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大般涅槃経/4

提供: 本願力

2017年7月1日 (土) 00:05時点における林遊 (トーク | 投稿記録)による版 (→信巻信楽釈(31))

(差分) ← 古い版 | 最新版 (差分) | 新しい版 → (差分)
Dharma wheel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経/1
大般涅槃経/2
大般涅槃経/3
大般涅槃経/4
大般涅槃経/5

大般涅槃經

問答涅槃義

師子吼菩薩品 二十三

師子吼菩薩品之一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第二十三之一

爾時佛告一切大衆。諸善男子。汝等若疑 有佛無佛 有法無法 有僧無僧 有苦無苦 有集無集 有滅無滅 有道無道 有實無實 有我無我 有樂無樂 有淨無淨 有常無常 有乘無乘 有性無性 有衆生無衆生 有有無有 有眞無眞 有因無因 有果無果 有作無作 有業無業 有報無報者。 今恣汝問。吾當爲汝分別解説。善男子。我實不見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有來 問我不能答者。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師子吼。即從座起斂容整服前禮佛足。長跪叉手白佛言。 世尊。我適欲問。如來大慈復垂聽許。

爾時佛告諸大衆言。諸善男子。汝等今當於是菩薩深生恭敬尊重讃歎。應以種種香花伎樂瓔珞幡蓋衣服飮食臥具醫藥房舍殿堂而供養之迎來送去。所以者何。是人已於過去諸佛深種善根福徳成就。 是故今於我前欲師子吼。 善男子。如師子王自知身力牙爪鋒鋩四足據地安住嚴穴振尾出聲。若有能具如是諸相。當知是則能師子吼。眞師子王晨朝出穴頻申欠呿。四向顧望發聲震吼。爲十一事。何等十一。一爲欲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故。二爲欲試自身力故。三爲欲令住處淨故。四爲諸子知處所故。五爲群輩無怖心故。六爲眠者得覺悟故。七爲一切放逸諸獸不放逸故。八爲諸獸來依附故。九爲欲調諸香象故。十爲教告諸子息故。十一爲欲莊嚴自眷屬故。 一切禽獸聞師子吼。水性之屬潜沒深淵。陸行之類藏伏窟穴。飛者墮落。諸大香象怖走失糞。諸善男子。如彼野干雖逐師子至于百年。終不能作師子吼也。若師子子始滿三年則能哮吼如師子王。 善男子。如來正覺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羅蜜滿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爲尾。安住四禪清淨窟宅。爲諸衆生而師子吼。摧破魔軍示衆十力。開佛行處爲諸邪見作歸依所。安撫生死怖畏之衆。覺*悟無明睡眠衆生。行惡法者爲作悔心。開示邪見一切衆生。令知六師非師子吼故。破富蘭那等憍慢心故。爲令二乘生悔心故。爲教五住諸菩薩等生大力心故。爲令正見四部之衆於彼邪見四部徒衆不生怖畏故從聖行梵行天行窟宅頻申而出。爲欲令彼諸衆生等破憍慢故。欠呿爲令諸衆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顧望爲令衆生得四無礙故。四足據地爲令衆生具足安住尸波羅蜜故。故師子吼。 師子吼者名決定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善男子。聲聞縁覺雖復隨逐如來世尊無量百千阿僧祇劫。而亦不能作師子吼。十住菩薩若能修行是三行處。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諸善男子。是師子吼菩薩摩訶薩。今欲如是大師子吼。是故汝等應當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讃歎。

爾時世尊告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若欲問今可隨意。 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爲佛性。以何義故名爲佛性。何故復名常樂我淨。若一切衆生有佛性者。何故不見一切衆生所有佛性。十住菩薩住何等法不了了見。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見。十住菩薩以何等眼不了了見。佛以何眼而了了見。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爲法諮啓。則爲具足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徳。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亦復解知名爲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薩以何眼見諸佛世尊以何眼見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云何名爲智慧莊嚴。云何名爲福徳莊嚴。 善男子。慧莊嚴者。謂從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莊嚴。福徳莊嚴者。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羅蜜。復次善男子。慧莊嚴者。所謂諸佛菩薩福徳莊嚴者。謂聲聞縁覺九住菩薩。

復次善男子。福徳莊嚴者。有爲有漏有有有果報有礙非常。是凡夫法。慧莊嚴者。無爲無漏無有無果報無礙常住。善男子。汝今具足是二莊嚴。是故能問甚深妙義。我亦具足是二莊嚴能答是義。

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言。世尊。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不應問一種二種。云何世尊。説言能答一種二種。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一二種。一種二種者是凡夫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無二種莊嚴。則不能知一種二種。若有菩薩具二莊嚴。則能解知一種二種。若言諸法無一二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無一二云何得説一切諸法無一無二。 善男子。若言一二是凡夫相。是乃名爲十住菩薩非凡夫也。何以故。一者名爲涅槃。二者名爲生死。何故一者名爲涅槃。以其常故。何故二者名爲生死。愛無明故。常涅槃者非凡夫相。生死二者亦非凡夫相。以是義故。具二莊嚴者能問能答。 善男子。汝問云何爲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爲汝分別解説。 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爲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爲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恒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衆生不能得見。聲聞縁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善男子不見中道者凡有三種。一定樂行。二定苦行。三者苦樂行。定樂行者。所謂菩薩摩訶薩憐愍一切諸衆生故。雖復處在阿鼻地獄如三禪樂。定苦行者。謂諸凡夫。苦樂行者。謂聲聞縁覺。聲聞縁覺行於苦樂作中道想。以是義故。雖有佛性而不能見。如汝所問。以何義故名佛性者。 善男子。佛性者。即是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種子。

復次善男子。道有三種。謂下上中。下者梵天無常謬見是常。上者生死無常謬見是常。三寶是常横計無常。何故名上。能得最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義空。無常見無常。常見於常。第一義空不名爲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不名爲上。何以故。即是上故。諸佛菩薩所修之道不上不下。以是義故名爲中道。

復次善男子。生死本際凡有二種。一者無明。二者有愛。是二中間則有生老病死之苦。是名中道。如是中道能破生死。故名爲中。以是義故。中道之法名爲佛性。是故佛性常樂我淨以諸衆生不能見故。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佛性實非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善男子。譬如貧人家有寶藏是人不見以不見故 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舍宅中有金寶藏。何故如是貧窮困苦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即以方便令彼得見。以得見故是人即得常樂我淨。佛性亦爾。衆生不見。以不見故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有善知識諸佛菩薩。以方便力種種教告令彼得見。以得見故衆生即得常樂我淨。

復次善男子。衆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縁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雖觀因縁。猶亦不得名爲佛性。佛性雖常以諸衆生 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縁河。猶如兎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 善男子。是觀十二因縁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縁名爲佛性。

善男子。譬如胡苽名爲熱病。何以故。能爲熱病作因縁故。十二因縁亦復如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縁。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無明爲因諸行爲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縁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縁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爲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説十二因縁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縁覺所及。以何義故甚深甚深。衆生業行不常不斷而得果報。雖念念滅而無所失。雖無作者而有作業。雖無受者而有果報。受者雖滅果不敗亡。無有慮知和合而有。一切衆生雖與十二因縁共行而不見知。不見 知故無有終始。十住菩薩唯見其終不見其始。諸佛世尊見始見終。以是義故。諸佛了了得見佛性。善男子。一切衆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縁。是故輪轉。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衆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毱。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説。若有人見十二縁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爲性。[1]

善男子。觀十二縁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縁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以是義故。十二因縁名爲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爲中道。中道者即名爲佛。佛者名爲涅槃。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衆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衆生悉未具足。善男子。譬如有人惡心害母害已生悔。二業雖善是人故名地獄人也。何以故。是人定當墮地獄故。是人雖無地獄陰界諸入。猶故得名爲地獄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説。若見有人修行善者名見天人。修行惡者名見地獄。何以故。定受報故。善男子。一切衆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一切衆生眞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説是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衆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衆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衆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一闡提等無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來有故。一闡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闡提等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乳酪。有人問言汝有酥耶。答言我有酪實非*酥。以巧方便定當得故。故言有酥。衆生亦爾。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常宣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行巻一乗海釈引文(87)

善男子。畢竟有二種。一者莊嚴畢竟。二者究竟畢竟。
善男子、畢竟に二種あり。一つには荘厳畢竟、二つには究竟畢竟なり。

一者世間畢竟。二者出世畢竟。莊嚴畢竟者 六波羅蜜。究竟畢竟者 一切衆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爲佛性。以是義故。我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一切衆生悉有一乘。以無明覆故 不能得見。

一つには世間畢竟、二つには出世畢竟なり。荘厳畢竟は六波羅蜜なり。究竟畢竟は一切衆生得るところの一乗なり。一乗は名づけて仏性とす。この義をもつてのゆゑに、われ一切衆生悉有仏性と説くなり。一切衆生ことごとく一乗あり。無明覆へるをもつてのゆゑに、見ることを得ることあたはず。

善男子。如欝單曰三十三天果報覆故此間衆生不能得見。佛性亦爾。諸結覆故衆生不見復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嚴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諸佛之母。以首楞嚴三昧力故。而令諸佛常樂我淨。一切衆生悉有首楞嚴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見。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一者首楞嚴三昧。二者般若波羅蜜。三者金剛三昧。四者師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隨其所作處處得名。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種種名。如禪名四禪。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覺名定覺。正名正定。八大人覺名爲定覺。首楞嚴定亦復如是。 善男子。一切衆生具足三定。謂上中下。上者謂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衆生具足初禪。有因縁時則能修習。若無因縁則不能修。因縁二種。一謂火災。二謂破欲界結。以是故言一切衆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數定也。以是故言一切衆生悉具下定。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能得見。十住菩薩雖見一乘。不知如來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住菩薩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畢竟。嚴者名堅。一切畢竟而得堅固。名首楞嚴。以是故言首楞嚴定名爲佛性善男子。我於一時住尼連禪河。告阿難言。我今欲洗。汝可取衣及以澡豆。我既入水。一切飛鳥水陸之屬悉來觀我。爾時復有五百梵志來在河邊。因到我所各相謂言。云何而得金剛之身。若使瞿曇不説斷見。我當從其啓受齋法。 善男子。我於爾時以他心智。知是梵志心之所念。告梵志言。 云何謂我説於斷見。彼梵志言。瞿曇。先於處處經中説諸衆生悉有無我。既言無我。云何而言非斷見耶。若無我者。持戒者誰破戒者誰。 佛言。我亦不説一切衆生悉*有無我。我常宣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佛 性者豈非我耶。以是義故我不説斷。一切衆生不見佛性故。無常無我無樂無淨。如是則名説斷見也。時諸梵志聞説佛性即是我故。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尋時出家修菩提道。一切飛鳥水陸之屬。亦發無上菩提之心。既發心已尋得捨身。

善男子。是佛性者實非我也。爲衆生故説名爲我。善男子。如來有因縁故説無我爲我。眞實無我。雖作是説無有虚妄。善男子。有因縁故説我爲無我。而實有我。爲世界故。雖説無我而無虚妄。佛性無我如來説我。以是常故。如來是我而説無我。得自在故.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金剛力士者。以何義故。一切衆生不能得見。

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雖有青黄赤白之異長短質像盲者不見。雖復不見。亦不得言無青黄赤白長短質像。何以故盲雖不見。有目見故。佛性亦爾。一切衆生雖不能見。十住菩薩見少分故。如來全見。十住菩薩所見佛性如夜見色。如來所見如晝見色。善男子。譬如瞎者見色不了。有善良醫而爲治目以藥力故得了了見。十住菩薩亦復如是。雖見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嚴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善男子。若有人見一切諸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見非一切法亦無常無我無樂無淨。如是之人不見佛性。 一切者名爲生死。非一切者名爲三寶。聲聞縁覺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非一切法亦見無常無我無樂無淨。以是義故不見佛性。十住菩薩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非一切法分見常樂我淨。以是義故。十分之中得見一分。諸佛世尊見一切法無常無我無樂無淨。非一切法見常樂我淨。以是義故。見於佛性如觀掌中阿摩勒菓。以是義故。首楞嚴定名爲畢竟。善男子。譬如初月雖不可見不得言無。佛性亦爾。一切凡夫雖不得見亦不得言無佛性也。

善男子。佛性者所謂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一切衆生悉有三種破煩惱故然後得見。一闡提等破一闡提。然後能得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以是義故。我常宣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十二因縁一切衆生等共有之。亦内亦外。何等十二。過去煩惱名爲無明。過去業者則名爲行。現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爲識。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爲名色。具足四根未名觸時是名六入。未別苦樂是名爲觸。染習一愛是名爲受。習近五欲是名爲愛。内外貪求是名爲取。爲内外事起身口意業是名爲有。現在世識名未來生。現在名色六入觸受。名未來世老病死也。是名十二因縁。

善男子。一切衆生雖有如是十二因縁或有未具。如歌羅邏時死則無十二。從生乃至老死得具十二。色界衆生無三種受三種觸三種愛無有老病。亦得名爲具足十二。無色衆生無色乃至無有老死。亦得名爲具足十二。以定得故。故名衆生平等具有十二因縁。善男子。佛性亦爾。一切衆生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善男子。雪山有草名爲忍辱。牛若食者則出醍醐。更有異草。牛若食者則無醍醐。雖無醍醐不可説言雪山之中無忍辱草。佛性亦爾。雪山者名爲如來。忍辱草者名大涅槃。異草者十二部經。衆生若能聽受諮啓大般涅槃則見佛性。十二部中雖不聞有。不可説言無佛性也。

善男子。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斷非非常非非斷。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亦盡非盡非盡非非盡。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義非義非義非非義。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云何爲色。金剛身故。云何非色。十八不共非色法故。云何非色非非色。色非色無定相故。云何爲相。三十二相故。云何非相。一切衆生相不現故。云何非相非非相。相非相不決定故。

→行巻一乗海釈引文(88)

云何爲一。一切衆生悉一乘故。

云何非一。説三乘故。云何非一非非一。無數法故。

いかんが一とする、一切衆生ことごとく一乗なるがゆゑに。
いかんが非一なる、三乗を説くがゆゑに。いかんが非一・非非一なる、無数の法なるがゆゑなり

云何非常。從縁見故。云何非斷。 離斷見故。云何非非常非非斷。無終始故。 云何爲有。一切衆生悉皆有故。云何爲無。 從善方便而得見故。云何非有非無。虚空 性故。云何名盡。得首楞嚴三昧故。云何非 盡。以其常故。云何非盡非非盡。一切盡相 斷故。云何爲因。以了因故。云何爲果以 決定故。云何非因非果。以其常故。云何爲 義。悉能攝取義無礙故。云何非義。不可説 故。云何非義非非義。畢竟空故。云何爲字。 有名稱故。云何非字。名無名故。云何非字 非非字。斷一切字故。云何非苦非樂。斷一 切受故。云何非我。未能具得八自在故。云 何非非我。以其常故。云何非我非非我。不 作不受故。云何爲空。第一義空故。云何非 空。以其常故。云何非空非非空。能爲善法 作種子故。善男子。若有人能思惟解了大 涅槃經如是之義。當知是人則見佛性。佛 性者不可思議。乃是諸佛如來境界。非諸聲 聞縁覺所知。善男子。佛性者非陰界入。非 本無今有。非已有還無。從善因縁衆生得 見。譬如黒鐵入火則赤出冷還黒。而是黒 色非内非外。因縁故有。佛性亦爾。一切衆 生煩惱火滅則得聞見。善男子。如種滅已 芽則得生。而是*芽性非内非外。乃至花 菓亦復如是。從縁故有。善男子。是大涅槃 微妙經典。成就具足無量功徳佛性亦爾。 悉是無量無邊功徳之所成就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言。世尊。菩薩具足 成就幾法得見佛性而不明了。諸佛世尊 成就幾法得了了見

善男子。菩薩具足成就十法。雖見佛性而 不明了。云何爲十。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 者寂靜。四者精進。五者正念。六者正定。七者 正慧。八者解脱。九者讃歎解脱。十者以大涅 槃教化衆生。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少欲知 足有何差別。善男子。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 者得少之時心不悔恨。少欲者少有所欲。 知足者但爲法事心不愁惱。善男子。欲者 有三。一者惡欲。二者大欲。三者欲欲。惡欲 者。若有比丘心生貪欲。欲爲一切大衆上 首。令一切僧隨逐我後。令諸四部悉皆供 養恭敬讃歎尊重於我。令我先爲四衆説 法。皆令一切信受我語。亦令國王大臣長者 皆恭敬我。令我大得衣服飮食臥具醫藥上 妙屋宅。爲生死欲是名惡欲。云何大欲。若 有比丘生於欲心。云何當令四部之衆。悉 皆知我得初住地乃至十住。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得阿羅漢果乃至須陀洹果。我得 四禪乃至四無閡智。爲於利養是名大欲。 欲欲者。若有比丘欲生梵天魔天自在天 轉輪聖王若刹利若婆羅門皆得自在。爲利 養故是名欲欲。若不爲是三種惡欲之所 害者。是名少欲。欲者名爲二十五愛。無有 如是二十五愛。是名少欲。不求未來所欲 之事。是名少欲。得而不著是名知足。不求 恭敬是名少欲。得不積聚是名知足。善男 子。亦有少欲不名知足。有知足不名少 欲。有亦少欲亦知足。有不知足不少欲。少 欲者謂須陀洹。知足者謂辟支佛。少欲知足 者謂阿羅漢。不少欲不知足者所謂菩薩。 善男子。少欲知足復有二種。一者善。二者不 善。不善者所謂凡夫。善者聖人菩薩。一切聖 人雖得道果不自稱説。不稱説故心不惱 恨。是名知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習大 乘大涅槃經欲見佛性。是故修習少欲知 足。云何寂靜。寂靜有二。一者心靜。二者身 靜。身寂靜者終不造作身三種惡。心寂靜者 亦不造作意三種惡。是則名爲身心寂靜。 身寂靜者不親近四衆。不預四衆所有事 業。心寂靜者終不修習貪欲恚癡。是則名爲 身心寂靜。或有比丘身雖寂靜心不寂靜 有心寂靜身不寂靜。有身心寂靜。又有身 心倶不寂靜。身寂靜心不寂靜者。或有比 丘坐禪靜處遠離四衆。心常積集貪欲 瞋癡。是名身寂靜心不寂靜。心寂靜身不 寂靜者。或有比丘親近四衆國王大臣。 斷貪恚癡。是名心寂靜身不寂靜。身心寂 靜者。謂佛菩薩。身心不寂靜者。謂諸凡夫。 何以故。凡夫之人身心雖靜。不能深觀無 常無樂無我無淨。以是義故。凡夫之人不 能寂靜身口意業。一闡提輩犯四重禁作 五逆罪。如是之人亦不得名身心寂靜。云 何精進。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業清淨。遠 離一切諸不善業。修習一切諸善業者。是 名精進。是勤進者繋念六處。所謂佛法僧戒 施天。是名正念。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 正定。具正定者觀見諸法猶如虚空。是名 正慧。具正慧者遠離一切煩惱諸結。是名 解脱。得解脱者爲諸衆生稱美解脱。言是 解脱常恒不變。是名讃歎解脱。解脱即是 無上大般涅槃。涅槃者即是煩惱諸結火滅。 又涅槃者名爲屋宅。何以故。能遮煩惱惡風 雨故。又涅槃者名爲歸依。何以故。能過一 切諸怖畏故。

→信巻断四流釈引文(81)
又涅槃者 名爲洲渚。何以故。四大暴河 不能漂故。何等爲四。一者欲暴。二者有暴。三者見暴。四無明暴。是故涅槃名爲洲渚。
また涅槃は名づけて洲渚とす。なにをもつてのゆゑに、四大の暴河に漂ふことあたはざるがゆゑに。なんらをか四つとする。一つには欲暴、二つには有暴、三つには見暴、四つには無明暴なり。このゆゑに涅槃を名づけて洲渚とす。

又涅槃者 名畢竟歸。何以故。能得一切 畢竟樂故。若有菩薩摩訶薩。成就具足如是十法。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復次善男子。出家之人有四種病。是故不得四沙門果。何等四病。謂四惡欲。一爲衣欲 二爲食欲。三爲臥具欲。四爲有欲。是名四惡欲。是出家病。
有四良藥 能療是病。謂糞掃衣 能治比丘爲衣惡欲。乞食 能破爲食惡欲。樹下 能破臥具惡欲。身心寂靜 能破比丘爲有惡欲。以是四藥 除是四病。是名聖行。如是聖行 則得名爲 少欲知足。

寂靜者有四種樂。何等爲四。一者出家樂。二寂靜樂。三永滅樂。四畢竟樂。得是四樂名爲寂靜。具四精進故名精進。具四念處故名正念。具四禪故。故名正定。見四聖實故。故名正慧。永斷一切煩惱結故。故名解脱。呵説一切煩惱過故。故名讃歎解脱。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安住具足如是十法。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聞 是經已親近修習。遠離一切世間之事。是名少欲。既出家已 不生悔心。是名知足。既知足已。近空閑處 遠離憒閙。是名寂靜。不知足者 不樂空閑。夫知足者 常樂空寂。於空寂處常作是念。一切世間悉謂我得沙門道果。然我今者實未能得。我今云何誑惑於人。作是念已。精勤修習沙門道果。是名精進。親近修習 大涅槃者。是名正念。隨順天行。是名正定。安住是定正見正知。是名正慧。正見知者 能得遠離煩惱結縛。是名解脱。

十住菩薩爲衆生故稱美涅槃。是則名爲讃歎解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具足如是十法。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復次善男子。夫少欲者。若有比丘住空寂處端坐不臥。或住樹下。或在塚間。或在露處。隨有草地而坐其上。乞食而食隨得爲足。或一坐食不過一食唯畜三衣糞衣毳衣。是名少欲。既行是事心不生悔。是名知足。修空三昧。是名寂靜。得四果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休息。是名精進。繋心思惟如來常恒無有變易。是名正念。修八解脱 是名正定。得四無礙是名正慧。遠離七漏 是名解脱。稱美涅槃 無有十相 名歎解脱。 十相者。謂生・老・病・死・色・聲・香・味・觸・無常。遠離十相者 名大涅槃。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 安住具足如是十法 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復次善男子。爲多欲故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刹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自稱我得須陀洹果 至阿羅漢果爲利養故。行住坐臥乃至大小便利。若見檀越 猶行恭敬 接引語言。破惡欲者 名爲少欲 雖未能壞諸結煩惱。而能同於如來行處。是名知足。

善男子。如是二法乃是念定近因縁也。常爲師宗同學所讃。我亦常於處處經中。稱美讃歎 如是二法。若能具足是二法者。則得近於大涅槃門及五種樂。是名寂靜。堅持戒者名爲精進。有慚愧者 名爲正念。不見心相名爲正定。不求諸法性相因縁。是名正慧。無有相故煩惱則斷。是名解脱。稱美如是大涅槃經。名讃解脱。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安住十法。雖見佛性而不明了。善男子。如汝所問。十住菩薩 以何眼故。雖見佛性而不了了。諸佛世尊以何眼故。見於佛性而得了了。

善男子。慧眼見故不得明了。佛眼見故故得明了。爲菩提行故則不了了。若無行故。則得了了。住十住故雖見不了。不住不去故得了了。菩薩摩訶薩智慧因故 見不了了。諸佛世尊 斷因果故 見則了了。

→真仏土巻引文(21)
一切覺者名爲佛性。十住菩薩不得名爲一切覺故。是故雖見而不明了。
一切覚者を名づけて仏性とす。十住の菩薩[2]は名づけて一切覚とすることを得ざるがゆゑに、このゆゑに見るといへども明了ならず。

善男子。見有二種。一者眼見。二者聞見。
諸佛世尊 眼見佛性。如於掌中觀阿摩勒。十住菩薩 聞見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薩 唯能自知 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見に二種あり。一つには眼見、二つには聞見なり。諸仏世尊は眼に仏性を見そなはす、掌のうちにおいて阿摩勒菓を観ずるがごとし。十住の菩薩、仏性を聞見すれども、ことさらに了々ならず。十住の菩薩、ただよくみづからさだめ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を得ることを知りて、一切衆生はことごとく仏性ありと知ることあたはず。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師子吼菩薩品之二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之二

善男子。復有眼見。諸佛如來。十住菩薩 眼見佛性 復有聞見。一切衆生乃至九地 聞見佛性。菩薩若聞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 不名聞見。
善男子、また眼見あり。諸仏如来なり。十住の菩薩は、仏性を眼見し、また聞見することあり。
一切衆生乃至九地までに、仏性を聞見す。菩薩、もし一切衆生ことごとく仏性ありと聞けども、心に信を生ぜざれば、聞見と名づけず。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見如來。應當修習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解説。

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言。世尊。一切衆生 不能得知 如來心相。當云何觀而得知耶。
師子吼菩薩摩訶薩まうさく、〈世尊、一切衆生は如来の心相を知ることを得ることあたはず。まさにいかんが観じて知ることを得べきや。

善男子。一切衆生 實不能知 如來心相。若欲觀察而得知者。有二因縁。一者眼見。二者聞見。若見如來所有身業。當知是則 爲如來也。是名眼見。

善男子、一切衆生は実に如来の心相を知ることあたはず。もし観察して知ることを得んと欲はば、二つの因縁あり。一つには眼見、二つには聞見なり。もし如来、所有の身業を見たてまつらんは、まさに知るべし、これすなはち如来とするなり。これを眼見と名づく。

若觀如來 所有口業。當知是則爲如來也。是名聞見。

もし如来、所有の口業を観ぜん、まさに知るべし、これすなはち如来とするなり。これを聞見と名づく。

若見色貌 一切衆生 無與等者。當知是則爲如來也。是名眼見。

もし色貌を見たてまつること、一切衆生のともに等しきものなけん、まさに知るべし、これすなはち如来とするなり。これを眼見と名づく。

若聞音聲 微妙最勝。不同衆生所有音聲。當知是則爲如來也。是名聞見。

もし音声微妙最勝なるを聞かん、衆生所有の音声には同じからじ、まさに知るべし、これすなはち如来とするなり。これを聞見と名づく。

若見如來所作神通。爲衆生爲利養。若爲衆生不爲利養。當知是則爲如來也。是名眼見。

もし如来所作の神通を見たてまつらんに、衆生のためとやせん、利養のためとやせん。もし衆生のためにして利養のためにせず、まさに知るべし、これすなはち如来とするなり。これを眼見と名づく。

若觀如來 以他心智 觀衆生時。爲利養説爲衆生説。若爲衆生 不爲利養。當知是則爲如來也。是名聞見。

もし如来を観ずるに、他心智をもつて衆生を観そなはすとき、利養のために説き、衆生のために説かん。もし衆生のためにして利養のためにせざらん、まさに知るべし、これすなはち如来とするなり。これを聞見と名づく。
{真巻引文此処まで}

云何如來而受是身。何故受身爲誰受身。是名眼見。
若觀如來云何説法。何故説法爲誰説法。是名聞見。
以身惡業加之不瞋。當知是則爲如來也。是名眼見。
以口惡業加之不瞋。當知是則爲如來也。是名聞見。
若見菩薩初生之時。於十方面各行七歩。摩尼跋陀 富那跋陀 鬼神大將 執持幡蓋。震動無量無邊世界。金光晃曜 彌滿虚空。難陀龍王及跋難陀。以神通力浴菩薩身。諸天形像承迎禮拜。阿私陀仙 合掌恭敬。盛年捨欲 如棄涕唾。不爲世樂之所迷惑。出家修道 樂於閑寂。爲破邪見六年苦行。於諸衆生平等無二。心常在定初無散亂。相好嚴麗莊飾 其身所遊之處 丘墟皆平。衣服離身四寸不墮。行時直視 不顧左右。所食之物 物無完過。坐起之處草不動亂。爲調衆生故往説法心無憍慢。是名眼見。
若聞菩薩行七歩已 唱如是言。我今此身最是後邊。

阿私陀仙合掌而言。大王當知。悉達太子 定當得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在家作轉輪王。何以故。相明了故。轉輪聖王 相不明了。悉達太子身相炳著。是故必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見老病死復作是言。一切衆生甚可憐愍。常與如是 生老病死 共相隨逐 而不能觀。常行於苦我當斷之。
從阿羅邏五通仙人受無想定。既成就已 後説其非。從欝陀仙受非有想非無想定。既成就已。説非涅槃是生死法。六年苦行 無所剋獲。即作是言。修是苦行空無所得。若是實者我應得之。以虚妄故我無所得。是名邪術非正道也。
既成道已。梵天勸請。惟願如來 當爲衆生 廣開甘露 説無上法。 佛言。梵王。一切衆生常 爲煩惱之所障覆。不能受我 正法之言。梵王復言。
世尊。一切衆生 凡有三種。所謂 利根 中根 鈍根。利根能受 惟願爲説。

佛言。梵王。諦聽諦聽。我今當爲一切衆生開甘露門。即於波羅 㮈國轉正法輪宣説中道。一切衆生 不破諸結 非不能破。非破非不破故名中道。 不度衆生 非不能度。是名中道。非一切成亦非不成。是名中道。凡有所説 不自言師 不言弟子。是名中道。説不爲利 非不得果。是名中道。正語實語時語眞語。言不虚發微妙第一。如是等法 是名聞見。
善男子。如來心相 實不可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見如來。應當依是 二種因縁。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 白佛言。世尊。如先所説。菴羅菓喩四種人等。有人行細心不正實。有人心細行不正實。有人心細行亦正實。有人心不細行不正實。是初二種云何可知。如佛所説。唯依是二不可得知。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菴羅果喩二種人等實難可知。以難知故。我經中説當與共住。住若不知當與久處。久處不知當以智慧。智慧不知當深觀察。以觀察故則知持戒及以破戒。
善男子。具是四事。共住久處 智慧觀察。然後得知 持戒破戒。善男子。戒有二種。持者亦二。一究竟。二不究竟。有人以因縁故受持禁戒。智者當觀。是人持戒爲 爲利養爲究竟持。善男子。如來戒者無有因縁。是故得名爲究竟戒。以是義故。菩薩雖爲諸惡衆生之所傷害不生恚礙。
是故如來得名成就畢竟持戒究竟持戒。善男子。 我昔一時與舍利弗及五百弟子倶。共止住摩伽陀國瞻婆大城。時有獵師追逐一鴿。是鴿惶怖至舍利弗影。猶故戰慄如芭蕉樹。至我影中身心安隱恐怖得除。
是故當知。如來世尊 畢竟持戒。乃至身影猶有是力。善男子。不究竟戒尚不能得聲聞縁覺。
何況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二種。一爲利養。二爲正法。爲利養故受持禁戒。當知是戒不見佛性及以如來。雖聞佛性及如來名。猶不得名爲聞見也。
若爲正法受持禁戒。當知是戒 能見佛性及以如來。是名眼見。亦名聞見。復有二種。一者根深難拔。二者根淺易動。若能修習空無相願。是名根深難拔。若不修習是三三昧。 雖復修習爲二十五有。是名根淺易動。復有二種。一爲自身。二爲衆生。爲衆生者 能見佛性及以如來。持戒之人復有二種。一者性自能持。二者須他教勅。若受戒已經無量世初不漏失。或値惡國遇惡知識惡時惡世。聞邪惡法邪見同止。
爾時雖無受戒之法。修持如本無所毀犯。是名性自能持。若遇師僧白四羯磨然後得戒。雖得戒已。要憑和上諸師同學善友誨喩乃知進止。聽法説法備諸威儀。是名須他教勅。
善男子。性能持者 眼見佛性 及以如來。亦名聞見。 戒復有二。一聲聞戒。二菩薩戒。從初發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戒。若觀白骨乃至證得阿羅漢果。是名聲聞戒。若有受持聲聞戒者。當知是人不見佛性及以如來。若有受持菩薩戒者。當知是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見佛性如來涅槃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因縁故受持禁戒。

佛言。善男子。爲心不悔故。何故不悔。爲受樂故。何故受樂。爲遠離故。何故遠離。爲安隱故。何故安隱。爲禪定故。何故禪定。爲實知見故。何故爲實知見。爲見生死諸過患故。何故爲見生死過患。爲心不貪著故。何故爲心不貪著。爲得解脱故。何故爲得解脱。爲得無上大涅槃故。何故爲得大般涅槃。爲得常樂我淨法故。何故爲得常樂我淨。爲得不生不滅故。何故爲得不生不滅。爲見佛性故。是故菩薩性自能持究竟淨戒。
善男子。持戒比丘雖不發願求不悔心。不悔之心自然而得。何以故法性爾故。雖不求樂遠離安隱眞實知見。見生死過心不貪著。解脱涅槃常樂我淨不生不滅。 見於佛性而自然得。何以故法性爾故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因持戒得不悔果。因於解脱得涅槃果者。戒則無因涅槃無果。戒若無因則名爲常。涅槃有因則是無常。若爾者涅槃則爲本無今有。若本無今有是爲無常。猶如然燈。涅槃若爾。云何得名我樂淨耶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汝以曾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能問如來如是深義。 善男子。不失本念乃如是問也。我憶往昔過無量劫。波羅㮈城有佛出世號曰善得。 爾時彼佛三億歳中。演説如是大涅槃經。我時與汝倶在彼會。我以是事諮問彼佛。爾時如來爲衆生故。三昧正受未答此義。善哉大士。乃能憶念如是本事。諦聽諦聽當爲汝説。戒亦有因。謂聽正法。聽正法者是亦有因。謂近善友。近善友者是亦有因。所謂信心。有信心者是亦有因。因有二種。一者聽法。二思惟義。
善男子。信心者因於聽法。聽法者因於信心。如是二法亦因亦因 因。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譬如尼乾立拒擧瓶互爲因果不得相離。善男子。如無明縁行行縁無明。是無明行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乃至生縁老死老死縁生。是生老死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善男子。生能生法不能自生。不自生故由生生生。生生不自生頼生故生。是故二生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
善男子。信心聽法亦復如是。善男子。是果非因謂大涅槃何故名果。是上果故。沙門果故。婆羅門果故。斷生死故。破煩惱故。是故名果。爲諸煩惱之所呵責。是故涅槃名果。煩惱者名爲過過。
善男子。涅槃無因而體是果。何以故。無生滅故。無所作故。非有爲故。是無爲故。常不變故。無處所故。無始終故。
善男子。若涅槃有因則不得稱爲涅槃也。槃者言因。般涅言無。無有因故 故稱涅槃師子吼菩薩言。如佛所説。涅槃無因是義不然。若言無者則合六義。
一者畢竟無故名之爲無。如一切法無我無我所。
二者有時無故名之爲無。如世人言河池無水無有日月。
三者少故*名之爲無。如世人言食中少醎名爲無醎。甘漿少甜名爲無甜。
四者無受故名之爲無。如旃陀羅 不能受持婆羅門法。是故名爲無婆羅門。
五者受惡法故名之爲無。如世人言受惡法者 不名沙門及婆羅門。是故名爲無有沙門及婆羅門。
六者不對故名之爲無。譬如無白名之爲黒無有明故名之無明。世尊。涅槃亦爾。有時無因故名涅槃。

佛言善男子。汝今所説如是六義。何故不引畢竟無者以喩涅槃。乃取有時無耶。
善男子。涅槃之體 畢竟無因。猶如無我及無我所。善男子。世法涅槃終不相對。是故六事不得爲喩。善男子。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眞實有我。以是義故。涅槃無因而體是果。是因非果名爲佛性。非因生故是因非果。非沙門果故名非果。何故名因。以了因故。

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生因。二者了因。能生法者是名生因。燈能了物故名了因。煩惱諸結是名生因。衆生父母是名了因。如穀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糞等是名了因。復有生因。謂六波羅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了因。謂佛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了因。謂六波羅蜜佛性。復有生因。謂首楞嚴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了因。謂八正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生因。所謂信心六波羅蜜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如佛所説。見於如來及以佛性。是義云何。世尊。如來之身無有相貌。非長非短非白非黒。無有方所不在三界。非有爲相非眼識識。云何可見。佛性亦爾

佛言。善男子。佛身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無常者爲欲度脱一切衆生方便示現。是名眼見。常者如來世尊解脱之身。亦名眼見亦名聞見。佛性亦二。一者可見。二不可見。可見者十住菩薩諸佛世尊。不可見者一切衆生。眼見者 謂十住菩薩諸佛如來 眼見衆生所有佛性。
聞見者 一切衆生 九住菩薩聞有佛性。如來之身復有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如來解脱。非色者如來永斷諸色相故。佛性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色者凡夫乃至十住菩薩。十住菩薩見不了了。故名非色。善男子。佛性者復有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謂佛菩薩。非色者一切衆生。色者名爲眼見。非色者名爲聞見。佛性者非内非外。雖非内外然非失壞。故名衆生悉有佛性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如佛所説。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如乳中有酪。金剛力士諸佛佛性如清醍醐。云何如來 説言佛性非内非外。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説乳中有酪。酪從乳生故言有酪。世尊。一切生法 各有時節。善男子。乳時無酪 亦無生酥 熟酥 醍醐。一切衆生 亦謂是乳。是故我言 乳中無酪。如其有者 何故不得 二種名字。如人二能言金鐵師。酪時無乳生酥熟酥及以醍醐。衆生亦謂是酪非乳非生熟酥及以醍醐。乃至醍醐亦復如是。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正因。二者縁因。正因者如乳生酪。縁因者如酵煖等。從乳生故。故言乳中 而有酪性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若乳無酪性角中亦無。何故不從角中生耶。

善男子。角亦生酪。何以故。我亦説言縁因有二。一酵二煖。角性煖故亦能生酪。師子吼言。世尊。若角能生酪求酪之人 何故求乳而不取角。

佛言。善男子。是故我説正因縁因。師子吼菩薩言。若使乳中本無酪性 今方有者。乳中本無菴摩羅樹。何故不生。 二倶無故。善男子。乳亦能生菴摩羅樹。若以乳灌一夜之中増長五尺。以是義故我説二因。善男子。若一切法 一因生者 可得難言 乳中何故不能出生 菴摩羅樹。善男子。猶如四大 爲一切色而作因縁。然色各異 差別不同。以是義故。乳中不生菴摩羅樹。

世尊。如佛所説有二種因正因縁因。衆生佛性爲是何因。善男子。衆生佛性亦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縁因。正因者謂諸衆生。縁因者謂六波羅蜜。

師子吼言。世尊。我今定知 乳有酪性。何以故。我見世間 求酪之人。唯取於乳終不取水。是故當知乳有酪性。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何以故。譬如有人欲見面像 即便取刀。

師子吼言。世尊。以是義故乳有酪性。刀無面像何故取刀。

佛言。善男子。若此刀中 定有面像 何故顛倒。竪則見長横則見闊。若是自面何故見長。若是他面何得稱言是己面像。若因己面見他面者。何故不見驢馬面像。
師子吼言。世尊眼光 到彼故見面長。

佛言。善男子。而此眼光實不到彼。何以故。近遠一時倶得見故。不見中間所有物故。
善男子。光若到彼而得見者。一切衆生悉見於火何故不燒。如人遠見白物不應生疑。鵠耶幡耶人耶樹耶。若光到者。云何得見水精中物淵中魚石。若不到見。何故得見水精中物。而不得見壁外之色。是故若言眼光到彼而見長者。是義不然。
善男子。如汝所言乳有酪者。何故賣乳之人。但取乳價不責酪直。賣騲馬者但取馬價不責駒直。 善男子。世間之人 無子息故 故求娉婦。婦若懷妊 不得言女。若言是女 有兒性故 故應娉者。是義不然。何以故。 若有兒性亦應有孫。若有孫者則是兄弟。何以故。一腹生故。是故我言女無兒性。若其乳中 有酪性者。何故一時 不見五味。若樹子中有尼拘陀五丈質者。何故一時 不見芽莖枝葉花菓形色之異。

善男子。乳色時異味異菓異。乃至醍醐亦復如是。云何可説乳有酪性。善男子。譬如有人明當服酥 今已患臭。若言乳中定有酪性 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有人 有筆紙墨和合成字而是紙中本無有字。以本無故假縁而成。
若本有者何須衆縁。譬如青黄合成緑色。當知是二本無緑性。若本有者何須合成。
善男子。譬如衆生 因食得命而此食中。實無有命。若本有命未食之時食應是命。
善男子。一切諸法本無有性。以是義故我説是偈。

本無今有 本有今無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一切諸法因縁故 生因縁故滅。善男子。若衆生内有佛性者。一切衆生應有佛身如我今也。衆生佛性不破不壞不牽不捉不繋。不縛。如衆生中 所有虚空。一切衆生悉有虚空。無罣礙故。各不自見有此虚空。若使衆生無虚空者。則無去來行住坐臥不生不長。以是義故。我經中説一切衆生有虚空界。虚空界者是名虚空。衆生佛性亦復如是。十住菩薩少能見之如金剛珠。

善男子。衆生佛性 諸佛境界。非是聲聞 縁覺所知。一切衆生 不見佛性。是故常爲煩惱繋縛流轉生死。見佛性故 諸結煩惱所不能繋。解脱生死 得大涅槃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一切衆生 有佛性性如乳中酪性。若乳無酪性 云何佛説有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縁因。縁因者一酵二煖。虚空無性故無縁因。

佛言。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酪性者何須縁因。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以有性故 故須縁因。何以故。欲明見故。縁因者即是了因。世尊譬如闇中先有諸物。爲欲見故以燈照了。若本無者燈何所照。如泥中有瓶故須人水輪繩杖等而爲了因。如尼拘陀子須地水糞而作了因。乳中酵煖亦復如是須作了因。是故雖先有性要假了因然後得見以是義故。定知乳中先有酪性。

善男子。若使乳中定有酪性者。即是了因。若是了因復何須了。 善男子。若是了因性是了者。常應自了。若自不了何能了他。若言了因有二種性。一者自了。二者了他。是義不然。何以故。了因一法。云何有二。若有二者 乳亦應二。若使乳中無二相者。云何了因而獨有二。 師子吼言。世尊。如世人言我共八人。了因亦爾。自了了他。

佛言。善男子。了因若爾則非了因。何以故。數者能數自色他色故得言八。而此色性自無了相。 無了相故要須智性乃數自他。是故了因不能自了亦不了他。 善男子。一切衆生有佛性者。何故修習無量功徳。若言修習是了因者已同酪壞。若言因中定有果者。戒定智慧則無増長。我見世人本無禁戒禪定智慧。從師受已漸漸増益。若言師教是了因者。當師教時受者未有戒定智慧。若是了者應了未有。云何乃了戒定智慧令得増長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若了因無者。云何得名有乳有酪。善男子。世間答難凡有三種。一者轉答。如先所説。何故名戒。以不悔故乃至爲得大涅槃故。 二者默然答。如有梵志來問我言。我是常耶。我時默然。
三者疑答。如此經中。若了因有二乳中何故不得有二。善男子。我今轉答。如世人言有乳酪者。以定得故是故得名有乳有酪。
佛性亦爾。有衆生有佛性以當見故。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説是義不然。過去已滅未來未到。云何名有。若言當有名爲有者。是義不然。如世間人見無兒息便言無兒。一切衆生無佛性者。云何説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佛言。善男子。過去名有。 譬如種橘*芽生子滅*芽亦甘*甜。乃至生 菓味亦如是熟已乃醋。善男子。而是醋味子 *芽乃至生菓悉無隨本。熟時形色相貌則 生醋味。而是醋味本無今有。雖本無今有 非不因本。如是本子雖復過去故得名 有。以是義故過去名有。云何復名未來爲 有。譬如有人種植胡麻。有人問言何故種 此。答言有油。實未有油。胡麻熟已取子熬 烝擣壓乃得。當知是人非虚妄也。以是 義故名未來有。云何復名過去有耶。善男 子。譬如有人私屏罵王。經歴年歳王乃聞 之。聞已即問。何故見罵。答言。大王。我不罵 也。何以故。罵者已滅。王言。罵者我身二倶存 在云何言滅。以是因縁喪失身命。善男子。 是二實無而果不滅。是名過去有。云何復 名未來有耶。譬如有人往陶師所問有 瓶不。答言有瓶。而是陶師實未有瓶。以有 泥故。故言有瓶。當知是人非妄語也。乳 中有酪。衆生佛性亦復如是。欲見佛性應 當觀察時節形色。是故我説一切衆生悉有 佛性實不虚妄 師子吼言。一切衆生無佛性者。云何而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正因故。故令衆 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正因。所謂 佛性。世尊。若尼拘陀子無尼拘陀樹者。何 故名爲尼拘陀子。而不名爲佉陀羅子。世 尊。如瞿曇姓不得稱爲阿坻耶姓。阿*坻 耶姓亦復不得稱瞿曇姓。尼拘陀子亦復如 是。不得稱爲佉陀羅尼子。佉陀羅*尼子 不得稱爲尼拘陀子。猶如世尊不得捨離 瞿曇種姓。衆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義故。 當知衆生悉有佛性。

佛言。善男子。若言子 中有尼拘陀者。是義不然。如其有者何故 不見。善男子。如世間物有因縁故不可 得見。云何因縁。謂遠不可見如空中鳥跡。 近不可見如人眼睫。壞故不見如根敗 者。亂想故不見如心不專一。細故不見如 小微塵。障故不見如雲表星。多故不見如 稻聚中麻。相似故不見如豆在豆聚。尼拘 陀樹不同如是八種因縁。如其有者何故不 見。若言細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 樹相麁故。若言性細云何増長。若言障故 不可見者常應不見。本無麁相今則見 麁。當知是麁本無見性。本無見性今則 可見。當知是見亦本無性。子亦如是。本無 有樹今則有之當有何咎 師子吼言。如佛所説有二種因。一者正因。 二者了因。尼拘陀子以地水糞作了因故 令細得麁。

佛言。善男子。若本有者。何須了 因。若本無性。了何所了。若尼拘陀中本無 麁相。以了因故乃生麁者。何故不生佉 陀羅樹。二倶無故。善男子。若細不見者麁 應可見譬如一塵則不可見多塵和合則 應可見。如是子中麁應可見。何以故。是中 已有*芽莖花菓。一一菓中有無量子。一一 子中有無量樹。是故名麁。有是麁故故應 可見。善男子。若尼拘陀子有尼拘陀性而生 樹者。眼見是子爲火所燒。如是燒性亦應 本有。若本有者樹不應生。若一切法本有 生滅。何故先生後滅不一時耶。以是義故 當知無性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尼拘陀子本無樹 性而生樹者。是子何故不出於油。二倶無 故。善男子。如是子中亦能出油。雖本無性 因縁故有 師子吼言。何故不名胡麻油耶。善男子。非 胡麻故。善男子。如火縁生火水縁生水。雖 倶從縁不能相有。尼拘陀子及胡麻油亦復 如是。雖倶從縁各不相生。尼拘陀子性能 治冷。胡麻油者性能治風。善男子。譬如甘 蔗因縁故生石蜜黒蜜。雖倶一縁色相各 異。石蜜治熱黒蜜治冷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其乳中無有酪性 麻無油性。尼拘陀子無有樹性。泥無瓶性。 一切衆生無佛性者。如佛*先説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是故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人天無性。以無性 故。人可作天天可作人。以業縁故不以 性故。菩薩摩訶薩以業因縁故。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諸衆生有佛性者。何因 縁故。一闡提等斷諸善根墮于地獄。若 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闡提等不應能斷。若 可斷者云何得言佛性是常。若非常者不 名佛性。若諸衆生有佛性者。何故名爲初 發心耶。云何而言是毘跋致阿毘跋致。毘 跋致者。當知是人無有佛性。世尊。菩薩 摩訶薩一心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 慈大悲。見生老死煩惱過患。觀大涅槃無 生老死煩惱諸過。信於三寶及業果報受持 禁戒。如是等法名爲佛性。若離是法有佛 性者。何須是法而作因縁。世尊。如乳 不假縁必當成*酪。生酥不爾要待因 縁。所謂人功水瓶攅繩。衆生亦爾。有佛性 者。應離因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 定有者。行人何故。見三惡苦生老病死而生 退心。亦不須修六波羅蜜。即應得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乳非縁而得成酪。然 非不因六波羅蜜而得成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以是義故。當知衆生悉無佛性 如佛*先説僧寶是常。如其常者則非無常。 非無常者云何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僧若常者云何復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世 尊。若使衆生從本已來無菩提心。亦無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方有者。衆生佛性 亦應如是本無後有。以是義故。一切衆生 應無佛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佛性之 義。爲衆生故作如是問。一切衆生實有佛 性。汝言衆生若有佛性不應言有初發 心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無常 佛性常故。汝言何故有退心者。實無退心。 心若有退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以遲得故名之爲退。此菩提心實非佛 性。何以故。一闡提等斷於善根墮地獄故。 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闡提輩則不得名一 闡提也。菩提之心亦不得名爲無常也。是 故定知菩提之心實非佛性 善男子。汝言衆生若有佛性不應假縁。 如乳成酪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言五縁 成於生酥。當知佛性亦復如是。譬如衆 石有金有銀有銅有鐵倶禀四大一名一 實。而其所出各各不同。要假衆縁衆生福 徳爐冶人功。然後出生。是故當知本無金 性。衆生佛性不名爲佛。以諸切徳因縁和 合。得見佛性然後得佛 汝言衆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 然。何以故。以諸因縁未和合故。善男子。 以是義故。我説二因正因縁因。正因者名 爲佛性。縁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縁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 善男子。汝言僧常一切衆生無佛性者。善 男子。僧名和合和合有二。一者世和合。二 者第一義和合。世和合者名聲聞僧。義和合 者名菩薩僧。世僧無常。佛性是常。如佛性 常義僧亦爾。復次有僧謂法和合。法和合 者謂十二部經。十二部經常。是故我説法僧 是常。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者名十二因 縁。十二因縁中亦有佛性。十二因縁常。佛性 亦爾。是故我説僧有佛性。又復僧者諸佛 和合。是故我説僧有佛性 善男子。汝言衆生若有佛性云何有退有 不退者。諦聽諦聽。我當爲汝分別解説。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三法則便退轉。何等 十三。一者心不信。二者不作心。三者疑心。 四者悋惜身財。五者於涅槃中生大怖畏。 云何乃令衆生永滅。六者心不堪忍。七者心 不調柔。八者愁惱。九者不樂。十者放逸。十 一者自輕己身。十二者自見煩惱無能壞 者。十三者不樂進趣菩提之法。善男子。是 名十三法。令諸菩薩退轉菩提。復有六法 壞菩提心。何等爲六。一者悋法。二者於諸 衆生起不善心。三者親近惡友。四者不勤 精進。五者自大憍慢。六者營務世業。如是 六法則能破壞菩提之心。善男子。有人得 聞諸佛世尊是人天師於衆生中最上無比 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見法無*礙。 能度衆生於大苦海。聞已即復發大誓願。如 其世間有如是人我亦當得。以是因縁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復爲他之所教 誨發菩提心。或聞菩薩阿僧祇劫修行苦 行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已思 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云何能得。是故有 退。善男子。復有五法退菩提心。何等爲 五。一者樂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 心。三者好求法師過惡。四者常樂處在生 死。五者不憙受持讀誦書寫解説十二部 經。是名五法退菩提心。復有二法退菩提 心。何等爲二。一者貪樂五欲。二者不能恭 敬尊重三寶。以如是等衆因縁故退菩提 心 云何復名不退之心。有人聞佛能度衆生 生老病死不從師諮自然修習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菩提道是可得者。我當修 習必令得之。以是因縁發菩提心。所作功 徳若多若少。悉以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作是誓願。願我常得親近諸佛及佛弟 子。常聞深法五情完具。若遇苦難不失是 心。復願諸佛及諸弟子。常於我所生歡喜 心具五善根。若諸衆生斫伐我身斬截手 足頭目支節。當於是人生大慈心深自喜 慶。如是諸人爲我増長菩提因縁。若無是 者我當何縁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復發是願。莫令我得無根二根女人之 身。不繋屬人不遭惡主。不屬惡王不生 惡國。若得好身種姓眞正。多饒財寶不生 憍慢。令我常聞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解 説。若爲衆生有所演説。願令受者敬信無 疑。常於我所不生惡心。寧當少聞多解 義味。不願多聞於義不了。願作心師不師 於心。身口意業不與惡交。能施一切衆生安 樂。身戒心慧不動如山。爲欲受持無上正 法。於身命財不生慳悋。不淨之物不爲福 業。正命自活心無邪諂。受恩常念小恩大 報。善知世中所有事藝。善解衆生方俗之言。 讀誦書寫十二部經。不生懈怠懶墮之心。 若諸衆生不樂聽聞。方便引接令彼樂聞。 言常柔軟口不宣惡。不和合衆能令和合。 有憂怖者令離憂怖。飢饉之世令得豐足。 疾病之世作大醫王。病藥所須財寶自在。 令疾病者悉得除愈。刀兵之劫有大力勢。 斷其殘害令無遺餘。能斷衆生種種怖畏。 所謂死畏閉繋打擲水火王賊貧窮破戒惡名 惡道。如是等畏悉當斷之。父母師長深生 恭敬。怨憎之中生大慈心。常修六念空三昧 門十二因縁生滅等觀出息入息天行梵行及 以聖行金剛三昧首楞嚴定。無三寶處令我 自得寂靜之心。若其身心受大苦時。莫失 無上菩提之心。莫以聲聞辟支佛心而生知 足。無三寶處常在外道法中出家。爲破邪 見不習其道。得法自在得心自在。於有 爲法了了見過。令我怖畏二乘道果。如惜 命者怖畏捨身。爲衆生故樂處三惡。如諸 衆生樂忉利天。爲一一人於無量劫。受地 獄苦心不生悔。見他得利不生妬心。常 生歡喜如自得樂。若値三寶當以衣服 飮食臥具房舍醫藥燈明花香伎樂幡蓋七 寶供養。若受佛戒堅固護持。終不生於毀 犯之想。若聞菩薩難行苦行。其心歡喜不 生悔恨。自識往世宿命之事。終不造作貪 瞋癡業。不爲果報而集因縁。於現在樂。 不生貪著。善男子。若有能發如是願者。 是名菩薩終不退失菩提之心。亦名施主。 能見如來明了佛性。能調衆生度脱生死。 善能護持無上正法。能得具足六波羅蜜。 善男子。以是義故。不退之心不名佛性 善男子。汝不可以有退心故。言諸衆生 無有佛性。譬如二人倶聞他方有七寶山。 山有清泉其味甘美。有能到者永斷貧窮。 服其水者増壽萬歳。唯路懸遠嶮阻多難。 時彼二人倶欲共往。一人莊嚴種種行具。 一則空往無所齎持。相與前進路値一人。 多齎寶貨七珍具足。二人便前問言。仁者。 彼土實有七寶山耶。其人答言。實有不虚。 我已獲寶飮服其水。唯患路險多有盜賊。 沙礫棘刺乏於水草。往者千萬達者甚少。 聞是事已一人即悔尋作是言。路既懸遠 艱難非一。往者無量達者無幾。而我云何 當能到彼。我今産業粗自供足。若渉斯路 或失身命。身命不全長壽安在。一人復言。 有人能過我亦能過。若得果達則得如願 採取珍寶飮服甘水。如其不達以死爲 期。是時二人一則悔退一則前進。到彼山 所多獲財寶。如願服水多齎所有還其 所止。奉養父母供給宗親。時悔還者見是 事已心中生熱。彼去已還我何爲住。即便 莊嚴渉道而去。七寶山者喩大涅槃。甘美 之水喩於佛性。其二人者喩二菩薩初發 心者。險惡道者喩於生死。所逢人者喩佛 世尊。有盜賊者喩於四魔。沙*礫棘刺喩諸 煩惱。無水草者喩不修習菩提之道。一人 還者喩退轉菩薩。其直往者喩不退菩薩。 善男子。衆生佛性常住不變。猶彼嶮道不 可説言人悔還故令道無常。佛性亦爾。善 男子。菩提道中終無退者。善男子。如向悔 者。見其先伴獲寶而還勢力自在供養父 母給足宗親多受安樂。見是事已心中生 熱。即復莊嚴復道還去。不惜身命堪忍衆 難。遂便到彼七寶山中。退轉菩薩亦復如 是。善男子。一切衆生定當得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我經中説。一切衆 生乃至五逆犯四重禁及一闡提悉有佛 性 師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薩有退不退。善男 子。若有著薩修*習如來三十二相業因縁 者。得名不退。得名菩薩摩訶薩也。名不 動轉。名爲憐*愍一切衆生。名勝一切聲聞 縁覺。名阿毘跋致。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持 戒不動施心不移。安住實語如須彌山。 以是業縁得足下平如奩底相。若菩薩摩 訶薩於父母所*和上師長乃至畜生。以如 法財供養供給。以是業縁得成足下千輻 輪相 若菩薩摩訶薩不殺不盜。於父母師長常生 歡喜。以是業縁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纎 長。二*者足跟長。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 同一業縁。若菩薩摩訶薩修四攝法攝取衆 生。以是業縁得網縵指如白鵝王。若菩薩 摩訶薩父母師長若病苦時。自手洗拭捉持 按摩。以是業縁得手足軟。若菩薩摩訶薩 持戒聞法惠施無厭。以是業縁得節踝滿 身毛上靡。若菩薩摩訶薩專心聽法演説正 教。以是業縁得鹿王膞。若菩薩摩訶薩於 諸衆生不生害心。飮食知足常樂惠施瞻病 給藥。以是業縁其身圓滿如尼拘陀樹。立 手過膝。頂有肉髻無見頂相。若菩薩摩訶 薩見怖畏者爲作救護。見裸跣者施與衣 服。以是業縁得陰藏相。若菩薩摩訶薩親 近智者遠離愚人。善憙問答。掃治行路。以 是業縁皮膚細軟身毛右旋。若菩薩摩訶薩 常以衣服飮食臥具醫藥香花燈明施人。 以是業縁得身金色常光明曜。若菩薩摩訶 薩行施之時。所珍之物能捨不悋。不觀福 田及非福田。以是業縁得七處滿相。若菩 薩摩訶薩布施之時心不生疑。以是業縁 得柔軟聲。若菩薩摩訶薩如法求財以用布 施。以是業縁得缺骨充滿師子上身臂肘 纎。若菩薩摩訶薩遠離兩舌惡口恚心。以是 業縁得四十齒白淨齊密。若菩薩摩訶薩於 諸衆生修大慈悲。以是業縁得二牙相。若 菩薩摩訶薩常作是願。有來求者隨意給 與。以是業縁得師子頬。若菩薩摩訶薩隨 諸衆生所須飮食悉皆與之。以是業縁得 味中上味。若菩薩摩訶薩自修十善兼以化 人。以是業縁得廣長舌。若菩薩摩訶薩不 訟彼短不謗正法。以是業縁得梵音聲。 若菩薩摩訶薩見諸怨憎生於喜心。以是 業縁得目睫紺色。若菩薩摩訶薩不隱他 徳稱揚其善。以是業縁得白毫相。善男 子。若菩薩摩訶薩修習如是三十二相業 因縁時。則得不退菩提之心 善男子。一切衆生不可思議。諸佛境界業果 佛性亦不可思議。何以故。如是四法皆悉是 常。以是常故不可思議。一切衆生煩惱覆障 故名爲常。斷常煩惱故名無常。若言一切 衆生常者。何故修*習八聖道分爲斷衆 苦。衆苦若斷則名無常。所受之樂則名爲 常。是故我言一切衆生煩惱覆障不見佛 性。以不見故不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師子吼菩薩品之三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之三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説。一切諸法有 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縁因。以是二因 應無縛解。是五陰者念念生滅。如其生滅誰 縛誰解。世尊。因此五陰生後五陰。此陰自 滅不至彼陰。雖不至彼能生彼陰。如因 子生芽子不至*芽雖不至*芽而能生 *芽。衆生亦爾。云何縛解。善男子。諦聽諦聽。 我當爲汝分別解説。善男子。如人捨命受 大苦時。宗親圍遶號哭懊惱。其人惶怖莫知 依救。雖有五情無所覺知。肢節戰動不 能自持。身體虚冷煖氣欲盡。見先所修善 惡報相。善男子。如日垂沒山陵堆阜影現 東移理無西逝。衆生業果亦復如是。此陰滅 時彼陰續生。如燈生闇滅燈滅闇生。善男子。 如蝋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而是蝋印 不變在泥。文非泥出不餘處來。以印因縁 而生是文。現在陰滅中陰陰生。是現在陰終 不變爲中陰五陰。中陰五陰亦非自生不 從餘來。因現陰故生中陰陰。如印印泥印 壞文成。名雖無差而時節各異。是故我説。 中陰五陰非肉眼見天眼所見。是中陰中 有三種食一*者思食。二*者觸食。三*者意 食。中陰二種。一善業果。二惡業果。因善業故 得善覺觀。因惡業故得惡覺觀。父母交會 牉合之時。隨業因縁一向受生處。於母生 愛於父生瞋。父精出時謂是己有。見已心 悦而生歡喜。以是三種煩惱因縁。中陰陰 壞生後五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生時諸 根有具不具。具者見色則生於貪。生於貪 故則名爲愛。狂故生貪是名無明。貪愛無 明二因縁故所見境界皆悉顛倒。無常見常 無我見我無樂見樂無淨見淨。以四倒故 作善惡行。煩惱作業業作煩惱。是名繋縛。 以是義故名五陰生。是人若得親近於佛 及佛弟子諸善知識。便得聞受十二部經。 以聞法故觀善境界。觀善境界故得大智 慧。大智慧者名正知見。得知見故於生死 中而生悔心。生悔心故不生歡樂。不生 歡樂故能破貪心。破貪心故修八聖道。修 八聖道故得無生死。無生死故名得解 脱。如火不遇薪名之爲滅。滅生死故名 爲滅度。以是義故名五陰滅 師子吼言。空中無刺云何言拔。陰無繋者 云何繋縛。佛言。善男子。以煩惱鎖繋縛五 陰。離五陰已無別煩惱。離煩惱已無別五 陰。善男子。如柱持屋。離屋無柱離柱無 屋。衆生五陰亦復如是。有煩惱故名爲繋 縛。無煩惱故名爲解脱。善男子。如拳。合 掌。繋縛等三合散生滅更無別法。衆生五 陰亦復如是。有煩惱故名爲繋縛。無煩惱 故名爲解脱。善男子。如説名色繋縛衆生。 名色若滅則無衆生。離名色已無別衆生。 離衆生已無別名色。亦名名色繋縛衆生。 亦名衆生繋縛名色 師子吼言。世尊。如眼不自見指不自觸刀 不自割受不自受。云何如來説言名色繋 縛名色。何以故。言名色者即是衆生。言衆 生者即是名色。若言名色繋縛衆生。即是 名色繋縛名色。佛言。善男子。如二手合時 更無異法而來合也。名之與色亦復如是。 以是義故。我言名色繋縛衆生。若離名色 則得解脱。是故我言衆生解脱 師子吼言。世尊。若有名色是繋縛者。諸阿 羅漢未離名色亦應繋縛。善男子。解脱二 種。一*者子斷。二*者果斷。言子斷者名斷 煩惱。阿羅漢等已斷煩惱衆結爛壞。是故子 結不能繋縛。未斷果故名果繋縛。諸阿羅 漢不見佛性。以不見故不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以是義故可言果繋。不得説 言名色繋縛。善男子。譬如然燈油未盡時 明則不滅油若盡者滅則無疑。善男子。所 言油者喩諸煩惱。燈喩衆生。一切衆生煩 惱油故不入涅槃。若得斷者則入涅槃

師子吼言。世尊。燈之與油二性各異。衆生煩惱則不如是。衆生即是煩惱。煩惱即是衆生。衆生名五陰五陰名衆生。五陰名煩惱煩惱名五陰。云何如來喩之於燈。 佛言。善男子。喩有八種。一者順喩。二者逆喩。三者現喩。四者非喩。五者先喩。六者後喩。七先後喩。八者遍喩。

云何順喩。如經中説。天降大雨溝涜皆滿。溝涜滿故小坑滿。小坑滿故大坑滿。大坑滿故小泉滿。小泉滿故大泉滿。大泉滿故小池滿。小池滿故大池滿 大池滿故小河滿。小河滿故大河滿。大河滿故大海滿。如來法雨亦復如是。衆生戒滿。戒滿足故不悔心滿。不悔心滿故歡喜滿。歡喜滿故遠離滿。遠離滿故安隱滿。安隱滿故三昧滿。三昧滿故正知見滿。正知見滿故厭離滿。厭離滿故呵嘖滿。呵責滿故解脱滿。解脱滿故涅槃滿。是名順喩。

云何逆喩。大海有本所謂大河。大河有本所謂小河。小河有本所謂大池。大池有本所謂小池。小池有本所謂大泉。大泉有本所謂小泉。小泉有本所謂大坑。大坑有本所謂小坑。小坑有本所謂溝涜。溝涜有本所謂大雨。涅槃有本所謂解脱。解脱有本所謂呵責。呵責有本所謂厭離。厭離有本所謂正知見。正知見有本所謂三昧。三昧有本所謂安隱。安隱有本所謂遠離。遠離有本所謂喜心。喜心有本所謂不悔。不悔有本所謂持戒。持戒有本所謂法雨。是名逆喩。

云何現喩。如經中説。衆生心性猶若獼猴。獼猴之性捨一取一。衆生心性亦復如是。取著色聲香味觸法無暫住時。是名現喩。

云何非喩。如我昔告波斯匿王。大王。有親信人從四方來。各作是言。大王。有四大山從四方來欲害人民。王若聞者當設何計。王言。世尊。設有此來無逃避處。唯當專心持戒布施。我即讃言。善哉大王。我説四山即是衆生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常來切人。云何大王。不修戒施。 王言。世尊。持戒布施得何等果。我言。大王。於人天中多受快樂。王言。世尊。尼拘陀樹持戒布施。亦於人天受安樂耶。我言。大王。尼拘陀樹不能持戒修行布施。如其能者則受無異。是名非喩。

云何先喩。我經中説。譬如有人貪著妙花採取之時爲水所漂。衆生亦爾。貪著五欲爲生老死之所漂沒。是名先喩。

云何後喩。如法句經説

莫輕小惡 以爲無殃 水渧雖微
漸盈大器

是名後喩。

云何先後喩。譬如芭蕉生菓則死。愚人得養亦復如是。如騾懷妊命不久全。

云何遍喩。如經中説。三十三天有波利質多樹其根入地深五由延高百由延。枝葉四布五十由延。葉熟則黄。諸天見已心生歡喜。是葉不久必當墮落。其葉既落復生歡喜。是枝不久必當變色。枝既變色復生歡喜。是色不久必當生皰。見已復喜。是皰不久必當生嘴。見已復喜。是嘴不久必當開敷。開*敷之時香氣周遍五十由延。光明遠照八十由延。爾時諸天夏三月時在下受樂。善男子。我諸弟子亦復如是。葉色黄者喩我弟子念欲出家。其葉落者喩我弟子剃除鬚髮。其色變者喩我弟子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初生*皰者喩我弟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嘴者喩於十住菩薩得見佛性。開*敷者喩於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香者喩於十方無量衆生受持禁戒。光者喩於如來名號無礙周遍十方。夏三月者喩三三昧。三十三天受快樂者。喩於諸佛在大涅槃得常樂我淨。是名遍喩。

善男子。 凡所引喩不必盡取。或取少分或取多分 或復全取。如言如來面如滿月。是名少分。 善男子。譬如有人初不見乳。轉問他言乳 爲何類。彼人答言如水蜜貝。水則濕相蜜則 甜相貝則色相。雖引三喩未即乳實。善 男子。我言燈喩喩於衆生亦復如是。善男 子。離水無河。衆生亦爾。離五陰已無別衆 生。善男子。如離葙輿輪輻軸輞更無別 車。衆生亦爾。善男子。若欲得合彼燈喩者。 諦聽諦聽我今當説。炷者喩於二十五有。油 者喩愛。明喩智慧。除破黒闇喩破無明。 煖喩聖道。如燈油盡明焔則滅。衆生愛盡 則見佛性。雖有名色不能繋縛。雖復處 在二十五有。不爲諸有之所汚染 師子吼言。世尊。衆生五陰空無所有。誰有 受教修習道者。佛言。善男子。一切衆生皆 有念心慧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 等法雖念念生滅。猶故相似相續不斷。故 名修道。師子吼言。世尊。如是等法皆念念 滅。是念念滅亦相似相續。云何修*習。佛言。 善男子。如燈雖念念滅而有光明除破闇 冥。念等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如衆生食 雖念念滅亦令飢者而得飽滿。譬如上藥 雖念念滅亦能愈病。日月光明雖念念滅 亦能増長樹林草木。善男子。汝言念念滅云 何増長者。心不斷故名爲増長。善男子。如 人誦書所誦字句不得一時。前不至中中 不至後。人之與字及以心想倶念念滅。以 久修故而得通利。善男子。譬如金師從初 習作至于皓首。雖念念滅前不至後。以 積習故所作遂妙。是故得稱善好金師。讀 誦經書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種子地亦不 教汝當生芽。以法性故*芽則自生。乃至 花亦不教汝當作菓。以法性故而菓自生。 衆生修道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數法一不 至二二不至三。雖念念滅而至千萬。衆生 修道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燈念念滅。初 滅之焔不教後焔我滅汝生當破諸闇。善 男子。譬如犢子生便求乳。求乳之智實無 人教。雖念念滅而初飢後飽。是故當知不 應相似。若相似者不應異生。衆生修道亦 復如是。初雖未増以久修故。則能破壞 一切煩惱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説。須陀洹人得果 證已。雖生惡國猶故持戒。不殺盜婬兩舌 飮酒。須陀洹陰即此處滅不至惡國。修道亦 爾。不至惡國。若相似者何故不生淨妙國 土。若惡國陰非須陀洹陰。云何而得不作 惡業。佛言。善男子。須陀洹者雖生惡國終 不失於須陀洹名。陰不相似。是故我引犢 子爲喩。須陀洹人雖生惡國。以道力故 不作惡業。善男子。譬如香山有師子王。是 故一切飛鳥走獸。絶跡此山無敢近者。有 時是王至雪山中。一切鳥獸猶故不住。須陀 洹人亦復如是。雖不修道以道力故不 作諸惡。善男子。譬如有人服食甘露。甘露 雖滅以其力勢能令是人不生不死。善男 子。如須彌山有上妙藥名楞伽利。有人 服之雖念念滅。以藥力故不遇患苦。善男 子。如轉輪王所坐之處。王雖不在無人敢 近。何以故。王威力故。須陀洹人亦復如是。 雖生惡國不修*習道。以道力故不作惡 業。善男子。須陀洹陰於此而滅雖生異陰。 猶故不失須陀洹陰。善男子。譬如衆生爲 果實故於種子中多役作業糞治漑灌。未 得果實而子復滅。亦得名爲因子得果。 須陀洹陰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有人資 産巨富唯有一子先已終歿。其子有子復 在他土。其人忽然奄便終亡。孫聞是已還 收産業。雖知財貨非其所作。然其收取無 遮護者。何以故。以姓一故。須陀洹陰亦復 如是 師子吼言。如佛説偈

比丘若修*習 戒定及智慧
當知是不退 親近大涅槃

世尊。云何修戒云何修定云何修慧。佛言。 善男子。若有人受持禁戒。但爲自利人天 受樂。不爲度脱一切衆生。不爲護持無 上正法。但爲利養畏三惡道。爲命色力安 無礙辯。畏懼王法惡名穢稱爲世事業。如 是護戒則不得名修*習戒也。善男子。云 何名爲眞修*習戒。受持戒時。若爲度脱 一切衆生。爲護正法度未度故。解未解 故。歸無歸故。未入涅槃令得入故。如是 修時不見戒不見戒相不見持者。不見 果報不觀毀犯。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則名 爲修*習戒也。云何復名修*習三昧。修三 昧時。爲自度脱爲於利養。不爲衆生不 爲護法。爲見貪欲穢食等過男女等根九 孔不淨鬪訟打刺互相殺害。若爲此事修三 昧者。是則不名修*習三昧。善男子。云何 復名眞修三昧。若爲衆生修*習三昧。於 衆生中得平等心。爲令衆生得不退法。爲 令衆生得聖心故。爲令衆生得大乘故。 爲欲護持無上法故。爲令衆生不退菩 提故。爲令衆生得首楞嚴故。爲令衆生 得金剛三昧故。爲令衆生得陀羅尼故。爲 令衆生得四無*礙故。爲令衆生見佛性 故。作是行時不見三昧不見三昧相。不 見修者。不見果報。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則 名爲修*習三昧。云何復名修於智慧。若 有修者作是思惟。我若修*習如是智慧。 則得解脱度三惡道。誰能利益一切衆生。 誰能度人於生死道。佛出世難如優曇花。 我今能斷諸煩惱結必得解脱。是故我當 勤修智慧速斷煩惱早得度脱。如是修 者不得名爲修*習智慧。云何名爲修習 智慧者。若觀生老死苦。一切衆生無明所 覆。不知修*習無上正道。願我此身悉代 衆生受大苦惱。衆生所有貧窮下賤破戒之 心貪瞋癡業。願皆悉來集于我身。願諸衆 生不生貪取。不爲名色之所繋縛。願諸衆 生早度生死。令我一身處之不厭。願令一 切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修時不 見智慧不見智慧相。不見修者。不見果 報。是則名爲修*習智慧。善男子。修*習如 是戒定智慧。是名菩薩。不能如是修戒定 慧。是名聲聞。復次善男子。云何復名修 *習於戒。若能破壞一切衆生十六惡律儀。何 等十六。一者爲利養食羔羊肥已轉賣。二 者爲利買已屠殺。三者爲利*養食猪豚肥 已轉賣。四者爲利買已屠殺。五者爲利*養 食牛犢肥已轉賣。六者爲利買已屠殺。七者 爲利養雞令肥肥已轉賣。八者爲利買已 屠殺。九者釣魚。十者獵師。十一劫奪。十二 魁膾。十三網捕飛鳥。十四兩舌。十五獄卒。十 六呪龍。能爲衆生永斷如是十六惡業。是 名修戒。云何修定。能斷一切世間三昧。所 謂無身三昧。能令衆生生顛倒心謂是涅 槃。又無邊心三昧。淨聚三昧。世邊三昧。世 斷三昧。世性三昧。世丈夫三昧。非想非非想 三昧。如是等定能令衆生生顛倒心謂是 涅槃。若能永斷如是三昧。是則名爲修*習 三昧。云何復名修*習智慧。能破世間所有 惡見。一切衆生悉有惡見。所謂色即是我亦 是我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乃至識亦如 是。常即是我色滅我存。色即是我色滅我滅。 復有人言。作者名我受者名色。復有人言。 作者名色受者名我。復有人言。無作無受 自生自滅悉非因縁。復有人言。無作無受 悉是自在之所造作。復有人言。無有作者 無有受者。一切悉是時節所作。復有人言。 作者受者悉無所有。地等五大名爲衆生。善 男子。若能破壞一切衆生如是惡見。是則名 爲修習智慧。善男子。修*習戒者爲身 寂靜。修*習三昧爲心寂靜。修*習智慧爲 壞疑心。壞疑心者爲修*習道。修*習道 者爲見佛性。見佛性者爲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爲得無上大涅槃故。得大涅槃者爲斷 衆生一切生死一切煩惱一切諸有一切諸界 一切諸諦故。斷於生死乃至斷諦。爲得常 樂我淨法故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説。若不生滅名大 涅槃。生亦如是不生不滅。何故不得名爲 涅槃。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是生 雖復不生不滅而有始終 世尊。是生死法亦無始終。若無始終則名 爲常。常即涅槃。何故不名生死爲涅槃 耶。善男子。是生死法悉有因果。有因果故 不得名之爲涅槃也。何以故。涅槃之體無 因果故。師子吼言。世尊。夫涅槃者亦有因 果。如佛所説

從因故生天 從因墮惡道
從因故涅槃 是故皆有因

如佛往昔告諸比丘。我今當説沙門道果。 言沙門者。謂能具修戒定智慧。道者謂八 聖道。沙門果者所謂涅槃。世尊。涅槃如是豈 非果耶。云何説言涅槃之體無因無果。佛 言。善男子。我所宣説涅槃因者所謂佛性。 佛性之性不生涅槃。是故我言涅槃無因。 能破煩惱故名大果。不從道生故名無 果。是故涅槃無因無果 師子吼言。世尊。衆生佛性爲悉共有爲各 各有。若共有者一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時。一切衆生亦應同得。世尊。如二十人 同有一怨。若一人能除餘十九人皆亦同 除。佛性若爾。一人得時餘亦應得。若各各有 則是無常。何以故。可算數故。然佛所説衆 生佛性不一不二。若各各有不應説言諸 佛平等。亦不應説佛性如空。佛言。善男子。 衆生佛性不一不二。諸佛平等猶如虚空。 一切衆生同共有之。若有能修八聖道者。 當知是人則得明見。善男子。雪山有草名 曰忍辱。牛若食之則成醍醐。衆生佛性亦 復如是 師子吼言。如佛所説。忍辱草者一耶多耶。 如其一者牛食則盡。如其多者云何而言衆 生佛性亦如是耶。如佛所説。若有修*習 八聖道者則見佛性。是義不然。何以故。道 若一者如忍辱草則應有盡。如其有盡一 人修已餘則無分。道若多者云何得言具 足修*習。亦不得名薩婆若智。佛言。善男 子。如平坦路。一切衆生悉於中行無障*礙 者。中路有樹其陰清涼。行人在下憩駕止 息。然其樹*陰常住不移。亦不消壞。無持 去者。路喩聖道。*陰喩佛性。善男子。譬如大 城唯有一門。雖有多人經由入出。都無有 能作障*礙者。亦復無人破壞毀落而齎持 去。善男子。譬如橋梁行人所由。亦無有人 遮止障*礙毀壞持去。善男子。譬如良醫遍 療衆病。亦無有能遮止是醫治此捨彼。聖 道佛性亦復如是 師子吼言。世尊。所引諸喩義不如是。何以 故。先者在路於後則妨。云何而言無有障 *礙。餘亦皆爾。聖道佛性若如是者。一人修 時應妨餘者。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説義不 相應。我所喩道是少分喩非一切也。善男 子。世間道者則有障*礙。此彼之異無有平 等。無漏道者則不如是。能令衆生無有障 *礙。平等無二無有方處此彼之異。如是 正道能爲一切衆生佛性。而作了因不作 生因。猶如明燈照了於物。善男子。一切衆 生皆同無明因縁於行不可説言一人無 明因縁行已其餘應無。一切衆生悉有無明 因縁於行。是故説言十二因縁一切平等。衆 生所修無漏正道亦復如是。等斷衆生煩惱 四生諸界有道。以是義故名爲平等。其 有證者彼此知見無有障礙。是故得名薩 婆若智。 師子吼言。一切衆生身不一種。或有天身。 或有人身畜生餓鬼地獄之身。如是多身差 別非一。云何而言佛性爲一。佛言。善男子。 譬如有人置毒乳中乃至醍醐皆悉有毒。 乳不名酪。酪不名乳。乃至*醍醐亦復如 是。名字雖變毒性不失。遍五味中皆悉如 是。若服*醍醐亦能殺人。實不置毒於*醍 醐中。衆生佛性亦復如是。雖處五道受別 異身。而是佛性常一無變 師子吼言。世尊。十六大國有六大城。所謂舍 婆提城。婆枳多城。瞻婆城。毘舍離城。波羅㮈 城。王舍城。如是六城世中最大。何故如來捨 之在此邊地弊惡極陋隘小拘尸那城。入 般涅槃 善男子。汝不應言*拘尸那城邊地弊惡最 陋隘小。應言是城微妙功徳之所莊嚴。何 以故。諸佛菩薩所行處故。善男子。如賤人 舍。王若過者則應讃歎。是舍嚴麗福徳成就。 乃令大王迴駕臨顧。善男子。如人重病服 穢弊藥服已病愈。即應歡喜讃歎是藥最上 最妙能愈我病。善男子。如人乘船在大海 中。其船卒壞無所依倚。因倚死屍得到 彼岸。到彼岸已應大歡喜讃歎是屍我頼 相遇而得安隱。*拘尸那城亦復如是。乃是 諸佛菩薩行處。云何而言邊地弊惡隘陋小 城。善男子。我念往昔過恒河沙劫。劫名 善覺。時有聖王姓憍尸迦。七寶成就千子 具足。其王始初造立此城。周匝縱廣十二由 延。七寶莊嚴土多有河。其水清淨柔軟甘 美。所謂尼連禪河。伊羅跋提河。熈連禪河。伊 搜末堆河。毘婆舍那河。如是等河其數五 百。此河彼岸樹木繁茂花菓鮮潔。爾時人民 壽命無量。時轉輪聖王過百年已。作是唱 言。如佛所説。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若能修 *習十善法者。能斷如是無常大苦。人民聞 已咸共奉修十善之法。我於爾時聞佛名 號。受持十善思惟修*習。初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復以是法。轉教無 量無邊衆生言一切法無常變壞。是故我今 續於此處。亦説諸法無常變壞。唯説佛身 是常住法。我憶往昔所行因縁。是故今來在 此涅槃。亦欲酬報此地往恩。以是義故我 經中説。我眷屬者受恩能報。復次善男子。往 昔衆生壽無量時。爾時此城名拘舍跋提。 周匝縱廣五十由延。時閻浮提居民隣接鷄 飛相及。有轉輪王名曰善見。七寶成就千 子具足。王四天下。第一太子思惟正法得 辟支佛。時轉輪王見其太子成辟支佛威儀 庠序神通希有。見是事已即捨王位如 棄涕唾。出家在此娑羅樹間。八萬歳中修 *習慈心。悲喜捨心各八萬歳。善男子。欲知 爾時善見聖王則我身是。是故我今常樂遊 止如是四法。是四法者名爲三昧。以是義 故。如來之身常樂我淨。善男子。以是因縁 今來止此*拘尸那城娑羅樹間。三昧正受。 善男子。我念往昔過無量劫。此城爾時名 迦毘羅衞。其城有王名曰白淨。其王夫人名 曰摩耶。王有一子名悉達多。爾時王子不 由師教自然思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大目犍連。 給侍弟子名曰阿難。爾時世尊在雙樹間。 演説如是大涅槃經。我時在會得預斯 事。聞諸衆生悉有佛性。聞是事已即於菩 提得不退轉。尋自發願。願未來世成佛之 時。父母國土名字弟子。侍使之人説法教化。 如今世尊等無有異。以是因縁。今來在此 敷揚演説大涅槃經 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時。頻婆娑羅王遣使而言。悉達太子。若 爲聖王我當臣屬。若不樂家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願先來至此王舍城。説 法度人受我供養。我時默然已受彼請 善男子。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向 竭闍國。時伊連禪河有婆羅門。姓迦葉氏。 與五百弟子在彼河側求無上道。我爲是 人故往説法。迦葉言。瞿曇。我今年邁已百二 十。摩伽陀國所有人民。及其大王頻婆娑羅。 咸謂我已證羅漢果。我今若當在於汝前 聽受法者。一切人民或生倒心。大徳迦葉 非羅漢耶。幸願瞿曇速往餘處。若此人民 定知瞿曇功徳勝我。我等無由復得供養。 我時答言。迦葉。汝若於我不生殷重大瞋 恨者。見容一宿明當早去。迦葉言。瞿曇。 我心無他深相愛重。但我住處有一毒龍。其 性暴急恐相危害。我言。迦葉。毒中之毒不 過三毒。我今已斷。世間之毒我所不畏。迦 葉復言。苟能不畏善哉聽住。善男子。我於 爾時故爲迦葉現十八變如經中説。爾時 迦葉及其眷屬五百等輩。見聞是已證羅漢 果。是時迦葉復有二弟。一名伽耶迦葉。二 名那提迦葉。師徒眷屬復有五百。亦皆證 得阿羅漢果。時王舍城六師之徒聞是事 已。即於我所生大惡心。我時赴信受彼王 請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與無量百千之 衆悉來奉迎。我爲説法。時聞法已。欲界諸 天八萬六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頻 婆娑羅王所將營從十二萬人得須陀洹果。 無量衆生成就忍心。既入城已度舍利弗大 目*犍連及其眷屬二百五十。令捨本心出 家學道。我即住彼受王供養。外道六師相與 聚集詣舍衞城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須達多。爲兒娉婦 詣王舍城。既達彼城寄止長者珊檀那舍。 時此長者中夜而起。告諸眷屬。仁等可起速 共莊嚴掃治宅舍辦具餚饍。須達聞已尋 自思惟。將非欲請摩伽王耶。爲有婚姻 歡樂會乎。恩惟是已尋前問言。大士。欲 請摩伽陀王頻婆娑羅耶。爲有婚姻歡樂 會乎。怱務不安乃如是耶。長者答言。不也 居士。我明請佛無上法王。須達長者初聞佛 名身毛皆竪。尋復問言。何等名佛。長者答 言。汝不聞耶。迦毘羅城有釋種子。字悉達 多。姓瞿曇氏。父名白淨。其生未久相師占 之。定當得作轉輪聖王。如菴羅菓已在手 中。心不願樂捨之出家。無師自覺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貪恚癡盡常住無變。不生 不滅無有憂畏。於諸衆生其心平等。猶如 父母等視一子。所有身心衆中最勝。雖勝 一切而無憍慢。塗割二事其心無二。智慧 通達於法無礙。具足十力四無所畏五智 三昧大慈大悲及三念處。故號爲佛明受我 請。是故怱怱未暇相瞻◎ 須達多言。善哉大士。所言佛者功徳無上。 今在何處。長者答言。今在此間王舍大城。 住迦蘭陀竹林精舍。時須達多一心念佛所 有功徳十力無畏五智三昧大慈大悲及三念 處。作是念時忽然大明。其明猛盛猶如白 日。即尋光出至城門下。佛神力故門自然 開。既出門已路有天祠。須達經過禮拜致 敬。尋還黒闇。心生惶怖。復欲還返所止 之處。時彼城門有一天神。告須達言。仁者 若往如來所者多獲善利。須達多言。云何 善利。天言。長者。假使有人眞寶交結。駿馬 百匹香象百頭寶車百乘。鑄金爲人其數復 百。端正女人身珮瓔珞衆寶厠填。上妙宮 宅殿堂屋字彫文刻鏤。金盤銀粟銀*盤金 粟。數各一百以施一人。如是展轉盡閻浮 提所得功徳。不如有人發意一歩詣如來 所。須達多言。善男子。汝是誰耶。天言。長 者。我是勝相婆羅門子。是汝往昔善知識也。 我因往日見舍利弗大目*犍連心生歡喜。 捨身得作北方天王毘沙門子。專知守護 此王舍城。我因禮拜舍利弗等生歡喜心。 尚得如是妙好之身。況當得見如來大師 禮拜供養。須達長者聞是事已。即還復道 來詣我所。到已頭面敬禮我足。我時即爲 如應説法。長者聞已得須陀洹果。既獲果 證復請我言。如來大慈。惟願臨顧。至舍衞 城受我微供。我即問言。郷舍衞城頗有精 舍相容受不。須達多言。若佛哀愍必見垂 顧便當自竭營辦成立。善男子。我於爾時 默然受請。須達長者已蒙聽許。即白我言。 我從昔來未爲斯事。*惟願如來遣舍利 弗指授儀則。我即顧命勅令營佐。時舍利弗 與須達多。共載一車往舍衞城。我神力故 經一日夜便到所止。時須達多白舍利弗。 大徳。此大城外何處有地不近不遠多饒 泉池。有好林樹花果欝茂清淨閑曠。我當 於中爲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 弗言。祇陀園林不近不遠清淨寂寞多有 泉流。樹木花果隨時而有。此處最勝可立 精舍。時須達多聞是語已。即往祇陀大長 者所。告祇陀言。我今欲爲無上法王告 立僧坊。唯仁園地可以造立。吾今欲買能 見與不。祇陀答言。設以眞金遍布其地猶 不相與。須達多言。善哉祇陀。林地屬我汝 便取金。祇陀答言。我園不賣云何取金。須 達多言。若意不了當共往詣斷事人所。時 二長者即共倶往。斷事者言。園屬須達祇陀 取金。須達長者即時使人車馬載負隨集 布地。一日之中唯五百歩。金未周遍。祇陀 言曰。長者若悔隨意聽止。須達多言。吾不 悔也。自念當出何藏金足。祇陀念言。如來 法王眞實無上。所説妙法清淨無染。故使斯 人輕寶乃爾。即語須達。餘未遍者不復 須金。請以見與。我自爲佛造立門樓。常使 如來經由出入。祇陀長者自造門坊。須達長 者七日之中成立大房足三百間。禪坊靜處 六十三所。冬屋夏堂各各別異。厨坊浴室洗 脚之處。大小圊厠無不備足。所設已訖。即 執香爐。向王舍城遙作是言。所設已辦。 *惟願如來慈哀憐*愍。爲諸衆生受是住 處。我時玄知是長者心。即與大衆發王舍 城。譬如壯士屈伸臂頃。至舍衞城祇陀園 林須達精舍。我既到已。須達長者以其所設 奉施於我。我時受已即住其中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師子吼菩薩品之四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之四

是時六師心生嫉妬。悉來集詣波斯匿王。 作如是言。大王當知。王之土境清夷閑靜。 眞是出家住止之處。是故我等爲斯事故而 來至此。大王。以正法治爲民除患。沙門瞿 曇年既幼稚。學日又淺道術無施。此國先有 耆舊宿徳。自怙王種不生恭敬。若是王種 法應治民。如其出家應敬宿徳。大王善聽。 沙門瞿曇眞實不生王種之中。瞿曇沙門若 有父母。何由劫奪他人父母。大王。我經中 説。過千歳已有一妖祥幻化物出。所謂沙 門瞿曇是也。是故當知。沙門瞿曇無父無 母。若有父母云何説言諸法無常苦空無我 無作無受。以幻術故誑惑衆生。愚者信受。 智者捨之。大王。夫人王者天下父母。如秤 如地如風如火如道如河如橋如燈如日 如月。如法斷事不擇怨親。沙門瞿曇不聽 我活。隨我去處追逐不捨。唯願大王。聽 我與彼捔其道力。若彼勝我我當屬彼。我 若勝彼彼當屬我。王言。大徳。汝等各各自 有行法。止住之處亦各不同。我今定知。如 來世尊於汝無妨。六師答言。云何無妨。沙 門瞿曇以幻術法。誘誑諸人及婆羅門歸伏 已盡王若聽我與捔道力。王之善名流布 八方。如其不者惡聲盈路。王言。大徳。汝等 未知如來道力威神巍巍。故求捔試。若定 知者恐不能也。大王。汝今已受瞿曇幻耶。 唯願大王。留神聽察莫輕我等。搆之虚言 不如驗之以實。王言。善哉善哉。六師之徒 歡喜而出

時波斯匿王即勅嚴駕。來至我所頭面禮 敬。右繞三匝退坐一面。而白我言。世尊。六 師向來求捔道力。我不量度敢已許之。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但當更於此國處處 造立僧坊。何以故。我若與彼捔其神力。彼 衆之中受化者多。此處狹小云何容受。善男 子。我於爾時爲六師故。從初一日至十 五日。現大希有神通變化。當是時也無量 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衆生 於三寶所生信不疑。六師徒衆其數無量。 破邪見心正法出家。無量衆生於菩提中 得不退心。無量衆生得陀羅尼諸三昧門。無 量衆生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 爾時六師内心慚愧。相與圍繞至婆枳多城。 教彼人民信受邪法。瞿曇沙門但説空事。 善男子。我時爲母處忉利天波利質多樹安 居説法。是時六師心大歡喜。唱言。善哉。瞿 曇幻術今已滅沒。復教無量無數衆生増長 邪見。爾時頻婆娑羅波斯匿王及四部衆。白 目連言。大徳。此閻浮提邪見増長。衆生可 愍行大黒闇。*惟願大徳。至彼天上稽首 世尊。如我言曰。譬如犢子其生未久。若不 得乳必死無疑。我等衆生亦復如是。*惟願 如來哀愍衆生還來住此。時目犍連默然而 許。如大力士屈伸臂頃。往彼天上至世尊 所。白佛言。閻浮提中所有四衆渇仰如來 思見聞法。頻婆娑羅波斯匿王及四衆等。 稽首足下。此閻浮提所有衆生。邪見増長行 大黒闇甚可憐愍。譬如犢子其生未久。若 不得乳必死不疑。我等亦爾。*惟願如來。 爲衆生故還來在此閻浮提中。佛告目連。 汝今速還至閻浮提。告諸國王及四部衆。却 後七日我當還下爲六師故復當至彼婆 枳多城。過七日已。佛與釋天梵天魔天無 量天子及首陀會一切天人。前後圍繞至婆 枳多城。大師子吼。作如是言。唯我法中獨 有沙門及婆羅門。一切諸法無常無我。涅槃 寂靜離諸過患。若言他法亦有沙門及婆羅 門有常有我有涅槃者無有是處。爾時無 量無邊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 時六師各相謂言。若我法中實無沙門婆羅 門者。云何而得世間供養。於是六師復相 集聚詣毘舍離 善男子。我於一時住毘舍離菴羅林間。時 菴羅女知我在中欲來我所。我於爾時告 諸比丘當觀念處善修智慧。隨所修習 心莫放逸。云何名爲觀於念處。若有比丘。 觀察内身不見於我及以我所。觀察外身 及内外身。不見於我及以我所。觀受心法 亦復如是。是名念處。云何名爲修習智慧。 若有比丘。眞實而見苦集滅道。是名比丘 修習智慧。云何名爲心不放逸。若有比丘。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是名比丘 心不放逸。時菴羅女即至我所。頭面作禮右 繞三匝。修敬已畢却坐一面。善男子。我於 爾時爲菴羅女如應説法。是女聞已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彼城中有梨車子。其數五百。來至我所。 頭面作禮右繞三匝。修敬已畢却坐一面。 我時復爲諸梨車子如應説法。諸善男子。 夫放逸者有五事果。何等爲五。一者不得 自在財利。二*者惡名流布無外。三*者不 樂惠施窮乏。四*者不樂見於四衆。五*者 不得諸天之身。諸善男子。因不放逸能生 世法出世間法。若有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者。應當勤修不放逸法。夫放逸者復 得十三果報。何等十三。一*者樂爲世間作 業。二*者樂説無益之言。三*者常樂久寢睡 眠。四*者樂説世間之事。五*者常樂親近 惡友。六*者懈怠懈惰。七*者常爲他人所 輕。八*者雖有所聞尋復忘失。九*者樂處 邊地。十*者不能調伏諸根。十一*者食不 知足。十二*者不樂空寂。十三*者所見不 正。是名十三。善男子。夫放逸者。雖得近佛 及佛弟子猶故爲遠。諸梨車子言。我等自 知是放逸人。何以故。如其我等不放逸者。如 來法王當出我土。時大會中有婆羅門子。 名曰無勝。語諸梨車。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頻婆娑羅王已獲大利。如來世尊出其國土。 猶如大池生妙蓮花。雖生在水水不能汚。 諸梨車子。佛亦如是。雖生彼國不爲世法 之所滯礙。諸佛世尊無出無入。爲衆生 故出現於世。不爲世法之所滯*礙。仁等 自迷耽荒五欲。不知親近往如來所。是故 名爲放逸之人。非佛出於摩伽陀國名放 逸也。何以故。如來世尊猶彼日月。非爲一 人二人出世。時諸梨車聞是語已。尋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作是言。善哉善哉。 無勝童子。快説如是善妙之言。時諸梨車各 各脱身所著一衣以施無勝。無勝受已轉 以奉我。復作是言。世尊。我從梨車得是衣 物。*唯願如來。哀愍衆生受我所獻。我於 爾時愍彼無勝即爲納受。時諸梨車同時合 掌作如是言。*唯願如來。於此土地一時 安居受我微供。我時默然受梨車請 是時六師聞是事已。師宗相與詣波羅㮈。 爾時我復往波羅㮈往波羅河邊。時波羅㮈 有長者子。名曰寶稱。耽荒五欲不知非 常。以我到故自然而得白骨觀法。見其殿 舍宮人婇女悉爲白骨。心生怖懼。如刀毒 蛇如賊如火。即出其舍來詣我所隨路 告言。瞿曇沙門。我今如爲賊所追逐。甚大 怖懼。願見救濟。佛言。善男子。佛法衆僧安 隱無懼。長者子言。若三寶中無所畏者。我 今亦當得無所畏。我即聽其出家爲道。時 長者子復有同友其數五十。遙聞寶稱厭離 出家。即共和順相與出家 六師聞已展轉復詣瞻婆大城。時瞻婆國一 切人民。悉共奉事六師之徒。初未曾聞佛法 僧名。多有諸人作極惡業。我於爾時爲衆 生故往瞻婆城。時彼城中有大長者無有 繼嗣。供事六師以求子息。於後不久其婦 懷妊。長者知已往六師所。歡喜而言。我婦懷 妊男耶女耶。六師答言。生必是女。長者聞 已心生愁惱。復有知識來謂長者。何故愁 惱乃如是耶。長者答言。我婦懷*妊未知 男女故問六師。六師見語。如我相法生 必是女。我聞是語自惟年老財富無量。如 其非男無所付囑。是故我愁。知識復言。汝 無智慧。先不聞耶。優樓頻螺迦葉兄弟爲 誰弟子。佛耶六師耶。六師若是一切智者。迦 葉何故捨之爲佛弟子。又舍利弗目犍連等。 及諸國王頻婆娑羅等。諸王夫人末利夫人 等。諸國長者須達多等。如是諸人非佛弟 子耶。曠野鬼神。阿闍世王。護財醉象。鴦掘 摩羅。惡心熾盛欲害其母。如是等輩斯非 如來所調伏耶。長者。如來世尊於一切法 知見無*礙。故名爲佛。發言無二故名如來。 斷煩惱故名阿羅訶。世尊所説終無有二。 六師不爾云何可信。如來今者近在此住。 若欲實知當詣佛所。爾時長者即與是人。 來詣我所頭面作禮。右遶三匝合掌長跪。而 作是言。世尊。於諸衆生平等無二怨親一 相。我爲愛結之所繋縛。於怨親中未能無 二。我今欲問如來世事。深自愧懼未敢發 言。世尊。我婦懷*妊。六師相言。生必是女。是 事云何。佛言。長者。汝婦懷*妊是男無疑。其 兒生已福徳無比。爾時長者聞是語已。生 大歡喜便退還家。爾時六師聞我玄記生 者必男有大福徳。心生嫉妬。以菴羅果和 合毒藥。持往其家語長者言。快哉瞿曇善 説其相。汝婦臨月可服此藥。服此藥已兒 則端正産者無患。長者歡喜受其毒藥與 婦令服。服已尋死。六師歡喜周遍城市高 聲唱言。沙門瞿曇記彼長者婦當生男其兒 福徳天下無勝。今兒未生母已喪命。爾時 長者復於我所。生不信心。即依世法殯 殮棺蓋。送至城外多積乾薪以火焚之。 我以道眼明見此事。顧命阿難。取我衣 來。吾欲往彼摧滅邪見。時毘沙門天告摩 尼跋陀大將言。如來今欲詣彼塚間。卿可 速往平治掃灑安師子座求妙香花莊嚴 其地。爾時六師遙見我往。各相謂言。瞿曇沙 門至此塚間欲噉肉耶。爾時多有未得法 眼諸優婆塞。各懷愧懼而白我言。彼婦已 死願不須往。爾時阿難語諸人言。且待須 臾。如來不久當廣開闡諸佛境界。我時到已 坐師子座。長者難言。所言無二可名世尊。 母已終亡云何生子。我言。長者。卿於爾時 都不見問母命脩短。但問所懷爲是男女。 諸佛如來發言無二。是故當知定必得子。是 時死屍火燒腹裂。子從中出端坐火中。猶 如鴛鴦處蓮花臺。六師見已復作是言。妖 哉瞿曇。善爲幻術。長者見已心復歡喜。呵 嘖六師。若言幻者汝何不作。我於爾時尋 告耆婆。汝往火中抱是兒來。耆婆欲往。 六師前牽語耆婆言。瞿曇沙門所作幻術 未必常爾。或能不能。如其不能脱能燒 害。汝今云何信受其言。耆婆答言。如來使 入阿鼻地獄。所有猛火尚不能燒。況世間 火。爾時耆婆前入火聚。猶入清涼大河水 中。抱持是兒還詣我所授兒與我。我受 兒已告長者言。一切衆生壽命不定如水 上泡。衆生若有重業果報。火不能燒毒不 能害。是兒業報。非我所作。時長者言。善哉 世尊。是兒若得盡其天命。*唯願如來爲立 名字。佛言。長者。是兒生於猛火之中。火名 樹提。應名樹提。爾時會中見我神化。無量 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六師周遍六城不得停足。慚愧低頭。 復來至此拘尸那城。既至此已唱如是言。 諸人當知。沙門瞿曇是大幻師。誑惑天下 遍六大城。譬如幻師幻作四兵。所謂車兵 馬兵象兵歩兵。又復幻作種種瓔珞城郭宮 宅河池樹木。沙門瞿曇亦復如是。幻作王 身爲説法故。或作沙門婆羅門身男身女身 小身大身。或作畜生鬼神之身。或説無常。 或説有常。或時説苦。或時説樂。或説有 我。或説無我。或説有淨。或説無淨。或時説 有。或時説無。所爲虚妄故名爲幻。譬如因 子隨子得菓。瞿曇沙門亦復如是。摩耶所 生母既是幻。子不得非。沙門瞿曇無實知 見。諸婆羅門經年積歳。修習苦行護持禁 戒。尚言未有眞實知見。何況瞿曇年少學淺 不修苦行。云何而有眞實知見。若能具滿 七年苦行。見猶不多。況所修習不滿六 年。愚人無智信受其教。如大幻師誑惑愚 者。沙門瞿曇亦復如是。善男子。如是六師 於此城中。大爲衆生増長邪見。善男子。我 見是事心生憐*愍。以其神力請召十方 諸大菩薩。雲集此林周遍彌滿四十由 旬。今於此中大師子吼。善男子。雖於空 處多有所説。則不得名師子吼也。於此 智人大衆之中。眞得名爲大師子吼。師子吼 者説一切法悉無常苦無我不淨。唯説如來 常樂我淨 爾時六師復作是言。若瞿曇有我我亦有 我。所言我者見者名我。瞿曇。譬如有人 向中見物。我亦如是。向喩於眼見者喩我。 佛告六師。若言見者名我是義不然。何以 故。汝所引喩因向見者。人在一向六根倶 用。若定有我因眼見者。何不如彼一根 之中倶伺諸塵。若一根中不能一時聞見 六塵。當知無我。所引向喩。雖經百年見 者因之所見無異。眼根若爾年邁根熟亦 應無異。人向異故見内見外。眼根若爾亦 應内外一時倶見。若不見者云何有我。六 師復言。瞿曇。若無我者誰能見耶。佛言。 有色有明有心有眼。是四和合故名爲見。 是中實無見者受者。衆生顛倒言有見者 及以受者。以是義故。一切衆生所見顛倒。 諸佛菩薩所見眞實。六師若言色是我者。是 亦不然。何以故。色實非我。色若是我不應 而得醜陋形貌。何故復有四姓差別。不悉 一種婆羅門耶。何故屬他不得自在。諸根 缺陋生不具足。何故不作諸天之身。而受 地獄畜生餓鬼種種諸身。若不能得隨意 作者。當知必定無有我也。以無我故名 爲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爲空。空故顛倒。以 顛倒故一切衆生輪轉生死。受想行識亦復 如是。六師。如來世尊永斷色縛乃至識縛。 是故名爲常樂我淨。復次色者即是因縁。若 因縁者則名無我。若無我者名爲苦空。如 來之身非是因縁。非因縁故則名有我。*若 有我者即常樂淨。六師復言。瞿曇。色亦非 我乃至識亦非我。我者遍一切處猶如虚 空。佛言。若遍有者則不應言我初不見若 初不見則知是見本無今有。若本無今有是 名無常。若無常者云何言遍。若遍有者五道 之中應具有身。若有身者應各受報。若各 受報云何而言轉受人天。汝言遍者一耶 多耶。我若一者則無父子怨親中人。我若多 者一切衆生所有五根悉應平等。所有業慧 亦應如是。若如是者云何説言根有具足 不具足者。善業惡業愚智差別。瞿曇。衆生我 者無有邊際。法與非法則有分齊。衆生 修法則得好身。若行非法則得惡身。以是 義故。衆生業果不得無差。佛言。六師。法 與非法若如是者我則不遍。我若遍者則 應悉到。如其到者修善之人亦應有惡。行 惡之人亦應有善。若不爾者云何言遍。 瞿曇。譬如一室然百千燈各各自明不相 妨*礙。衆生我者亦復如是。修善行惡不 相雜合。汝等若言我如燈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彼燈之明從縁而有。燈増長故明 亦増長。衆生我者則不如是。明從燈出 住在異處。衆生我者不得如是從身而出 住在異處。彼燈光明與闇共住。何以故。如 闇室中*然一燈時照則不了及至多燈乃 得明了。若初燈破闇則不須後燈。若須後 燈。當知初明與闇共住。瞿曇。若無我者誰 作善惡。佛言。若我作者云何名常。如其常 者云何而得有時作善有時作惡。若言有時 作善惡者。云何復得言我無邊。若我作者 何故而復習行惡法。如其我是作者知者。何 故生疑衆生無我。以是義故。外道法中定 無有我。若言我者則是如來。何以故。身無 邊故。無疑網故。不作不受故名爲常。不生 不滅故名爲樂。無煩惱垢故名爲淨。無有 十相故名爲空。是故如來常樂我淨空無諸 相。諸外道言。若言如來常樂我淨無相故 空。當知瞿曇所説之法則非空也。是故我今 當頂戴受持。爾時外道其數無量。於佛法 中信心出家 善男子。以是因縁故。我於此娑羅雙樹大 師子吼。師子吼者名大涅槃。善男子。東方雙 者破於無常獲得於常。乃至北方雙者破 於不淨而得於淨。善男子。此中衆生爲雙 樹故護娑羅林。不令外人取其枝葉斫截 破壞。我亦如是爲四法故。令諸弟子護持 佛法。何等爲四。常樂我淨。此四雙樹四王典 掌。我爲四王護持我法。是故於中而般涅 槃。善男子。娑羅雙樹花果常茂。常能利益無 量衆生。我亦如是。常能利益聲聞縁覺。花 者喩我。果者喩樂。以是義故。我於此間娑 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師子吼言。世尊。如來何故二月涅槃。善男 子。二月名春。春陽之月萬物生長。種植根 栽花果敷榮。江河盈滿百獸孚乳。是時衆生 多生常想。爲破衆生如是常心。説一切法 悉是無常。唯説如來常住不變。善男子。於六 時中孟冬枯悴衆不愛樂。陽春和液人所貪 愛。爲破衆生世間樂故演説常樂。我淨亦 爾。如來爲破世我世淨。故説如來眞實我 淨。言二月者喩於如來二種法身。冬不樂 者智者不樂如來無常入於涅槃。二月樂 者喩於智者愛樂如來常樂我淨。種植者喩 諸衆生聞法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種諸善根。河者喩於十方諸大菩薩來 詣我所諮受如是大涅槃典。百獸孚乳者 喩我弟子生諸善根。花喩七覺。果喩四果。 以是義故。我於二月入大涅槃 師子吼言。如來初生出家成道轉妙法輪皆 以八日。何故涅槃獨十五日。佛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如十五日月無虧盈。諸佛如來 亦復如是。入大涅槃無有虧盈。以是義 故。於十五日入般涅槃。善男子。如十五日 月盛滿時有十一事。何等十一。一能破闇。 二令衆生見道非道。三令衆生見道邪正。 四除欝蒸得清涼樂。五能破壞螢火高心。 六息一切賊盜之想。七除衆生畏惡獸心。 八能開*敷優鉢羅花。九合蓮花。十發行人 進路之心。十一令諸衆生樂受五欲多獲 快樂。善男子。如來滿月亦復如是。一*者破 壞無明大闇。二*者演説正道邪道。三*者開 示生死邪嶮涅槃平正。四*者令人遠離貪 欲瞋恚癡熱。五*者破壞外道光明。六*者 破壞煩惱結賊。七*者除滅畏五蓋心。八 *者開*敷衆生種善根心。九*者覆蓋衆生 五欲之心。十*者發起衆生進修趣向大涅 槃行十一*者令諸衆生樂修解脱。以是 義故。於十五日入大涅槃。而我眞實不入 涅槃。我弟子中愚癡惡人。定謂如來入於涅 槃。譬如母人多有諸子其母捨行至他國 土。未還之頃諸子各言我母已死。而是母人 實不死也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等比丘能莊嚴此娑 羅雙樹。善男子。若有比丘。受持讀誦十二 部經。正其文句通達深義。爲人解説初中 後善。爲欲利益無量衆生。演説梵行。如是 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師子吼言。世尊。 如我解佛所説義者。阿難比丘即其人也。 何以故。阿難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爲 人開説正語正義。猶如瀉水置之異器。 阿難比丘亦復如是。從佛所聞如聞傳説。 善男子。若有比丘得淨天眼。見於十方三 千大千世界所有。如觀掌中菴摩勒果。如 是比丘亦能莊嚴娑羅雙樹。師子吼言。世 尊。若如是者。阿尼樓馱比丘即其人也。何 以故。阿尼樓馱天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所 有乃至中陰悉能明了無障*礙故。善男子。 若有比丘少欲知足。心樂寂靜。勤行精進 念定慧解。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師 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迦葉比丘即其人 也。何以故。迦葉比丘善修少欲知足等法。善 男子。若有比丘爲益衆生不爲利養。修 習通達無諍三昧聖行空行。如是比丘則能 莊嚴娑羅雙樹。師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 須菩提比丘即其人也。何以故。須菩提者善 修無諍聖行空行故。善男子。若有比丘善 修神通。一念之中能作種種神通變化。一心 一定能作二果。所謂水火。如是比丘則能 莊嚴娑羅雙樹。師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 目連比丘即其人也。何以故。目犍連者善修 神通無量變化故。善男子。若有化丘善修 大智利智莊嚴智解脱智甚深智廣智無邊 智無勝智實智。具足成就如是慧根。於怨 親中心無差別。若聞如來涅槃無常心無 憂慼。若聞常住不入涅槃不生欣慶。如 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師子吼言。世 尊。若如是者。舍利弗比丘即其人也。何以 故。舍利弗者善能成就具足如是大智慧 故。善男子。若有比丘。能説衆生悉有佛性。 得金剛身無有邊際常樂我淨。身心無*礙 得八自在。如是比丘則能莊嚴娑羅雙樹。 師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唯有如來是其 人也。何以故。如來之身金剛無邊常樂我淨 身心無*礙具八自在故。世尊。唯有如來乃 能莊嚴娑羅雙樹。如其無者則不端嚴。惟願 大慈爲莊嚴故。常住於此娑羅樹林 佛言。善男子。一切諸法性無住住。汝云何言 願如來住。善男子。凡言住者名爲色法。從 因縁生故名爲住。因縁無處故名無住。如 來已斷一切色縛。云何當言如來住耶。受 想行識亦復如是。善男子。住名憍慢。以憍 慢。故不得解脱。不得解脱故名爲住。誰 有憍慢從何處來。是故得名爲無住住。如 來永斷一切憍慢。云何而言願如來住。住者 名有爲法。如來已斷有爲之法。是故不住 住名空法。如來已斷如是空法。是故獲 得常樂我淨。云何而言願如來住。住者名爲 二十五有如來已斷二十五有。云何而言願 如來住。住者即是一切凡夫。諸聖無去無來 無住。如來已斷去來住相。云何言住。夫無 住者。名無邊身。身無邊故。云何而言惟願 如來住娑羅林。若住此林則是有邊身。若 有邊則是無常。如來是常。云何言住。夫無住 者名曰虚空。如來之性同於虚空。云何言 住。又無住者名金剛三昧。金剛三昧壞一 切住。金剛三昧即是如來。云何言住。又無住 者則名爲幻。如來同幻。云何言住。又無住 者名無始終。如來之性無有始終。云何言 住。又無住者名無邊法界。無邊法界即是如 來。云何言住。又無住者名首楞嚴三昧。首 楞嚴三昧知一切法而無所著。以無著故 名首楞嚴。如來具足首楞嚴定。云何言住。 又無住者名處非處力。如來成就處非處力。 云何言住。又無住者名檀波羅蜜。檀波羅蜜 若有住者。則不得至尸波羅蜜乃至般若 波羅蜜。以是義故檀波羅蜜名爲無住。如 來乃至不住般若波羅蜜。云何願言如來常 住娑羅樹林。又無住者名修四念處。如來 若住四念處者。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名不住住。又無住者名無邊衆生 界。如來悉到一切衆生無邊界分而無所 住。又無住者名無屋宅。無屋宅者名爲無 有。無有者名爲無生。無生者名爲無死。無 死者名爲無相。無相者名爲無繋。無繋者名 爲無著。無著者名爲無漏。無漏即善。善即 無爲。無爲者即大涅槃常。大涅槃常者即 我。我者即淨。淨者即樂。常樂我淨即是如來。 善男子。譬如虚空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 上下。如來亦爾。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 下。善男子。若有説言身口意惡得善果者。 無有是處。身口意善得惡果者。亦無是 處。若言凡夫得見佛性十住菩薩不得見 者。亦無是處。一闡提輩犯五逆罪謗方 等經毀四重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亦無是處。六住菩薩煩惱因縁墮三惡 道。亦無是處。菩薩摩訶薩以眞女身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無是處。一闡提常 三寶無常。亦無是處。如來住於*拘尸那城。 亦無是處。善男子。如來今於此*拘尸那城 入大三昧深禪定窟。衆不見故名大涅槃」 師子吼言。如來何故入禪定窟。善男子。爲 欲度脱諸衆生故。未種善根令得種故。 已種善根得増長故。善果未熟令得熟 故。爲已熟者説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輕賤善法者令生尊貴故。諸有放逸 者令離放逸故。爲與文殊師利等諸大香 象共論議故。爲欲教化樂讀誦者深愛 禪定故。爲以聖行梵行天行化衆生故。爲 觀不共深法藏故。爲欲呵責放逸弟子故。 如來常寂猶尚樂定。況汝等輩煩惱未盡而 生放逸。爲欲呵責諸惡比丘受畜八種不 淨之物及不少欲不知足故。爲令衆生 尊重所聞禪定法故。以是因縁入禪定窟」 師子吼言。世尊。無相定者名大涅槃。是故涅 槃名爲無相。以何因縁名爲無相。善男子。 無十相故。何等爲十。所謂色相聲相香味 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 是相故名無相。善男子。夫著相者則能生 癡癡故生愛。愛故繋縛。繋縛故受生。生故 有死。死故無常。不著相者則不生癡。不 生癡故則無有愛。無有愛故則無繋縛。 無繋縛故則不受生。不受生故則無有 死。無有死故則名爲常。以是義故涅槃名 常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比丘能斷十相。佛言。 善男子。若有比丘。時時修習三種相者則 斷十相。時時修習三昧定相。時時修習智 慧之相。時時修習捨相。是名三相 師子吼言。世尊。云何名爲定慧捨相定。是三 昧者一切衆生皆有三昧。云何方言修習三 昧。若心在一境則名三昧。若更餘縁則不 名三昧。如其不定非一切智。非一切智云 何名定。若以一行得三昧者。其餘諸行亦 非三昧。若非三昧則非一切智。若非一切 智云何名三昧。慧捨二相亦復如是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縁於一境得名 三昧。其餘諸縁不名三昧。是義不然。何以 故。如是餘縁亦一境故。行亦如是。又言衆 生先有三昧不須修者。是亦不然。所以者 何。言三昧者名善三昧。一切衆生眞實未 有。云何而言不須修習。以住如是善三 昧中觀一切法。名善慧相。不見三昧智慧 異相。是名捨相。復次善男子。若取色相不 能觀色常無常相是名三昧。若能觀色常 無常相。是名慧相。三昧慧等觀一切法。是 名捨相。善男子。如善御駕駟遲疾得所。遲 疾得所故名捨相。菩薩亦爾。若三昧多者則 修習慧。若慧多者則修習三昧。三昧慧等則 名爲捨。善男子。十住菩薩智慧力多三昧力 少。是故不得明見佛性。聲聞縁覺三昧力 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縁不見佛性。諸佛世 尊定慧等故。明見佛性了了無*礙。如觀掌 中菴摩勒果。見佛性者名爲捨相 奢摩他者名爲能滅。能滅一切煩惱結故。 又奢摩他者名曰能調。能調諸根惡不善 故。又奢摩他者名曰寂靜。能令三業成寂 靜故。又奢摩他者名曰遠離。能令衆生離 五欲故。又奢摩他*者名曰能清能清貪欲 瞋恚愚癡三濁法故。以是義故。故名定相。 毘婆舍那名爲正見。亦名了見。名爲能見。 名曰遍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爲慧。 憂畢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諍。又名不觀。 亦名不行。是名爲捨。善男子。奢摩他者有 二種。一*者世間。二出世間。復有二種。一 *者成就。二不成就。成就者所謂諸佛菩薩。 不成就者所謂聲聞辟支佛等。復有三種。 謂下中上。下者謂諸凡夫。中者聲聞縁覺。 上者諸佛菩薩。復有四種。一退。二住。三進。 四能大利益。復有五種。所謂五智三昧。何等 爲五。一無食三昧。二無過三昧。三身意清淨 一心三昧。四因果倶樂三昧。五常念三昧。復 有六種。一觀骨三昧。二慈三昧。三觀十二因 縁三昧。四阿那婆那三昧。五念覺觀三昧。 六觀生滅三昧。復有七種。所謂七覺分。一念 覺分。二擇法覺分。三精進覺分。四喜覺分。五 除覺分六定覺分。七捨覺分。復有七種。一 須陀洹三昧。二斯陀含三昧。三阿那含三昧。 四阿羅漢三昧。五辟支佛三昧。六菩薩三昧。 七如來覺知三昧。復有八種。謂八解脱三昧。 一内有色相外觀色解脱三昧。二内無色相 外觀色解脱三昧。三淨解脱身證三昧。四空 處解脱三昧。五識處解脱三昧。六無所有處 解脱三昧。七非有想非無想處解脱三昧。八 滅盡定解脱三昧。復有九種。所謂九次第定。 四禪四空及滅盡定三昧。復有十種。所謂十 一切處三昧。何等爲十。一*者地一切處三 昧。二*者水一切處三昧。三*者風一切處三 昧。四*者青一切處三昧。五*者黄一切處三 昧。六*者赤一切處三昧。七*者白一切處三 昧。八*者空一切處三昧。九*者識一切處三 昧。十*者無所有一切處三昧。復有無數種。 所謂諸佛菩薩。善男子。是名三昧相 善男子。慧有二種。一*者世間。二出世間。復 有三種。一*者般若。二*者毘婆舍那。三 *者闍那。般若者名一切衆生。毘婆舍那者 一切聖人。闍那者諸佛菩薩。又般若者名爲 別相。毘婆舍那*者名爲總相。闍那者名爲 破相。復有四種。所謂觀四眞諦。善男子。爲 三事故修奢摩他。何等*爲三。一*者不放 逸故。二*者莊嚴大智故。三*者得自在故。 復次爲三事故修毘婆舍那。何等爲三。一 *者爲觀生死惡果報故。二*者爲欲増長 諸善根故。三*者爲破一切諸煩惱故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師子吼菩薩品之五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之五

師子吼言。世尊。如經中説。若毘婆舍那能 破煩惱。何故復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 汝言毘婆舍那破煩惱者。是義不然。何以 故。有智慧時則無煩惱。有煩惱時則無智 慧。云何而言毘婆舍那能破煩惱。善男子。 譬如明時無闇闇時無明。若有説言明能 破闇。無有是處。善男子。誰有智慧誰有 煩惱。而言智慧能破煩惱。如其無者則無 所破。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煩惱。爲到故 破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凡夫衆生則應能 破。若到故破者。初念應破。若初念不破後 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則不到。云何説言 智慧能破。若言到與不到而能破者。是義 不然。復次毘婆舍那破煩惱者。爲獨能破 爲伴故破。若獨能破。菩薩何故修八正道 若伴故破。當知獨則不能破也。若獨不能 伴亦不能。如一盲人不能見色。雖伴衆 盲亦不能見。毘婆舍那亦復如是。善男 子。如地堅性火熱性水濕性風動性。而地堅 性乃至風動性。非因縁作其性自爾。如四 大性煩惱亦爾性自是斷。若是斷者云何而 言智慧能斷。以是義故。毘婆舍那決定不 能破諸煩惱。善男子。如鹽性醎令異物醎。 蜜本性甘令異物甘。水本性濕令異物濕。智 慧性滅令異法滅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 法無滅云何智慧強能令滅。若言鹽醎令異 物醎慧滅亦爾能令異法滅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滅故。若念念滅云何 而言能滅他法。以是義故。智慧之性不破 煩惱。善男子。一切諸法有二種滅。一者性 滅。二*者畢竟滅。若性滅者云何而言智慧 能滅。若言智慧能滅煩惱如火燒物。是義 不然。何以故。如火燒物則有遺燼。智慧若 爾應有餘燼。如斧伐樹破處可見。智慧若 爾有何可見。慧若能令煩惱離者。如是煩 惱應餘處現。如諸外道離六大城拘尸城 現。若是煩惱不餘處現。則知智慧不能令 離。善男子。一切諸法性若自空。誰能令生 誰能令滅。生異滅異無造作者。善男子。若 修習定則得如是正智正見。以是義故。我 經中説。若有比丘修習定者。能見五陰 生滅之相。善男子。若不修定世間之事尚 不能了。況於出世。若無定者平處顛墜。 心縁異法口宣異言。耳聞異聲心解異 義。欲造異字手書異文。欲行異路身渉 異徑。若有修習三昧定者。則大利益乃至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二法。能大利益。一 定二智。善男子。如刈菅草執急則斷。菩 薩摩訶薩修是二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如 拔堅木先以手動後則易出。菩薩定慧亦復 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善男子。如浣 垢衣先以灰汁後以清水衣則鮮潔。菩薩 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如先讀誦後則解 義。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勇人 先以鎧仗牢自莊嚴然後御陣能壞怨 賊。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巧匠 鉗鐹盛金自在隨意㧌攪融消。菩薩定 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明鏡照了面像。 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善男子。如先平地然 後下種。先從師受後思惟義。菩薩定慧亦 復如是。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是二 法能大利益。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是二 法。調攝五根堪忍衆苦。所謂飢渇寒熱打 擲罵辱。惡獸所嚙蚊虻所螫。常攝其心不 令放逸。不爲利養行於非法。客塵煩惱 所不能汚。不爲諸邪異見所惑。常能遠 離諸惡覺觀。不久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爲欲成就利衆生故。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是二法。四倒暴風不能吹動。如須 彌山雖爲四風之所吹鼓不能令動。不 爲外道邪師所拔。如帝釋幢不可移轉。衆 邪異術不能誑惑。常受微妙第一安樂。能 解如來深祕密義。受樂不欣逢苦不戚。 諸天世人恭敬讃歎。明見生死及非生死。善 能了知法界法性身有常樂我淨之法是則 名爲大涅槃樂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無願三 昧。捨相者名無相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薩 摩訶薩。善知定時慧時捨時及知非時。是 名菩薩摩訶薩行菩提道。師子吼言。世尊。 云何菩薩知時非時。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因 於受樂生大憍慢。或因説法而生憍慢。或 因精勤而生憍慢。或因解義善問答時而 生憍慢。或因親近惡知識故而生憍慢。或 因布施所重之物而生憍慢。或因世間善 法功徳而生憍慢。或因世間豪貴之人所 恭敬故而生憍慢。當知爾時不宜修智宜 應修定。是名菩薩知時非時。若有菩薩勤 修精進。未得利益涅槃之樂。以不得故生 於悔心。以鈍根故不能調伏五情諸根。諸 垢煩惱勢力盛故自疑戒律。有羸損故。當 知爾時不宜修定宜應修智。是名菩薩知 時非時。善男子。若有菩薩定慧二法不平 等者。當知爾時不宜修捨。二法若等則宜 修之。是名菩薩知時非時。善男子。若有菩 薩修習定慧起煩惱者。當知爾時不宜 修捨。宜應讀誦書寫解説十二部經念 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捨。是名修捨。 善男子。若有菩薩修習如是三法相者。以 是因縁得無相涅槃 師子吼言。世尊。無十相故名大涅槃爲 無相者。復以何縁名爲無生無出無作屋 宅洲歸安隱滅度涅槃寂靜無諸病苦無所 有耶。佛言。善男子。無因縁故。故名無生。 以無爲故。故名無出。無造業故。故名無 作。不入五見。故名屋宅。離四瀑水。故名 爲洲。調衆生故。故名歸依。壞結賊故。故 名安隱。諸結火滅。故名滅度。離覺觀故。故 名涅槃。遠憒閙故。名曰寂靜。永斷必死。 故名無病。一切無故。名無所有。善男子。若 菩薩*摩訶薩作是觀時。即得明了見於佛 性 師子吼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幾法。能 見如是無相涅槃至無所有。佛言。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則能明見涅槃無相 至無所有。何等爲十。一*者信心具足。云何 名爲信心具足。深信佛法衆僧是常。十方諸 佛方便示現一切衆生及一闡提悉有佛性。 不信如來生老病死及修苦行提婆達多眞 實破僧出佛身血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正 法滅盡。是名菩薩信心具足。二*者淨戒具 足。云何名爲淨戒具足。善男子。若有菩薩 自言戒淨。雖不與彼女人和合。見女人時 或共嘲調言語戲笑。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 破淨戒。汚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爲淨 戒具足。復有菩薩自言戒淨。雖不與彼女 人身合嘲調戲笑。於壁障外遙聞女人瓔 珞環釧種種諸聲心生愛著。如是菩薩成 就欲法毀破淨戒。汚辱梵行令戒雜穢。不 得名爲淨戒具足。復有菩薩自言戒淨。 雖復不與女人和合言語嘲調聽其音聲。 然見男子隨逐女時。或見女人隨逐男時。 便生貪著。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淨戒。 汚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爲淨戒具足。 復有菩薩自言戒淨。雖復不與女人和合 言語嘲調聽其音聲見男女相隨。然爲生 天受五欲樂。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毀破淨 戒。汚辱梵行令戒雜穢。不得名爲淨戒具 足。善男子。若有菩薩。清淨持戒。而不爲戒 不爲尸羅波羅蜜。不爲衆生不爲利養。 不爲菩提不爲涅槃。不爲聲聞辟支佛。 唯爲最上第一義故護持禁戒。善男子。是 名菩薩淨戒具足。三者親近諸善知識。善知 識者若有能説信戒多聞布施智慧令人受 行。是名菩薩善知識也。四者樂於寂靜。寂 靜者所謂身心寂靜。觀察諸法甚深法界。是 名寂靜。五者精進。精進者所謂繋心觀四 正諦。設頭火然終不放捨。是名精進。六 者念具足。念具足者所謂念佛念法念僧念 戒念天念捨。是名念具足。七者軟語。軟語者 所謂實語妙語先意問訊時語眞語。是名軟 語。八者護法。護法者所謂愛樂正法常樂 演説。讀誦書寫思惟其義。廣宣敷揚令其流 布。若見有人書寫解説讀誦讃歎思惟義 者。爲求資生而供養之。所謂衣服飮食臥 具醫藥。爲護法故不惜身命。是名護法。九 者菩薩*摩訶薩見有同學同戒有所乏 少。轉從他乞熏鉢染衣瞻病所須衣服飮食 臥具房舍而供給之。十者具足智慧。智慧 者所謂觀於如來常樂我淨一切衆生悉有 佛性。觀法二相。所謂空不空常無常樂無樂 我無我淨不淨。異法可斷異法不可斷。異 法從縁生異法從縁見。異法從縁果異法 非縁果。是名具足智慧。善男子。是名菩薩 具足十法即能明見涅槃無相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先告純陀。汝今已得 見於佛性得大涅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是義云何。世尊。如經中説。若施畜 生得百倍報。施一闡提得千倍報。施持戒 者百千倍報。若施外道斷煩惱者得無量 報。施四道向及以四果至辟支佛得無量 報。施不退菩薩及最後身諸大菩薩如來世 尊。所得福報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不可思 議。純陀大士。若受如是無量報者。是報 無盡。何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 尊。經中復説。若人重心造善惡業必得果 報。若現世受。若次生受。若後世受。純陀善 業重心作故。當知是業必定受報。若定受 報云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復 得見於佛性。世尊。經中復説。施三種人果 報無盡。一*者病人。二*者父母。三*者如來。 世尊。經中復説。佛告阿難。一切衆生如其無 有欲界業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色無色業亦復如是。世尊。如法句偈。非空 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脱之 不受業。又阿尼樓馱言。世尊。我憶往昔 以一食施。八萬劫中不墮三惡。世尊。一食 之施尚得是報。何況純陀信心施佛。具足 成就檀波羅蜜。世尊。若善果報不可盡者。 謗方等經犯五逆罪毀四重禁一闡提罪 云何可盡。若不可盡。云何能得見於佛性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唯有二人。能得無 量無邊功徳。不可稱計不可宣説。能竭生 死漂流*瀑河。降魔怨敵摧魔勝幢。能轉 如來無上法輪。一者善問。二者善答。善男子。 佛十力中業力最深。善男子。有諸衆生於 業縁中心輕不信。爲度彼故作如是説。善 男子。一切作業有輕有重。輕重二業復各有 二。一*者決定。二不決定。善男子。或有人 言。惡業無果。若言惡業定有果者。云何氣 嘘旃陀羅而得生天。鴦掘摩羅得解脱 果。以是義故。當知作業有定得果不定 得果。我爲除斷如是邪見故於經中説 如是語。一切作業無不得果。善男子。或有 重業可得作輕。或有輕業可得作重。非 一切人唯有愚智。是故當知非一切業悉 定得果。雖不定得亦非不得。善男子。一 切衆生凡有二種。一*者智人。二*者愚人。有 智之人以智慧力。能令地獄極重之業現世 輕受。愚癡之人現世輕業地獄重受。師子吼 言。世尊。若如是者則不應求清淨梵行及 解脱果。佛言。善男子。若一切業定得果者。 則不應求梵行解脱。以不定故則修梵行 及解脱果。善男子。若能遠離一切惡業則 得善果。若遠善業則得惡果。若一切業定 得果者。則不應求修習聖道。若不修道 則無解脱。一切聖人所以修道。爲壞定業 得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故。若一切業 定得果者。則不應求修習聖道。若人遠離 修習聖道得解脱者。無有是處。不得解 脱得涅槃者。亦無是處。善男子。若一切業 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純善之業。應當永已常 受安樂。一世所作極重惡業。亦應永已受 大苦惱。業果若爾則無修道解脱涅槃。人作 人受。婆羅門作婆羅門受。若如是者則不應 有下姓下有。人應常人。婆羅門應常婆羅 門。小時作業應小時受。不應中年及老時 受。老時作惡生地獄中。地獄初身不應便 受。應待老時然後乃受。若老時不殺不應 壯年得壽。若無壯壽云何至老。業無失故。 業若無失。云何而有修道涅槃。善男子。業 有二種。定以不定。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 *者時定。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縁合則受。或 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善男子。若定心 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若發 誓願供養三寶。是名定業。善男子。智者 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爲輕。愚 癡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以 是義故。一切諸業不名決定。菩薩摩訶 薩無地獄業。爲衆生故發大誓願生地獄 中 善男子。往昔衆生壽百年時。恒沙衆生受地 獄報。我見是已即發大願受地獄身。菩薩 爾時實無是業。爲衆生故受地獄果。我於 爾時在地獄中經無量歳。爲諸罪人廣開 分別十二部經。諸人聞已壞惡果報令地 獄空。除一闡提。是名菩薩摩訶薩非現生 後受是惡業。復次善男子。是賢劫中無量衆 生。墮畜生中受惡業果。我見是已復發誓 願。爲欲説法度衆生故。或作麞鹿羆鴿 獼猴龍蛇金翅魚鼈狐兎牛馬之身。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實無如是畜生惡業。以大 願力爲衆生故現受是身。是名菩薩摩訶 薩非現生後受是惡業。復次善男子。是賢 劫中復有無量無邊衆生生餓鬼中。或食吐 汁脂肉膿血屎尿涕唾壽命無量百千萬歳。 初不曾聞漿水之名。況復眼見而得飮也。 設遙見水生意往趣。到則變成猛火膿血。 或時不變則有多人手執矛槊。遮護捉 持不令得前。或天降雨至身成火。是名 惡業果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如是諸 惡業果。爲化衆生令得解脱故。發誓願 受如是身。是名菩薩摩訶薩非現生後受 是惡業。善男子。我於賢劫。生屠膾家畜養 鷄猪牛羊。摾獵羅網漁捕旃陀羅舍作賊 劫盜。菩薩實無如是惡業。爲度衆生令 得解脱。以大願力受如是身。是名。菩薩 摩訶薩非現生後受是惡業。善男子。是賢 劫中復生邊地。多作貪欲瞋恚愚癡習行 非法。不信三寶後世果報。不能恭敬父母 親老耆舊長宿。善男子。菩薩爾時實無是業。 爲令衆生得解脱故。以大願力而生其 中。是名菩薩摩訶薩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善男子。是賢劫中復受女身惡身貪身瞋身 癡身妬身慳身幼身誑身纒蓋之身。善男子。 菩薩爾時亦無是業。但爲衆生得解脱故。 以大願力願生其中。是名菩薩摩訶薩非 現生後受是惡業。善男子。我於賢劫受黄 門身無根二根及不定根。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實無如是諸惡身業。爲令衆生得解脱 故。以大願力願生其中。是名菩薩摩訶薩 非現生後受是惡業。善男子。我於賢劫復 習外道尼乾子法信受其法。無施無祠無 施祠報。無善惡業無善惡報。無現在世及 未來世。無此無彼無有聖人。無變化身 無道涅槃。善男子。菩薩實無如是惡業。但 爲衆生令得解脱。以大願力受是邪法。是 名菩薩摩訶薩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善男子。我念往昔與提婆達多倶爲商主。 各各自有五百賈人。爲利益故至大海中 採取珍寶。惡業縁故路遇暴風。吹破船 舫伴黨死盡。爾時我與提婆達多。不殺果 報長壽縁故。爲風所吹倶至陸地。時提婆 達多貪惜寶貨。生大憂苦發聲啼哭。我時 語言。提婆達多。不須啼哭。提婆達多即語 我言。諦聽諦聽。譬如有人貧窮困苦。至塚 墓間手捉死尸而作是言。願汝今者施我 死樂。我當施汝貧窮壽命。爾時死尸即便起 坐語貧人言。善男子。貧窮壽命汝自受之。 我今甚樂如是死樂。實不欣汝貧窮而生。 然我今日既無死樂兼復貧窮。云何而得 不啼哭耶。我復慰喩。汝且莫愁。今有二 珠價直無數。當分一枚以相惠施。我即分 與復語之言。有命之人能得此寶。如其無 命誰能得耶。我時疲弊詣一樹下止息眠 臥。提婆達多貪心熾盛。爲餘一珠即生惡 心。刺壞我目劫奪我珠。我時患瘡發聲呻 號。時有一女來至我所而問我言。仁者何 故呻*號如是。我即爲其廣説本事。女人聞 已復重問我。汝名字何。我即答言。名爲實 語女言。云何知汝爲實語耶。我即立誓若 我今於提婆達多有惡心者。目當如是永 爲盲瞎。如其無者當還得眼。言已其目平 復如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説現世 報。善男子。我念往昔生南天竺富單那城 婆羅門家。是時有王名迦羅富。其性暴惡憍 慢自大。年壯色美耽著五欲。我於爾時爲 度衆生在彼城外寂默禪思。爾時彼王春 木花敷。與其眷屬宮人婇女出城遊 觀。在樹林下五欲自娯。其諸*婇女捨王 *遊戲遂至我所。我時欲爲斷彼貪故而爲 説法。時王尋來即見我時。便生惡心而問 我言。汝今已得羅漢果耶。我言。不得。復 言。獲得不還果耶。我言不得。復作是言。汝 今若未得是二果。則爲具足貪欲煩惱。云 何自恣觀我女人。我即答言。大王當知。我 今雖未斷貪欲結。然其内心實無貪著。王 言。癡人。世有諸仙服氣食果。見色猶貪。 況汝盛年未斷貪欲。云何見色而當不著。 我言。大王。見色不著實不因於服氣食 菓皆由繋心無常不淨。王言。若有輕他而 生誹謗。云何得名修持淨戒。我言。大王。 若有妬心則有誹謗。我無妬心云何言謗。 王言。大徳。云何名戒。大王。忍名爲戒。王言。 若忍是戒者。當截汝耳。若能忍者知汝持 戒。即截其耳。時我被截顏色不變。時王群 臣見是事已。即諫王言。如是大士不應加 害。王告諸臣。汝等云何知是大士。諸臣答 言。見受苦時容色不變。王復語言。我當更 試知變不變。即劓其鼻刖其手足。爾時菩 薩已於無量無邊世中。修習慈悲愍苦衆 生。時四天王心懷瞋忿雨沙礫石。王見是 已心大怖畏。復至我所長跪而言。唯願哀 *愍聽我懺悔。我言。大王。我心無瞋亦如無 貪。王言。大徳。云何得知心無瞋恨。我即立 誓。我若眞實無瞋恨者。令我此身平復如 故。發是願已身即平復。是名菩薩摩訶薩 説現世報 善男子。善業生報後報。及不善業亦復如是。 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一 切諸業悉得現報。不善惡業得現報者。如 王作惡天降惡雨。亦如有人示獵師羆處 及寶色鹿其手墮落。是名惡業現受果報。 生報者如一闡提犯四重禁及五逆罪。後報 者如持戒人深發誓願。願未來世常得如是 淨戒之身。若有衆生壽百年時八十年時。於 中當作轉輪聖王教化衆生 善男子。若業定得現世報者。則不能得生 報後報。菩薩摩訶薩修三十二大人相業。則 不能得現世報也。若業不得三種報者。 是名不定。善男子。若言諸業定得報者。則 不得有修習梵行解脱涅槃。當知是人非 我弟子是魔眷屬。若言諸業有定不定。定 者現報生報後報。不定者縁合則受不合不 受。以是義故。應有梵行解脱涅槃。當知 是人眞我弟子非魔眷屬。善男子。一切衆生 不定業多決定業少。以是義故。有修習道。 修習道故。決定重業可使輕受。不定之業 非生報受 善男子有二種人。一*者不定作定報現報 作生報輕報作重報。應人中受在地獄 受。二*者定作不定。應生受者迴爲現受。 重報作輕。應地獄受人中輕受。如是二人。 一愚二智。智者爲輕。愚者令重。善男子。譬 如二人於王有罪。眷屬多者其罪則輕。眷 屬少者應輕更重。愚智之人亦復如是。智者 善業多故重則輕受。愚者善業少故輕則重 受。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則肥壯。一*則羸 痩。倶沒深泥。肥壯能出。羸者則沒。善男子。 譬如二人倶共服毒。一有呪力及阿伽陀。 一者無有。有呪藥者毒不能傷。無呪藥 者服時即死。善男子。譬如二人倶多飮漿。 一火勢盛。一則微弱。火勢多者則能消化。火 勢弱者則爲其患。善男子。譬如二人爲王 所繋。一有智慧。一則愚癡。其有智者則能 得脱。愚癡之人無有脱期。善男子。譬如二 人倶渉險路。一則有目。一則盲瞽。有目之 人直過無患。盲者墜落墮深坑險。善男子。 譬如二人倶共飮酒。一則多飮。一則少 *飮。其多*飮者飮則無患。其少*飮者飮則 成患。善男子。譬如二人倶敵怨陣。一則鎧 *仗具足莊嚴。一則自身。其有*仗者能破 怨敵。其*自身者不能自勉。復有二人糞 穢汚衣。一覺尋浣。一覺不*浣。其尋*浣者 衣則淨潔。其不*浣者垢穢日増。復有二人 倶共乘車。一有輻軸一無*輻軸。有*輻 軸者隨意而去。無*輻軸者則不移處。復 有二人倶行曠路。一有資糧。一則空往。 有資糧者則得度險。其空往者則不能過。 復有二人爲賊所劫。一有寶藏。一則無 藏有寶藏者心無憂戚。其無藏者心則愁 惱。愚智之人亦復如是。有善藏者重業輕 受。無善藏者輕業重受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説。非一切業 悉得定果。亦非一切衆生定受。世尊。云何 衆生令現輕報地獄重受。地獄重報現世輕 受。佛言。一切衆生凡有二種。一*者有智。二 *者愚癡若能修習身戒心慧。是名智者。若 不能修身戒心慧。是名愚癡。云何名爲不 修習身。若不能攝五情諸根。名不修身。 不能受持七種淨戒。名不修戒。不調心 故名不修心。不修聖行名不修慧。復次 不修身者不能具足清淨戒體。不修戒者 受畜八種不淨之物。不修心者不能修習 三種相故。不修慧者不修梵行故。復次不 修身者不能觀身。不能觀色及觀色相。 不觀身相。不知身數。不知是身從此到 彼。於非身中而生身相。於非色中而作 色相。是故貪著我身身數。名不修身。不修 戒者。若受下戒不名修戒。受持邊戒爲 自利戒爲自調戒。不能普爲安樂衆生。非 爲護持無上正法。爲生天上受五欲樂。 不名修戒不修心者。若心散亂不能專一 守自境界。自境界者謂四念處。他境界者所 謂五欲。若不能修四念處者。名不修心。 於惡業中不善護心。名不修慧。復次不 修身者不能深觀是身無常無住危脆念 念滅壞是魔境界。不修戒者不能具足尸 波羅蜜。不修心者不能具足禪波羅蜜。不 修慧者不能具足般若波羅蜜。復次不修 身者貪著我身及我所身。我身常恒無有 變易。不修戒者爲自身故作十惡業。不修 心者於惡業中不能攝心。不修慧者以 不攝心不能分別善惡等法。復次不修 身者不斷我見。不修戒者不斷戒取。不 修心者作貪瞋業趣向地獄。不修慧者不 斷癡心。復次不修身者不能觀身雖無 過咎而常是怨。善男子。譬如男子有怨常 逐伺求其便。智者覺已繋心愼護。若不愼 護則爲所害。一切衆生身亦如是。常以飮食 冷煖將養。若不如是將護守愼即當散壞。 善男子。如婆羅門奉事火天。常以香花讃 歎禮拜供養承事期滿百年。若一觸時尋燒 人手。是火雖得如是供養。終無一念報事 者恩。一切衆生身亦如是。雖於多年以好 香花*瓔珞衣服飮食臥具病痩醫藥而供給 之。若遇内外諸惡因縁即時滅壞。都不憶 念往日供給衣食之恩。善男子。譬如有王 畜四毒蛇置之一篋以付一人仰令瞻養。 是四蛇中設一生瞋則能害人。是人恐怖常 求飮食隨時守護。一切衆生四大毒蛇亦復 如是。若一大瞋則能壞身。善男子。如人久 病應當至心求醫療治若不勤救必死不 疑。一切衆生身亦如是。常應攝心不令放 逸。若放逸者即便滅壞。善男子。譬如坏瓶 不耐風雨打擲搥壓。一切衆生身亦如是。 不耐飢渇寒熱風雨打繋惡罵。善男子。如 癰未熟常當善護不令人觸。設有觸者 *即大苦痛。一切衆生身亦如是。善男子。如 騾懷妊自害其躯。一切衆生身亦如是。内 有風冷身*即受苦。善男子。譬如芭蕉 生實則枯。一切衆生身亦如是。善男子。亦 如芭蕉内無堅實。一切衆生身亦如是。善 男子。如蛇鼠狼各各相於常生怨心。衆生四 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鵝王不樂塚墓。 菩薩亦爾。於身塚墓亦不貪樂。善男子。如 旃陀羅七世相繼不捨其業是故爲人之 所輕賤。是身種子亦復如是。種子精血究竟 不淨。以不淨故諸佛菩薩之所輕呵。善男 子。是身不如摩羅耶山生於栴檀。亦不能 生優鉢羅花芬陀利花瞻婆花摩利迦花婆 師迦花。九孔常流膿血不淨。生處臭穢醜 陋可惡。常與諸虫共在一處。善男子。譬如 世間雖有上妙清淨園林死尸至中則爲 不淨。衆共捨之不生愛著。色界亦爾。雖復 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捨之。善男 子。若有不能作如是觀。名不修身。不 修戒者。善男子。若不能觀戒是一切善法 梯橙。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 樹木所生之本。是諸善根之導首也。如彼 商主導衆商人。戒是一切善法勝幢。如天 帝釋所立勝幢。戒能永斷一切惡業及三惡 道。能療惡病猶如藥樹。戒是生死險道資 糧。戒是摧結破賊鎧仗。戒是滅結毒蛇良 呪。戒是度惡業行橋梁。若有不能如是 觀者。名不修戒。不修心者。不能觀心輕 躁動轉難捉難調。馳騁奔逸如大惡象。念 念迅速如彼電光。躁擾不住猶如獼猴。如 幻如炎。乃是一切諸惡根本。五欲難滿如 火獲薪。亦如大海呑受諸流。如曼陀山 草木滋多。不能觀察生死虚妄。耽惑致患 如魚呑鉤。常先引導諸業隨從。猶如貝母 引導諸子。貪著五欲不樂涅槃。如駝食 蜜乃至於死不顧芻草。深著現樂不觀 後過。如牛貪苗不懼杖楚。馳騁周遍二十 五有。猶如疾風吹兜羅𦶇所不應求求 無厭足。如無知人求無熱火。常樂生死 不樂解脱。如絍婆虫樂絍婆樹。迷惑愛著 生死臭穢。猶如獄囚樂獄卒女。亦如厠猪樂 處不淨。若有不能如是觀者。名不修心。 不修慧者不觀智慧有大勢力如金翅鳥。 能壞惡業壞無明闇猶如日光。能拔陰樹 如水漂物。焚燒邪見猶如猛火。慧是一切 善法根本佛菩薩母之種子也。若有不能如 是觀者不名修慧。善男子。第一義中若見 身身相身因身果身聚身一身二此身彼身身 滅身等身修修者。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 身。善男子。若見戒戒相戒因戒果上戒下 戒戒聚戒一戒二此戒彼戒戒滅戒等戒修 修者戒波羅蜜。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戒。 若見心心相心因心果心聚心及心數心一 心二此心彼心心滅心等心修修者上中下心 善心惡心。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心。善 男子。若見慧慧相慧因慧果慧聚慧一慧二 此慧彼慧慧滅慧等上中下慧鈍慧利慧慧修 修者。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慧。善男子。 若有不修身戒心慧。如是之人於小惡業 得大惡報。以恐怖故常生是念。我屬地獄 作地獄行。雖聞智者説地獄苦。常作是念。 如鐵打鐵石還打石木自打木火虫樂火。 地獄之身還似地獄。若似地獄有何苦事。 譬如蒼蠅爲唾所粘不能得出。是人亦 爾。於小罪中不能自出。心初無悔不能 修善覆藏瑕疵。雖有過去一切善業。悉爲 是罪之所垢汚。是人所有現受輕報轉爲地 獄極重惡果。善男子。如小器水置鹽一升 其味醎苦難可得飮。是人罪業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有人負他一錢不能償故身 被繋縛多受衆苦。是人罪業亦復如是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現輕報 轉地獄受。佛言。善男子。一切衆生若具五 事。令現輕報轉地獄受。何等爲五。一*者愚 癡故。二*者善根微少故。三*者惡業深重故。 四*者不懺悔故。五*者不修本善業故。復 有五事。一*者修習惡業故。二*者無戒財 故。三*者遠離諸善根故。四*者不修身戒 心慧故。五*者親近惡知識故。善男子。是故 能令現世輕報地獄重受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 受。善男子。若有修習身戒心慧。如先所 説。能觀諸法同如虚空。不見智慧不見 智者。不見愚癡不見愚者。不見修習及 修習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則能修習身 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是人 設作極重惡業。思惟觀察能令輕微。作是 念言。我業雖重不如善業。譬如疊花雖復 百斤終不能敵眞金一兩。如恒河中投一 升鹽水無醎味飮者不覺。如巨富者雖多 負人千萬寶物無能繋縛令其受苦。如大 香象能壞鐵鎖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復如 是。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惡業羸弱。我能發露 懺悔除惡能修智慧。智慧力多無明力少。如 是念已。親近善友修習正見。受持讀誦 書寫解説十二部經見有受持讀誦書寫解 説之者。心生恭敬兼以衣食房舍臥具病藥 花香。而供養之讃歎尊重。所至到處稱説 其善不説其短。供養三寶敬信方等大涅 槃經如來常恒無有變易一切衆生悉有佛 性。是人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善男子。 以是義故。非一切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 衆生定受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師子吼菩薩品之六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

宋代沙門惠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師子吼菩薩品之六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一切業不定得果。一 切衆生悉有佛性。應當修習八聖道者。何 因縁故。一切衆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世 尊。若一切衆生有佛性者。即當定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何須修習八聖道耶。世 尊。如此經中説有病人。若得醫藥及瞻病 人隨病飮食。若使不得皆悉除差。一切衆生 亦復如是。若遇聲聞及辟支佛諸佛菩薩諸 善知識。若聞説法修習聖道。若不遇不聞 不修習道。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何以故。以佛性故。世尊。譬如日月無有 能遮令不得至頞多山邊。四大河水不至 大海。一闡提等不至地獄。一切衆生亦復如 是。無有能遮令不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何以故以佛性故。世尊。以是義故。一 切衆生不須修道。以佛性力故應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修習聖道力故。世 尊。若一闡提犯四重禁五逆罪等。不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須修習。以因佛 性定當得故。非因修習然後得也。世尊。 譬如磁石去鐵雖遠以其力故鐵則隨著。 衆生佛性亦復如是。是故不須勤修習道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恒河邊有七種 人。若爲洗浴恐畏寇賊。或爲採花則入 河中。第一人者入水則沒。何以故。羸無勢 力不習浮故。第二人者雖沒還出出已復 沒。何以故。身力大故。則能還出。不習浮故 出已還沒。第三人者沒已即出。出更不沒。何 以故。身重故沒。力大故出。先習浮故出已即 住。第四人者入已便沒沒已還出。出已即住 遍觀四方。何以故。重故則沒。力大故還出。習 浮則住。不知出處故觀四方。第五人者入 已即沒。沒已還出。出已即住。住已觀方。觀 已即去。何以故爲怖畏故。第六人者入已即 去淺處則住。何以故觀賊近遠故。第七人 者既至彼岸。登上大山無復恐怖。離諸怨 賊受大快樂。善男子。生死大河亦復如是。 有七種人。畏煩惱賊故發意欲渡生死 大河。出家剃髮身被法服。既出家已親 近惡友。隨順其教聽受邪法。所謂衆生身 者即是五陰。五陰者即名五大。衆生若死永 斷五大。斷五大故何須修習善惡諸業。是 故當知無有善惡及善惡報。如是則名一 闡提也。一闡提者名斷善根。斷善根故沒 生死河不能得出。何以故。惡業重故無信 力故。如恒河邊第一人也。善男子。一闡提 輩有六因縁。沒三惡道不能得出。何等爲 六。一者惡心熾盛故。二*者不見後世故。 三*者樂習煩惱故。四*者遠離善根故。五 *者惡業障隔故。六*者親近惡知識故。復 有五事沒三惡道。何等爲五。一*者於比 丘邊作非法故。二*者比丘尼邊作非法 故。三*者自在用僧祇物故。四*者母邊作 非法故。五*者於五部僧互生是非故。復 有五事沒三惡道。何等爲五。一*者常説 無善惡果故。二*者殺發菩提心衆生故。 三*者憙説法師過失故。四*者法説非法 非法説法故。五者爲求法過而聽受故。復 有三事沒三惡道。何等爲三。一謂如來無 常永滅。二謂正法無常遷變。三謂僧寶可 滅壞故。是故常沒三惡道中。第二人者發 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沒不能出。 所言出者親近善友則得信心。信心者信 施施果。信善善果。信惡惡果。信生死苦無 常敗壞。是名爲信。以得信心修習淨戒。 受持讀誦書寫解説。常行惠施善修智慧。 以鈍根故復遇惡友。不能修習身戒心慧。 聽受邪法。或値惡時處惡國土斷諸善根。 斷善根故常沒生死。如恒河邊第二人也。 第三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 於中沈沒。親近善友得名爲出。信於如來 是一切智常恒無變。爲衆生故説無上道。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來非滅法僧亦爾無 有滅壞。一闡提等不斷其法。終不能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當遠離然後乃得。 以信心故修習淨戒。修淨戒已受持讀誦 書寫解説十二部經。爲諸衆生廣宣流布。 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 心無退轉。如恒河邊第三人也。第四人者 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 沒。親近善友故得信心。是名爲出。得信 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説十二部經。爲衆 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 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遍觀四方。四方 者四沙門果。如恒河邊第四人也。第五人者 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沒。 親近善友故得信心。是名爲出。以信心故 受持讀誦書寫解説十二部經。爲衆生故 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 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退轉已即便前進。 前進者謂辟支佛。雖能自渡不及衆生。是 名爲去。如恒河邊第五人也。第六人者發 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沈沒。 親近善友獲得信心。得信心故名之爲 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説十二部 經。爲衆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 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 退轉已即復前進遂到淺處到淺處已 即住不去。住不去者所謂菩薩。爲欲 度脱諸衆生故住觀煩惱。如恒河邊第六 人也。第七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 善根故於中沈沒。親近善友獲得信心。得 信心已是名爲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 寫解説十二部經。爲衆生故廣宣流布。樂 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 無退轉。無退轉已即便前進。既前進已得 到彼岸登大高山離諸恐怖多受安樂。善 男子。彼岸山者喩於如來。受安樂者喩佛 常住。大高山者喩大涅槃。善男子。是恒河邊 如是諸人。悉具手足而不能*渡。一切衆 生亦復如是。實有佛寶法寶僧寶。如來常 説諸法要義有八聖道大般涅槃。而諸衆生 悉不能得。此非我咎。亦非聖道衆生等過。 當知悉是煩惱過惡。以是義故。一切衆生 不得涅槃。善男子。譬如良醫知病説藥病 者不服非醫咎也。善男子。如有施主以 其所有施一切人。有不受者非施主咎。善 男子。譬如日出幽冥皆明盲瞽之人不見道 路非日過也。善男子。如恒河水能除渇乏 渇者不飮非水咎也。善男子。譬如大地普 生菓實平等無二農夫不種非地過也。善 男子。如來普爲一切衆生。廣開分別十二 部經。衆生不受非如來咎 善男子。若修道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善男子。汝言衆生悉有佛性。應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磁石者。善哉善哉。以 有佛性因縁力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若言不須修聖道者。是義不然。善男 子。譬如有人行於曠野渇乏遇井。其井極 深雖不見水當知必有。是人方便求覓罐 綆汲取則見。佛性亦爾。一切衆生雖復有 之。要須修習無漏聖道然後得見。善男子。 如有胡麻則得見油離諸方便則不得 見。甘蔗亦爾。善男子。如三十三天北欝單 越。雖是有法。若無善業神通道力。則不能 見。地中草根及地下水。以地覆故。衆生不 見。佛性亦爾。不修聖道故不得見。善男 子。如汝所説。世有病人若遇瞻病良醫好 藥隨病飮食。及以不遇悉得差者。善男子。 我爲六住諸菩薩等説如是義。善男子。譬 如虚空於諸衆生非内非外非内外故亦 無罣礙。衆生佛性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 有人財在異方雖不現前隨意受用。有人 問之則言我許。何以故以定有故。衆生佛 性亦復如是。非此非彼以定得故言一切 有。善男子。譬如衆生造作諸業若善若惡 非内非外。如是業性非有非無。亦復非是 本無今有。非無因出。非此作此受此作彼受 彼作彼受。無作無受時節和合而得果報。 衆生佛性亦復如是。亦復非是本無今有。非 内非外非有非無非此非彼。非餘處來 非無因縁。亦非一切衆生不見。有諸菩薩 時節因縁和合得見。時節者所謂十住菩薩 摩訶薩。修八聖道於諸衆生得平等心。爾 時得見不名爲作。善男子。汝言如磁石 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石不吸鐵。所以者何。 無心業故。善男子。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 無故異法滅壞。無有作者無有壞者。善男 子。猶如猛火不能焚薪火出薪壞名爲焚 薪。善男子。譬如葵藿隨日而轉。而是葵藿 亦無敬心無識無業。異法性故而自迴轉。 善男子。如芭蕉樹因雷増長。是樹無耳無 心意識。異法有故異法増長。異法無故異法 滅壞。善男子。如阿叔迦樹女人摩觸花爲之 出。是樹無心亦無覺觸。異法有故異法出 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善男子。如橘得屍 菓則滋多。而是橘樹無心無觸。異法有故異 法滋多。異法無故異法滅壞。善男子。如安石 榴塼骨糞故果實繁茂。安石榴樹亦無心 觸。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 善男子。磁石吸鐵亦復如是。異法有故異法 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衆生佛性亦復如 是。不能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 子。無明不能吸取諸行。行亦不能吸取識 也。亦得名爲無明縁行行縁於識。有佛無 佛法界常住

善男子。若言佛性住衆生中者。善男子。常 法無住。若有住處即是無常。善男子。如十 二因縁無定住處。若有住處十二因縁不 得名常。如來法身亦無住處。法界法入法 陰虚空悉無住處。佛性亦爾。都無住處。善 男子。譬如四大力雖均等有堅有熱有濕 有動有重有輕有赤有白有黄有黒。而 是四大亦無有業。異法界故各不相似。佛 性亦爾。異法界故時至則現。善男子。一切衆 生不退佛性故名之爲有。阿毘跋致故。以 當有故。決定得故。定當見故。是故名爲一 切衆生悉有佛性

群盲撫象

善男子。譬如有王告一大臣 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大臣受王勅已。多集衆盲以象示之。時彼衆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

善男子。譬へば王有りて一りの大臣に告げたまわく。汝一象を牽いて以て盲者に示せ。爾の時に大臣王勅を受け已りて。多く衆盲を集め以て象之に示す。時に彼の衆盲、各手を以て觸る。大臣即ち還た王に白して言さく。臣已に示し竟んぬ。

爾時大王即喚衆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衆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爲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莱茯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爾の時に大王、即ち衆盲を喚び、各各に問いて言はく、汝象を見るや。衆盲、各言さく。我已に見ることを得たり。王の言はく。象何の類と爲す。其の牙に觸れし者は即ち象の形は莱茯根の如し言ひ、其の耳に觸れし者は象は箕の如しと言ひ、其の頭に觸れし者は象は石の如しと言ひ、其の鼻に觸れし者は象は杵の如しと言ひ、其の脚に觸れし者は象は木臼の如しと言ひ、其の脊に觸れし者は象は床の如しと言ひ、其の腹に觸れし者は象は甕の如しと言ひ、其の尾に觸れし者は象は繩の如しと言へり。

善男子。如彼衆盲不説象體亦非不説。若是衆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

善男子。彼の衆盲の如きは象體を説かず、亦た説からずに非ず。若し是の衆相、悉く象に非ざれば、是れを離れての外、更に別の象無きが如し。[3]

善男子。王喩如來應正遍知。臣喩方等大涅槃經。象喩佛性。盲喩一切無明衆生。

善男子、王は如來應正遍知を喩へ、臣は方等大涅槃經を喩へ、象は佛性を喩へ、盲は一切の無明の衆生を喩ふ。

是諸衆生聞佛説已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雖滅次第相續。是故獲得無上如來三十二相如來色常。如來色者常不斷故。是故説色名爲佛性。 譬如眞金質雖遷變色常不異。或時作釧作蛇作盤。然其黄色初無改易。衆生佛性亦復如是。質雖無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説色爲佛性。 或有説言。受是佛性。何以故。受因縁故獲得如來眞實之樂。如來受者謂畢竟受第一義受。衆生受性雖復無常。然其次第相續不斷。是故獲得如來常受。 譬如有人姓憍尸迦。人雖無常而姓是常經千萬世無有改易。衆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説受爲佛性。

又有説言。想是佛性。何以故。想因縁故獲得如來眞實之想。如來想者名無想想。無想想者非衆生想非男女想。亦非色受想行識想非想斷想。衆生之想雖復無常。以想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常恒之想。

善男子。譬如衆生十二因縁衆生雖滅而因縁常。衆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説想爲佛性。又有説言。行爲佛性。何以故行名壽命壽因縁故獲得如來常住壽命。衆生壽命雖復無常。而壽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眞實常壽。

善男子。譬如十二部經聽者説者雖復無常而是經典常存不變。衆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説行爲佛性。又有説言。識爲佛性。識因縁故獲得如來平等之心。衆生意識雖復無常。而識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眞實常心。如火熱性火雖無常熱非無常。衆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説識爲佛性。

又有説言。離陰有我我是佛性。何以故。我因縁故獲得如來八自 在我。有諸外道説言。去來見聞悲喜語説爲我。如是我相雖復無常。而如來我眞實是常。 善男子。如陰入界雖復無常而名是常。衆生佛性亦復如是。善男子。如彼盲人各各説象雖不得實非不説象。説佛性者亦復如是。非即六法不離六法。

善男子。是故我説衆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

善男子。有諸外道。雖説有我 而實無我。衆生我者 即是五陰 離陰之外更無別我。 善男子。譬如莖葉鬚臺合爲蓮花離是之外更無別花。衆生我者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牆壁草木和合 名之爲舍離 是之外更無別舍。如佉陀羅 樹波羅奢樹 尼拘陀樹 欝曇鉢樹 和合爲林 離是之外更無別林。譬如車兵象馬歩兵和合爲軍 離是之外更無別軍。譬如五色雜綖和合名之爲綺 離是之外更無別綺。如四姓和合名爲大衆 離是之外更無別衆。

衆生我者亦復如是。離五陰外更無別我。善男子。如來常住則名爲我。如來法身 無邊無礙 不生不滅 得八自在。是名爲我。衆生眞實 無如是我及以我所。但以必定當得畢竟第一義空。故名佛性。

→信巻信楽釈(31)

善男子 大慈大悲名爲佛性[4]。何以故 大慈大悲 常隨菩薩 如影隨形。一切衆生 必[畢]定當得大慈大悲。最(是)故説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大慈大悲者名爲佛性。佛性者名爲如來。
善男子、大慈大悲を名づけて仏性とす。なにをもつてのゆゑに、大慈大悲はつねに菩薩に随ふこと、影の形に随ふがごとし。一切衆生、つひにさだめてまさに大慈大悲を得べし。このゆゑに説きて一切衆生悉有仏性といふなり。大慈大悲は名づけて仏性とす。仏性は名づけて如来とす。

大喜大捨名爲佛性。何以故。菩薩摩訶薩 若不能捨二十五有。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畢]諸衆生必當得故。是故説言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大喜大捨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大喜大捨を名づけて仏性とす。なにをもつてのゆゑに、菩薩摩訶薩は、もし二十五有を捨つるにあたはず、すなは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を得ることあたはず。もろもろの衆生、つひにまさに得べきをもつてのゆゑなり。このゆゑに説きて一切衆生悉有仏性といへるなり。大喜大捨はすなはちこれ仏性なり、仏性はすなはちこれ如来なり。

佛性者名大信心[5]。何以故。以信心故 菩薩摩訶薩 則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一切衆生必[畢]定當得大信心故 是故説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大信心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仏性は大信心と名づく。なにをもつてのゆゑに、信心をもつてのゆゑに、菩薩摩訶薩はすなはちよく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を具足せり。一切衆生は、つひにさだめてまさに大信心を得べきをもつてのゆゑに。このゆゑに説きて一切衆生悉有仏性といふなり。大信心はすなはちこれ仏性なり。仏性はすなはちこれ如来なり。

佛性者名一子地[6]。何以故。以一子地因縁故 菩薩則於一切衆生得平等心。一切衆生 必[畢]定當得 一子地故 是故説言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一子地者 即是佛性。佛性者 即是如來。

仏性は一子地と名づく。なにをもつてのゆゑに、一子地の因縁をもつてのゆゑに、菩薩はすなはち一切衆生において平等心を得たり。一切衆生は、つひにさだめてまさに一子地を得べきがゆゑに、このゆゑに説きて一切衆生悉有仏性といふなり。一子地はすなはちこれ仏性なり。仏性はすなはちこれ如来なり。

佛性者名第四力。何以故。以第四力因縁故。菩薩則能教化衆生。一切衆生 必定當得第四力故。是故説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第四力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十二因縁。何以故。以因縁故如來常住。一切衆生定有如是十二因縁。是故説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十二因縁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四無礙智。以四無礙因縁故 説字義無礙。字義無礙故能化衆生。四無*礙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頂三昧。以修如是頂三昧故。則能總攝一切佛法。是故説言頂三昧者名爲佛性。十住菩薩修是三昧未 得具足。雖見佛性而不明了。一切衆生必定得故。是故説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如上所説。種種諸法一切衆生定當得故。是故説言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我若説色 是佛性者。衆生聞已則生邪倒。以邪倒故命終則生阿鼻地獄。如來説法爲斷地獄。是故不説色是佛性。乃至説識亦復如是

善男子。若諸衆生了佛性者則不須修道。 十住菩薩修八聖道少見佛性。況不修者 而得見耶。善男子。如文殊師利諸菩薩等。 已無量世修習聖道了知佛性。云何聲聞辟 支佛等能知佛性。若諸衆生欲得了了知 佛性者。應當一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説供 養恭敬尊重讃歎是涅槃經。見有受持 乃至讃歎如是經者。應當以好房舍衣服 飮食臥具病痩醫藥而供給之。兼復讃歎禮 拜問訊。善男子。若有已於過去無量無邊世 中親近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然後乃 得聞是經名。善男子。佛性不可思議。佛法 僧寶亦不可思議。一切衆生悉有佛性而不 能知。是亦不可思議。如來常樂我淨之法亦 不可思議。一切衆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亦 不可思議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説。一切衆生 能信如是 大涅槃經不可思議者。世尊。是大衆中有八萬五千億人。於是經中不生信心。是故有能信是經者。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如是諸人於未來世。亦當定得信是經 典。見於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師子吼言。世尊。云何不退菩薩。自知決定有 不退心。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當以苦 行自試其心。日食一胡麻經一七日。粳米 菉豆麻子粟及以白豆。亦復如是。各一 七日食一麻時作是思惟。如是苦行都無 利益。無利益事尚能爲之。況有利益而當 不作。於無利益心能堪忍不退不轉。是故 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日修苦 行時。一切皮肉消痩皺減。如斷生瓠置之 日中。其目却陷如井底星。肉盡肋出如朽 草屋。脊骨連現如重線塼。所坐之處如 馬蹄跡。欲坐則伏欲起則偃。雖受如是無 利益苦。然不退於菩提之心。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爲破衆苦施安樂故。乃至能 捨内外財物及其身命如棄芻草。若能不 惜是身命者。如是菩薩自知必定有不退 心。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菩 薩爲法因縁。剜身爲燈纒皮肉蘇油 灌之燒以爲炷。菩薩爾時受是大苦。自呵 其心而作是言。如是苦者。於地獄苦百千 萬分猶未及一。汝於無量百千劫中。受大苦 惱都無利益。汝若不能受是輕苦。云何而 能於地獄中救苦衆生。菩薩摩訶薩作是 觀時身不覺苦。其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 爾時應深自知。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善男子。菩薩爾時具足煩惱未有斷 者。爲法因縁能以頭目髓腦手足血肉施 人。以釘釘身投巖赴火。菩薩爾時雖受 如是無量衆苦。若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 當知我今定有不退之心。當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爲破一切 衆生苦惱。願作麁大畜生之身。以身血肉 施於衆生。衆生取時復生憐愍。菩薩爾時 閉氣不喘示作死相。令彼取者。不生殺害 疑網之想。菩薩雖受畜生之身。終不造作 畜生之業。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既得不退 心已。終不造作三惡道業。菩薩摩訶薩若 未來世。有微塵等惡業果報不定受者。以 大願力爲衆生故而悉受之。譬如病人爲 鬼所著藏隱身中。以呪力故即時相現。或 語或喜或瞋或罵或啼或哭。菩薩摩訶薩未 來之世三惡道業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受 熊身時。常爲衆生演説正法。或受迦賓闍 羅鳥身。爲諸衆生説正法故。受瞿陀身鹿 身兎身象身羖羊獮猴白鴿金翅鳥龍蛇之 身。受如是等畜生身時。終不造作畜生惡 業。常爲其餘畜生衆生演説正法。令彼聞 法速得轉離畜生身故。菩薩爾時雖受畜 身不作惡業。當知必定有不退心。菩薩摩 訶薩於飢饉世見餓衆生。作龜魚身無量 由旬。復作是願。願諸衆生取我肉時隨取 隨生。因食我肉離飢渇苦。一切悉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薩發願。若有因我 離飢渇者。未來之世速得遠離二十五有 飢渇之患。菩薩摩訶薩受如。是苦心不退 者。當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 菩薩於疾疫世見病苦者。作是思惟。如藥 樹王若有病者。取根取莖取枝取葉取花 取果取皮取膚悉得愈病。願我此身亦復 如是。若有病者聞聲觸身。服食血肉乃至 骨髓病悉除愈。願諸衆生食我肉時。不生 惡心如食子肉。我治病已常爲説法。願彼 信受思惟轉教。復次善男子。菩薩具足煩 惱雖受身苦。其心不退不動不轉。當知 必定得不退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 次善男子。若有衆生爲鬼所病。菩薩見已 即作是言。願作鬼身大身健身多眷屬身。 使彼聞見病得除愈。菩薩摩訶薩爲衆生 故勤修苦行。雖有煩惱不汚其心。復次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雖復修行六波羅蜜。亦 復不求六度之果。修行無上六波羅蜜時。 作是願言。我今以此六波羅蜜施一一衆 生。一一衆生受我施已。悉令得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我亦自爲六波羅蜜。勤修苦 行受諸苦惱。當受苦時願我不退菩提之 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作是願時。是名 不退菩提之相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可思議。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深知生死多諸罪過。觀大涅槃 有大功徳。爲諸衆生處在生死受種種苦 心無退轉。是名菩薩不可思議。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無有因縁而生憐*愍。實不 受恩而常施恩。雖施於恩而不求報。是 故復名不可思議。復次善男子。或有衆生。 爲自利益修諸苦行。菩薩摩訶薩爲利他 故修行苦行。是名自利。是故復名不可思 議。復次菩薩具足煩惱。爲壞怨親所受諸 苦修平等心。是故復名不可思議。復次菩 薩若見諸惡不善衆生。若呵責若軟語若驅 擯若縱捨。有惡性者現爲軟語。有憍慢 者現爲大慢。而其内心實無憍慢。是名菩 薩方便不可思議。復次菩薩具足煩惱。少財 物時來求者多。心不迮小。是名菩薩不可 思議。復次菩薩於佛出時知佛功徳。爲衆 生故於無佛處受邊地身。如盲如聾如跛 如癖。是名菩薩不可思議。復次菩薩深知 衆生所有罪過。爲度脱故常與共行。雖隨 其意罪垢不汚。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了了知見。無衆生相無煩惱汚。 無修習道離煩惱者。雖爲菩提無菩提 行。亦無成就菩提行者。無有受苦及破 苦者。而亦能爲衆生壞苦行菩提行。是故 復名不可思議。復次菩薩受後邊身處兜 率天。是亦名爲不可思議。何以故。兜率陀天 欲界中勝。在下天者其心放逸。在上天者 諸根闇鈍。是故名勝。修施修戒得上下身。 修施戒定得兜率身。一切菩薩毀呰諸有 破壞諸有。終不造作兜率天業受彼天身。 何以故。菩薩若處其餘諸有。亦能教化成 就衆生。實無欲心而生欲界。是故復名不 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生兜率天。有三事勝。 一*者命。二*者色。三*者名。菩薩摩訶薩實 不求於命色名稱。雖無求心而所得勝。菩 薩摩訶薩深樂涅槃然有因亦勝。是故復 名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如是三事雖勝 諸天。而諸天等於菩薩所。終不生於瞋心 妬心憍慢之心。常生喜心。菩薩於天亦不 憍慢。是故復名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不 造命業。而於彼天畢竟壽命。是名命勝。 亦無色業而妙色身光明遍滿。是名色勝。 菩薩摩訶薩處彼天宮不樂五欲唯爲法 事。是故名稱充滿十方。是名名勝。是故復 名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下兜率天。是時大 地六種震動。是故復名不可思議。何以故。菩 薩下時欲色諸天悉來侍送。發大音聲讃歎 菩薩。以口風氣故令地動。復有菩薩人中 象王。人中象王名爲龍王。龍王初入胎時。 有諸龍王在此地下或怖或寤。是故大地 六種震動。是故復名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 知入胎時住時出時。知父知母不淨不汚。 如帝釋髮青色寶珠。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大涅槃經亦復如是不可思議。善男 子。譬如大海有八不思議。何等爲八。一*者 漸漸轉深。二*者深難得底。三*者同一醎 味。四*者潮不過限。五*者有種種寶藏。六 *者大身衆生在中居住。七*者不宿死尸。 八*者一切萬流。大雨投之不増不減。善男 子。漸漸轉深有三事。何等爲三。一衆生福 力。二*者順風而行。三*者河水入故。乃至不 増不減亦各有三。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 如是。有八不可思議。一漸漸深。所謂五戒 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薩戒。須陀洹果斯陀含 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果。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涅槃經説是等法。 是名漸漸深。是故此經名漸漸深。二*者深 難得底。如來世尊不生不滅。不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轉法輪。不食不受不行 惠施。是故名爲常樂我淨。一切衆生悉有佛 性。佛性非色不離於色。非受想行識乃 至不離*於識。是常可見了因非作因。須陀 洹乃至辟支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無煩惱亦無住處。雖無煩惱不名爲 常是故名深。復有甚深於是經中。或時説 我或説無我。或時説常或説無常。或時説 淨或説不淨。或時説樂或時説苦。或時説 空或説不空。或説一切有或説一切無或説 三乘或説一乘。或説五陰即是佛性。金剛 三昧及以中道。首楞嚴三昧十二因縁第一 義空。慈悲平等於諸衆生。頂智信心知諸 根力。一切法中無罣*礙智。雖有佛性不 説決定。是故名深。三*者一味。一切衆生 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一因一果同 一甘露。一切當得常樂我淨。是名一味。四 *者潮不過限。如是經中制諸比丘。不得 受畜八不淨物。若我弟子。有能受持讀誦 書寫解説分別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寧失 身命終不犯之。是名潮不過限。五有種種 寶藏。是經即是無量寶藏。所言寶者。謂四念 處四正勤四如意分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 道分。嬰兒行聖行梵行天行。諸善方便衆生 佛性。菩薩功徳如來功徳聲聞功徳縁覺功 徳。六波羅蜜無量三昧無量智慧。是名寶藏。 六*者大身衆生所居住處。大身衆生者謂佛 菩薩。大智慧故名大衆生。大身故。大心故。大 莊嚴故。大調伏故。大方便故。大説法故。大勢 力故。大徒衆故。大神通故。大慈悲故。常不變 故。一切衆生無*罣*礙故。容受一切諸衆生 故。是名大身衆生所居之處。七*者不宿死 尸。死尸者。謂一闡提・犯四重禁・五無間罪・ 誹謗方等。非法説法法説非法。受畜八種 不淨之物。佛物僧物隨意而用。或於比丘比 丘尼所作非法事。是名死尸。是涅槃經離 如是等。是故名爲不宿死尸。八*者不増不 減。無邊際故無始終故。非色故非作故。 常住故不生滅故。一切衆生悉平等故。一切 法性同一性故。是名無増減。是故此經如 彼大海有八不思議

師子吼言。世尊。若言如來不生不滅名爲 深者。一切衆生有四種生。卵生胎生濕生化 生。是四種生人中具有。如施婆羅比丘優婆 施婆羅比丘彌迦羅長者母尼拘陀長者母半 闍羅長者母。各五百子同於卵生。當知人 中則有卵生。濕生者如佛所説。我於往昔 作菩薩時。作頂生王及手生王。如今所説 菴羅樹女迦不多樹女當知人中則有濕生。 劫初之時一切衆生皆悉化生。如來世尊得 八自在。何因縁故不化生耶。佛言。善男子。 一切衆生四生所生。得聖法已。不得如本 卵生濕生。善男子。劫初衆生皆悉化生。當 爾之時佛不出世。善男子。若有衆生遇 病苦時須醫須藥。劫初之時衆生化生。雖 有煩惱其病未發。是故如來不出其世。 劫初衆生身心非器。是故如來不出*其世。 善男子。如來世尊所有事業勝諸衆生。所 謂種姓眷屬父母。以殊勝故凡所説法人皆 信受。是故如來不受化生。善男子。一切衆生 父作子業子作父業。如來世尊若受化身 則無父母。若無父母。云何能令一切衆生 作諸善業。是故如來不受化身。善男子。佛 正法中有二種護。一*者内。二*者外。内護者 所謂禁戒。外護者族親眷屬。若佛如來受 化身者則無外護。是故如來不受化身。善 男子。有人恃姓而生憍慢。如來爲破如是 慢故。生在貴姓不受化身。善男子。如來世 尊有眞父母。父名淨飯母名摩耶。而諸衆 生猶言是幻。云何當受化生之身。若受化 身。云何得有碎身舍利。如來爲益衆生福 徳故碎其身而令供養。是故如來不受化 身。一切諸佛悉無化生。云何獨令我受化 身

爾時師子吼菩薩。合掌長跪右膝著地。以 偈讃佛

如來無量功徳聚 我今不能廣宣説
今爲衆生演一分 唯願哀*愍聽我説
衆生無明闇中行 具受無邊百種苦
世尊能令遠離之 是故世稱爲大悲
衆生往返生死繩 放逸迷荒無安樂
如來能施衆安樂 是故永斷生死繩
佛能施衆安樂故 自於己樂不貪樂
爲諸衆生修苦行 是故世間興供養
見他受苦身戰動 處在地獄不覺痛
爲諸衆生受大苦 是故無勝無有量
如來爲衆修苦行 成就具足滿六度
心處邪風不傾動 是故能勝世大士
衆生常欲得安樂 而不知修安樂因
如來能教令修習 猶如慈父愛一子
佛見衆生煩惱患 心苦如母念病子
常思離病諸方便 是故此身繋屬他
一切衆生行諸苦 其心顛倒以爲樂
如來演説眞苦樂 是故稱號爲大悲
世間皆處無明 無有智嘴能破之
如來智嘴能啄壞 是故名爲最大子
不爲三世所攝持 無有名字及假號
覺知涅槃甚深義 是故稱佛爲大覺
有河洄澓沒衆生 無明所盲不知出
如來自渡能渡彼 是故稱佛大船師
能知一切諸因果 亦復通達盡滅道
常施衆生病苦藥 是故世稱大醫王
外道邪見説苦行 因是能得無上樂
如來演説眞樂行 能令衆生受快樂
如來世尊破邪道 開示衆生正眞路
行是道者得安樂 是故稱佛爲導師
非自非他之所作 亦非共作無因作
如來所説苦受事 勝於一切諸外道
成就具足戒定慧 亦以此法教衆生
以法施時無妬悋 是故稱佛無縁悲
無所造作無因縁 獲得無因無果報
是故一切諸智者 稱説如來不求報
常共世間放逸行 而身不爲放逸汚
是故名爲不思議 世間八法不能汚
如來世尊無怨親 是故其心常平等
我師子吼讃大悲 能吼無量師子吼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

  1. 善男子。是の故に我、諸經の中に於いて説く。若し人の十二(因)縁を見る者有らば即ち是れ法を見る。法を見る者は即ち是れ佛を見る。佛とは即ち是れ佛性なり。何を以ての故に。一切の諸佛は此を以て性と爲せばなり。
  2. 『涅槃経』では菩薩の修行の階次を五十位に分け、第四十一位より五十位までを十住とする。『瓔珞経』五十二位説の十地にあたる。注釈版脚注より
  3. 「群盲象を撫でる」の譬喩。仏典ではよくみえる語だが差別的言辞だという方もおられるので注意。
  4. 大慈大悲と次下の大喜大捨は、①慈無量心。 衆生に楽を与えること。 ②悲無量心。 衆生の苦を除くこと。 ③喜無量心。 他者の楽を見て喜ぶこと。 ④捨無量心。 他者に対して愛憎親恨の心がなく平等に利すること、の四つの広大な利他の心である四無量心の《果仏性》をいう。
  5. 如来の果徳である大慈・大悲・大喜・大捨の四無量心を与えられているすがたが大信心であるから大信心は《因仏性》である。
  6. 大信心が果徳として開けたとき、怨親平等の《果仏性》の一子地の証果が開けていくことを証明されておられる。「諸経讃」に、
    (92)
    平等心をうるときを
     一子地となづけたり
     一子地は仏性なり
     安養にいたりてさとるべし
    と、ある。