常無 常耶。非常非無常耶。身之與命自在作耶。時 節作耶。無因作耶。世性作耶。微塵作耶。法非 法作耶。士夫作耶。煩惱作耶。父母作耶。我住 心耶。住眼中耶。遍滿身中耶。從何來耶。 去何至耶。誰生耶。誰死耶。我於過去是婆 羅門姓耶。是刹利姓耶。是毘舍姓耶。是首陀 羅姓耶。當於未來得何姓耶。我此身者 過去之時。是男身耶。是女身耶。畜生身耶。若 我殺生。當有罪耶。當無罪耶。乃至飮酒。 當有罪耶。當無罪耶。我自作耶。爲他作 耶。我受報耶。身受報耶。如是疑見無量煩 惱覆衆生心。因是疑見生六種心。決定有 我。決定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無我見 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見。如來永拔如 是無量見漏根本。是故非漏。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於大涅槃修聖行者。亦得永斷如 是諸漏。諸佛如來常修聖行。是故無漏 善男子。凡夫不能善攝五根則有三漏。爲 惡所牽至不善處。善男子。譬如惡馬其性 佷悷能令乘者至險惡處。不能善攝此五 根者亦復如是。令人遠離涅槃善道至諸 惡處。譬如惡象心未調順。有人乘之不隨 意去。遠離城邑至空曠處。不能善攝此五 根者亦復如是。將人遠離涅槃城邑。至於 生死曠野之處。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 惡。五根侫臣亦復如是。常教衆生造無量 惡。善男子。譬如惡子不受師長父母教勅 則無惡不造。不調五根亦復如是。不受 師長善言教勅無惡不造。善男子。凡夫之 人不攝五根。常爲地獄畜生餓鬼之所賊 害。亦如怨盜害及善人。善男子。凡夫之人 不攝五根馳騁五塵。譬如牧牛不善守護 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攝五根。常在諸有 多受苦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 行聖行時。常能善調守攝五根。怖畏貪欲 瞋恚愚癡憍慢嫉妬。爲得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則能攝心。若 能攝心則攝五根。譬如有人擁護於王則 護國土護國土者則護於王。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若得聞是大涅槃經則得智慧。 得智慧故則得專念。五根若散念則能止。 何以故。是念慧故。善男子。如善牧者設牛東 西噉他苗稼則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念慧因縁故守攝五根不 令馳散。菩薩摩訶薩有念慧者。不見我 相不見我所相。不見衆生及所受用。見一 切法同法性相。生於土石瓦礫之相。譬如屋 舍從衆縁生無有定性。見諸衆生四大五 陰之所成立。推無定性。無定性故菩薩於 中不生貪著。一切凡夫見有衆生故起煩 惱。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有念慧故。於諸 衆生不生貪著。復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 槃經者。不著衆生相作種種法相。善男子。 譬如畫師以衆雜彩畫作衆像若男若女若 牛若馬。凡夫無知見之則生男女等相。畫師 了知無有男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 法異相觀於一相。終不生於衆生之相。何 以故。有念慧故。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或 時覩見端正女人。終不生於貪著之心。何 以故。善觀相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五 欲法無有歡樂不得暫停。如犬囓枯骨。 如人持火逆風而行。如篋毒蛇。夢中所得 路邊菓樹多人所擲。亦如段肉衆烏競逐。 如水上泡畫水之迹。如織經盡。如囚趣市。 猶如假借勢不得久。觀欲如是多諸過惡。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諸衆生。爲色 香味觸因縁故。從昔無數無量劫來常受 苦惱。一一衆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 城毘富羅山。所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 血復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命終哭 泣所出目涙多四大海。盡地草木斬以 爲籌。以數父母亦不能盡。無量劫來或 在地獄畜生餓鬼。所受行苦不可稱計。 摶此大地猶如棗等易可窮極。生死無 量不可得盡。菩薩摩訶薩如是深觀一切 衆生欲因縁故受苦無量。菩薩觀是生死行 苦故不失念慧。善男子。譬如世間有諸大 衆滿二十五里。王勅一臣持一油鉢。經由中過莫令傾覆。若棄一渧當斷汝命。復遣一人拔刀在後隨而怖之。臣受王教盡心堅持。經歴爾所大衆之中。雖見可意五 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著彼邪欲。當 棄所持命不全濟。是人以是怖因縁故。乃 至不棄一渧之油。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於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雖見五 欲心不貪著。若見淨色不生色相。唯觀 苦相。乃至識相亦復如是。不作生相不作 滅相。不作因相觀和合相。菩薩爾時五根 清淨。根清淨故護根戒具。一切凡夫五根不 淨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薩永斷是故無 漏。如來拔出永斷根本。是故非漏。復次善 男子。復有離漏。菩薩*摩訶薩欲爲無上甘 露佛果故離於惡漏。云何爲離。若能修行 大涅槃經書寫受持讀誦解説思惟其義。是 名爲離。何以故。善男子。我都不見十二部 經能離惡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經。善男子。譬 如良師教諸弟子。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 不造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亦復如是心不造惡。善男子。譬如世間有 善呪術。若有一聞却後七年不爲一切毒 藥所中。蛇不能螫。若有誦者乃至命盡無 有衆惡。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 衆生一經耳者。却後七劫不墮惡道。若有 書寫讀誦解説思惟其義。必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淨見佛性如彼聖王得甘露味。 善男子。是大涅槃有如是等無量功徳。善 男子。若有人能書寫是經。讀誦解説爲他 敷演思惟其義。當知是人眞我弟子善受 我教。是我所見我之所念。是人諦知我不 涅槃。隨如是人所住之處若城邑聚落山林 曠野房舍田宅樓閣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 移。我於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梵志貧窮乞人。云何 當令是人得知如來受其所施之物。善男 子。是人或於夜臥夢中夢見佛像。或見天 像沙門之像國主聖王師子王像蓮花形像優 曇花像。或見大山或大海水。或見日月或 見白象及白馬像。或見父母。得花得*菓金 銀琉璃頗梨等寶五種牛味。爾時當知即是 如來受其所施。寤已喜樂尋得種種所須之 物。心不念惡樂修善法。善男子。是大涅槃 悉能成就如是無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議無 邊功徳。善男子。汝今應當信受我語。若有 善男子善女人。欲見我者欲恭敬我。欲同 法性而見於我。欲得空定。欲見實相。欲 得修習首楞嚴定師子王定。欲破八魔。 八魔者。所謂四魔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欲得 人中天上樂者。見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 讀誦爲他解説思惟義者。當往親近依附諮 受供養恭敬尊重讃歎。爲洗手足布置床 席四事供給令無所乏。若從遠來應十由 延路次奉迎。爲是經故所重之物應以奉 獻。如其無者應自賣身。何以故。是經難遇 過優曇花。善男子。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那由 他劫。爾時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釋 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爲諸大衆 宣説如是大涅槃經。我於爾時從善友所 轉聞彼佛當爲大衆説大涅槃。我聞是已 其心歡喜。欲設供養居貧無物。欲自賣 身薄福不售。即欲還家路見一人。而便語 言。吾欲賣身君能買不。其人答曰我家作 業人無堪者。汝設能爲我當買汝。我即問 言。有何作業人無堪能。其人答言。吾有 惡病良醫處藥。應當日服人肉三兩。卿若 能以身肉三兩日日見給。便當與汝金錢 五枚。我時聞已心中歡喜。我復語言。汝與 我錢假我七日。須我事訖便還相就。其人 答言。七日不可。審能爾者當許一日。善男 子。我於爾時即取其錢。還至佛所頭面禮 足。盡其所有而以奉獻。然後誠心聽受是 經。我時闇鈍雖得聞經。唯能受持一偈文 句
-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 若有至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受是偈已。即便還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 時雖復日日與三兩肉。以念偈因縁故不 以爲痛。日日不廢足滿一月。善男子。以是 因縁其病得差。我身平復亦無瘡痍。我時 見身具足完具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況具足受持讀誦。 我見此經有如是利。復倍發心。願於未來 成得佛道。字釋迦牟尼。善男子。以是一偈 因縁力故。令我今日於大衆中爲諸天人 具足宣説。善男子。以是因縁是大涅槃不可 思議。成就無量無邊功徳。乃是諸佛如來甚 深祕密。之藏。以是義故。能受持者斷離惡 漏。所謂惡者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毒蛇住處。 惡刺土地懸崖嶮岸暴水洄澓惡人惡國惡 城惡舍惡知識等。如是等輩。若作漏因。菩 薩即離。若不能作則不遠離。若増有漏則 便離之。若不増長則不遠離。若作惡法 則便離之。若能作善則不遠離。云何爲離。 不持刀杖常以正慧方便而遠離之。是 故名爲正慧遠離爲生善法則離惡法。菩 薩摩訶薩自觀其身。如病如瘡如癰。如怨。 如箭入體。是大苦聚。悉是一切善惡根本。 是身雖復不淨如是。菩薩猶故瞻視將養。何 以故。非爲貪身爲善法故。爲於涅槃不 爲生死。爲常樂我淨不爲無常無樂我 淨。爲菩提道不爲有道。爲於一乘不爲 三乘。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微妙之身。不 爲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身。爲法輪王不爲 轉輪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常當護身。何 以故。若不護身命則不全。命若不全則不 能得書寫是經受持讀誦爲他廣説思惟 其義。是故菩薩應善護身以是義故。菩 薩得離一切惡漏。善男子。如欲渡水善 護船栰。臨路之人善護良馬。田夫種植善 護糞穢。如爲差毒善護毒蛇。如人爲財 護旃陀羅。爲壞賊故養護健將。亦如寒人 愛護於火。如癩病者求於毒藥。菩薩摩訶 薩亦復如是。雖見是身無量不淨具足充 滿。爲欲受持大涅槃經故。猶好將護不令 乏少。菩薩摩訶薩觀於惡象及惡知識等無 有二。何以故。倶壞身故。菩薩*摩訶薩於 惡象等心無怖懼。於惡知識生畏懼心。 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 知識者二倶壞故。是惡象等唯壞一身。惡知 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是惡象等唯能 破壞不淨臭身。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 心。是惡象等能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於法 身。爲惡象殺不至三趣。爲惡友殺必至 三趣。是惡象等但爲身怨。惡知識者爲善法 怨。是故菩薩常當遠離諸惡知識。如是等 漏凡夫不離。是故生漏。菩薩離之則不生 漏。菩薩如是尚無有漏。況於如來。是故非 漏。云何親近漏。一切凡夫受取衣食臥具 醫藥。爲身心樂求如是物造種種惡。不 知過味輪迴三趣。是故名漏。菩薩*摩訶 薩見如是過則便遠離。若須衣時即便受 取。不爲身故但爲於法。不長憍慢心常 卑下。不爲嚴飾但爲羞恥障諸寒暑惡風 惡雨惡蟲蚊虻蠅蚤蝮螫。雖受飮食心無 貪著。不爲身故。常爲正法不爲膚體。但 爲衆生不爲憍慢。爲身力故不爲怨害。 爲治飢瘡。雖得上味心無貪著。受取房 舍亦復如是。貪慢之結不令居心。爲菩提 舍遮止結賊。障惡風雨故受屋舍。求醫 藥者心無貪慢。但爲正法不爲壽命。爲 常命故。善男子。如人病瘡爲蘇麨塗以 衣裹之。爲出膿血蘇麨塗傅。爲瘡愈故 以藥坌之。爲惡風故在深屋中。菩薩摩訶 薩亦復如是。觀身是瘡故以衣覆。爲九孔 膿求索飮食。爲惡風雨受取房舍。爲四 毒發求覓醫藥。菩薩受取四種供養。爲菩 提道非爲壽命。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作是 思惟。我若不受是四供養。身則磨滅不得 堅牢。若不堅牢則不忍苦。若不忍苦則不 能得修習善法。若能忍苦則得修習無量 善法。我若不能堪忍衆苦。則於苦受生瞋 恚心。於樂受中生貪著心。若求樂不得則 生無明。是故凡夫於四供養生於有漏。菩 薩摩訶薩能深觀察不生於漏。是故菩薩名 爲無漏。云何如來當名有漏。是故如來 不名有漏 復次善男子。一切凡夫雖善護身。心猶故 生於三種惡覺。以是因縁雖斷煩惱得 生非想非非想處。猶故還墮三惡道中。善男 子。譬如有人*渡於大海垂至彼岸沒水 而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垂盡三有還墮 三塗。何以故。無善覺故。何等善覺。所謂六 念處。凡夫之人善心羸劣不善熾盛。善心羸 故慧心薄少。慧心薄故増長諸漏。菩薩摩訶 薩慧眼清淨見三覺過。知是三覺有種種 患。常與衆生作三乘怨。三覺因縁乃令無 量凡夫衆生不見佛性。無量劫中生顛倒 心。謂佛世尊無常樂我唯有一淨。如來畢 竟入於涅槃。一切衆生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顛倒心故言有常樂我淨。實無三乘。*顛 倒心故言有三乘。一實之道眞實不虚。*顛 倒心故言無一實。是三惡覺。常爲諸佛及 諸菩薩之所呵責。是三惡覺常害於我或亦 害他。有是三覺一切諸惡常來隨從。是三 覺者即是三縛。連綴衆生無邊生死。菩薩 摩訶薩常作如是觀察三覺。菩薩或時有 因縁故應生欲覺默然不受。譬如端正淨 潔之人不受一切糞穢不淨。如熱鐵丸人 無受者。如婆羅門性不受牛肉。如飽滿人 不受惡食。如轉輪王不與一切旃陀羅等 同坐一床。菩薩摩訶薩惡賤三覺不受不 味亦復如是。何以故。菩薩思惟。衆生知我 是良福田。我當云何受是惡法。若受惡覺 則不任爲衆生福田。我自不言是良福田。 衆生見相便言我是。我今若起如是惡覺。 則爲欺誑一切衆生。我於往昔以欺誑故。 無量劫中流轉生死墮三惡道。我若惡心 受人信施。一切天人及五通仙悉當證知而 見呵責。我若惡覺受人信施。或令施主果 報減少或空無報。我若惡心受檀越施。則 與施主而爲怨讐。一切施主恒於我所起 赤子想。我當云何欺誑於彼而生怨想。何 以故。或令施主不得果報或少果報故。 我常自稱爲出家人。夫出家者不應起惡。 若起惡者則非出家。出家之人身口相應。若 不相應則非出家。我棄父母兄弟妻子眷 屬知識出家修道。正是修習諸善覺時。非 是修習不善覺時。譬如有人入海求寶不 取眞珠直取水精。亦如有人棄妙音樂 遊戲糞穢。如捨寶女愛念卑陋。如棄 金器而用瓦盂。如棄甘露服食毒藥。如 捨親舊賢善良醫反從怨憎求藥自療 我亦如是。捨離大師如來世尊甘露法味。而 服魔怨種種惡覺。人身難得如優曇花。我 今已得。如來難値過優曇花。我今已値。清 淨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値 浮木孔。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 亦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 如奔馬。云何恃怙而生憍慢。猶如惡鬼伺 求人過。四大惡鬼亦復如是。常來伺求我之 過失。云何當令惡覺發起。譬如朽宅垂崩 之屋。我命亦爾云何起惡。我名沙門。沙門之 人名學善覺。我今乃起不善之覺。云何當 得名沙門也。我名出家。出家之人名修 善道。我今行惡。云何當得名爲出家。我今 名爲眞婆羅門。婆羅門者名修淨行。我今 乃行不淨惡覺。云何當得名婆羅門。我今 亦名刹利大姓。刹利姓者能除怨敵。我今不 能除惡怨敵。云何當得名刹利姓。我名 比丘。比丘之人名破煩惱。我今不破惡覺 煩惱。云何當得名爲比丘。世有六處難 可値遇。我今已得。云何當令惡覺居心。 何等爲六。一佛世難遇。二正法難聞。三怖 心難起。四中國難生。五人身難得。六諸根 難具。如是六事難得已得。是故不應起於 惡覺。菩薩爾時修行如是大涅槃經。常勤 觀察是諸惡心。一切凡夫不見如是惡心 過患故受三覺。名爲受漏。菩薩見已不受 不著放捨不護。依八聖道推之令去。斬 之令斷。是故菩薩無有受漏。云何當言 如來有漏。以是義故。如來世尊非是有漏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三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一
宋代沙門惠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三
復次善男子。凡夫若遇身心苦惱起種種 惡。若得身病。若得心病。令身口意作種種 惡。以作惡故輪迴三趣具受諸苦。何以故。 凡夫之人無念慧故。是故生於種種諸漏。 是名念漏。菩薩摩訶薩常自思惟。我從往昔 無數劫來。爲是身心造種種惡。以是因縁 流轉生死。在三惡道具受衆苦。遂令我遠 三乘正路。菩薩以是惡因縁故。於己身心 生大怖畏。捨離衆惡趣向善道。善男子。譬 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養食瞻 視臥起摩洗其身。若令一蛇生瞋恚者。我 當準法戮之都市。爾時其人聞王切令。心 生惶怖捨篋逃走。王時復遣五旃陀羅拔 刀隨之。其人迴顧見後五人遂疾捨去。是時 五人以惡方便。藏所持刀密遣一人詐爲 親善。而語之言。汝可還來。其人不信投 一聚落欲自隱匿。既入聚中闚視諸舍都 不見人。執諸瓨器悉空無物。既不見人 求物不得。即便坐地聞空中聲。咄哉男子。 此聚空曠無有居民。今夜當有六大賊來。 汝設遇者命將不全。汝當云何而得免之。 爾時其人恐怖遂増。復捨而去。路値一河。 河水漂急無有船栰。以怖畏故即取種種 草木爲*栰。復更思惟。我設住此當爲毒 蛇五旃陀羅一詐親者及六大賊之所危害。 若渡此河*栰不可依當沒水死。寧沒水 死終不爲彼蛇賊所害。即推草*栰置之 水中身倚其上。運手動足截流而去。既 達彼岸安隱無患。心意泰然恐怖消除 菩薩摩訶薩得聞受持大涅槃經。觀身如 篋。地水火風如四毒蛇。見毒觸毒氣毒齧毒。 一切衆生遇是四毒故喪其命。衆生四大亦 復如是。或見爲惡。或觸爲惡。或氣爲惡。 或齧爲惡。以是因縁遠離衆善。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觀四毒蛇有四種姓。所謂 刹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是四大蛇亦復如是 有四種性。堅性濕性熱性動性。是故菩薩觀 是四大與四毒蛇同其種性。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觀是四大如四毒蛇。云何爲 觀。是四毒蛇常伺人便。何時當視。何時 當觸。何時當嘘。何時當齧。四大毒蛇亦復 如是。常伺衆生求其短缺。若爲四蛇之所 殺者。終不至於三惡道中。若爲四大之所 殺害。必至三惡定無有疑。是四毒蛇雖復 瞻養亦欲殺人。四大亦爾。雖常供給。亦常 牽人造作衆惡。是四毒蛇若一瞋者則能殺 人。四大之性亦復如是。若一大發亦能害 人。是四毒蛇雖同一處四心各異。四大毒 蛇亦復如是。雖同一處性各別異。是四毒蛇 雖復恭敬難可親近。四大毒蛇亦復如是。 雖復恭敬亦難親近。是四毒蛇若害人時。 或有沙門婆羅門等。若以呪藥則可療治。 四大殺人雖有沙門婆羅門等神呪良藥。皆 不能治。如自憙人聞四毒蛇氣臭可惡則 便遠離。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聞四大臭即 便遠離。爾時菩薩復更思惟四大毒蛇生大 怖畏。背之馳走修八聖道 五旃陀羅即是五陰。云何菩薩觀於五陰 如旃陀羅。旃陀羅者常能令人恩愛別離怨 憎集會。五陰亦爾。令人貪近不善之法遠 離一切純善之法。復次善男子。如旃陀羅 種種器仗以自莊嚴。若刀若楯若弓若箭若 鎧若矟能害於人。五陰亦爾。以諸煩惱牢 自莊嚴。害諸癡人令墮諸有。善男子。如旃 陀羅有過之人得便害之。五陰亦爾。有諸 結過常能害人。是故菩薩深觀五陰如旃 陀羅。復次菩薩觀察五陰如旃陀羅。旃陀羅 人無慈愍心怨親倶害。五陰亦爾。無慈 *愍心。善惡倶害。如旃陀羅惱一切人。五陰 亦爾。以諸煩惱常惱一切生死衆生。是故 菩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復次菩薩觀察五 陰如旃陀羅。旃陀羅人常懷害心。五陰亦爾 常懷諸結惱害之心。如人無足刀杖侍從。 當知必爲旃陀羅人之所殺害。衆生亦爾。 無足無刀無有侍從。則爲五陰之所賊害。 足名爲戒。刀名爲慧。侍從名爲善知識 也。無此三事故爲五陰之所賊害是故菩 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復次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觀察五陰過旃陀羅。何以故。衆生若 爲五旃陀羅之所殺者不墮地獄。爲陰殺 者則墮地獄以是義故。菩薩觀陰過旃 陀羅。作是觀已而作願言。我寧終身近旃 陀羅。不能暫時親近五陰。旃陀羅者唯能 害於欲界癡人。是五陰賊遍害三界凡夫衆 生。旃陀羅人唯能殺戮有罪之人。是五陰賊 不問衆生有罪無罪悉能害之。旃陀羅人 不害衰老婦女稚小。是五陰賊不問衆生 老小女弱一切悉害。是故菩薩深觀此陰 過旃陀羅。是故發願。寧當終身近旃陀羅。 不能暫時親近五陰。復次善男子。旃陀羅 者唯害他人終不自害。五陰之賊自害害 他及旃陀羅。旃陀羅人可以善言錢財寶 貨求而得脱。五陰不爾。不可強以善言誘 喩錢財寶貨求而得脱。旃陀羅人於四時 中不必常殺。五陰不爾。常於念念害諸衆 生。旃陀羅人唯在一處可有逃避。五陰不 爾。遍一切處無可逃避。旃陀羅人雖復害 人害已不隨。五陰不爾。殺衆生已隨逐不 離。是故菩薩寧以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 時親近五陰。有智之人以善方便得脱五 陰。善方便者即八聖道六波羅蜜四無量心。 以是方便而得解脱。身心不爲五陰所害。 何以故。身如金剛心如虚空。是故身心難 可沮壞。以是義故。菩薩觀陰成就種種諸 不善法。生大怖畏修八聖道。亦如彼人畏 四毒蛇五旃陀羅渉路而去無所顧留 詐親善者名爲貪愛。菩薩摩訶薩深觀愛結 如怨詐親。若知實者則無能爲。若不能 知必爲所害。貪愛亦爾若知其性。則不能 令衆生輪轉生死苦中。如其不知輪迴六 趣具受衆苦。何以故。愛之爲病難捨離 故。如怨詐親難可遠離。怨詐親者常伺人 便。令愛別離怨憎合會。愛亦如是。令人遠 離一切善法近於一切不善之法。以是義 故。菩薩摩訶薩深觀貪愛如怨詐親。見不 見故。聞不聞故。如凡夫人見生死過雖 有智慧以癡覆故後還不見。聲聞縁覺亦 復如是。雖見不見雖聞不聞。何以故。以 愛心故。所以者何。見生死過不能疾至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 觀此愛結如怨詐親。云何名爲怨詐親相。 如怨不實詐現實相。不可親近詐現近 相。實是不善詐現善相。實是不愛詐爲愛 相。何以故。常伺人便欲爲害故。愛亦如 是。常爲衆生非實詐實。非近詐近。非善 詐善。非愛詐愛。常誑一切輪迴生死。以 是義故。菩薩觀愛如怨詐親。怨詐親者但 見身口不覩其心。是故能誑。愛亦如是。唯 爲虚誑實不可得。是故能惑一切衆生。怨 詐親者有始有終易可遠離。愛不如是。無 始無終難可遠離。怨詐親者遠則難覺近 則易知。愛不如是。近尚難知況復遠耶。 以是義故。菩薩觀愛過於詐親。一切衆生 以。愛結故遠大涅槃近於生死。遠常樂我 淨近無常苦無我不淨。是故我於處處經 中説爲三垢於現在事以無明故。不見 過患不能捨離。愛怨詐親。終不能害有智 之人。是故菩薩深觀此愛生大怖畏修八 聖道。猶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及一詐 親渉路不迴 空聚落者即内六入。菩薩摩訶薩觀是六入 空無所有猶如空聚。如彼怖人既入聚已 乃至不見有一居人。遍捉*瓨器不得一 物。菩薩亦爾。諦觀六入空無所有。不見衆 生一物之實。是故菩薩觀内六入空無所有 如彼空聚。善男子。彼空聚落群賊遠望。終不 生於空虚之想。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於六 入聚不生空想。以其不能生空想故。輪 迴生死受無量苦。善男子。群賊既至乃生 空想。菩薩亦爾。觀此六入常生空想。生 空想故則不輪迴生死受苦。菩薩摩訶薩 於此六入常無顛倒。無顛倒故。是故不復 輪迴生死。復次善男子。如有群賊入此空 聚則得安樂。煩惱諸賊亦復如是。入此六 入則得安樂。如賊住空聚心無所畏。煩 惱群賊亦復如是。住是六入亦無所畏。如 彼空聚乃是師子虎狼種種惡獸之所住處。 是内六入亦復如是。一切衆惡煩惱惡獸之 所住處。是故菩薩深觀六入空無所有。純是 一切不善住處。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觀内六入空無所有如彼空聚。何以故。處 誑不實故。空無所有作有想故。實無有樂 作樂想故。實無有人作人想故。内六入者 亦復如是。空無所有而作有想。實無有樂 而作樂想。實無有人而作人想。唯有智人 乃能知之得其眞實。復次善男子。如空聚 落或時有人或時無人。六入不爾。一向無 人。何以故。性常空故。智者所知非是眼見。 是故菩薩觀内六入多諸怨害。修八聖道 不休不息。猶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 一詐親善及六大賊怖著正路 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 如六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諸善法故。如 六大賊能劫一切人民財寶。是六塵賊亦復 如是。能劫一切衆生善財。如六大賊若入 人舍。則能劫奪現家所有不擇好惡。令巨 富者忽爾貧窮。是六塵賊亦復如是。若入 人根則能劫奪一切善法。善法既盡貧窮孤 露作一闡提。是故菩薩諦觀六塵如六大 賊。復次善男子。如六大賊欲劫人時要因 内人。若無内人則便中還。是六塵賊亦復如 是。欲劫善法要因内有衆生知見常樂我 淨不空等相。若内無有如是等相。六塵惡 賊則不能劫一切善法。有智之人内無是 相。凡夫則有。是故六塵常來侵奪善法之 財。不善護故爲其所劫。護者名慧。有智 之人能善防護故不被劫。是故菩薩觀是六 塵如六大賊等無差別復次善男子。如六 大賊能爲人民身心苦惱。是六塵賊亦復如 是。常爲衆生身心苦惱。六大賊者唯能劫人 現在財物。是六塵賊常劫衆生三世善財。六 大賊者夜則歡樂。六塵惡賊亦復如是。處無 明闇則得歡樂。是六大賊唯有諸王乃能遮 止。六塵惡賊亦復如是。唯佛菩薩乃能遮止。 是六大賊凡欲劫奪。不擇端正種*姓聰哲 多聞博學豪貴貧賤。六塵惡賊亦復如是。欲 劫善法不擇端正乃至貧賤。是六大賊雖 有諸王截其手足。猶故不能令其心息。六 塵惡賊亦復如是。雖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截其手足。亦不能令不劫善法。如勇健 人乃能摧伏是六大賊。諸佛菩薩亦復如是。 乃能摧伏六塵惡賊。譬如有人多諸種族 宗黨熾盛則不爲彼六賊所劫。衆生亦爾。 有善知識不爲六塵惡賊所劫。是六大賊 若見人物則能偸劫。六塵不爾。若見若知若 聞若嗅若觸若覺皆悉能劫。六大賊者唯能 劫奪欲界人財。不能劫奪色無色界。六塵 惡賊則不如是。能劫三界一切善寶。是故 菩薩諦觀六塵過彼六賊。作是觀已修八 聖道直往不迴。如彼怖人畏四毒蛇五旃 陀羅一詐親善及六大賊。捨空聚落渉路而 去 路値一河者即是煩惱。云何菩薩觀此煩惱 猶如大河。如彼駛河能漂香象。煩惱駛河亦 復如是。能漂縁覺是故菩薩深觀煩惱猶 如駛河。深難得底故名爲河。邊不可得故 名爲大。其中多有種種惡魚。煩惱大河亦復 如是。唯佛菩薩能得底故。故名極深。唯佛 菩薩得其邊故。故名廣大。常害一切癡衆 生故。故名惡魚。是故菩薩觀此煩惱猶如 大河。如大河水能長一切草木叢林。煩惱大 河亦復如是。能長衆生二十五有。是故菩薩 觀此煩惱猶如大河。譬如有人墮大河水 無有慚愧。衆生亦爾。墮煩惱河無有慚 愧。如墮河者未得其底即便命終。墮煩惱 河亦復如是。未盡其底。周迴輪轉二十五 有。所言底者名爲空相。若有不修如是空 相。當知是人不得出離二十五有。一切衆 生不能善修空無相故。常爲煩惱駛河所 漂。如彼大河唯能壞身。不能漂沒一切善 法。煩惱大河則不如是。能壞一切身心善 法。彼大暴河唯能漂沒欲界中人。煩惱大河 乃能漂沒三界人天。世間大河運手動足 則到彼岸。煩惱大河唯有菩薩因六波羅 蜜乃能得渡。如大河水難可得*渡。煩惱 大河亦復如是。難可得*渡。云何名爲難 可得*渡。乃至十住諸大菩薩猶故未能 畢竟得*渡。唯有諸佛乃畢竟*渡。是故名爲 難可得*渡。譬如有人爲河所漂不能修 習毫釐善法。衆生亦爾。爲煩惱河所漂沒 者。亦復不能修習善法。如人墮河爲水所 漂。餘有力者則能拔濟。墮煩惱河爲一闡 提。聲聞縁覺乃至諸佛不能拔濟。世間大 河劫盡之時。七日並照能令枯涸。煩惱大河 則不如是。聲聞縁覺雖修七覺猶不能乾。 是故菩薩觀諸煩惱。猶如暴河 譬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一詐親善及 六大賊。捨空聚落隨路而去。既至河上聚 草爲*栰。菩薩亦爾。畏四大蛇五陰旃陀 羅愛詐親善六入空聚六塵惡賊。至煩惱河 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六波羅蜜三十七 品。以爲船*栰。依乘此*栰*渡煩惱河。到 於彼岸常樂涅槃。菩薩修行大涅槃者。作 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則 不能令一切衆生*渡煩惱河。以是思惟。 雖有如是身心苦惱默然忍受。以忍受故 則不生漏。菩薩如是尚無諸漏。況佛如來 而當有漏。是故諸佛不名有漏。云何如來 非無漏耶。如來常行有漏中故。有漏即是 二十五有。是故聲聞凡夫之人言佛有漏。諸 佛如來眞實無漏 善男子。以是因縁諸佛如來無有定相。善 男子。是故犯四重禁謗方等經及一闡提 悉皆不定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如 是如是。誠如聖教。一切諸法悉皆不定。 以不定故當知如來亦不畢竟入於涅槃。 如佛先説。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聞不 聞。中有涅槃大涅槃。云何涅槃。云何大涅 槃 爾時佛讃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菩薩得念總持。 乃能如汝之所諮問。善男子。如世人言。有 海大海。有河大河。有山大山。有地大地。有 城大城。有衆生大衆生。有王大王。有人大 人有天天中天。有道大道。涅槃亦爾。有涅 槃有大涅槃。云何涅槃。善男子。如人飢餓 得少飯食名爲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 如病得差則名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 槃。如人怖畏得歸依處則得安樂。如是安 樂亦名涅槃。如貧窮人獲七寶物則得安 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人觀骨不起貪 欲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是涅 槃不得名爲大涅槃也。何以故。以飢渇 故病故怖故貧故生貪著故。是名涅槃非 大涅槃。善男子。若凡夫人及以聲聞。或因世 俗。或因聖道。斷欲界結則得安樂。如是安 樂亦名涅槃。不得名爲大涅槃也。能斷初 禪乃至能斷非想非非想處結則得安樂。 如是安樂亦名涅槃。不得名爲大涅槃也。 何以故。還生煩惱有習氣故。云何名爲煩 惱習氣。聲聞縁覺有煩惱氣。所謂我身我衣 我去我來我説我聽。諸佛如來入於涅槃。涅 槃之性無我無樂唯有常淨。是則名爲煩 惱習氣。佛法衆僧有差別相。如來畢竟入於 涅槃。聲聞縁覺諸佛如來。所得涅槃等無差 別。以是義故。二乘所得非大涅槃。何以故。 無常樂我淨故。常樂我淨乃得名爲大涅 槃也 善男子。譬如有處能受衆水名爲大海 隨有聲聞縁覺菩薩諸佛如來所入之處名 大涅槃。四禪三三昧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 隨能攝取如是無量諸善法者名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則 名爲大。聲聞縁覺至十住菩薩不見佛性。 名爲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見於佛性。 則得名爲大涅槃也。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 盡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善男子。若摩訶 那伽及鉢犍陀大力士等。經歴多時所不 能上乃名大山。聲聞縁覺及諸菩薩摩訶那 伽大力士等所不能見。如是乃名大涅槃 也。復次善男子。隨有小王之所住處名爲 小城。轉輪聖王所住之處乃名大城。聲聞縁 覺八萬六萬四萬二萬一萬住處名爲涅槃。 無上法主聖王住處。乃得名爲大般涅槃。以 是故名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有人見四 種兵不生怖畏。當知是人名大衆生。若有 衆生。於三惡道煩惱惡業不生怖畏。而能 於中廣度衆生。當知是人得大涅槃。若有 人能供養父母。恭敬沙門及婆羅門修治 善法。所言誠實無有欺誑。能忍諸惡惠施 貧乏。名大丈夫。菩薩亦爾。有大慈悲憐 *愍一切。於諸衆生猶如父母。能度衆生 於生死河。普示衆生一實之道。是則名爲 大般涅槃。善男子。大名不可思議。若不可思 議一切衆生所不能信。是則名爲大般涅 槃。唯佛菩薩之所見故名大涅槃。以何因 縁。復名爲大。以無量因縁然後乃得故名 爲大。善男子。如世間人以多因縁之所得 者則名爲大。涅槃亦爾。以多因縁之所得 故。故名爲大。云何復名爲大涅槃。有大我 故名大涅槃。涅槃無我大自在故。名爲大 我。云何名爲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則名爲 我。何等爲八。一者能示一身以爲多身。身 數大小猶如微塵。充滿十方無量世界。如來 之身實非微塵。以自在故現微塵身。如是 自在則爲大我。二者示一塵身滿於三千大 千世界。如來之身實不滿於三千大千世 界。何以故。以無礙故。直以自在故滿三 千大千世界。如是自在名爲大我。三者能以 滿此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輕擧飛空過於 二十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而無障*礙。如來 之身實無輕重。以自在故能爲輕重如是 自在名爲大我。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 云何自在。如來一心安住不動。所可示化 無量形類各令有心。如來有時或造一事。 而令衆生各各成辦。如來之身常住一土。而 令他土一切悉見。如是自在名爲大我。五者 根自在故。云何名爲根自在耶。如來一根亦 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如來六 根亦不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 以自在故令根自在。如是自在名爲大我。 六者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如來之心亦無 得想。何以故。無所得故。若是有者可名爲 得。實無所有。云何名得。若使如來計有得 想。是則諸佛不得涅槃。以無得故名得涅 槃。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得諸法故名爲大 我。七者説自在故如來演説一偈之義。經無 量劫義亦不盡。所謂若戒若定若施若慧。如 來爾時都不生念我説彼聽。亦復不生一 偈之想。世間之人四句爲偈。隨世俗故説 名爲偈。一切法性亦無有説。以自在故如 來演説。以演説故名爲大我。八者如來遍 滿一切諸處猶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 見。如來亦爾實不可見。以自在故令一切 見。如是自在名爲大我。如是大我名大涅 槃。以是義故名大涅槃。復次善男子。譬如 寶藏多諸珍異百種具足故名大藏。諸佛 如來甚深奧藏亦復如是。多諸奇異具足 無缺。名大涅槃。復次善男子。無邊之物乃 名爲大。涅槃無邊是故名大。
→真仏土巻引文(13)
復次善男子。有大樂故名大涅槃。涅槃無樂。以四樂故名大涅槃。何等爲四。一者斷諸樂故。不斷樂者則名爲苦。若有苦者不名大樂。以斷樂故則無有苦。無苦無樂乃名大樂。涅槃之性無苦無樂。是故涅槃名爲大樂。
以是義故名大涅槃。
復次善男子。樂有二種。一者凡夫。二者諸佛。凡夫之樂無常敗壞。是故無樂。諸佛常樂 無有變異 故名大樂。
復次善男子。有三種受。一者苦受。二者樂受。三者不苦不樂受。不苦不樂是亦爲苦。涅槃雖同不苦不樂 然名大樂。以大樂故 名大涅槃。二者大寂靜故名爲大樂。涅槃之性 是大寂靜。何以故。遠離一切憒閙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三者一切知故名爲大樂。非一切知不名大樂。諸佛如來一切知故 名爲大樂。以大樂故 名大涅槃。四者身不壞故名爲大樂。身若可壞則不名樂。如來之身金剛無壞。非煩惱身 無常之身故 名大樂。以大樂故 名大涅槃。
善男子。世間名字或有因縁。或無因縁。有因縁者。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如摩鍮羅道人。生摩鍮羅國。因國立名。故名摩鍮羅道人。如目犍連。目犍連者即是姓也。因姓立名。故名目犍連。如我生於瞿曇種姓。因姓立名。稱爲瞿曇。如毘舍佉道人。毘舍佉者即是星名。因星爲名名毘舍佉。如有六指。因六指故名六指人。如佛奴天奴。因佛因天故名佛奴天奴。因濕生故。故名濕生。如因聲故。名爲迦迦羅。名究究羅呾呾羅。如是等名是因縁名。無因縁者。如蓮花地水火風虚空。如曼陀婆一名二實。一名殿堂。二名飮漿。堂不飮漿。亦復得名爲曼陀婆。如薩婆車多名爲蛇蓋。實非蛇蓋。是名無因。強立名字。如坻羅婆夷名爲食油。實不食油。強爲立名。名爲食油。是名無因強立名字。
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無有因縁強爲立名。善男子。譬如虚空不因小空名爲大也。涅槃亦爾。不因小相名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法不可稱量不可思議。故名爲大。涅槃亦爾。
→真仏土巻引文(14)
不可稱量不可思議。故得名爲大般涅槃。以純淨故名大涅槃。云何純淨。淨有四種。何等爲四。
一者二十五有名爲不淨。能永斷故得名爲淨。淨即涅槃。如是涅槃亦得名有。而是涅槃實非是有。諸佛如來 隨世俗故説涅槃有。譬如世人非父言父非母言母。實非父母而言父母。涅槃亦爾。隨世俗故 説言諸佛有大涅槃。
二者業清淨故。一切凡夫業不清淨故 無涅槃。諸佛如來業清淨故。故名大淨。以大淨故名大涅槃。
三者身清淨故。身若無常則名不淨。如來身常故名大淨。以大淨故名大涅槃。
四者心清淨故。心若有漏名曰不淨。佛心無漏故名大淨。以大淨故名大涅槃。
善男子。是名善男子善女人。
修行如是 大涅槃經具足成就初分功徳。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一
高貴徳王菩薩品之四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之四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 就具足第二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見而今 見之。昔所不聞而今聞之。昔所不到而 今得到。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云何名爲昔 所不得而今得之。所謂神通昔所不得而 今乃得。通有二種。一者内。二者外。所言外 者與外道共。内復有二。一者二乘。二者菩 薩。菩薩修行大涅槃經所得神通不與聲 聞辟支佛共。云何名爲不與聲聞辟支佛 共。二乘所作神通變化。一心作一不得衆 多。菩薩不爾。於一心中則能具足現五趣 身。所以者何。以得如是大涅槃經之勢力 故。是則名爲昔所不得而今得之。又復云 何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所謂身得自在心 得自在。何以故。一切凡夫所有身心不得 自在。或心隨身或身隨心。云何名爲心隨 於身。譬如醉人酒在身中爾時身動心亦隨 動。亦如身懶心亦隨懶。是則名爲心隨於 身。又如嬰兒其身稚小心亦隨小。大人身大 心亦隨大。又如有人身體麁澁心常思念欲 得膏油潤漬令軟。是則名爲心隨於身。云 何名爲身隨於心。所謂去來坐臥修行施戒 忍辱精進。愁惱之人身則羸悴。歡喜之人身 則肥鮮。恐怖之人身體戰動。專心聽法身 則怡悦。悲泣之人涕涙横流。是則名爲身 隨於心。菩薩不爾。於身心中倶得自在。是 則名爲昔所不得而今得之。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所現身相猶如微塵。以此微 身悉能遍至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無所障礙。而心常定初不移動。是則名爲 心不隨身。是亦名爲昔所不到而今能到。 何故復名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 支佛等所不能到。菩薩能到。是故名爲昔 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支佛等。雖 以神通不能變身如細微塵遍至無量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聲聞縁覺身若動時心 亦隨動。菩薩不爾。心雖不動身無不至。是 名菩薩心不隨身。復次善男子。菩薩化身 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大身入一塵身。 其心爾時亦不隨小。聲聞縁覺雖能化身 令如三千大千世界。而不能以如此大身 入微塵身。於此事中尚自不能。況能令心 而不隨動。是名菩薩心不隨身。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以一音聲。能令三千大千世 界衆生悉聞。心終不念令是音聲遍諸世 界使諸衆生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而是菩 薩亦初不言我令衆生昔所不聞而今得 聞。菩薩若言因我説法令諸衆生不聞者 聞。當知是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何以故。衆生不聞我爲説者。如此之心 是生死心。一切菩薩是心已盡。以是義故。菩 薩摩訶薩所有身心不相隨逐。善男子。一切 凡夫身心相隨。菩薩不爾。爲化衆生故雖 現身小心亦不小。何以故。諸菩薩等所有 心性常廣大故。雖現大身心亦不大。云何 大身。身如三千大千世界。云何小心行嬰兒 行。以是義故心不隨身菩薩摩訶薩已於 無量阿僧祇劫。遠酒不飮而心亦動。心無 悲苦身亦流涙。實無恐怖身亦戰慄。以是 義故。當知菩薩身心自在不相隨逐。菩薩 摩訶薩唯現一身而諸衆生各各見異。復 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昔所 不聞而今得聞。菩薩摩訶薩先取聲相。所 謂象聲馬聲車聲人聲貝鼓簫笛歌哭等聲。 而修習之。以修習故。能聞無量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地獄音聲。復轉修習得異耳根。異 於聲聞縁覺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淨耳 根。若依初禪淨妙四大。唯聞初禪不聞 二禪。乃至四禪亦復如是。雖可一時得 聞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聲。而不能聞無 量無邊恒河沙等世界音聲。以是義故。菩薩 所得異於聲聞縁覺耳根。以是異故。昔所 不聞而今得聞。雖聞音聲而心初無聞聲 之相。不作有相常相樂相我相淨相主相依 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義故。諸菩薩等 昔所不聞而今得聞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 若佛所説。不作定相不作果相。是義不 然。何以故。如來先説。若人聞是大涅槃經 一句一字。必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於今云何復言無定無果。若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定相即是果相。云何 而言無定無果。聞惡聲故則生惡心生惡 心故則至三塗。若至三塗則是定果。云何 而言無定無果 爾時如來讃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作是 問。若使諸佛説諸音聲有定果相者。則非 諸佛世尊之相。是魔王相。生死之相。遠涅槃 相。何以故。一切諸佛凡所演説無定果相。 善男子。譬如刀中照人面像。竪則見長横 則見廣。若有定相云何而得竪則見長横 則見廣。以是義故。諸佛世尊凡所演説 無定果相。善男子。夫涅槃者實非聲果。若 使涅槃是聲果者。當知涅槃非是常法。善 男子。譬如世間從因生法。有因則果。無 因則無果。因無常故果亦無常。所以者何。 因亦作果。果亦作因。以是義故。一切諸法 無有定相。若使涅槃從因生者。因無常故 果亦無常。而是涅槃不從因生體非是果。 是故爲常。善男子。以是義故。涅槃之體無 定無果。善男子。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 言果。云何爲定。一切諸佛所有涅槃常樂 我淨。是故爲定。無生老壞。是故爲定一闡 提等犯四重禁誹謗方等。作五逆罪捨除 本心。必定得故。是故爲定。善男子。如汝所 言。若人聞我説大涅槃一字一句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汝於是義猶未解了。汝 當諦聽。吾當爲汝更分別之。善男子。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大涅槃一字一句。不 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聞相。不作佛相。 不作説相。如是義者名無相相。以無相相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汝所 言。聞惡聲故至三塗者。是義不然。何以 故。非以惡聲而至三塗。當知是果乃是惡 心。所以者何有善男子善女人等。雖聞惡 聲心不生惡。是故當知非因惡聲生三 趣中。而諸衆生因煩惱結。惡心滋多生三惡 趣。非因惡聲。若聲有定相。諸有聞者一切 悉應生於惡心。或有生者有不生者。是故 當知聲無定相。以無定故。雖復因之不 生惡心 世尊。聲若無定。云何菩薩昔所不聞而今 得聞 善男子。聲無定相。昔所不聞令諸菩薩而 今得聞。以是義故。我作是説。昔所不聞 而今得聞。善男子。云何昔所不見而今得 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 典。先取明相。所謂日月星宿燎燈燭珠 火之明藥草等光。以修習故得異眼根。異 於聲聞縁覺所得。云何爲異。二乘所得清 淨天眼。若依欲界四大眼根不見初禪。若 依初禪不見上地。乃至自眼猶不能見。若 欲多見極至三千大千世界。菩薩摩訶薩不 修天眼見妙色身悉是骨相。雖見他方恒 河沙等世界色相。不作色相。不作常相有 相物相名字等相作因縁相。不作見相。不 言是眼微妙淨相。唯見因縁非因縁相。云 何因縁。色是眼縁。若使是色非因縁者。一 切凡夫不應生於見色之相。以是義故。色 名因縁。非因縁者。菩薩摩訶薩雖復見色 不作色相。是故非縁。以是義故。菩薩所 得清淨天眼。異於聲聞縁覺所得。以是異 故。時遍見十方世界現在諸佛。是名菩薩 昔所不見而今得見。以是異故。能見微 塵。聲聞縁覺所不能見。以是異故。雖見 自眼初無見相。見無常相見凡夫身三十 六物不淨充滿。如於掌中觀阿摩勒菓。以 是義故。昔所不見而今得見。若見衆生所 有色相。則知其人大小乘根。一觸衣故。亦 知是人善惡諸根差別之相。以是義故。昔 所不知而今得知。以一見故。昔所不知 而今得知。以此知故。昔所不見而今得 見。*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昔所不知而今 得知。菩薩摩訶薩雖知凡夫貪恚癡心。初 不作心及心數相。不作衆生及以物相。修 第一義畢竟空相。何以故。一切菩薩常善修 習空性相故。以修空故。昔所不知而今得 知。云何爲知。知無有我無有我所。知諸 衆生皆有佛性。以佛性故。一闡提等捨離 本心。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 此皆是聲聞縁覺所不能知。菩薩能知。以 是義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次善男子。 云何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微妙經典。念過去世一切衆生所生 種姓父母兄弟妻子眷屬知識怨憎。於一念 中得殊異智。異於聲聞縁覺智慧。云何爲 異。聲聞縁覺所有智慧。念過去世所有衆生 種姓父母乃至怨憎。而作種姓至怨憎相。 菩薩不爾。雖念過去種姓父母乃至怨憎。 終不生於種姓父母怨憎等相。常作法相空 寂之相。是名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 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得他心智。異 於聲聞縁覺所得。云何爲異。聲聞縁覺以 一念智知人心時。則不能知地獄畜生餓 鬼天心。菩薩不爾。於一念中遍知六趣衆 生之心。是名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 次善男子。復有異知。菩薩摩訶薩於一心 中。知須陀洹初心次第至十六心。以是義 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是爲菩薩修大涅 槃具足成就第二功徳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 就具足第三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捨慈得慈。得慈之時不從因縁。云何 名爲捨慈得慈。善男子。慈名世諦。菩薩摩 訶薩捨世諦慈得第一義慈。第一義慈 不從縁得。復次云何捨慈得慈。慈若可捨 名凡夫慈。慈若可得即名菩薩無縁之慈。 捨一闡提慈犯重禁慈謗方等慈作五逆慈。 得憐愍慈得如來慈世尊之慈無因縁慈。 云何復名捨慈得慈。捨黄門慈無根二根 女人之慈屠膾獵師畜養雞猪如是等慈。亦 捨聲聞辟支佛慈。得諸菩薩無縁之慈。不 見己慈不見他慈。不見持戒不見破戒。 雖自見悲不見衆生。雖有苦受不見受 者。何以故。以修第一眞實義故。是名菩薩 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徳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 就具足第四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成就具足第四功徳。有十種事。何等 爲十。一者根深難可傾拔。二者自身生決 定想。三者不觀福田及非福田。四者修淨佛 土。五者滅除有餘。六者斷除業縁。七者修 清淨身。八者了知諸縁。九者離諸怨敵。十 者斷除二邊。云何根深難可傾拔。所言根 者名不放逸。不放逸者爲是何根。所謂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根。善男子。一切諸佛諸善 根本皆不放逸。不放逸故諸餘善根展轉増 長。以能増長諸善根故。於諸善中最爲殊 勝。善男子。如諸跡中象跡爲上。不放逸法 亦復如是。於諸善法最爲殊勝。善男子。如 諸明中日光爲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最爲殊勝。善男子。如諸王中轉輪 聖王爲最第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 善法爲最第一。善男子。如諸流中四河爲 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爲上爲 最。善男子。如諸山中須彌山王爲最第一。 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爲最第一。 善男子。如水生花中青蓮爲最。不放逸法亦 復如是。於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 陸生花中婆利師花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 復如是。於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 諸獸中師子爲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飛鳥中金翅 鳥王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 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大身中羅睺阿 修羅王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一切衆生若 二足四足多足無足中如來爲最。不放逸法 亦復如是。於善法中爲最爲上。善男子。 如諸衆中佛僧爲上。下放逸法亦復如是。 於善法中爲最爲上。善男子。如佛法中大 涅槃法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以是義故。不放 逸根深固難拔。云何不放逸故而得増長。所 謂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聞根進根念根定 根善知識根。如是諸根不放逸故而得増長。 以増長故深固難拔。以是義故。名爲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根深難拔 云何於身作決定想。於自身所生決定心。 我今此身於未來世。定當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器。心亦如是不作狹小不作變易。 不作聲聞辟支佛心。不作魔心及自樂心 樂生死心。常爲衆生求慈悲心。是名菩薩 於自身中生決定心。我於來世當爲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器。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於自身中生決定想 云何菩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云何福田。外 道持戒上至諸佛。是名福田。若有念言。如 是等輩是眞福田。當知是心則爲狹劣。菩 薩摩訶薩悉觀一切無量衆生無非福田。 何以故。以善修習異念處故。有異念處善 修習者。觀諸衆生無有持戒及以毀戒。常 觀諸佛世尊所説。施雖四種倶得淨報。何 等爲四。一者施主清淨受者不淨。二者施主 不淨受者清淨。三者施受倶淨。四者二倶不 淨。云何施淨受者不淨。施主具有戒聞智慧。 知有惠施及以果報。受者破戒專著邪見無 施無報。是名施淨受者不淨。云何名爲受 者清淨施主不淨。施主破戒專著邪見。言 無惠施及以果報。受者持戒多聞智慧。知 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主不淨受者清 淨。云何名爲施受倶淨。施者受者倶有持戒 多聞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受 二倶清淨。云何名爲二倶不淨。施者受者破 戒邪見。言無有施及施果報。若如是者云 何復言得淨果報。以無施無報故名爲淨。 善男子。若有不見施及施報。當知是人 不名破戒專著邪見。若依聲聞言不見 施及施果報。是則名爲破戒邪見。若依如 是大涅槃經。不見惠施及施果報。是則名 爲持戒正見。菩薩摩訶薩有異念處。以修 習故。不見衆生持戒破戒施者受者及施果 報。是故得名持戒正見。以是義故。菩薩摩 訶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 云何名爲淨佛國土。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 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 生故離殺害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 共之。願諸衆生得壽命長有大勢力獲大 神通。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 之時。國土所有一切衆生。得壽命長有大 勢力獲大神通。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度衆生故離偸盜心。以此善根願與 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國土地所有純是七 寶衆生富足所欲自恣。以此誓願因縁力 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得國土純是七 寶。衆生富足所欲自恣。復次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度衆生故離婬欲心。以此善根 願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 無有貪欲瞋恚癡心。亦無飢渇苦惱之患。 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 國土衆生遠離貪*婬瞋恚癡心。一切無有 飢渇苦惱。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 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 生故離妄語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 共之。願諸佛土常有茂林花菓香樹。所有 衆生得妙音聲。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未 來世成佛之時。所有國土常有*茂林花菓香 樹。其中衆生悉得清淨上妙音聲。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生故遠離兩舌。以 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 有衆生常共和合講説正法。以是誓願因縁 力故。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衆生悉共和 合講論法要。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 衆生故遠離惡口。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 生共之。願諸佛土地平如掌無有石沙 荊蕀惡刺。所有衆生其心平等。以是誓願 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得國土 地平如掌。無有石沙荊蕀惡刺。所有衆生 其心平等。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 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 生故離無義語。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 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無有苦惱。以是 誓願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 有一切衆生無有苦惱。復次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度衆生故遠離貪嫉。以此善根願 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一切衆生無 有貪嫉惱害邪見。以此誓願因縁力故。於 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衆生悉無 貪嫉惱害邪見。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度衆生故遠離惱害。以此善根願與一切 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悉共修習大 慈大悲得一子地。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 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所有一切衆生。悉共 修習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復次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度衆生故遠離邪見。以此善根 願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 悉得摩訶般若波羅蜜。以是誓願因縁力 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衆生悉得受 持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修淨佛土 云何菩薩摩訶薩滅除有餘。有餘有三。一 者煩惱餘報。二者餘業。三者餘有。善男子。云 何名爲煩惱餘報。若有衆生習近貪欲。是 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 謂鴿・雀・鴛鴦・鸚鵡・耆婆耆婆・舍利伽鳥・青 雀・魚・鼈・獼猴・麞鹿。若得人身受黄門形女 人二根無根*婬女。若得出家犯初重戒。是 名餘報。復次善男子。若有衆生。以殷重 心習近瞋恚是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 出受畜生身。所謂毒蛇具四種毒。見毒觸毒 齧毒嘘毒。師子虎狼熊羆猫狸鷹鷂之屬。若 得人身具足十六諸惡律儀。若得出家 犯第二重戒。是名餘報。復次善男子。若有 修習愚癡之人。是報熟時墮於地獄。從地 獄出受畜生身。所謂象猪牛羊水牛蚤虱蚊 虻蟻子等形。若得人身聾盲瘖唖癃殘背 僂。諸根不具不能受法。若得出家諸根 闇鈍憙犯重戒乃至卑賤。是名餘報。復次 善男子。若有修習憍慢之人。是報熟時墮 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糞蟲駝 驢犬馬。若生人中受奴婢身貧窮乞匃。或 得出家常爲衆生之所輕賤破第四戒。是 名餘報。如是等名煩惱餘報。如是餘報菩 薩摩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除滅。 云何餘業。謂一切凡夫業。一切聲聞業。須陀 洹人受七有業。斯陀含人受二有業。阿那含 人受色有業。是名餘業。如是餘業菩薩摩 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斷除。云何 餘有。阿羅漢得阿羅漢果。辟支佛得辟支佛 果。無業無結而轉二果。是名餘有。如是三 種有餘之法。菩薩摩訶薩修修大乘大涅槃 經故得滅除。是名菩薩摩訶薩滅除有 餘 云何菩薩修清淨身。菩薩摩訶薩修不殺戒 有五種心。謂下中上上中上上乃至正見亦 復如是。是五十心名初發心。具足決定成 五十心。是名滿足。如是百心名百福徳。具 足百福成於一相。如是展轉具足成就三 十二相。名清淨身。所以復修八十種好。世 有衆生事八十神。何等八十。十二日・十二 大天・五大星・北斗・馬天・行道天・婆羅墮跋 闍天・功徳天・二十八宿・地天風天水天・火 天・梵天・樓陀天・因提天・拘摩羅天・八臂天・ 摩醯首羅天・半闍羅天・鬼子母天・四天王天・ 造書天・婆藪天。是名八十。爲此衆生修八 十好以自莊嚴。是名菩薩清淨之身。何以 故。是八十天一切衆生之所信伏。是故菩薩 修八十好其身不動。令彼衆生隨其所信 各各得見。見已宗敬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於淨身。 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請大王。要當莊嚴所 有舍宅極令清淨。辦具種種百味餚饍。然 後王乃就其所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 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輪王故。先當修 身極令清淨。無上法王乃當處之。以是義 故。菩薩摩訶薩要當修於清淨之身。善男 子。譬如有人欲服甘露先當淨身。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欲服無上甘露法味般若波 羅蜜。要當先以八十種好清淨其身。善男 子。譬如妙好金銀寶器盛之淨水中表倶 淨。菩薩摩訶薩其身清淨亦復如是。盛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水中表倶淨。善男子。如波 羅捺素白之衣易受染色。何以故。性白淨故。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身淨故疾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 修於淨身。云何菩薩*摩訶薩了知諸縁。菩 薩摩訶薩不見色相。不見色縁。不見色 體。不見色生。不見色滅。不見一相。不見 異相。不見見者。不見相貌。不見受者。何 以故。了因縁故。如色一切法亦如是。是名 菩薩了知諸縁 云何菩薩壞諸怨敵。一切煩惱是菩薩怨。 菩薩摩訶薩常遠離故。是名菩薩壞諸怨敵。 五住菩薩視諸煩惱不名爲怨。所以者何。 因煩惱故菩薩有生。以有生故。故能展轉 教化衆生。以是義故不名爲怨。何等爲 怨。所謂誹謗方等經者。菩薩隨生不畏 地獄畜生餓鬼。唯畏如是謗方等者。一切 菩薩有八種魔名爲怨家。遠是八魔名離 怨家。是名菩薩離諸怨敵 云何菩薩遠離二邊。言二邊者。謂二十五 有及愛煩惱。菩薩常離二十五有及愛煩惱。 是名菩薩遠離二邊。是名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四功徳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如 佛所説。若有菩薩修大涅槃。悉作如是十 事功徳。如來何故唯修九事不修淨土 佛言。善男子。我於往昔亦常具修如是十 事。一切菩薩及諸如來。無有不修是十事 者。若使世界不淨充滿諸佛世尊於中出者 無有是處。善男子。汝今莫謂諸佛出興不 淨世界。當知是心不善狹劣。汝今當知。我 實不出閻浮提界。譬如有人説言此界獨 有日月他方世界無有日月。如是之言無 有義理。若有菩薩發如是言。此佛世界穢 惡不淨。他方佛土清淨莊嚴。亦復如是。善男 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 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無勝。彼土何故 名曰無勝。其土所有莊嚴之事皆悉平等無 有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 月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爲化衆生故 於此界閻浮提中現轉法輪。非但我身獨 於此中現轉法輪。一切諸佛亦於此中而 轉法輪。以是義故。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 是十事。善男子。慈氏菩薩以誓願故。當來 之世令此世界清淨莊嚴。以是義故。一切 諸佛所有世界無不嚴淨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五功徳。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五功徳。有 五事果。何等爲五。一者諸根完具。二者不 生邊地。三者諸天愛念。四者常爲天魔沙 門刹利婆羅門等之所恭敬。五者得宿命智。 菩薩以是大涅槃經因縁力故。具足如是 五事功徳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言。如佛所説。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於布施則得具成五 事功徳。今云何言因大涅槃得是五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之事其義各異。 今當爲汝分別解説。施得五事。不定不常 不淨不勝不異非無漏。不能利益安樂憐 *愍一切衆生。若依如是大涅槃經。所得五 事。是定是常是淨是勝是異是無漏。則能利 益安樂憐*愍一切衆生。善男子。夫布施者 得離飢渇。大涅槃經能令衆生悉得遠離 二十五有渇愛之病。布施因縁令生死相續。 大涅槃經能令生死斷不相續。因布施故 受凡夫法。因大涅槃得作菩薩。布施因縁 能斷一切貧窮苦惱。大涅槃經能斷一切貧 善法者。布施因縁有分有果。因大涅槃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分無果。是名菩 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 第五功徳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 足成就第六功徳。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得 金剛三昧。安住是中悉能破散一切諸法。 見一切法皆是無常皆是動相。恐怖因縁病 苦劫盜。念念滅壞無有眞實。一切皆是魔之 境界無可見相。菩薩摩訶薩住是三昧。雖 施衆生乃至不見一衆生實。爲衆生故精 勤修習尸波羅蜜。乃至修習般若波羅蜜。亦 復如是。菩薩若見有一衆生不能畢竟具 足成就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羅蜜。善 男子。譬如金剛所擬之處無不碎壞。而是 金剛無有折損。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擬 之法無不碎壞。而是三昧無有折損。善男 子。如諸寶中金剛最勝。菩薩所得金剛三昧 亦復如是。於諸三昧爲最第一。何以故。菩 薩摩訶薩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 男子。如諸小王悉來歸屬轉輪聖王。一切三 昧亦復如是。悉來歸屬金剛三昧。善男子。 譬如有人爲國怨讎人所厭患。有人殺之 一切世人無不稱讃是人功徳。金剛三昧亦 復如是。菩薩修習能壞一切衆生怨敵。是 故常爲一切三昧之所宗敬。善男子。譬如 有人其力盛壯人無當者。復更有人力能伏 之。當知是人世所稱美。金剛三昧亦復如 是。力能摧伏難伏之法。以是義故。一切三 昧悉來歸屬。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浴。 當知是人已用諸河泉池之水。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修習如是金剛三昧。當知已爲 修習諸餘一切三昧。善男子。如香山中有 一泉水名阿耨達。其泉具足八味之水。有 人飮之無諸病苦。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具 八正道。菩薩修習斷諸煩惱瘡疣重病。善男 子。如人供養摩醯首羅。當知是人已爲供 養一切諸天。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有人修習 當知已爲修習一切諸餘三昧。善男子。若 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見一切法無 有障*礙。如於掌中觀阿摩勒果。菩薩雖 復得如是見。終不作想見一切法。善男子。 譬如有人坐四衢道見諸衆生來去坐臥。 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見一切法生滅出沒。善 男子。譬如高山有人登之遠望諸方皆悉 明了。金剛定山亦復如是。菩薩登之遠望 諸法無不明了。善男子。譬如春月天降甘 雨其渧微緻間無空處。明眼之人見之明 了。菩薩亦爾。得金剛定清淨之目。遠見東 方所有世界。其中或有國土成壞。一切皆見 明了無障。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善男子。如 由乾陀山七日並出其山所有樹木叢林一切 燒盡。菩薩修習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有 一切煩惱叢林即時消滅。善男子。譬如金 剛雖能摧破一切有物終不生念我能摧 破。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菩薩修已能破煩 惱。終不生念我能壞結。善男子。譬如大地 能持萬物終不生念我力能持。火亦不念 我能燒物。水亦不念我能潤漬。風亦不念 我能動物。空亦不念我能容受。涅槃亦復 不生念言我令衆生而得滅度。金剛三昧 亦復如是。雖能滅除一切煩惱。而初無心 言我能滅。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 於一念中變身如佛其數無量。遍滿十方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而是菩薩雖作是化。 其心初無憍慢之想。何以故。菩薩常念。誰 有是定能作是化。唯有菩薩安住如是金 剛三昧乃能作耳。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金 剛三昧。於一念中遍到十方恒河沙等諸佛 世界還其本處。雖有是力亦不念言我能 如是。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縁力故。菩薩摩 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能斷 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衆生所有煩惱。而心初 無斷諸衆生煩惱之想。何以故。以是三昧 因縁力故。菩薩住是金剛三昧。以一音聲 有所演説。一切衆生各隨種類而得解了。 示現一色一切衆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 安住一處身不移易。能令衆生隨其方面 各各而見。演説一法若界若入。一切衆生各 隨本解而得聞之。菩薩安住如是三昧。雖 見衆生而心初無衆生之相。雖見男女 無男女相。雖見色法無有色相。乃至見 識亦無識相雖見晝夜無晝夜相。雖見 一切。無一切相。雖見一切煩惱諸結。亦無 一切煩惱之相。見八聖道無聖道相。雖 見菩提無菩提相。見於涅槃無涅槃相。 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本無相故。菩薩以 是三昧力故。見一切法如本無相。何故名爲 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若在日中色 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在於大衆色 亦不定。是故名爲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 剛一切世人不能評價。金剛三昧亦復如 是。所有功徳一切人天不能*評量。是故復 名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貧人得金剛寶 則得遠離貧窮困苦惡鬼邪毒。菩薩摩訶 薩亦復如是。得是三昧則能遠離煩惱諸 苦諸魔邪毒。是故復名金剛三昧。是名菩薩 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六功徳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五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五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作是思惟。何法能爲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薩。即知有四種法爲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縁者。是義不然。所以者何。 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爲四。一者親近善友。二者專心聽法。三者繋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
善男子。譬如有人身遇衆病若熱若冷虚勞下瘧衆邪鬼毒到良醫所。良醫即爲隨病説藥。是人至心善受醫教。隨教合藥如法服之。服已病愈身得安樂。有病之人譬諸菩薩。大良醫者譬善知識。良醫所説譬方等經。善受醫教譬善思惟方等經義。隨教合藥譬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譬滅煩惱。得安樂者喩得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樂。諮諸智臣其法云何。諸臣即以先王舊法而爲説之。王既聞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國無諸怨敵。是故令民安樂無患。 善男子。王者譬諸菩薩。諸智臣者譬善知識。智臣爲王所説治法 譬十二部經。王既聞已至心信行。譬諸菩薩繋心思惟十二部經所有深義。如法治國 譬諸菩薩如法修行。所謂六波羅蜜。以能修習六波羅蜜故。無諸怨敵譬諸菩薩已離諸結煩惱惡賊。得安樂者譬諸菩薩得大涅槃 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惡癩病。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若能到須彌山邊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藥味如甘露。若能服者病無不愈。其人至心信是事已。即往彼山採服甘露。其病除愈身得安樂。惡癩病者譬諸凡夫。善知識者譬諸菩薩摩訶薩等。至心信受譬四無量心。須彌山者譬八聖道。甘露味者譬於佛性。癩病除愈譬滅煩惱。得安樂者譬得 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諸弟子聰明大智是人晝夜常教不惓。諸菩薩等亦復如是。一切衆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無有疲厭。
善男子。善知識者所謂佛菩薩辟支佛聲聞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爲善知識耶。善知識者能教衆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説如説而行。云何名爲如法而説如説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人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爲眞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聞智慧。復以是義名善知識。善知識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爲衆生而求安樂。見他有過不説其短。口常宣説純善之事。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男子。如空中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増長。善知識者亦復如是。令諸學人漸遠惡法増長善法。
善男子。若有親近善知識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則得増廣。何以故。以其親近善知識故。因是親近復得了達十二部經甚深之義。 若能聽是十二部經甚深義者名爲聽法 聽法者則是大乘方等經典。聽方等經名眞聽法。眞聽法者即是聽受大涅槃經。大涅槃中聞有佛性如來畢竟不般涅槃。是故名爲專心聽法。專心聽法名八聖道。以八聖道能斷貪欲瞋恚愚癡故名聽法。夫聽法者名十一空。以此諸空於一切法不作相貌。夫聽法者名初發心乃至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因初心得大涅槃。不以聞故得大涅槃。以修習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雖聞醫教及藥名字不能愈病。要以服故乃得除差。雖聽十二深因縁法。不能斷滅一切煩惱。要以繋念善思惟故能得除斷。是名第三繋念思惟復以何義名繋念思惟。所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空者於二十五有不見一實。無作者於二十五有不作願求。無相者無有十相。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滅相男相女相。修習如是三三昧者。是名菩薩繋念思惟。 云何名爲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知陰入界眞實之相。亦知聲聞縁覺諸佛同於一道而般涅槃。法者即是常樂我淨。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飢不渇不苦不惱。不退不沒。善男子。解大涅槃甚深義者。則知諸佛終不畢竟入於涅槃。
→化巻真門釈引文(60)
善男子。第一眞實善知識者。所謂菩薩諸佛。世尊。何以故。常以三種善調御故。何等爲三。一者畢竟軟語。二者畢竟呵責。三者軟語呵責。以是義故。菩薩諸佛即是眞實善知識也。 復次善男子。佛及菩薩爲大醫故名善知識。何以故。知病知藥應病授藥故。譬如良醫善八種術先觀病相。相有三種。何等爲三。謂風熱水。有風病者授之酥油。熱病之人授之石蜜。水病之人授之薑湯。以知病根授藥得差故名良醫。佛及菩薩亦復如是。知諸凡夫病有三種。一者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癡。貪欲病者教觀骨相。瞋恚病者觀慈悲相愚癡病者觀十二縁相。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善男子。譬如船師善渡人故名大船師。諸佛菩薩亦復如是。度諸衆生生死大海。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復次善男子。因佛菩薩令諸衆生具足修得善法根故。善男子。譬如雪山乃是種種微妙上藥根本之處。佛及菩薩亦復如是。悉是一切善根本處。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香藥名曰娑呵。有人見之得壽無量無有病苦。雖有四毒不能中傷。若有觸者増長壽命滿百二十。若有念者得宿命智。何以故。藥勢力故。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若有見者即得斷除一切煩惱。雖有四魔不能干亂。若有觸者命不可夭。不生不死不退不沒。所謂觸者若在佛邊聽受妙法。若有念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 善男子。如香山中有阿耨達池。由是池故有四大河。所謂恒河・辛頭・私陀・博叉。世間衆生常作是言。若有罪者浴此四河衆罪得滅。當知此言虚妄不實。除此已往何等爲實。諸佛菩薩是乃爲實。所以者何。若人親近則得滅除一切衆罪。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復次善男子。譬如大地所有藥木一切叢林百穀甘蔗花菓之屬。値天炎旱將欲枯死。難陀龍王及婆難陀憐愍衆生。從大海出降澍甘雨。一切叢林百穀草木滋潤還生。一切衆生亦復如是。所有善根將欲消滅。諸佛菩薩生大慈悲。從智慧海降甘露雨。令諸衆生具足還得十善之法。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善男子。譬如良醫善八種術見諸病人。不觀種姓端正醜陋錢財寶貨悉爲治之。是故世稱爲大良醫。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見諸衆生有煩惱病。不觀種姓端正醜陋錢財寶貨。生慈愍心悉爲説法。衆生聞已煩惱病除。以是義故。諸佛菩薩名善知識。以是親近善友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聽法因縁而得近於大般涅槃。一切衆生以聽法故則具信根。得信根故樂行布施戒忍精進禪定智慧。得須陀洹果乃至佛果。是故當知。得諸善法皆是聽法因縁勢力。善男子。譬如長者唯有一子。遣至他國市易所須。示其道路通塞之處。而復誡之。若遇婬女愼莫親愛。若親愛者喪身殞命及以財寶。弊惡之人亦莫交遊。其子敬順父之教勅。身心安隱多獲寶貨。菩薩摩訶薩爲諸衆生敷演法要亦復如是。示諸衆生及四部衆諸道通塞。是諸衆等以聞法故。遠離諸惡具足善法。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明鏡照人面像無不明了。聽法明鏡亦復如是。有人照之則見善惡明了無翳。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商人欲至寶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隨語即至寶渚。多獲諸珍不可稱計。一切衆生亦復如是。欲至善處採取道寶。不知其路通塞之相。菩薩示之衆生隨已。得至善處獲得無上大涅槃寶。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醉象狂逸暴惡多欲殺害。有調象師以大鐵鉤鉤斵其頂。即時調順惡心都盡。一切衆生亦復如是。貪欲瞋恚愚癡醉故欲多造惡。諸菩薩等以聞法鉤*斵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諸惡心。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是故我於處處經中説。我弟子專心聽受十二部經。則離五蓋修七覺分。以是修*習七覺分故。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以聽法故須陀洹人離諸恐怖。所以者何。須達長者身遭重病心大愁怖。聞舍利弗説須陀洹有四功徳十種慰喩。聞是事已恐怖即除。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何以故。開法眼故。世有三人。一者無目。二者一目。三者二目。言無目者常不聞法。一目之人雖暫聞法其心不住。二目之人專心聽受如聞而行。以聽法故得知世間如是三人。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善男子。如我昔於拘尸那城。時舍利弗身遇病苦。我時顧命阿難比丘廣爲説法。時舍利弗聞是事已告四弟子。汝擧我床往至佛所我欲聽法。時四弟子奉命舁往。既得聞法。聞法力故所苦除差身得安隱。以是義故。聽法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思惟因縁而得近於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脱。何以故。一切衆生常爲五欲之所繋縛。以思惟故悉得解脱。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復次善男子。一切衆生常爲常樂我淨四法之所顛倒。以思惟故得見諸法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是見已四倒即斷。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一切諸法有四種相。何等爲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滅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衆生至須陀洹生大苦惱。若能繋念善思惟者。雖遇此四不生衆苦。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復次善男子。一切善法無不因是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雖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專心聽法。若不思惟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復次善男子。若有衆生。信佛法僧無有變易而生恭敬。當知皆是繋念思惟因縁力故。因得斷除一切煩惱。以是義故思惟因縁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云何菩薩如法修行。善男子。斷諸惡法修習善法。是名菩薩如法修行。復次云何如法修行。見一切法空無所有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以是見故。寧捨身命不犯禁戒。是名菩薩如法修行。復次云何如法修行。修有二種。一者眞實。二者不實。不實者不知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等相。是名不實。云何眞實。能知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等相。是名眞實。云何名爲知涅槃相。 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爲八。一者盡。二善性。三實。四眞。五常。六樂。七我。八淨。是名涅槃。 復有八事。何等爲八。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實。四者不眞。五者無常。六者無樂。七者無我。八者無淨。 復有六相。一者解脱。二者善性。三者不實。四者不眞。五者安樂。六者清淨。 若有衆生。依世俗道斷煩惱者。如是涅槃則有八事解脱不實。何以故。以不常故。以無常故則無有實。無有實故則無有眞。雖斷煩惱以還起故。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是名涅槃解脱八事。 云何六相。聲聞縁覺斷煩惱故。名爲解脱。而未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不實。以不實故名爲不眞。未來之世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無常。以得無漏八聖道故。名爲淨樂。 善男子。若如是知是知涅槃。不名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云何菩薩知於佛性。佛性有六。 何等爲六。一常二淨三實四善五當見六眞。復有七事。一者可證。餘六如上。是名菩薩知於佛性。云何菩薩知如來相。如來即是覺相善相。常樂我淨解脱眞實示道可見是名菩薩知如來相。云何菩薩知於法相。法者若善不善。若常不常。若樂不樂。若我無我。若淨不淨。若知不知。若解不解。若眞不眞。若修不修。若師非師。若實不實。是名菩薩知於法相。云何菩薩知於僧相。僧者若常樂我淨。是弟子相可見之相善眞不實。何以故。一切聲聞得佛道故。何故名眞。悟法性故。是名菩薩知於僧相。 云何菩薩知於實相。實相者若常無常。若樂無樂。若我無我。若淨無淨。若善不善。若有若無。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脱非解脱。若知不知。若斷不斷。若證不證。若修不修。若見不見。是名實相。非是涅槃佛性如來法僧虚空。是名菩薩因修如是大涅槃。故知於涅槃佛性如來法僧實相虚空等法差別之相。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不見虚空。何以故。佛及菩薩雖有五眼所不見故。唯有慧眼乃能見之。慧眼所見無法可見故名爲見。若見無物名虚空者。如是虚空乃名爲實。以是實故則名常無。以常無故無樂我淨。 善男子。空名無法無法名空。譬如世間無物名空。虚空之性亦復如是。無所有故名爲虚空。善男子。衆生之性與虚空性倶無實性。何以故。如人説言。除滅有物然後作空而是虚空實不可作。何以故。無所有故。以無有故當知無空。是虚空性。若可作者則名無常。若無常者不名虚空。 善男子。如世間人説言虚空無色無礙常不變易。是故世稱虚空之法爲第五大。 善男子。而是虚空實無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實無虚空。猶如世諦實無其性爲衆生故説有世諦。善男子。涅槃之體亦復如是。無有住處。直是諸佛斷煩惱處。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樂我淨。涅槃雖樂非是受樂。乃是上妙寂滅之樂。諸佛如來有二種樂。一寂滅樂。二覺知樂。實相之體有三種樂。一者受樂。二寂滅樂。三覺知樂。佛性一樂以當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名菩提樂。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煩惱斷處是涅槃者。是事不然。 何以故。如來往昔初成佛道。至尼連禪河邊。爾時魔王與其眷屬。到於佛所而作是言。世尊。涅槃時到。何故不入。 佛告魔王。我今未有多聞弟子善持禁戒聰明利智能化衆生。是故不入。若言煩惱斷處是涅槃者。諸菩薩等於無量劫已斷煩惱。何故不得稱爲涅槃。倶是斷處。何縁獨稱諸佛有之菩薩無耶。若斷煩惱非涅槃者。何故如來昔告生名婆羅門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 如來又時在毘舍離國。魔復啓請如來。昔以未有弟子多聞持戒聰明利智能化衆生。不入涅槃。今已具足何故不入。如來爾時即告魔言。汝今莫生悒遲之想。却後三月吾當涅槃。 世尊。若使滅度非涅槃者。何故如來自期三月當般涅槃。世尊。若斷煩惱是涅槃者。如來往昔初在道場菩提樹下。斷煩惱時便是涅槃。何故復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世尊。若使爾時是涅槃者。云何方爲拘尸那城諸力士等。説言後夜當般涅槃。如來誠實 云何發是虚妄之言。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言如來得廣長舌。當知如來於無量劫已離妄語。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凡所發言誠諦無虚。善男子。如汝所言。波旬往昔啓請於我入涅槃者。 善男子。而是魔王眞實不知涅槃定相。何以故。波旬意謂不化衆生默然而住便是涅槃。 善男子。譬如世人見人不言無所造作。便謂是人如死無異。魔王波旬亦復如是。意謂如來不化衆生默無所説。便謂如來入般涅槃。 善男子。如來不説佛法衆僧無差別相。唯説常住清淨二法無差別耳。善男子。佛亦不説佛及佛性涅槃無差別相。唯説常恒不變無差別耳。 善男子。佛亦不説涅槃實相無差別相。唯説常有實不變易無差別耳。 善男子。爾時我諸聲聞弟子生於諍訟。如拘睒彌諸惡比丘。違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淨物貪求利養。向諸白衣而自讃歎我得無漏。謂須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羅漢果。毀辱他人。於佛法僧戒律和上不生恭敬。公於我前言如是物佛所聽畜。如是等物佛不聽畜。我亦語言。如是等物我實不聽。復反我言。如是等物實是佛聽。如是惡人不信我言。爲是等故我告波旬汝莫悒遲。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因如是等惡比丘故。令諸聲聞受學弟子不見我身不聞我法。便言如來入於涅槃。唯諸菩薩能見我身常聞我法。是故不言我入涅槃。聲聞弟子雖復發言如來涅槃。而我實不入於涅槃。善男子。若我所有聲聞弟子説言如來入涅槃者。當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伴黨。邪見惡人非正見也。 若言如來不入涅槃。當知是人眞我弟子非魔伴黨。正見之人非惡邪也。善男子。我初不見弟子之中有言如來不化衆生默然而住名般涅槃也。 善男子。譬如長者多有子息捨至他方。未得還頃諸子咸謂父已長逝。而是長者實不終沒。諸子*瞋倒皆生沒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不見我故便謂如來已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而般涅槃。而我實不般涅槃也。聲聞弟子生涅槃想。善男子。譬如明燈有人覆之餘不知者謂燈已滅。而是明焔實亦不滅。以不知故生於滅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雖有慧眼以煩惱覆令心*顛倒。不見眞身而便妄生滅度之想。而我實不畢竟滅度。善男子。如生盲人不見日月。以不見故不知晝夜明暗之相。以不知故便説無有日月之實。實有日月盲者不見。以不見故而生倒想言無日月。聲聞弟子亦復如是。如彼生盲不見如來。便謂如來入於涅槃。如來實不入於涅槃。以倒想故生如是心。 善男子。譬如雲霧覆蔽日月。癡人便言無有日月。日月實有。直以覆故衆生不見。聲聞弟子亦復如是。以諸煩惱覆智慧眼不見如來。便言如來入於滅度。善男子。直是如來現嬰兒行非滅度也。善男子。如閻浮提日入之時衆生不見。以黒山障故。而是日性實無沒入。衆生不見生沒入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爲諸煩惱山所障故不見我身。以不見故便於如來生滅度想。而我實不畢竟永滅。 是故我於毘舍離國告波旬言。却後三月我當涅槃。善男子。如來玄見迦葉菩薩却後三月善根當熟。亦見香山須跋陀羅竟安居已當至我所。是故我告魔王波旬。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有諸力士其數五百。終竟三月亦當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爲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善男子。如純陀等及五百梨車菴羅果女。却後三月無上道心善根成熟。爲是等故我告波旬。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須那刹多親近外道尼乾子等。我爲説法滿十二年。彼人邪見不信不受。我知是人邪見根栽却後三月定可拔斷。我爲是故告波旬言。却後三月當般涅槃。 善男子。何因縁故我於往昔尼連河邊告魔波旬。我今未有多智弟子。是故不得入涅槃者。我時欲爲五比丘等於波羅㮈轉法輪故。次復欲爲五比丘等所謂耶奢・富那・毘摩羅闍・憍梵波提・須婆睺。次復欲爲郁伽長者等五十人。次復欲爲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等無量人天。次復欲爲優樓頻螺迦葉門徒五百比丘。次復欲爲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兄弟二人及五百弟子。次復欲爲舍利弗大目犍連等二百五十比丘轉妙法輪。 是故我告魔王波旬不般涅槃。善男子。有名涅槃非大涅槃。云何 涅槃非大涅槃。不見佛性而斷煩惱。是名涅槃非大涅槃。以不見佛性故無常無我唯有樂淨。以是義故。雖斷煩惱不得名 爲大般涅槃也。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爲大般涅槃。以見佛性故得名爲常樂我淨。以是義故。斷除煩惱亦得稱爲大般涅槃。善男子。涅者言不。槃者言滅。不滅之義名爲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義乃名涅樂。槃言去來。不去不來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義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無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無新故義乃名涅槃。槃言障礙。無障礙義乃名涅槃。 善男子。有優樓迦迦毘羅弟子等言。槃者名相無相之義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無有之義乃名涅槃。槃名和合。無和合義乃名涅槃。槃者言苦。無苦之義乃名涅槃。 善男子。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善男子。
→真仏土巻引文(15)
諸佛如來煩惱不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於法無礙。是爲如來。如來非是凡夫・聲聞・縁覺・菩薩。是名佛性。如來身心智慧 遍滿無量無邊阿僧祇土 無所障礙。是名虚空。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名曰實相。以是義故。如來實不畢竟涅槃。是名菩薩。△
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徳。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除斷五事遠離五事。成就六事修*習五事守護一事親近四事。信順一實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薩斷除五事。所謂五陰。色受想行識。所言陰者其義何謂。能令衆生生死相續不離重擔。分散聚合三世所攝。求其實義了不可得。以是諸義故名爲陰。菩薩摩訶薩雖見色陰不見其相。何以故。於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爲世界故説言爲陰。受有百八。雖見受陰初無受相。何以故。受雖百八理無定實。是故菩薩不見受陰。想行識等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深見五陰是生煩惱之根本也。以是義故。方便令斷。云何菩薩遠離五事。所謂五見。何等爲五。一者身見。二者邊見。三者邪見。四者戒取。五者見取。因是五見生六十二見。因是諸見生死不絶。是故菩薩防護不近。 云何菩薩成就六事。諸六念處。何等爲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薩成就六事。云何菩薩修*習五事。所謂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樂定。四者無樂定。五者首楞嚴定。修習如是五種定心。則得近於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勤心修習。云何菩薩守護一事。謂菩提心。菩薩摩訶薩常勤守護是菩提心。猶如世人守護一子。亦如瞎者護餘一目。如行曠野守護導者。菩薩守護菩提之心亦復如是。因護如是菩提心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常樂我淨具足而有。即是無上大般涅槃。是故菩薩守護一法。云何菩薩親近四事。謂四無量心。何等爲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捨。因是四心能令無量無邊衆生發菩提心。是故菩薩繋心親近。
→行巻一乗海釈引文(86)
云何菩薩信順一實。菩薩了知一切衆生皆歸一道。一道者謂大乘也。諸佛菩薩爲衆生故分之爲三。是故菩薩信順不逆。△▲
云何菩薩心善解脱。貪恚癡心永斷滅故。是名菩薩心善解脱。云何菩薩慧善解脱。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知無障礙。是名菩薩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聞而今得聞。昔所不見而今得見。昔所不到而今得到。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如佛所説。心解脱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心本無繋。所以者何。是心本性不爲貪欲瞋恚愚癡諸結所縛。若本無繋。云何而言 心善解脱。 世尊。若心本性不爲貪結之所繋者。何等因縁而能得繋。如人角本無乳相。雖加功力乳無由出於乳者則不如是。加功雖少乳則多出。心亦如是。本無貪者今云何有。若本無貪後方有者。諸佛菩薩本無貪相今悉應有。世尊。譬如石女本無子相。雖加功力無量因縁子不可得。心亦如是本無貪相。雖造衆縁貪無由生。 世尊。如鑚濕木火不可得。心亦如是。雖復鑚求貪不可得。云何貪結能繋於心。世尊。譬如壓沙油不可得。心亦如是。雖復壓之貪不可得。當知貪心二理各異。設復有之何能汚心。世尊。譬如有人安橛於空終不得住。安貪於心亦復如是。種種因縁不能令貪繋縛於心。世尊。若心無貪名解脱者。諸佛菩薩何故不拔虚空中刺。 世尊。過去世心不名解脱。未來世心亦無解脱。現在世心不與道共。何等世心名得解脱。世尊。如過去燈不能滅闇。未來世燈亦不滅闇。現在世燈復不滅闇。何以故。明之與闇二不並故。心亦如是。云何而言心得解脱。 世尊。貪亦是有若貪無者。見女相時不應生貪若因女相而得生者。當知是貪眞實而有。以有貪故墮三惡道。 世尊。譬如有人見畫女像亦復生貪。以生貪故得種種罪。若本無貪云何見畫而生於貪若心無貪云何如來説 言菩薩心得解脱。若心有貪云何見相然後方生。不見相者則不生耶。我今現見有惡果報。當知有貪瞋恚愚癡亦復如是。 世尊。譬如衆生有身無我。而諸凡夫横計我想雖有我想。不墮三趣。云何貪者於無女相而起女想。墮三惡道。世尊。譬如鑚木而生於火。然是火性衆縁中無。以何因縁而得生耶。 世尊。貪亦如是。色中無貪。香味觸法亦復無貪。云何於色香味觸法而生貪耶。若衆縁中悉無貪者。云何衆生獨生於貪。諸佛菩薩而不生耶。 世尊。心亦不定。若心定者無有貪欲瞋恚愚癡。若不定者云何而言心得解脱。貪亦不定。若不定者云何因之生三惡趣。貪者境界二倶不定。何以故。倶縁一色。或生於貪或生於瞋。或生愚癡。是故貪者及與境界二倶不定。若倶不定。何故如來説言菩薩修大涅槃心得解脱。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亦不爲貪結所繋。亦非不繋。非是解脱非不解脱。非有非無。非現在非過去非未來。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無自性故。善男子。有諸外道作如是言。因縁和合則有果生。若衆縁中本無生性而能生者。虚空不生亦應生果。虚空不生非是因故。以衆縁中本有果性。是故合集而得生果。所以者何。如提婆達欲造牆壁則取泥土不取彩色。欲造畫像則集彩色不取草木。作衣取縷不取泥木。作舍取泥不取縷綖。以人取故。當知是中各能生果。以能生果故。當知因中必先有性。若無性者一物之中。應當出生一切諸物。若是可取可作可出。當知是中必先有果。若無果者。人則不取不作不出。唯有虚空無取無作故。能出生一切萬物。以有因故。如尼拘陀子住尼拘陀樹。乳有醍醐。縷中有布。泥中有瓶。 善男子。一切凡夫無明所盲作是定説。色有著義心有貪性。復言凡夫心有貪性亦解脱性。遇貪因縁心則生貪。若遇解脱心則解脱。雖作此説是義不然。有諸凡夫復作是言。一切因中悉無有果。因有二種。一者微細。二者麁大。細即是常。麁則無常。從微細因轉成麁因。從此麁因轉復成果。麁無常故果亦無常。 善男子。有諸凡夫復作是言。心亦無因貪亦無因。以時節故則生貪心。如是等輩以不能知心因縁故。輪迴六趣具受生死。善男子。譬如枷犬繋之於柱終日繞柱不能得離。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被無明枷繋生死柱繞二十五有不能得離。善男子。譬如有人墮於圊厠既得出已而復還入。如人病差還爲病因。如人渉路値空曠處既得過已而復還來。又如淨洗還塗泥土。一切凡夫亦復如是。已得解脱無所有處。唯未得脱非非想處。而復還來至三惡趣。何以故。一切凡夫唯觀於果不觀因縁。如犬逐塊不逐於人。凡夫之人亦復如是。唯觀於果不觀因縁。以不觀故。從非想退還三惡趣。
善男子。諸佛菩薩終不定説因中有果因中無果及有無果非有非無果。若言因中先定有果及定無果定有無果定非有非無果。當知是等皆魔伴黨。繋屬於魔即是愛人。如是愛人不能永斷生死繋縛。不知心相及以貪相。 善男子。諸佛菩薩顯示中道。何以故。雖説諸法非有非無而不決定。所以者何。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識則得生。是識決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間非有非無。從縁生故名之爲有。無自性故名之爲無。是故如來説言諸法非有非無。 善男子。諸佛菩薩終不定説心有淨性及不淨性。淨不淨心無住處故。從縁生貪故説非無。本無貪性故説非有。善男子。從因縁故心則生貪。從因縁故心則解脱。 善男子。因縁有二。一者隨於生死。二者隨大涅槃。善男子。有因縁故。心共貪生共貪倶滅。有共貪生不共貪滅。有不共貪生共貪倶滅。有不共貪生不共貪滅。云何心共貪生共貪倶滅。 善男子。若有凡夫未斷貪心修習貪心。如是之人心共貪生心共貪滅。一切衆生不斷貪心。心共貪生心共貪滅。如欲界衆生一切皆有初地味禪。若修不修常得成就。遇因縁故即便得之。言因縁者謂火災也。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若修不修心共貪生心共貪滅。何以故。不斷貪故。云何心共貪生不共貪滅。聲聞弟子有因縁故生於貪心。畏貪心故修白骨觀。是名心共貪生不共貪滅。復有心共貪生不共貪滅。如聲聞人未證四果。有因縁故生於貪心。證四果時貪心得滅。是名心共貪生不共貪滅。菩薩摩訶薩得不動地時。心共貪生不共貪滅。云何不共貪生共貪倶滅。若菩薩摩訶薩斷貪心已爲衆生故示現有貪。以示現故能令無量無邊衆生諮受善法具足成就。是名不共貪生共貪倶滅。云何不共貪生不共貪滅。謂阿羅漢縁覺諸佛除不動地其餘菩薩。是名不共貪生不共貪滅。以是義故。諸佛菩薩不決定説心性本淨性本不淨。善男子。是心不與貪結和合。亦復不與瞋癡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雖爲烟塵雲霧及阿修羅之所覆蔽。以是因縁令諸衆生不能得見。雖不可見日月之性終不與彼五翳和合。心亦如是。以因縁故生於貪結。衆生雖説心與貪合。而是心性實不與合。若是貪心即是貪性。若是不貪即不貪性。不貪之心不能爲貪。貪結之心不能不貪。善男子。以是義故貪欲之結不能汚心。諸佛菩薩永破貪結。是故説言心得解脱。一切衆生從因縁故生於貪結。從因縁故心得解脱。
善男子。譬如雪山懸峻之處人與獼猴倶不能行。或復有處獼猴能行人不能行。或復有處人與獼猴二倶能行。善男子。人與獼猴能行處者。如諸獵師純以黐膠置之案上用捕獼猴。*獼猴癡故往手觸之。觸已粘手。欲脱手故以脚之。脚復隨著。欲脱脚故以口齧之。口復*粘著。如是五處悉無得脱。於是獵師以杖貫之負還歸家。雪山嶮處譬佛菩薩所得正道。*獼猴者譬諸凡夫獵師者喩魔波旬。*黐膠者譬貪欲結。人與*獼猴倶不行者。譬諸凡夫魔王波旬倶不能行。*獼猴能行人不能行者。譬諸外道有智慧者。諸惡魔等雖以五欲不能繋縛。人與*獼猴倶能行者。一切凡夫及魔波旬。常處生死不能修行。凡夫之人五欲所縛。令魔波旬自在將去。如彼獵師擒捕*獼猴負之歸家。善男子。譬如國王安住己界身心安樂。若至他界則得衆苦。一切衆生亦復如是。若能自住於己境界則得安樂若至他界則遇惡魔受諸苦惱。自境界者謂四念處。他境界者謂五欲也。云何名爲繋屬於魔。有諸衆生無常見常常見無常。苦見於樂樂見於苦。不淨見淨淨見不淨。無我見我我見無我。非實解脱妄見解脱。眞實解脱見非解脱。非乘見乘乘見非乘。如是之人名繋屬魔。繋屬魔者心不清淨。
復次善男子。若見諸法眞實是有總別定相。當知是人若見色時便作色相。乃至見識亦作識相。見男男相。見女女相。見日日相。見月月相。見歳歳相。見陰陰相。見入入相。見界界相。如是見者名繋屬魔。繋屬魔者心不清淨。復次善男子。若見我是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色屬於我。乃至見我是識識中有我我中有識識屬於我。如是見者繋屬於魔非我弟子。 善男子。我聲聞弟子遠離如來十二部經。修習種種外道典籍。不修出家寂滅之業。純營世俗在家之事。何等名爲在家之事。受畜一切不淨之物奴婢田宅象馬車乘駞驢雞犬獮猴猪羊種種穀麥。遠離師僧親附白衣違反聖教。向諸白衣作如是言。佛聽比丘受畜種種不淨之物。是名修*習在家之事。有諸弟子。不爲涅槃但爲利養親近聽受十二部經。招提僧物及僧鬘物。衣著貪噉如自己有。慳惜他家。及以稱譽親近國王及諸王子。卜筮吉凶推歩盈虚。圍碁六博摴蒱投壺。親比丘尼及諸處女。畜二沙彌。常遊屠獵酤酒之家及旃陀羅所住之處。種種販賣手自作食。受使隣國通致信命。如是之人當知即是魔之眷屬非我弟子。以是因縁心共貪生心共貪滅。乃至癡心共生共滅亦復如是。 善男子。以是因縁心性不淨亦非不淨。是故我説心得解脱。若有不受不畜一切不淨之物。爲大涅槃受持讀誦十二部經書寫解説。當知是等眞我弟子。不行惡魔波旬境界。即是修*習三十七品以修*習故不共貪生。不共貪滅。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徳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高貴徳王菩薩品之六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之六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初發五事悉得成就。
何等爲五。一者信。二者直心。三者戒。四者親近善友。五者多聞。
云何爲信。菩薩摩訶薩信於三寶施有果報。信於二諦一乘之道更無異趣。爲諸衆生速得解脱。諸佛菩薩分別爲三。信第一義諦。信善方便。是名爲信。如是信者若諸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一切衆生所不能壞。因是信故得聖人性。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於大般涅槃不墮生死。戒聞智慧亦復如是。是名爲信。雖有是信而亦不見。是爲菩薩修大涅槃成就初事。
云何直心。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作質直心。一切衆生若遇因縁則生諂曲。菩薩不爾。何以故。善解諸法悉因縁故。菩薩摩訶薩雖見衆生諸惡過咎終不説之。何以故。恐生煩惱。若生煩惱則墮惡趣。如是菩薩若見衆生有少善事則讃歎之。云何爲善。
所謂佛性。讃佛性故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菩薩摩訶薩讃歎佛性。令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義不然。何以故。如來初開涅槃經時。説有三種。
一者若有病人得良醫藥及瞻病者病則易差。如其不得則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一切衆生亦復如是。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妙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則不能發。所謂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辟支佛。二者雖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妙法亦不能發。若其不遇亦不能發。謂一闡提。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菩薩。若言遇與不遇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來今者云何説言。因讃佛性令諸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知是義亦復不然。何以故。如是之人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一闡提輩以佛性故。若聞不聞悉亦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世尊。如佛所説。何等名爲一闡提耶。謂斷善根。如是之義亦復不然。何以故。不斷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斷。云何佛説斷諸善根。如佛往昔説十二部經。善有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常者不斷。無常者斷。無常可斷故墮地獄。常不可斷何故不遮。佛性不斷非一闡提。如來何故作如是説言一闡提。世尊。若因佛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來廣爲衆生説十二部經。
世尊。譬如四河出阿耨達池。若有天人諸佛世尊。説言是河不入大海當還本源無有是處。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有佛性者。若聞不聞。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如優陀延山日從中出至于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還東方者。無有是處。佛性亦爾。若不聞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無有是處。世尊。諸佛如來説因果性非有非無。如是之義是亦不然。何以故。如其乳中無酪性者則無有酪。尼拘陀子無五丈者。則不能生五丈之質。若佛性中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樹者。云何能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樹。以是義故。所説因果非有非無。如是之義云何相。
應爾時世尊讃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有二人。甚爲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爲希有。復有二人。一者作恩。二者念恩。復有二人。一者諮受新法。二者温故不忘。復有二人。一者造新。二者修故。復有二人。一樂聞法。二樂説法。復有二人。一善問難。二善能答。善問難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謂如來也。
善男子。因是善問即得轉于無上法輪。能枯十二因縁大樹。能度無邊生死大河。能與魔王波旬共戰。能摧波旬所立勝幢。
善男子。如我先説。三種病人値遇良醫瞻病好藥及以不遇病悉得差。是義云何。若得不得謂定壽命。所以者何。是人已於無量世中修三種善。謂上中下。以修如是三種善故得定壽命。如欝單越人壽命千年。有遇病者若得良醫好藥瞻病。及以不得悉皆得差。何以故。得定命故。善男子。如我所説。若有病人得遇良醫好藥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者則不得差。是義云何。善男子。如是之人壽命不定。命雖不盡有九因縁能夭其壽。何等爲九。一者知食不安而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未消而復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隨時節。五者病時不隨醫教。六者不隨瞻病教勅。七者強耐不吐。八者夜行。以夜行故惡鬼打之。九者房室過差。以是縁故。我説病者若遇醫藥病則可差。若不遇者則不可愈。善男子。如我*先説。若遇不遇倶不差者。是義云何。有人命盡若遇不遇悉不可差。何以故。以命盡故。以是義故我説病人若遇醫藥及以不遇悉不得差。衆生亦爾。發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諮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當成。何以故。以其能發菩提心故。如欝單越人得定壽命。如我所説。從須陀洹至辟支佛。若聞善友諸佛菩薩所説深法。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不値遇諸佛菩薩聞説深法。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命以九因縁命則中夭。如彼病人値遇醫藥病則得差。若不遇者病則不差。是故我説遇佛菩薩聞説深法則能發心。若不値遇則不能發。
如我*先説。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深法。若不値遇倶不能發。是義云何。善男子。一闡提輩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説深法及以不遇。倶不得離一闡提心。何以故。斷善法故。一闡提輩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能發於菩提之心。則不復名一闡提也。善男子。以何縁故。説一闡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闡提輩實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命盡者雖遇良醫好藥瞻病不能得差。
何以故。以命盡故。善男子。一闡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闡提。佛性非信。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善方便。提名不具。修善方便不具足故名一闡提。佛性非是修善方便。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進。提名不具。進不具故名一闡提。佛性非進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念。提名不具。念不具故名一闡提。佛性非念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定。提名不具。定不具故名一闡提。佛性非定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慧。提名不具。慧不具故名一闡提。佛性非慧衆生非具。以不具故云何可斷。一闡名無常善。提名不具。以無常善不具足故名一闡提。
佛性非無常非善非不善。何以故。善法要從方便而得。而是佛性非方便得。是故非善。何故復名非不善耶。能得善果故。善果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法者生已得故。而是佛性非生已得。是故非善。以斷生得諸善法故名一闡提。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一闡提有佛性者。云何不遮地獄之罪。善男子。一闡提中無有佛性。善男子。譬如有王聞箜篌音。其聲清妙心即耽著。喜樂愛念情無捨離。即告大臣如是妙音從何處出。大臣答言。如是妙音從箜篌出。王復語言。持是聲來。爾時大臣即持箜篌置於王前而作是言。大王當知。此即是聲。王語箜篌。出聲出聲。而是箜篌聲亦不出。
爾時大王即斷其絃聲亦不出。取其皮木悉皆折裂。推求其聲了不能得。爾時大王即瞋大臣。云何乃作如是妄語。大臣白王。夫取聲者法不如是。應以衆縁善巧方便聲乃出耳。衆生佛性亦復如是無有住處。以善方便故得可見。以可見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闡提輩不見佛性。云何能遮三惡道罪。善男子。若一闡提信有佛性。當知是人不至三趣。是亦不名一闡提也。以不自信有佛性故即墮三趣。墮三趣故名一闡提
善男子。如汝所説。若乳無酪性不應出酪。尼拘陀子無五丈性。則不應有五丈之質。愚癡之人作如是説。智者終不發如是言。何以故。以無性故。善男子。如其乳中有酪性者。不應復假衆縁力也。善男子。如氷乳雜臥至一月終不成酪。若以一渧頗求樹汁。投之於中即便成酪。若本有酪何故待縁。衆生佛性亦復如是。假衆縁故則便可見。假衆縁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待衆縁然後成者即是無性。以無性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常讃人善不訟彼缺。名質直心。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質直心耶。菩薩摩訶薩常不犯惡。設有過失即時懺悔。於師同學終不覆藏。慚愧自責不敢復作。於輕罪中生極重想。若人詰問答言實犯。復問是罪爲好不好。答言。不好。復問。是罪爲善不善。答言。不善。
復問。是罪是善果耶不善果耶。答言。是罪實非善果。又問。是罪誰之所造。將非諸佛法僧所作。
答言。非佛法僧我所作也。乃是煩惱之所搆集。以直心故信有佛性。信佛性故則不得名一闡提也。
以直心故名佛弟子。若受衆生衣服飮食臥具醫藥種各千萬不足爲多。是名菩薩質直心也。
云何菩薩修治於戒。菩薩摩訶薩受持禁戒。不爲生天不爲恐怖。乃至不受狗戒雞戒牛戒雉戒。不作破戒。不作缺戒。不作瑕戒不作雜戒。不作聲聞戒。受持菩薩摩訶薩戒尸羅波羅蜜戒。得具足戒不生憍慢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第三戒。
云何菩薩親近善友。菩薩摩訶薩常爲衆生。説於善道不説惡道。説於惡道非善果報。善男子。我身即是一切衆生眞善知識。是故能斷富伽羅婆羅門所有邪見。善男子。若有衆生親近我者。雖有應生地獄因縁 即得生天。如須那刹多等應墮地獄。以見我故即得斷除地獄因縁生於色天。雖有舍利弗目犍連等。不名衆生眞善知識。
何以故。生一闡提心因縁故。善男子。我昔住於波羅㮈國時。舍利弗教二弟子。一觀白骨。一令數息。經歴多年皆不得定。以是因縁即生邪見。言無涅槃無漏之法。若其有者我應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戒故。
我於爾時見是比丘生此邪心。喚舍利弗而呵嘖之。汝不善教。云何乃爲是二弟子顛倒説法。汝二弟子其性各異。一主浣衣。一是金師。金師之子應教數息。浣衣之人應教骨觀。以汝錯教令是二人生於惡邪。我於爾時爲是二人如應説法。二人聞已得阿羅漢果。是故我爲一切衆生眞善知識。非舍利弗目犍連等。若使衆生有極重結得遇我者。我以方便即爲斷之。如我弟難陀有極重欲。我以種種善巧方便而爲除斷。鴦掘魔羅有重瞋恚。以見我故瞋恚即斷。阿闍世王有重愚癡。以見我故癡心即滅。如婆熙伽長者。於無量劫積集成就極重煩惱。以見我故即便斷滅。
設有弊惡厮下之人。親近於我作弟子者。以是因縁。一切人天恭敬愛念。尸利毱多邪見熾盛。因見我故邪見即滅。因見我故斷地獄因作生天縁。如氣嘘*旃陀羅。命垂終時。因見我故還得壽命。如憍尸迦。狂心錯亂。因見我故還得本心。如痩瞿曇彌。屠家之子。常作惡業。以見我故即便捨離。如闡提比丘。因見我故寧捨身命不毀禁戒。如草繋比丘。以是義故。阿難比丘説半梵行名善知識。我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足第四親善知識。
云何菩薩具足多聞。菩薩摩訶薩爲大涅槃十二部經書寫讀誦分別解説。是名菩薩具足多聞。除十一部唯毘佛略。受持讀誦書寫解説。亦名菩薩具足多聞。除十二部經。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書寫讀誦分別解説。是名菩薩具足多聞。除是經典具足全體。若能受持一四句偈。復除是偈。若能受持如來常住性無變易。是名菩薩具足多聞。復除是事。若知如來常不説法。亦名菩薩具足多聞。何以故。法無性故。如來雖説一切諸法常無所説。
是名菩薩修大涅槃成就第五具足多聞。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爲大涅槃具足成就如是五事。難作能作。難忍能忍。難施能施。云何菩薩難作能作。若聞有人食一胡麻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信是語故乃至無量阿僧祇劫常食一麻若聞入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無量劫在阿鼻獄入熾火聚。是名菩薩難作能作。云何菩薩難忍能忍。若聞受苦手杖刀石斫打因縁得大涅槃。即於無量阿僧祇劫。身具受之不以爲苦。是名菩薩*難忍*能忍。云何菩薩難施能施。若聞能以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惠施於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於無量阿僧祇劫。以其所有國城妻子頭目髓腦惠施於人。是名菩薩難施能施。
菩薩雖復難作能作。終不念言是我所作。難施能施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愛之甚重。以好衣裳上妙甘饍。隨時將養令無所乏。設令其子於父母所起輕慢心惡口罵辱。父母愛故不生瞋恨。亦不念言我與是兒衣服飮食。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視諸衆生猶如一子。若子遇病父母亦病。爲求醫藥勤加救療。病既差已終不生念。我爲是兒療治病苦。菩薩亦爾。見諸衆生遇煩惱病。生愛念心而爲説法。以聞法故諸煩惱斷。煩惱斷已終不念言。我爲衆生斷諸煩惱。若生此念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作是念。無一衆生我爲説法令斷煩惱。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不瞋不喜。何以故。善能修*習空三昧故。菩薩若修空三昧者。當於誰所生瞋生喜。
善男子。譬如山林猛火所焚若人斫伐或爲水漂。而是林木當於誰所生瞋生喜。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諸衆生無瞋無喜。何以故。修空三昧故。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性自空耶。空空故空。若性自空者。不應修空然後見空。云何如來言以修空而見空耶。若性自不空。雖復修空不能令空。
善男子。一切諸法性本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得故。善男子。色性不可得。云何色性。色性者非地水火風。不離地水火風。非青黄赤白不離青黄赤白。非有非無。云何當言色有自性。以性不可得故説爲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以相似相續故。凡夫見已説言諸法性不空寂。菩薩摩訶薩具足五事。是故見法性本空寂。
善男子。若有沙門及婆羅門。見一切法性不空者。當知是人非是沙門非婆羅門。不得修習般若波羅蜜。不得入於大般涅槃。不得現見諸佛菩薩。是魔眷屬。
善男子。一切諸法性本自空。亦因菩薩修習空故見諸法空。善男子。如一切法性無常故滅能滅之。若非無常滅不能滅。有爲之法有生相故生能生之。有滅相故滅能滅之。一切諸法有苦相故苦能令苦。善男子。如鹽性醎能醎異物。石蜜性甘能甘異物。苦酒性酢能*酢異物。薑本性辛能辛異物。呵梨勒苦能苦異物。菴羅果淡能淡異物。毒性能害令異物害。甘露之性令人不死。若合異物亦能不死。菩薩修空亦復如是。以修空故見一切法性皆空寂。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復作是言。世尊。若鹽能令非醎作醎。修空三昧若如是者。當知是定非善非妙其性顛倒。若空三昧唯見空者。空是無法爲何所見。
善男子。是空三昧見不空法能令空寂然非顛倒。如鹽非醎作醎。是空三昧亦復如是不空作空。善男子。貪是有性非是空性。貪若是空衆生不應以是因縁墮於地獄。若墮地獄云何貪性當是空耶。
善男子。色性是有。何等色性所謂顛倒。以顛倒故衆生生貪。若是色性非顛倒者。云何能令衆生生貪。以生貪故當知色性非不是有。以是義故。修空三昧非顛倒也。
善男子。一切凡夫若見女人即生女相。菩薩不爾。雖見女人不生女相。以不生相貪則不生。貪不生故非顛倒也。以世間人見有女故。菩薩隨説言有女人。若見男時説言是女。則是顛倒。是故我爲闍提説言。汝婆羅門。若以晝爲夜是即顛倒。以夜爲晝是亦顛倒。晝爲晝相夜爲夜相。云何顛倒。
善男子。一切菩薩住九地者見法有性。以是見故不見佛性。若見佛性則不復見一切法性。以修如是空三昧故不見法性。以不見故則見佛性。諸佛菩薩有二種説。一者有性。二者無性。爲衆生故説有法性。爲諸賢聖説無法性。爲不空者見法空故。修空三昧令得見空。無法性者亦修空故空。以是義故修空見空。善男子。汝言見空空是無法爲何見者。善男子。如是如是。
菩薩摩訶薩實無所見。無所見者即無所有。無所有者即一切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於一切法悉無所見。若有見者不見佛性。不能修*習般若波羅蜜。不得入於大般涅槃。是故菩薩見一切法性無所有。善男子。菩薩不但因見三昧而見空也。般若波羅蜜亦空。禪波羅蜜亦空。毘梨耶波羅蜜亦空。羼提波羅蜜亦空。尸波羅蜜亦空。檀波羅蜜亦空。色亦空眼亦空識亦空。如來亦空。大般涅槃亦空。是故菩薩見一切法皆悉是空。
是故我在迦毘羅城告阿難言。汝莫愁惱悲泣啼哭。阿難即言。如來世尊我今親屬悉皆殄滅。云何當得不悲泣耶。如來與我倶生此城。倶同釋種親戚眷屬。云何如來獨不愁惱光顏更顯。
善男子。我復告言。阿難。汝見迦毘眞實是有。我見空寂悉無所有。汝見釋種悉是親戚。我修空故悉無所見。以是因縁汝生愁苦。我身容顏益更光顯。諸佛菩薩修*習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惱。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成就具足第九功徳。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最後第十功徳。善男子。菩薩修*習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樂我淨。爲諸衆生分別解説大涅槃經顯示佛性。若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信是語者。悉得入於大般涅槃。若不信者輪迴生死。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何等衆生於是經中不生恭敬。
善男子。我涅槃後有聲聞弟子。愚癡破戒憙生鬪諍。捨十二部經讀誦種種外道典籍文頌手筆。受畜一切不淨之物。言是佛聽。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貿易凡木。以金易鍮石。銀易白鑞。絹易氀褐。以甘露味易於惡毒。云何栴檀貿易凡木。如我弟子爲供養故。向諸白衣演説經法。白衣情逸不喜聽聞。白衣處高比丘在下。兼以種種餚饍飮食而供給之猶不肯聽。是名栴檀貿易凡木。云何以金貿易鍮石。鍮石譬色聲香味觸。金以譬戒。我諸弟子以色因縁破所受戒。是名以金貿易鍮石。云何以銀易於白鑞。銀譬十善。鑞譬十惡。我諸弟子放捨十善行十惡法。是名以銀貿易白鑞。云何以絹貿易氀*褐。氀*褐以譬無慚無愧。絹譬慚愧。我諸弟子放捨慚愧習無慚愧。是名以絹貿易氀*褐。云何甘露貿易毒藥。毒藥以譬種種利養。甘露以譬諸無漏法。我諸弟子爲利養故。向諸白衣若自擧讃言得無漏。是名甘露貿易毒藥。以如是等惡比丘故。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廣行流布於閻浮提。當是之時有諸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是經廣説流布。當爲如是諸惡比丘之所殺害。是惡比丘相與聚會共立嚴制。若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讀誦分別説者。一切不得共住共坐談論語言。
何以故。涅槃經者非佛所説邪見所造。邪見之人即是六師。
六師所説非佛經典。所以者何。一切諸佛悉説諸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若言諸法常樂我淨。云何當是佛所説經。諸佛菩薩聽諸比丘畜種種物。六師所説不聽弟子畜一切物。如是之義。云何當是佛之所説。諸佛菩薩不制弟子斷牛五味及以食肉。六師不聽食五種鹽五種牛味及以脂血。若斷是者云何當是佛之正典。諸佛菩薩演説三乘。而是經中純説一乘。謂大涅槃。如此之言云何當是佛之正典。諸佛畢竟入於涅槃。是經言佛常樂我淨不入涅槃。是經不在十二部數。即是魔説非是佛説。善男子。如是之人雖我弟子。不能信順是涅槃經。
善男子。當爾之時若有衆生。信此經典乃至半句。當知是人眞我弟子。因如是信即見佛性入於涅槃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來今日善能開示大涅槃經。
世尊。我因是事即得悟解大涅槃經一句半句以解一句至半句故見少佛性。如佛所説。我亦當得入大涅槃。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十功徳。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